市财源建设情况汇报 (2)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2937603 上传时间:2017-11-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财源建设情况汇报 (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市财源建设情况汇报 (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市财源建设情况汇报 (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市财源建设情况汇报 (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市财源建设情况汇报 (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财源建设情况汇报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财源建设情况汇报 (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市财源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快经济发展,培植壮大财源的一系列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大力发展税源经济,积极培植地方财源,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 73106 万元,比上年增长 35.1%,其中税收收入达到49144 万元,比上年增长 44%,工商税收 38223 万元,比上年增长36.36%。今年 19 月份已完成地方财政收入 71170 万元,同比增长38.6%,比市平均水平高 6.84 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达到46170 万元,比上年增长 40.35%,占地方财政收的

2、 65%;全市完成乡镇级地方财政收入 36804 万元,同比增长 77.66%,其中工商税收22121 万元,同比增长 66.14%,占全市乡镇级地方财政收入的60%。一、立足实际,把财源建设建立在发展税源经济上经过多年以来的发展,经济社会取得了很大成绩,地方财政收入连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有 135 万人,居全省县市区第三位,是一个人口大市,地方财政收入在总量上虽然占有一定的优势,但人均占有偏少的问题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中央提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后,就一个人口大市来讲,实现这些目标,压力更大,特别是农村水、电、路、学、医等各

3、项社会事业,需要改善的地方还很多。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靠投入,首先要解- 2 -决好有钱办事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作为政府,财政是一个基本的调控杠杆,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公共财政,拿出更多的资金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真正体现执政为民的理念,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财源是地方财政收入的基础和保证,主要靠税源和费源来支撑,费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主要靠加强征管来体现,但是税源主要靠发展来体现。基于以上认识,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立足实际,把财源建设作为组织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在工作思路上,调整优化财源结构,坚持把财源建设的立足

4、点放在发展税源经济上,突出工业经济、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园区和城市建设四大重点,在具体实践中,抓住主要矛盾,进一步强化“重点是工业,关键是项目,根本在投入”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项目和投入不放松,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在目标确定上,把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幅放在全国基本竞争力百强和全省 30 强县市中来定位,提出了“两个确保” (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平均增幅,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省 30 强县市平均增幅)的目标。近几年来,面对非典肆意入侵,国家实施严格宏观调控的严峻形势,我们视困难为机遇,咬紧牙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不动摇,有力地推

5、动了税源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 18 月份,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 20.6 亿元,同比增长 77.9%;全市民营经济实缴税金5.37 亿元,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 65%以上。税源经济的快速增- 3 -长,促使财源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了突破性的增长,预计今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可突破 10 亿元大关。二、以项目为支撑,壮大支柱财源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财源的意识,把项目建设作为壮大支柱财源的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采取加大投入新上一批,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启动民间资本发展一批,技改扩规壮大一批,产权改革盘活一批等有效手段,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以项目促发展、壮财源。今年以来,开工建设投资过千

6、万元的项目 222 个,已完成投资 72.9亿元,其中新建项目 157 个,已完成投资 46.6 亿元,过亿元的项目43 个,已完成投资 29.4 亿元,工业项目 143 个,已完成投资 49.57亿元,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新增利税 29.39 亿元。目前,在工业、农业、商贸、旅游服务业等各领域都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并逐步形成了全市的支柱财源,为地方财政的增收提供了永续后劲。1、围绕做强工业五大主导产业上项目,培植工业支柱财源。工业是新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也是财政税收的主要渠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思想不动摇,在工业发展方向上,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大项目建设为重点,

7、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依托资源和优势产业上项目,着力培植对经济和产业支撑、拉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培植壮大煤电化工、机械电子、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纺织服装、五大主导产业,形成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作支撑,上下游产品配套延伸,集群化发展的- 4 -工业格局,做强以工业为主导的税源经济。煤电化工产业,总投资70 亿元,新上了 8 个煤电一体化项目。其中投资 23 亿元的众泰415 万 kw 电厂、投资 24 亿元的新源 415 万 kw 电厂正加紧建设。这 8 个项目已有 5 个投产运营,到 20*年上半年全部竣工后,新泰区域内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200 万 kw 以上,年可转化煤炭

8、 400 万吨,实现产值 35 亿元,利税 7 亿元。围绕煤电转化增值和煤炭深加工,新上了投资 5000 万元以上项目 21 个,总投资 46.5 亿元,其中正大、天丰、环宇 3 个机制焦项目,总投资 12 亿元,年生产能力 210 万吨,今年全部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 30 亿元,利税 9 亿元。机械电子产业,特变电工鲁能泰山电缆公司投资 5 亿元,开发生产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方向是打造亚洲规模最大的线缆生产基地,其中高压电缆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今年销售收入可达 10 亿元,力争到 20*年销售收入突破 30 亿元。赛特电工公司近几年年累计投入 3.5 亿元

9、,年生产能力由 5000 吨扩大到 2.5 万吨,建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特种电磁线生产企业。以山东青云起重集团为龙头,以羊流民营经济聚集区为依托,带动发展起重机械制造企业 96 家,年产起重机械 26 万吨,实现销售收入 35亿元,建成了全国第二大起重机械生产基地。精细化工产业,新上了年产 5000 吨黄原胶、年产 2 万吨碳酸二甲酯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投资 9.8 亿元对三氯联苯胺、四氯联苯胺等优势产品进行技改扩规,年产量达到 1.5 万吨,占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并远销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新型建材产业,以裕鑫玻纤为龙头,带- 5 -动发展起华耀玻纤、富信玻纤、万通玻璃钢等一批骨干

10、企业,形成了玻纤玻钢产业集群。其中裕鑫玻纤的网格布等下游产品研发、生产水平居国内领先。纺织服装产业,新上了投资 10 亿元的领东制衣、投资 8 亿元的新申棉纺、投资 3.5 亿元的平阳纺织特种天然纤维、西张庄镇与菲律宾合资 1500 万美元的幸运纺织等一批项目,以这些企业为骨干,带动发展起了 17 家纺织服装企业,棉纺生产规模达到80 万锭,年产针织服装 8000 万件。此外,大力发展产品方向好、技术含量高的项目。投资 16 亿元的百川纸业、投资 7 亿元的韩国乾元不锈钢极薄板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投产。到去年底,全市规模企业达到 230 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 47 家,利税过千

11、万元的企业达到 75 家,力争到 20*年,特变电工鲁能泰山电缆、赛特电工、乾元不锈钢、青云起重、百川纸业 5 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 30 亿元以上,裕鑫玻纤、良达集团、领东制衣、平阳棉纺、中科化工等 15 家企业销售收达到 10 亿元以上。2、围绕创税农业上项目,培植农业支柱财源。积极转变思路,以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基础,突出推进农业产业化,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依托蔬菜、食用菌、桑蚕、畜牧、林果五大主导产业,加大“农字号”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植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流通项目,使财政增收由生产环节转到农产品深加工、购销环节,实现了农民增收,财政增长。20*年新发展

12、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20 家,今年又投资 2.8 亿元,新上年销售收入过 500 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9 家,全市新建- 6 -各类农产品专业市场 20 家,全市专业市场总量达到 160 处。正邦集团投资 1 亿元新上食品加工、冷储二期工程,日屠宰肉鸡能力由去年的 4 万只达到 10 万只,年实现销售收入 3.6 亿元,项目落户新泰后,既有力地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大幅度增加了财政收入。泉沟镇山东大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带动 2500 个农户发展畜牧业,年创利税 870 万元。楼德镇清大乳业有限公司带动奶牛养殖户 2500 个,年创利税 1000 万元。青云办事处东南关村投资 5800

13、万元建设的青龙路市场,营业面积 136 亩,年交易额 6.2 亿元,创利润 1600 万元。3、围绕提升商贸流通服务业档次上项目,培植商贸服务业支柱财源。以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大项目,建设大市场,形成大流通,发展大产业,提升服务业发展的档次,实现服务型经济向税源经济的转变。今年以来,总投资12 亿元,开工建设了 8 个较大的商贸服务业项目。上海国际机电五金交易中心投资 6 亿元建设的鲁中五金商贸城项目,总建筑面积 4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投资 1 亿元,一期工程将于年底建成开市,已有 40 多家浙商签订协议入驻;投资 3 亿元的平阳河国际商贸中心,占地 6.8

14、万平方米,已完成投资 8000 万元,已有 37 家国内外知名品牌代理或生产企业签订协议入驻经营;投资 1.1 亿元的四星级荣峰大酒店、投资 6200 万元的三星级桃园大酒店、投资 4000 万元的金鼎商务广场年底将建成开业;投资 6000 万元的银座商城正在加快建设。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 20 亿元,利税 1.2- 7 -亿元,新泰将逐步成为鲁中地区的人流、物流中心。4、围绕开发旅游业上项目,培植旅游支柱产业。坚持把旅游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来抓,作为新兴财源来培植。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了统一的规划,总投资 3 亿元,集中对莲花山、青云山、徂徕山、新汶森林公园、法云山等旅游景点进行

15、了开发。其中投资 1.2 亿元着力打造了“观音胜境、北方普陀”的莲花山旅游风景区,目前已基本开发完成。 “十一”黄金周期间,莲花山景区接待游客 55900 人次,旅游收入达到 71.11 万元,全市旅游的人数达到 85180 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 2600 万元。三、突出资金筹措和载体建设,为财源建设提供动力支持1、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为财源建设提供源动力。坚持借助外力与启动内力相结合,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大投入,以大投入保证高产出。近几年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了强劲势头,20*年历史性突破 100 亿元,达到了 102 亿,今年将突破 150 亿元,为财源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源动力。在

16、建设资金的筹措上,一是招商引资。坚持内资、外资、民资并重,上争、下引、内联、外招并举,制定优惠政策,多方招引财源建设资金。20*年全市实际到位内资 42.8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 4277 万美元,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6 亿元,启动民间资本 26.1 亿元。今年 18 月份全市内资实际到位 39.7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 3862 亿元,向上争取项目资金 1.4亿元,80%的财源建设项目主要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二是盘活存量资产。从去年以来,通过股份制改造,兼并联合,转让出售、租赁- 8 -经营等改革形式,对 8 家企业进行改制,盘活存量资产 15.6 亿元,增添了发展活力。三是加大银行信贷的争取力度。开展了诚信新泰和金融安全区创建活动,提升新泰诚信度,努力争取信贷规模和信贷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今年以来,先后三次召开银企合作座谈会,共落实资金 28.6 亿元。四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围绕技术改造,招商引资及新上项目,给予企业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去年以来,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