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山东亲友多 居鲁23年会杜甫留诗百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2800712 上传时间:2017-11-2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仙李白山东亲友多 居鲁23年会杜甫留诗百首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诗仙李白山东亲友多 居鲁23年会杜甫留诗百首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诗仙李白山东亲友多 居鲁23年会杜甫留诗百首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诗仙李白山东亲友多 居鲁23年会杜甫留诗百首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诗仙李白山东亲友多 居鲁23年会杜甫留诗百首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仙李白山东亲友多 居鲁23年会杜甫留诗百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仙李白山东亲友多 居鲁23年会杜甫留诗百首(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仙李白山东亲友多 居鲁 23 年会杜甫留诗百首李白李白(公元 701762 年) ,有“诗仙” 之誉。据不完全统计,在李白传世的 980 余首诗文中,作于齐鲁或在他地所作但涉及齐鲁自然人文的诗文近 180 首(篇) ,约占其诗文总数的 18,这些诗文极大地丰富了齐鲁文化宝库。开元廿四年(公元 736 年) ,36 岁的李白携妻女经中都(今汶上)至东鲁。次年,其子伯禽在东鲁出生;再次年(738 年),许氏夫人卒。天宝四年(公元 742 年) ,李白又在东鲁与一“ 鲁地妇人合 ”,后生子颇黎;直到乾元二年(公元 759 年) ,已年近 60 岁的李白才将儿女迁往楚地,这时,李白已在东鲁寄家长达

2、23 年之久。李白居东鲁何处?对于李白曾寄家东鲁这一点,学术界是无太大争议的,因为对此李白在许多诗作中都有表述,如寄东鲁二稚子送杨燕之东鲁 赠武十七谔并序 。至于李白在东鲁的具体寄家地,过去人们一直都认为是“寓家任城(今济宁)”。如清人朱骏声的唐李白小传一书中载,李白“已而去,之齐鲁,寓任城。 ”清人王琦在李太白年谱亦曰:“太白,之齐鲁,寓家任城。 ”以后的李白年谱与论著中涉及此问题的亦均袭此说。但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更多的人认为李白在东鲁的居家地点是兖州。西北大学安旗先生在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一书中对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的注释中即指出:“沙丘,在兖州城东门外,即李白寓家之地。 ”这种说法的

3、根据还是李白自己的诗文。李白在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一诗中,曾明确指出自己的寄家地在鲁中沙丘城:“高堂倚门望伯鱼,鲁中正是趋庭处。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君行既识伯禽子,应驾小车骑白羊。 ”1993 年泗河枯水季节,人们在兖州城东南一里许之泗河内出土一石碑,碑文中有“ 大齐河清三年( 564)岁次实沉于沙丘东城之内”等文字,更是进一步证明了兖州在北齐时就有沙丘城之称,从而揭开了沙丘的具体地点之谜,为李白寓家兖州找到了最有力的证据。1994 年 8 月,中国李白研究会在兖州召开“李白在山东”国际学术讨论会,与会学者一致认定兖州是李白在东鲁寓居之地。那么,李白为什么要迁家东鲁、而且一

4、寄就是这么长时间呢?这是因为,当时李白有许多族亲在山东:其中六叔李在任城当县令,兄长在中都(今汶上)当县令,族弟李凝在单父( 今单县 )为主簿,从祖李之芳在济南任太守,近世族祖李辅在鲁郡( 兖州) 任都督,几个族弟(如李幼成、李令问等)当时也都在山东做事。李白到东鲁是投奔亲友,这一点看来不用怀疑。李白齐鲁游踪李白将家人安置在兖州后的 16 年(公元 736-751 年)间,他或为访友,或为揽胜,几乎走遍了山东的名山大川、古祠胜迹,足迹所至相当于我省现在的四十余县。李白在齐鲁大地的游踪,从他的诗文中就可理出个大概。在开元二十四年,诗人在来东鲁的途中,第一次行经汶上,并作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

5、君” 一作“翁”)一诗, “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鲁人重 织作,机杼鸣帘栊。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下愚忽壮士,未足论穷通。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西归去直道,落日昏阴虹。此去尔勿言,甘心为转蓬。 ”此外,李白还作了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一诗:“鲁 酒若琥珀,汶 鱼紫锦鳞。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双鳃呀呷鳍鬣张,拨剌银盘欲飞去。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为君下箸一餐饱,醉著金鞍上马归。 ”此外,李白过兰陵(今枣庄) ,留下一首“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6、。 ”不过,这首诗的广为流传,还要归功于前些年被兰陵酒厂用在兰陵酒的广告中。天宝元年(742 年)四月,李白“从故御道上泰山” ,作游泰山六首 ,为泰山增添了一道奇逸迷人的景外之景。在济南游历期间,李白曾作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描绘了济南历城一带的湖光山色:“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 此行殊访戴 ,自可缓归桡”( 其一 );“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湖面正有月,独送李膺还”(其二);“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其三)。据专家考证,在金代以前,鹊山脚下一直到大明湖北、华山脚下为一片汪洋,名叫“ 鹊山湖 ”(又名“莲子湖”) 。从李白的诗句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

7、的鹊山湖水域辽阔,水面面积极大。李白的这三首诗是描写鹊山湖现存的最早的诗篇。结交杜甫杜甫天宝三年的初春,李白被唐玄宗以“赐金放还” 的美名放逐出宫,途经洛阳时,巧遇唐代另一位大诗人杜甫,二人一见如故。是年秋天,二人再次相遇于梁宋,而后在商丘一带又遇到唐代另一位著名诗人高适。彼时三人皆处怀才不遇之境,甚有同病相怜之感,于是,三人一起漫游梁宋,他们同登单父(今菏泽单县,当时属于宋州)古琴台怀古、走马孟渚泽射猎,把酒论文。杜甫后来在昔游 、 遣怀等诗中分别述及了这次交游:“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 、“忆 与高李辈,论交入酒 垆” 。第二年秋天,李白、杜甫同游曲阜、邹县,李白在曲阜作大庭库:“朝登大

8、庭库,云物何苍然。莫辨陈郑火,空霾邹鲁烟。我来寻梓慎,观化入寥天。古木朔气多,松风如五弦。帝图终冥没,叹息满山川。 ”二人还一同到鲁城北访范居士,留下一首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诗中写道:“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 ”杜甫赋诗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余亦东蒙客,怜

9、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两人从范氏庄返归鲁郡后,还曾在饭颗山头有过一次偶遇,为此李白曾作戏赠杜甫相戏谑:“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杜甫亦以赠李白作答:“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是年深秋,杜甫要西入长安,李白在鲁郡东尧祠亭上为杜甫设宴饯行,二人最终在石门分手。为此李白曾有诗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二首。前诗曰:“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歇鞍憩古木,

10、解带挂横枝。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飚吹。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后诗云:“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从此以后,二人再未能重逢,但二人在此期间结下的深厚友情却使二人难以忘怀。在分别八年之后,李白曾作过一首沙丘城下寄杜甫 ,表达了对杜甫的深切思念之情:“我来竟何事 ,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诗圣杜甫曾留下了这样两句诗:“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好多史料与个人的表态也符合杜甫的诗句。旧唐书 “白传” 中称李为山东人 。但 新唐书

11、就被称为陇西成纪人。李白自己也写过:“我家寄东鲁” 等类似的一些句子。同代的元稹在作杜甫墓志时亦称“ 与山东人李白” 如何如何。还有一些人,如宋代的马瑞临、吴增兵、元代辛文房等诸名家,皆沿袭杜甫之说。当然也有人认为李白是蜀人的。李白的诗出现率最高的是静夜思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那李白思忆的故乡、忆起的故园,到底是哪里呢?杜甫的说法虽然并不十分明朗,你说最了解李白的是谁呢?那是非杜甫莫属啊!李白与杜甫虽然年龄相差 11 岁,可像是亲兄弟一样的好朋友,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同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并发出不灭的光辉。他们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在北

12、京世纪坛展示的中华五千年四十位历史文化名人中,李、杜占了两个牌位。去年国家在江苏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恰好碰到了在世纪坛工作的一位专家,曾冒昧地问及四十人的入选标准。回答的意思是,每个学科只能进一位代表人物,也就是今天说的学科带头人。比如写小说的,只进了曹雪芹,另外如蒲松龄、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等均被搁置门外。只有李白与杜甫是例外,谁也代表不了谁,谁也不能被挡在门外,因为他们是天上的双子星座。同一个年代、同一个环境、同一种形式孕育出的同样的大天才。那是一个由盛而衰的年代,坎坷的生涯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们有了共同的语言。天宝三年(744 年)杜甫在洛阳,那年三月,李白因看透了宫廷内政治的黑暗,

13、说了些不该说的话和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成了朝廷中很不和谐的因素,早生去意。恰在这时,出乎他意料的是,朝廷对他实行了“赐金放还” 。于是李白离开朝廷,四月途经洛阳,两诗人相见,尔后同往开封、商丘一带游历。次年,他们又同游山东各地,赋诗、作文、亲同手足。两人的亲密关系从相互的诗歌中即能看出。杜甫:“余亦东濛客,怜君如弟兄。醉眼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他还写了 赠李白 、 春日忆李白 、 冬日有怀李白 、和梦李白等。李白那时虽已名满全国,具有相当于现在“ 院士 ”的水平;而杜甫考场失败,还未取到任何功名,但李白对他仍是情谊至深。他曾写出了沙丘城下寄杜甫等诗:“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

14、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由于杜甫不在身边,思友之情如同永不停息的汶河水。两人除了正常的对诗,有时对诗竟超出底线,开起大玩笑来了。李白的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杜甫的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经郭沫若等好几位专家鉴定,此两诗为原创作品,非假冒伪劣。当然,李白的家乡在那里并不那么简单明了,现在国家认定的是青莲。但资料上至少还出现了下面这样的地名:成纪、碎叶、安陆和济宁。鉴于李白与杜甫这种兄弟般的情谊,日夜不分,相携同游半年多,杜甫直说他是山东人,也不会是

15、空穴来风,一定有着确凿的证据。而且历史上有那么多名流学士跟着他说,也不会是盲从吧。更有说服力的是,这些诗都到过李白的手中,他看了后,也没有提出异议。说这些话,只是想说明李白与山东的关系,这位诗仙对齐鲁的感情。少时李白在四川住了二十年,可后来他和他的家人前前后后在山东住了也不下二十年。而这二十年,恰好又是与杜甫相识、往来和同游的那段历史,所以,杜甫觉得李白就是山东人,这话也无可厚非。从家庭关系讲,李白一生结过四次婚:第一次是经人撮合在湖北安陆结的婚,不久夫人就去世了。一年后又结了第二位,此太太瞧不起这样的浪荡文人,使李白愤然而去。后在任城(济宁)结识了一位妇人,两人情投意合,这位夫人为他生了一个

16、儿子,并为他置办了一些田产。这是李白一生中唯一一次拥有地亩田产。杜甫见此,当然会认为李白为山东人。直到公元年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才托人将子女接到了南方,这时那位十分关心他的妻子已在任城去世了。关于对李白的故乡之说,就不再向深处探讨了。要说李白,应是我们最熟悉的诗人了。收到学校课本里的静夜思 、 望庐山瀑布 、 早发白帝城 、 将进酒等,还一一清晰地记在脑子里,让我们自小就对这位诗人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在人们的感觉中,李白是带着一身仙风道骨的,其人格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独立不拘,不受任何约束,这是魏晋以来,封建社会中个人觉悟发展至顶峰的产物,也是盛唐精神的产物。他的一生抱负远大,至死都在期待“ 大鹏飞兮振八裔 ”。能够扶摇直上,遨游蒼穹。李白酷爱远游,流连山水,如飘蓬船云游四海。自称“五岳寻仙不辞海,一生好入名山游。 ”他的诗歌想象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