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把握“四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84869 上传时间:2017-07-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中如何把握“四基”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学中如何把握“四基”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学中如何把握“四基”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学中如何把握“四基”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学中如何把握“四基”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中如何把握“四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中如何把握“四基”(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中如何把握四基背景与目标:数学教学使学生获得“四基” 是标准的重要思想,教师应在小学数学的全过程中整体把握四基。理解把握四基的含意,结合具体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拟研究的主要问题:1 “基础知识 ”重在理解和掌握。 (4 分)2 “基本技能 ”重在理解和准确?( 4 分,运算不求速度,求正确)3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基本思想” (4 分)4. 在“做”的过程中积累 “基本活动经验”(4 分)案例:6 分呈现形式:1问题 1 与问题 2 以提问、讲授为主,穿插图表;问题 3 和问题 4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中间穿插对话。2参加人员,主

2、持人+2 位教师。内容:开头语主持人,今天我们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四基的问题。主要讨论以下个问题:1 “基础知识 ”重在理解和掌握。 (4 分)2 “基本技能 ”重在理解和准确?( 4 分,运算不求速度,求正确)3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基本思想” (4 分)4. 在“做”的过程中积累 “基本活动经验”(4 分)过程:引言:正确理解和把握四基,对于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体现数学课程理念至关重要。 “四基 ”是在传统的我国数学教学的 “双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数学教学应追求的目标。要把“四基“ 很好地体现在几个领域的教学中,必须首先正确理解四基的含意。 “双基” 虽然大家非常熟悉的,但在新时期对双基也有新

3、的理解,赋予新的含意。以往对“双基”的理解多指,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运算、基本性质、基本法则等等。而随着数学知识和技能理解的扩展,双基也会有新的发展。如估算、算法、数感、符号感、收集和处理数据等内容也应当列入“双基 ”的范畴。数学基本思想,主要是指理解掌握数学最重要的东西,主要有抽象的思想、推理的思想和模型的思想。这些思想不仅是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也是一个是否具有数学素养的标志。活动经验是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是深入理解的掌握数学,灵活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不可缺少的。数学教学中应当把“四基” 作为一个整体,作为贯穿于教学始终的线索,体现在教学各个环节之中。 (2 分)下面我们

4、先看一个教学片段,从而帮助我们理解教学中对“四基” 的把握。案例:杨静圆的周长(6 分钟)(5 35”7 30”; 12 50”1320”; 1455”1720”; 1815”1930”)问题 1. “基础知识 ”重在理解和掌握。 (4 分)问:“课标”中说:“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 ” 这就是说,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怎样才能做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呢?主持人:数学的概念、定理和公式都是有背景的,有来龙去脉的,与其他的数学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与其他的学科知识之间是有关联的,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有联系

5、。只有让学生了解这些背景及来龙去脉,并且理清所学数学知识与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生才能理解这些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的必要性、重要性,真正理解它们的表述,而不是仅仅记住这些表述。只有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与其他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其他的学科知识的关联,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学生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定理、公式,去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去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去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这才体现出学生掌握了这些概念、定理、公式,才体现出学生掌握了这些数学知识。问:什么叫理解和掌握?标准中是如何的解释的,具体教学中怎样的体现?主持人:标准中对理解和掌握的解释是: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

6、,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比如前面展示的例子,圆周率的认识。学生能够描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这个数是 3 多一点,叫圆周率。用测量的方式可以知道这个数大致的值。学生还知道圆的周长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的不同。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掌握比理解更进一步。要会用这个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比如学习分数的意义,只是记住分数的概念不等于掌握,要将分数用于具体的情境中。在下面的练习中学生在理解分数的基础上完成这样的题目。“课标”关于课程具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的表述中,出现了大量对于“经历过程”的描述,例如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 “经历图形的

7、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 ,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这些,是 “知识与技能 ”目标中的“过程性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在继续注重数学“双基 ”教学的时候,不仅要关注获取 “知识与技能”的结果,而且要关注“知识与技能” 形成的过程。特别是不能为了快速获得结果,大大缩短知识形成的过程。 问题 2 “基本技能 ”重在理解和准确?( 4 分 ,运算不求速度,求正确)问:“课标 ”中说: “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 ” 这就是说,数学基本技能的教学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操作

8、” 。怎样理解这一要求,并在教学中落实。主持人: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记住这些程序和步骤,懂得对于什么样的问题才可以采用这些程序和步骤,而且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为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实施这些程序和步骤,每一步骤的理由是什么,哪些数学知识作为这些理由的支撑,其逻辑依据是怎样的。例如,对于计算的基本技能,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计算,而且要让学生明白相应的算理;对于作图的基本技能,不仅要让学生明白作图的步骤,而且要让学生明白实施这些步骤的理由。对于学生的基本技能,重点应当在理解算理和正确操作上,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更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在速度上下功夫。如,20 以内进位加法。一般采用“凑十法“

9、。即分解第二个加数,把一个加数凑或十。如 9+2,要想 9+1 得 10,把 2 分成 1 和 1,9 加 1得 10,10 加 1 得 11。这是基本的算理。要让学生了解“凑 10 法” 的口算过程:想一个加数,分解第二个加数,构成凑十条件,算的过程是运用连加求得数。当然不排除有的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而在实际考查学生学习时,学生能正确地运算是主要的目标。无论学生用什么方法,但要学生清楚自己所用方法的正确性。理解算理是学生正确计算的基础。问:怎样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呢?把握标准中关于基本技能的要求。如标准对于第一学段学生计算的基本要求见下表。这些基本要求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容易达到,

10、教师不应刻意追求更快的速度。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学习内容速度要求20 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810 题/分百以内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口算34 题/分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笔算23 题/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12 题/分一位数乘除两位或三位数的除法笔算12 题/分在具有情境的任务中运用计算,不是单纯地为了计算而计算。对于基本技能的培养,不应以反复练习为主要的方法,应当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运用相关的技能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对相关的技能进行了训练。如,这样的题目:用 160 厘米长的铁丝围成长方形,把相应的数据填在下表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围出多少个?长宽面

11、积(平方厘米)1070700 1245运用这样的题目,既可以让学生有机会运算,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的必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计算。问:如何处理好口算与笔算的关系。 口算是基础,口算也是生活中最常用的方法。应切实加强口算教学。标准对口算有明确的要求:能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第一学段)口算的练习也应使学生理解算理,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同的基本技能,可能需要不同程度的训练,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讲究训练的实际效率;训练中应该讲道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训练;训练中应该注意步骤

12、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训练中也应该有递进的阶段、有不同的变化,特别要注意避免大量的机械训练和相同的重复训练。我们这里说的数学基本技能,指的是“通性通法” ,不是“特殊技巧”,应当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另一方面也应当具有灵活性和变化性,不是死板的“题型训练 ”。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基本思想” (4 分)问:标准指出“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 ”在教学如何让学生感悟数学基本思想? 主持人: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是抽象、推理、模型。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水平虽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结合相关内容对

13、渗透数学基本思想也是必须的,问题在下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1. 在相关内容中渗透数学基本思想数学基本思想总是与具体的内容联系在一起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是紧密联系的。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也是数学思想发生和凸显的过程。如从最简单的数的认识开始,就应当引导学生体会抽象的过程。从具体的物体,到点子图,再到抽象的数字,就是一个从具体,到半抽象,再到抽象的过程。3 2. 根据学生思维水平体现数学基本思想在义务教育阶段应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逐步渗透抽象、分类、转化、数形结合、演绎、归纳、模型等基本数学思想。一个数学思想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理解到应用的长期发展过程,需要在不同的数

14、学内容教学中通过提炼、总结、理解、应用等循环往复的过程逐步形成,学生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逐步“悟” 出数学知识、技能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比如“分类思想 ”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思想,在小学阶段,通过对实物分类,例如,对扣子的分类,通过对数学对象的分类,例如,角的分类、三角形的分类、四边形的分类等,到初中阶段,无论在对实际“事、物” 和对数学对象分类方面都会有很大提升,例如,在数学对象方面,不仅学习对数、多项式进行分类,还会学习对模型分类方程、不等式、函数,不仅在数学中会运用,还会在实际情景中进行识别和判断。不同的知识内容体现出相同的数学思想,对不同内容,确定分类标准,按照标准,具体分类,分

15、类时不重复不遗漏。这种数学思想需要学生通过不断重复、不断深入思考、逐步“领悟”。3. 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数学基本思想数学思想的形成需要在过程中实现,只有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体会到数学思想的作用,才能理解数学思想的精髓,才能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凸显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的方法,关键是应让学生经历和体验一些数学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读理解”、 “疑提问 ”、 “做解决问题”、 “说表达交流”,并在其中获得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无论是数学概念的概括与形成,还是公式、法则、定理的发现与推导,教师都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过程,

16、获得对问题的认识、理解和解决的同时,也获得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感悟,教学的设计要以学生的数学思想形成为目标。比如“四边形的分类 ”的教学,可以先给学生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卡片,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如何对四边形进行分类?给出明确的分类标准,讨论同一类的判定、性质,不同四边形的关系。学生在思考和解决这样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对“如何进行分类” 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且在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想法,并且逐步找到合理的分类标准。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对“分类” 思想的认识要比教师直接讲结论印象深刻的多。这就是“悟” 过程,理解数学思想就是在悟过程中,逐渐领悟的。问题 4. 在“做” 的过程中积累 “基本活动经验”(4 分)二、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做”1.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