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石建筑施工图总平面设计系列教程十

上传人:爱****1 文档编号:227765 上传时间:2016-12-17 格式:PPT 页数:136 大小:5.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磨石建筑施工图总平面设计系列教程十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磨石建筑施工图总平面设计系列教程十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磨石建筑施工图总平面设计系列教程十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磨石建筑施工图总平面设计系列教程十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磨石建筑施工图总平面设计系列教程十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磨石建筑施工图总平面设计系列教程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磨石建筑施工图总平面设计系列教程十(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施工图设计系列教程 (作者:磨石教育) 建筑总平面设计 城市规划系列 国土规划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分区规划 城市设计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1 城市规划的基本知识 2 用地强度指标概念 容积率: 指在城市规划区的某一宗地内,房屋的总建筑面积与宗地面积的比值,容积率的大小反映了土地利用强度及利用效益的高低, 容积率 =总建筑面积 /总用地面积 建筑密度: 也称覆盖率,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建筑密度 =建筑首层面积 /规划用地面积。 绿地率: 指的是居住区用地

2、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总用地的百分比。 通过对容积率、建筑密度最大值和绿地率最小值的限定,可将基地的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 一 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基础; 建筑造型、平面布局、高度很大程度上受到基地的局限,受到基地周边道路、建筑物的影响; 新建筑物又会导致新的环境、空间产生,因此必须考虑建筑物建成后对原有环境的影响。 总平面设计必须遵循国家和地方的设计规范与设计标准。 总平面设计的规定 一般规定: 1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以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当地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为依据。 2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使用要求,注重节地、节能、节

3、约水源,以适应建设发展的需求。 3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用地自然地形、周围环境、地域文脉和建筑环境,因地制宜的确定规划指导思想,并力求有新意有特色。 4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崇尚自然、保护自然植被、自然水域、水系、自然景观,保护生态环境。 5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功能分区合理,路网结构清晰,人流车流有序,并对建筑群体、竖向、道路、环境景观、绿化格局、管线设计进行综合考虑,统筹兼顾。 6 基地内建筑物布置应按其不同功能争取最好的朝向和自然通风,满足防火和卫生要求。居住建筑、学校教学用房、托儿所、幼儿园、医疗、科研实验室等需要安静的建筑环境,应避免噪声干扰。 7 公共建筑应根据建筑性质满足其室外场地及环境

4、设计要求,应分区明确、交通组织人车流线合理。 1)小学校、幼儿园和住宅之间应有便利安全的人行系统,学校、幼儿园大门不应开向城市交通干道。其入口和城市道路之间应有 10米以上的缓冲距离,以便于临时停车及人员疏散 2)商业服务等项目宜集中布置,以便形成规模,便于使用、管理。 3)供电、供气、供热等设施应靠近其主要服务对象或位于负荷中心。锅炉房应设在下风向。 8 规划总平面布局如需考虑远期发展时,必须考虑与近期结合使用,达到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 9 总平面设计应考虑安全及防灾(防洪、防海潮、防震、防滑坡)措施。 10 总平面建、构筑物定位应以测量地形图坐标定位。其中建筑物以轴线定位,有弧线的建筑物

5、应标注圆心坐标及半径。道路、管线以中心线定位。如以相对尺寸定位时,建筑物以外墙面之间距离尺寸标注。 总平面设计内容 1. 基地的功能分区;出入口;交通方式,道路系统; 2. 确定建、构筑物的平面布置,朝向、体量、形状、造型; 3. 基地内停车系统;绿化、景观、广场布置; 4. 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及竖向位置关系。 计算土方工程量(包括边坡、挡土墙的土方量)、场地排雨水设计及其排水构筑物(雨水口、雨水明沟)布置设计,确定道路设计标高。 5. 对各种管线进行综合布置,确定管线的平面布置并对交叉管线的标高进行处理。 6. 提供景观设计文件资料,对景观设计与总图设计加以控制和协调。 7. 提供各相关部门意

6、见,提供规划部门要求的图纸(公示图、规划局归档白图)以及其它业主要求的图纸 。 方案设计阶段 1 设计说明 述场地现状特点和周边环境情况,阐述总体方案的构思意图和布局特点以及在竖向设计、交通组织、景观绿化、环境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于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以及原有建筑和古树名木保留、利用、改造(改建)方面的总体设想。 2 设计图纸 面图 场地的区域位置图。 场地的范围(用地和建筑物各角点的座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 。 场地内及四邻环境的反映 (四邻原有及规划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场地内需保留的建筑物、古树名木、历史文化遗存、现有地形与标高、水体、不良地质情况等)。 场地内拟建道路、停车场、广场

7、、绿地及建筑物的布置 ,并表示出主要建筑物与用地界线(或道路红线、建筑红线)及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拟建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出入口位置、层数与设计标高 ,地形复杂时主要道路、广场的控制标高。 指北针或风玫瑰图、比例。 技术经济指标。 根据需要绘制下列反映方案特性的分析图 :功能分区、空间组合及景观分析、交通分析(人流及车流的组织、停车场的布置及停车泊位数量等)、地形分析、绿地布置、日照分析、分期建设等 防总平面图 在 地分析总平面图 初步设计阶段 1 总图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计算书(内部归档)、合同约定的岛瞰图或模型。 纸目录 列出图纸的名称、图号、图幅; 计说

8、明书 a 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设计依据:规程规范,甲方要求,相关部门批复文件; 2)基础资料:规划许可技术条件(道路红线、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建筑物控制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数等)对总平面布局、周围环境、空间处理、交通组织、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分期建设等要求; 3)采用的坐标、高程系统; 1)说明场地所在地的名称及在城市中的位置(简述周围自然与人文环境、道路、市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供应情况,以及四邻原有和规划的重要建筑物与构筑物); 2)概述场地地形地貌(如山丘,水域的位置、流向、水深,最高最低标高、总坡向、最大坡度和一般坡度等); 3)描述场地内原有建筑物、构

9、筑物,以及保留(包括名木、古迹等)、拆除的情况; 4)摘述与总平面设计有关的自然因素、如地震湿陷性或胀缩性土、地裂缝、岩溶、滑坡与其他地质灾害。 1)说明根据地形、地质、日照、通风、防火、卫生、交通以及环境保护等要求布置建筑物、构筑物,使其满足使用功能、城市规划要求以及技术经济合理性; 2)说明功能分区原则、远近期结合的意图、发展用地的考虑; 3)说明室外空间组织及其与四周环境的关系; 4)说明环境景观设计和绿地布置等。 1)说明竖向设计的依据(如城市道路和管道的标高、地形、排水、洪水位、土方平衡等情况); 2)说明竖向布置方式(平坡式或台阶式),地表雨水的排除方式(明沟或暗管)等; 如采用明

10、沟系统,还应阐述其排放地点的地形与高程等情况; 3)根据需要注明初平土方工程量。 e 交通组织 1)说明人流和车流的组织,出入口、停车场 *(库)的布置及停车数量的确定; 2)消防车道及高层建筑消防扑救场地的布置; 3)说明道路的主要设计技术条件(如主干道和次干道的路面宽度、路面类型、最大及最小纵坡等)。 2)计算容积率时,通常不包括 计图纸 a 区域位置图(根据需要绘制)。 b 总平面图 1)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1)民用建筑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f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2)测量坐标网、坐标值,场地范围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 3)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主

11、要坐标或定位尺寸)和主要建筑物及构筑物的位置、名称、层数、建筑间距; 4)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贮水池等隐蔽工程用虚线表示),其中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应标注坐标(或定位尺寸)、名称(或编号)、层数; 5)道路、广场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停车场及停车位; 6)绿化、景观及休闲设施的布置示意; 7)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该表也可列于设计说明内; 9)说明栏内注写:尺寸单位、比例、地形图的测绘单位、日期,坐标及高程系统名称(如为场地建筑坐标网时,应说明其与测量坐标网的换算关系),补充图例及其他必要的说明等。 c 竖向布置图 1)场地范围的测量坐标值(或

12、注尺寸); 2)场地四邻的道路、地面、水面,及其关键性标高; 3)保留的地形、地物; 4)建筑物、构筑物的名称(或编号)、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室内外设计标高; 5)主要道路、广场的起点、变坡点、转折点和终点的设计标高,以及场地的控制性标高; 6)用箭头或等高线表示地面坡向,并表示出护坡、挡土墙、排水沟等; 7)指北针; 8)注明:尺寸单位、比例、补充图例; 9)本图可视工程的具体情况与总平面图合并; 10)根据需要利用竖向布置图绘制土方图及计算初平土方工程量。 d 消防总平面图 在 e 地下人防布置图 在 比例表示)及出入口位置。 f 管线综合图 施工图设计 总平面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目录、

13、设计说明、设计图纸、 计算书(内部归档)。 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的图纸,后列选用的标准图和重复利用图。 2 设计说明 a) 应详细注明编制单位、工程名称、设计编号和编制日期 b) 设计依据(政府有关批文及相关部门要求)。 c) 地形图的比例。 d) 设计采用的坐标和高程系统。 e) 有分期建设要求的项目应明确说明各期建设的范围、建设内容; f)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 分期分别列出相关指标及总宗地指标; g) 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平面图 包括屋顶总平面图及( 平面图。 1 屋顶总平面图 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测量坐标网、坐标值。 场地四界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 或用地界

14、线(用地红线)的位置。 场地四邻用地外围 50貌,原有及规划道路的 位置(主要坐标 值或定位尺寸),以及主要建筑物和构筑 物的位置、名称、层数及功能,拟建建筑物与各相邻建筑的 间距。建筑物的名称或编号、层数。建筑物、构筑物应使用 数字编号(以阿拉伯数字按顺序编号,不得缺漏),并应列 出“建筑物和构筑物名称编号对照表”。广场、道路、挡土 墙、护坡等的位置。 分期建设项目应清晰标明各期建设用地范围,明确图示建筑 物、构筑物的建设阶段。对后期建设与前期或总体规划有调 整变化的项目应说明变化原因、内容及前后期关系。 指北针或风玫瑰图。注明尺寸单位、比例、补充图例等。 2 保留的地形和地物。测量坐标网、坐标值。 场地四界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 或用地界线(用地红线)的位置。 场地四邻地形、地貌,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以及主要建 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名称、层数及功能。 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贮水池、化 粪池等陷蔽工程以虚线表示)的名称或编号、层数、定位 (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建筑物( 绝对标高 值,建筑物和构筑物与用地界线的间距。 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地、道路、无障碍设施、排水沟、挡 土墙、护坡、围墙的定位(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 指北针或风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