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劳动模范李伏龙事迹材料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2799185 上传时间:2017-11-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劳动模范李伏龙事迹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煤矿劳动模范李伏龙事迹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煤矿劳动模范李伏龙事迹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煤矿劳动模范李伏龙事迹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煤矿劳动模范李伏龙事迹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劳动模范李伏龙事迹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劳动模范李伏龙事迹材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 -煤矿劳动模范李伏龙事迹材料情系矿山写春秋扎根煤海铸辉煌龙塘煤矿副矿长曾昭雄同志劳动模范材料没有文凭,也没有镀过金,却有着过硬的煤矿现场技术和现场管理经验,他,就是龙塘煤矿分管采煤的副矿长曾昭雄同志。曾昭雄于 1986 年 12 月参加煤矿工作,1993 年 6 月入党。自参加工作来,曾昭雄同志曾从事过采煤、劳资工作,后龙塘煤矿采煤副矿长。走上领导岗位后,他更是严格要求自已,作风严谨、勤政务实、乐于奉献、开拓进取,用奋斗铸就了自身的辉煌,在煤海谱写了一首创业者顽强拼搏的壮丽诗篇,曾多次荣获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抓调整,煤炭生产创出了新记录龙塘煤矿由于是个老矿,矿井条件先天不足,地

2、质状况复杂,严重制约着安全生产,要想完成上级下达的原煤生产任务非常困难,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重重,员工生活收入低,企业发展没有转机。视此情况,他面对矿井现状,凭着自已从事煤矿多年的管理经验,认真听取分管队意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查找制约企业生产发展的“症结” ,很快掌握了矿井采掘比例失调,生产接续紧张,井下环节复杂,战线长,生产成本高,历史遗留问题多,职工收入生活水平低。针对这些问题,该同志总把困难想前头,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他多次组织召开分管队干专题会,分析原因,理清思路。艰难中,显本色,身先士卒。2017 年,376 总风巷抢修的攻坚战,将他锤炼得更加坚韧。对于 376 总风回风上山年久失修,

3、垮落 17 米之远,严重影响了工作面的通风,且工- 2 - 2 -作面风大又有淋水,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该同志亲自率领组织掘五队、综合队进行抢修,天天和员工一起进班一起出班,出班时浑身被淋水淋得一身通透,就是凭着这样一股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在他的带领下,历时一个星期的紧张抢修终于修通了梗阻的总风巷,保障全矿井通风的顺畅。为了保障生产任务的完成,为矿里分忧解难,在 2017 工作面地质变化大产量低又有水的情况下,他又亲自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拿出最佳方案,对采二队进行调整,优化采煤方案,在他的指导下使该队顺利地完成矿下达的生产任务,保障了全矿原煤产量任务的连年全面完成,有人问他:苦不苦?他总是说

4、:困难环境下的战斗虽苦犹甜。抓制度,企业管理上了新台阶曾昭雄同志深知:作为一个四十多年的老矿井,包袱重,困难多,要实现企业效益的大提高,确保企业的大发展,就必须转变经营理念,在内部管理上做文章,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全面实施制度创新。为此,近年来,他把制度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结合矿井实际,制定完善了多个管理办法。从规范各工种岗位责任制入手,制定一系列制度措施,建立了一个以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职工职业道德规范为核心,以各项规章制度为基础的管理体系。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进一步确立生产连队年度管理目标,将各项任务指标分解下达给基层单位,并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严格兑现奖罚,不断增强基层管理人员

5、的责任心,从而使各生产连队和全矿上下形成一盘棋,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抓质量,安全环境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精品是靠规范和严格的管- 3 - 3 -理才能够创造出来。 ”这成为曾昭雄抓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口头禅。凡是他看到的或听到的,只要是质量和安全问题,从不放过。他常对分管连队队干说质量关系到我们每个员工的生命上,质量抓不好就对是我们的员工最大的不负责任。在他的带领下,他所分管的连队在安全、质量、进度方面都取得了好的成绩,并多次获得公司“优良工程”和“放心工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诠释煤海人生。历经数年的矿建戎马生涯,锤炼出曾昭雄这样一位勇于拼搏、乐于奉献、

6、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的煤海人。他是龙塘煤矿煤海建设中的一个突出代表,为煤炭建设立下汗马功劳。抓实事,职工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一年来的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今天的丰硕成果,曾昭雄同志所分管的连队员工收入水平彻底变了样,员工们常说,有了这样的领头羊带领我们在煤海战线上战斗是我们的荣幸。然而,曾昭雄同志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还任重道远,他常常勉励自己:这才是兴矿富民走出的第一步,以后的路还很长,更需我们艰苦奋斗,加倍努力。如今,他所分管连队的干部员工在他的带领下,团结一致,奋发图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迎接 2017 年各项工作的挑战,朝着更高的奋斗目标迈进。2017 年 12 月

7、 24 日第四篇:煤矿劳动模范运行队机电维修工先进事迹材料*没有高学历,没有镀过金,但在煤矿机修领域,他是绝对的技术大拿。*的成长历程给我们现代工人一个启示:没有真本事,没有高技术,就无法在新的企业中胜任工作。在*走过的道路上,有别人无法体会的艰辛,他在自己的煤矿机修领域里创造了一个又- 4 - 4 -一个成果,这一切完全源于自己对工作地热爱,对技术地苛刻追求,对科学地不苟钻研。我们现代企 业最需要的是这类能在本职岗位上干出特色的技术工人,我们的工业化道路上需要有这些勇于技术创新的新型工人,我们的民族复兴更需要这样的共和国脊梁。井架高耸,天轮旋转,矿车往来,马达轰鸣。车间里弧光闪耀,工业区人群

8、穿梭,一列列装满原煤的火车正风驰电掣般的驶向祖国的四面八方远远望去,沸腾的矿山一派繁忙景象,这就是位于渭北黑腰带上的*矿务局王村煤矿。近几年,这里出了个远近闻名的革新能手,他妙手回春,能让“瘫痪”的矿山机电设备快速运转,可以让深度“患疾”的老设备起死回生。他负责检修的主、副井提升机,近年来的事故率几乎为“0” ,大型机电设备误时率降到了最低限度。他完成的百余项小革新、小发明,创直接经济效益 200 多万元。他无偿为矿区职工、孤寡老人、工亡家属修理家用电器近千台,他就是 1997 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省技术状元、1998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99 年被

9、中共陕西省委企业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今年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矿务局王村矿运行队机电维修工*。 “既然选择了矿山,我就把心交给了这片土地,铁下心学好技术,干好本职”*的成才之路,是一条自己铺筑的漫长艰辛的路,是一条只属于强者的崎岖的路,诚如斯言。*1984 年毕业于铜川煤技校,1989 年调到投产不久的王村矿担当了机电维修工。由于王村矿在当时属现代化矿井,很多机电设备,别说维修了,有些连见都未见过。面对新设备密如蜘- 5 - 5 -网般的电器设备线路图,*愕然了,恰在这时,矿上发生了一件令他终身难忘的事:一天,由于矿井副绞提升中途出了故障,十余名乘坐罐笼升井的职工被悬在了半空。由于包括他

10、在内的几名检修人员技艺不精,硬是让工友们在深邃黑暗的立井筒中,吊了 4 个多小时。其实,当时故障,只不过是调速器中一个小小的电阻出了问题。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他顿时感到了一名机电维修工肩上的责任。他想,仅靠自己从技工学校学到的那点知识,是肯定无法应对这些机电设备的。于是,他暗下决心,自费订阅了电子技术 、 电力传动 、电器维修等十几种报刊杂志,买回来一大摞子大学电气专业教材,在别人逛街跳舞、看电视搓麻将的时候,他却苦读苦思,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不到一年功夫,*对矿上的大型电器设备的原理,线路图、部件结构和安装检修要领了如指掌。在工作中,他坚持做检修笔记。每次检修设备时的名称、型号,故障部位、

11、原因、元件服务时间、操作程序、相关原理分析等,他都条分缕析地记录下来,迄今为止,他累计做笔记达二十多万字,硬是凭借自己酷爱学习的那股劲头,练就了一身本领。他不但对所辖管的机电设备了如指掌,也对每台设备的习性全摸透了,设备一有故障,他一听一看就找到了“症结” ,处理起来得心应手。*技术水平提高了,但他没有忘记带动周围的工友一起学技术。为了帮助他的工友们尽快掌握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技术,*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们。学习笔记拿来了,对照原理图手把手的教,对每台设备进行讲解。每次维修设备,*都没有忘记在实践中向大- 6 - 6 -家传授技术,使他们这个班组形成了人人爱学习,个个争当技

12、术先锋的好风气。精湛的技艺使*名声远扬,特别是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有些大型煤电集团机电负责人打来电话,动员他南下,承诺年薪最低十二万。然而,他婉言谢绝了。他说:“*矿务局养育了我。王村矿培养了我,组织上给予我那么多的荣誉,这不仅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更是对我的信任和期望。我对这块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就这样,他牢牢的扎根于这片土地上,终日为工作忙碌着、奉献着。二十多年过去了,他没有因为任何原因而改变自己的初衷。“当工人就要爱岗敬业,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什么叫“爱岗”?如何才算得上“敬业” ,这个看似简单做起来难的字眼让*二十多年的工作作风诠释的淋漓尽致。*干机电维修工二十多年,无论在

13、什么地方当工人,他每年出勤均在 350 天以上,特别是在王村矿这十几年里,他早已把自己融入到了工作之中,他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累计义务奉献工时千余日。而且,他的工作没有上班下班之分,只要工作需要,他是随叫随到,经常是下班路上被招回,端起饭碗又放下,脱衣上床又起身。工作成了他生活的主体和精神的依存。2017 年 11 月的一天,* 突感腰疼难忍,工友们将他抬到医院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急性突出。医生说需要住院治疗。可他坚持不住院、不休假、不报工伤,稍加推拿复位,第二天便上了班。只是每天利用检修空闲时间,自己在工房的一张木连椅上做一小时牵引,这就算给自己治疗了。*的“爱岗”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他

14、是矿上机电设备维修的顶梁柱,也是运行队的“技术大拿” ,矿上- 7 - 7 -曾有意想提拔他当干部、进科室,这些他都婉言谢绝;有一年矿上打算送他去“煤干院”进修,很多人都羡慕,可他一听说是“企业管理”专业,而非“机电维修”专业,便断然放弃了。对一般维修工来说,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检修任务,就算是很敬业了。可*却不同,他心里总是装着那上百台机电设备,设备每天运转情况,不停的在他脑子里过电影,在电器维修工作中,他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他与那些设备有了不解之缘。有“病”的设备他关心, “亚健康”的设备他也关心;职责范围内的事他关心,职责范围外的事还关心。“于不疑处质疑,于无事时找事”这是他长期遵循的思维方

15、式和工作风格。他的“便携式直流电机检测仪” 、 “主、副绞变流机组滑环接线方式改造”等,都是自找的技改项目。 “不能让有问题的设备从我手中溜走,要想方设法让落后的设备发挥最大潜能”由于先天原因,王村煤矿主、副井提升机给定积分器故障频发,有时一天出现两三次,不得不经常停运检修。一旦停车,矿井便陷入瘫痪。1990年新年刚过,*就坐不住了,他与当时矿上的技术人员一道,向这一技术难题发起了“冲锋” 。他寝食不安,昼思夜想,查阅大量资料,寻求问题的症结所在。在反复查找资料,对照问题找答案,*想,给定积分器每次故障都损坏的是运放集成块,积分器的负载能力与运放集成块一定有关,对!*眼前一亮,给运放集成块再加

16、装一个电路,增加其负载能力。没想到第二天与当时的矿总工程师肖绪才一讲,他们的想法不谋而合。说干就干,*很快装好了射极跟随器。经多次模拟试验没有发生任何问题后,他们在绞车房进行了带负载- 8 - 8 -试验,当看到满载原煤的箕机斗一次又一次地安全运上来了,绞车没有出现任何的失控现象时,他们高兴极了。这项技术革新不但降低了维修费用,而且还提高了设备运转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该技改项目,荣获王村矿科技成果二等奖,这之后,*更增强了技术革新的信心和决心。主井绞车直流电机频繁出现转子短路是影响王村矿原煤提升的又一难题。欲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对直流电机进行经常性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检测手段相当落后,大小仪器一起上,光调压器就重一百多斤,得两三个人抬来抬去。*苦思冥想之后,萌生了设计便携式检测仪的念头。于是,他白天上班时,一有空就设计方案,晚上回家查阅资料绘制草图。有一天晚上,已是凌晨两点半,但*仍在灯前画着机草图,在资料与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