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电器人力资源战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2799963 上传时间:2017-11-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宁电器人力资源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宁电器人力资源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宁电器人力资源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宁电器人力资源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宁电器人力资源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宁电器人力资源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宁电器人力资源战略(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宁电器 人力资源战略分析 目录: 一、整体战略描述-1 二、外部环境分析-2 (一)、宏观环境分析-2 1、政策法律分析-2 2、人口分析-2 (二)、劳动力市场分析-6 1、人力资源状况分析-6 2、市场人力资源供给分析-7 (三)、内部环境分析-9 1、内部供给分析-9 2、内部需求分析-9 (四)、SWOT 分析-10 三、战略制定-11 (一)、人力资源部门战略-11 (二)、具体战略制定-11 1、人员引进规划-11 2、人员使用规划-12 3、人员培训规划-13 4、评价及激励计划-14 1 一、整体战略描述 至真至诚、苏宁服务。苏宁电器是目前经营的商品包括空调、冰洗、彩电、音像

2、、生活电器、通讯、 电脑、数码八个品类,近千个品牌, 20 多万个规格型号的家电零售企业。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苏宁在国内家电零售行业已经出类拔萃。2004 年 7 月 21 日,苏宁电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2010 年 3 月 1 日,苏宁电器宣布,已完成 对香港镭射电器所有交割工作,正式组建总部直属的香港大区。 2009 年 12 月 30 日,苏宁电器和镭射电器签署并购协议。根据协议约定,苏宁电器出资 3500 万港元收购镭射公司的品牌、业务、网络,同 时按照双方约定的价格收购其存货及相关资产。双方约定,最 迟在2010 年3 月底前完成具体交割。 “2009 年,苏宁

3、借助香港苏宁投资日本,开启了国际化发展的第一步。今后将以香港为桥头堡,向纵深全面推进国际化进程。” 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表示,中国家电流通领域,已经进入国内市场国际化竞争阶段,中国流通企 业如果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就无法在国内市场取得主导地位,更无法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同时,苏宁的ERP 工程从 1999 年10 月起步,到 2006 年4 月历时超过六年。SAP/ERP系统在全国苏宁的成功实施上线,标志着苏宁已建成了国际一流的信息技术平台。 SAP/ERP 上 线预计可以将 业务周期缩短50-70%;提高准确交货率30-200%;缩短订单前置期 20-30%;提高生产率 10-30%;节约交易

4、成本 5-15%;降低业务处理成本70%。 苏宁电器目前在全国拥有 100 多个物流配送中心(点),基本上是各个省会城市及地级市的分公司都拥有一个仓库,仓储面积 80 万平方米,仓储总量达到了 400 万台/套。SAP 系统启用后,将改 变先前供应商铺货分散的局面,形成某个区域的各分公司仓库共享的优势,这使得公司的仓储面积将减少一半以上,库存量降低20-50% ;存货周转率提高20-60% 。 就苏宁目前的发展来看,二十年来国际连锁纵深开拓,凭借十二万名员工的2 智慧与劳动,在全国30 个省300 多个城市、香港和日本地区拥有近1000 家连锁店面,品牌价值455.38 亿元,蝉 联中国商业连

5、锁第一品牌。 综上所述,苏宁介于自身的财务状况、人力 资源状况等方面分析,我们对其制定的总体发展战略是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之上走国际化发展战略,竞争战略是低成本战略。 未来 10 年,苏宁依托全球汇集的优秀团队,深耕 连锁发展, 稳固壮大国内网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打造全球商业企业平台,共享成长,长久发展,快速稳健成就世界苏宁。 二、 内外部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策法律分析 新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有主动告知义务,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点、职业危害、安全生 产状况、 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

6、当如实说明。同时,辅之以相应的法律责任也是可以预见的。 企业在招聘时,应如实告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以及要求了解的基本情况,劳动者有权了解-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在努力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要求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要做的准备更多,要求企业要将工作条件的资料完全告知员工。 2、人口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8 年末中国大陆人口 13.28 亿,占世界人口的 20%、亚洲人口的 33%。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 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人口 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中国也是世界

7、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之一,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密度为137 人。但分布颇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超过400 人;中部地区每平方公里200 多人;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不足10 人。 从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来看,中国人口的现状如下: 3 一、人口数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 年2 月28 日发布的“200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 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1 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594 万人,出生率为12.10;死亡人口913 万人,死亡率为6.93;自然增长率为5.1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22。 庞大的人口数量一

8、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饔茫 鼻昂徒窈笫 改辏 泄?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 万的速度增长。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 预测,2010 年和2020 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 亿和14.6 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 年前后,达15 亿左右。因此,中国的整体 劳动 力供求是比较充足的,这对于我们企业对用人的需求是有好处。 二、人口素质 中国政府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口健康素质。中国政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2004 年,中国普及九年 义务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3.6%,6

9、 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01年(其中男性 8.5 年,女性7.51 年),比1990 年提高了1.75 年;人口粗文盲率(15 岁 及15 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降少到8.33%,比1990 年时下降了7.55 个百分点。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大学以上占5.42%、高中占12.59%、初中占36.93%、小学占30.44%,受高层次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受小学教育人口比重逐步下降。 07 年以前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所占人口比例只有5%,在20 岁24 岁的女性中,大学学历占23,大专学历占29,而同年龄段的男性中,大学学历占22,大专学历占2

10、0;在25 岁29 岁的女性中,大学学历占16,大 专学历占24,而与之对应的男性学历程度比例为16和20% 虽然人口整体素质在提升,但是对企业有用的人力资源毕竟有限,而今大学生过招多少为企业人员招聘培养了广大的后备力量,因为,我企业主要招聘大专及以上学历为主的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和部分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员。4 但是仍需要对这些有理论没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备用人员做相关的培训,这也会成为我们企业成本的一个投入方向。 三、人口结构 根据2005 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总人口 2005 年11 月1 日零时,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 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

11、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 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 809 万人,年平均增 长0.63%。根据调查数据推算, 2005 年年末总人口为 130756 万人。 城乡构成 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 万人,占 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 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 个百分点。 性别构成 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 万人,占 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 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性 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 对女性的比例

12、) 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年龄构成 全国人口中,0-14 岁的人口为26478 万人,占 总人口的 20.27%;15-59 岁的人口为89742 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 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 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 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 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 个百分点,60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 个百分点(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 个百分点)。 5 2007 年中国主要人口数据 上述数据表明: 第一, 当前中国人口社会

13、抚养比较低,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未来一、二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红利期。但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也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近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2 亿多。并且,劳动年龄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据预测,2016 年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 值10.1 亿,2020 年仍高达10 亿左右。 这对就业、产业结 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6 第二, 2000 年,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7%以上,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据预测,到 2020 年,65 岁老年人口将达1.64 亿,占总人口比重16.1%, 80 岁以上老人达2200 万。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 等特点, 对 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而作为零售为主的我企业,人口的逐渐老龄化势必会为一直倡导年轻化的文化有一定影响;另一个方面,人口老龄化会给现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