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2798851 上传时间:2017-11-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讲人:赵振华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什么是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怎么样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一、经济发展方式的涵义和政策变迁的过程(一)经济发展方式的涵义首先我们看一下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和政策的变迁过程。要搞清楚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经济增长,什么是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大家知道它是一个量的概念,指的就是 GDP 增加了,人均GDP 增加了就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不仅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

2、高,环境的改善。所以经济发展的内涵要比经济增长的内涵宽泛得多。从世界各个国家的情况来看,曾经出现过这么几种情况,一种就是有增长但是没有就业。比方说有一些西方国家最近经济增长率提高了,但是失业率随着也增加了,这就是有增长而无就业。第二种情况是什么?经济增长了,但是环境恶化了,伴随着经济增长水被污染了,空气被污染了,土壤被污染了。第三种情况就是经济增长了,但是广大人民群众没有能够从经济增长中分享到改革的成果。类似这些情况,都叫什么呢?都叫无根的增长,没有就业的增长,对环境牺牲的增长。我们要的是经济发展,也就是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实现就业的增加,实现环境的改善,实现广大人民群众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3、什么是经济发展方式,方式就是方法和途径。在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625讲话之前,我们的用法都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自625讲话之后我们的用法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演变过程下面我们看一下我们国家自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方式的演变过程。在十二大报告里面第一次提出来要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虽然当时没有提出经济发展方式,也没有提出经济发展方式,但是已经包含了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萌芽,更多指的是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1987年召开了十三大,在十三大报告里面明确的指出,要求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向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当时更多指的还是企业从粗放型转变

4、为集约型,更多指的还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上来。1995年召开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十四届五中全会里面明确的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式到集约型转变,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继续指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靠经济体制改革。要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机制,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向结构优化要效益,向规模

5、经济要效益,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也就是说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决定中,第一次把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提出来了,一个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一个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第一次运用了经济增长方式这个概念。2007年6月25号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讲话里面明确的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从此正式的提出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而且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提了出来。2007年召开了党的十七大,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里面提出,实

6、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也就是说在十七大报告里面进一步的强调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全局紧迫而重大的任务,而且指出了怎么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0年召开了党的

7、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在这个建议里面进一步指出,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两型社会为着眼点,改革开放为动力。刚刚召开了党的十八大,继续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而且指出深化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从这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对经济发展

8、方式的认识在一步一步的深化,而且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和重大的战略决策都给予了科学的部署。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经济发展的演变过程。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要经济发展方式,总的来说是因为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不适应我们国家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和需要。具体来说我想是不是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一)传统发展方式依靠高投资、高消耗、高浪费、低效率第一个传统的发展方式是依靠高投资,高消耗,高浪费,低效率。所谓高投资也就是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更多是依靠投资来带动的,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叫什么呢?叫投资率。所谓投资率就是投资额占 G

9、DP 的比例,自2003年以来我们国家的投资率都在40%以上,去年我们达到了49.2%。49.2%的投资率意味着什么?纵向来看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也是建国60多年来最高的一年。1958年大跃进我们国家的投资率是43.5%,去年比大跃进的时候还要高了将近6个百分点。从横向来看,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全世界的投资率最近这几年大体上维持在21%,22%。有的国家高点达到25%,26%,个别国家个别时期能够达到30%以上,但是我们连续在40%以上。当然,我们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一些数据照抄照搬到我们国家来,因为我们现在国家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城市化还没有完成,基础设施不完善,固然

10、要加大投资的力度。但是过高的投资就是不正常的,高投资的结果是什么呢?当然一方面促进了高增长,增加了财政收入,也增加了就业。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负面影响,就是什么呢?过高的投资可能会产生通货膨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产生过五次高通胀,第一次是在1985年,第二次是在1988年,第三次是1993年和1994年,第四次是2007年、2008年,第五次到2010年的下半年到去年,每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什么呢?往往是前边有一个高投资,后面就会来一个高通胀。也就是说虽然二者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有正相关关系。一旦发生了通货膨胀,在城乡居民收入一定时期内一定的情况下,那就意

11、味着城乡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了。为什么?因为物价涨了,实际的购买率下降了,老百姓就会产生不满的情绪。非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由于高通胀有一些导致了政府的更迭,政府的倒台。所以各个国家的政府都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国也不例外。去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出,要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首位的任务,那怎么样来控制通货膨胀,显然是要控制投资。控制投资的结果是通货膨胀率降低了,经济增长率也降低了,失业率提高了,那怎么办?还要通过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投资率上去了,通货膨胀率也跟着上来了,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这是不可持续的。传统的发展方式它的高消耗,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

12、是依靠大量的消耗来维持的。高能耗,高的水资源的消耗,高的资源的消耗,其他资源的消耗。同时存在着浪费,这一种浪费我想一方面表现在重复建设,东部地区有的西部地区也有,南方有的北方也有,尤其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当中,产生了很多不应当有的拆迁。工业化、城市化固然要拆迁,但问题是该拆的拆了,不该拆的也拆了,甚至有一些历史文化一些古迹也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当中拆了,这不是我们经济增长的目的。同时还有一个低效率,伴随着经济增长固然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过去30多年来是比较快的,在全世界甚至是第一位的,但是我们的效率总体上降低了。有一个资料反映,在六五期间固定资产每投资1.8元可以产生1元钱的 GDP,到现在大约需

13、要5元产生1元的 GDP,所以这就形成了高投资、高消耗、高浪费、低效率。这种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二)能源资源难以为继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的能源,资源难以为继。如果说在经济总量小的情况下,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一点可能影响还不大。为什么呢?对资源的消耗总量小,对能源的消耗总量小。大家知道,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大了,去年中国的 GDP 总量已经超过了47万个亿,今年最少能够达到50万个亿。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必然也要增加。在这一种情况下,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显然就不可持续。原来我们很多资源能源我们出口,现在我们变成了一个进口大国。比方说我们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56%,也就是说

14、56%的石油要从国际市场来进口。进口是从哪儿进口?我国现在采取多方面的,多元的进口战略。北边从俄罗斯,西边从哈萨克斯坦,从中方和非洲进口石油。进口这些石油,特别是中东和非洲的石油进口到中国来经过哪里,我们看一下地图就明白了,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它又不是中国的,实际上现在被美国控制着。如果说中美关系紧张,美国把马六甲海峡控制住,不让中国的油轮过来,中国得不到充足的石油,那经济增长能够平稳吗?你的社会能够稳定吗?大家还记得前几年中国的石油紧张的时候,在有一些加油站连续排上好几个小时的队才能够加上一箱油,甚至有些地方排上一天两天队,长此以往社会必然产生不稳定因素。从资源来看也是这样的,现在

15、我们的铁矿石不够用了,需要从国际社会进口大量的铁矿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对国际市场上能源资源的依赖度增强了,在一定的意义上也意味着我们经济的安全在一定的意义上受制于国外。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我们要促进经济增长,但是更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度,这唯一的出路。(三)环境资源难以为继第三个我们的环境难以为继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了,老百姓的收入也增加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环境被破坏了,水被污染了,空气被污染了。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土壤被污染了。我们有钱能够买到一个情节的空气吗?我们有钱能够买到清洁的河流吗?买不到的。在有一些地区特别是在有一些化工厂的周围,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癌症

16、村,一个又一个的患病村,为什么?谁没有被清洁处理,导致了附近的村民引用了不合格的水以后,出现了这种病和那种病。还有一些地方我们儿童的血铅严重超标,直接制约或者是影响了儿童的身体健康。关系到我们下一代的生活,关系到我们下一代他们的生命。未来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靠的什么?靠的不就是下一代吗?如果那么多的儿童有问题了,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以我们必须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能源。(四)社会矛盾凸显,特别是收入不平等现象愈益突出第四个社会矛盾突出了,特别是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愈益突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经济增长了,城乡居民的收入也都增加了。即使贫困人口他们的收入也增加了,但是不可否认的一个现象是什么呢?收入差距大了。收入差距扩大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个,总体差距扩大了。衡量总体差距扩大的指标很多,我选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第一个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由意大利著名的统计学家科拉多基尼第一次运用这个指标来测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居民的收入分配状况,所以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基尼系数大于零而小于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