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GMP 附录2+原料药附录..

上传人:爱****1 文档编号:227420 上传时间:2016-12-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GMP 附录2+原料药附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GMP 附录2+原料药附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GMP 附录2+原料药附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GMP 附录2+原料药附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GMP 附录2+原料药附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GMP 附录2+原料药附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GMP 附录2+原料药附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录 2:原 料 药第一章 范围第一条 本附录适用于非无菌原料药生产及无菌原料药生产中非无菌生产工序的操作。第二条 原料药的生产起始点必须符合注册批准要求。第二章 厂房与设施第三条 非无菌原料药精制、干燥、粉碎、包装等生产操作的暴露环境应按照无菌药品附录中 D 级标准设置。第四条 质量标准中有热原或细菌内毒素等检验项目的,厂房的设计应特别注意防止微生物污染,根据预定用途、工艺要求等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第五条 质控实验室区域通常应与生产区分开。当生产操作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无不利影响,且检验操作对生产也无不利影响时,中间控制实验室可设在生产区内。第三章 设备第六条 设备所需的润滑剂、加热或冷却介质

2、等,应避免与中间产品或原料药直接接触,以免影响中间产品或原料药的质量。当任何偏离上述要求的情况发生时,应进行评估,以确保对产品的质量和用途无不良影响。第七条 生产宜使用密闭设备;密闭设备、管道可以安置于室外。使用敞口设备或打开设备操作时,应有避免污染的措施。第八条 使用同一设备生产多种中间体或原料药品种的,应说明设备可以共用的合理性,并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第九条 难以清洁的设备或部件应专用。第十条 设备的清洁1 同一设备连续生产同一原料药或阶段性生产连续数个批次时,宜间隔适当的时间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以防止污染物(如降解产物或达到有害程度的微生物)的出现和遗留。如有影响原料药质量的残留物,更

3、换批次时,必须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2 非专用设备更换品种生产前,必须对设备(特别是从粗品精制开始的非专用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以防止交叉污染。3 对残留物的可接受标准、清洁规程和清洁剂的选择,应有明确规定并说明理由。第十一条 非无菌原料药精制工艺用水应至少符合纯化水的质量标准。第四章 验证第十二条 关键的质量属性和工艺参数通常应在研发阶段或根据历史的资料和数据确定,应规定关键工艺参数的必要范围,以确保工艺操作的重现性,包括:1 确定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2 确定影响产品关键质量属性的关键工艺参数;3 确定常规生产和工艺控制中的关键工艺参数范围。第十三条 验证应包括对原料药质量(尤其是纯度和杂质

4、等)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操作或因素。第十四条 验证的方式1 原料药生产工艺的验证方法一般应为前验证。因原料药不经常生产、批数不多或生产工艺已有变更等原因,难以从原料药的重复性生产获得现成的数据时,可进行同步验证。2 如没有发生因原料、设备、系统、设施或生产工艺改变而对原料药质量有影响的重大变更时,可例外进行回顾性验证。该验证方法适用于下列情况:(1) 关键质量属性和关键工艺参数均已确定;(2) 已设定合适的中间控制项目和合格标准;(3) 除操作人员失误或设备故障外,从未出现较大的工艺或产品不合格的问题。(4) 已明确原料药的杂质情况。3 回顾性验证的批次应当是验证阶段中有代表性的生产批次,包括不合

5、格批次。应有足够多的批次数,以证明工艺的稳定。必要时,可用留样检验获得的数据作为回顾性验证的补充。第十五条 验证计划1 应根据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及工艺变更的大小决定工艺验证的运行次数。前验证和同步验证通常采用三个连续的、成功的批次,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更多的批次才能保证工艺的一致性(例如复杂的原料药生产工艺,或周期很长的原料药生产工艺) 。2 工艺验证期间,应对关键的工艺参数进行监控。与质量无关的参数,例如与节能或设备使用相关控制的参数,无需列入工艺验证中。3 工艺验证应证明每种原料药的杂质都在规定的限度内,验证数据至少应与工艺研发阶段确定的杂质限度或者关键的临床和毒理研究批次的杂质数据相当。第

6、十六条 清洁验证1 清洁规程通常应进行验证。清洁验证一般应针对污染及物料夹带易给原料药质量带来最大风险的状况及工艺步骤。2 清洁规程的验证应当反映设备实际的使用情况。如果多个原料药或中间产品共用同一设备生产,且采用同一规程进行清洁的,则可选择有代表性的中间产品或原料药作为清洁验证的参照物。应根据溶解度、难以清洁的程度以及残留物的限度来选择清洁参照物,而残留物的限度则需根据活性、毒性和稳定性确定。3 清洁验证方案应详细描述需清洁的对象、清洁规程、选用的清洁剂、可接受限度、需监控的参数以及检验方法。该方案还应说明样品类型(化学或微生物) 、取样位置、取样方法和样品标识。专用生产设备且产品质量稳定的

7、,可采用目检法确定可接受限度。4 取样方法包括擦拭法、淋冼法或其它方法(如直接萃取法) ,以对不溶性和可溶性残留物进行检验。5 应采用经验证的、检测残留物或污染物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每种分析方法的检测限必须足够灵敏,能检测残留物或污染物的限度标准。应确定分析方法可达到的回收率。残留物的限度标准应切实可行,并根据最有害的残留物来确定,可根据原料药的药理、毒理或生理活性来确定,也可根据原料药生产中最有害的组分来确定。6 对需控制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污染水平的生产工艺,应在设备清洁验证文件中有详细阐述。7 清洁规程经验证后应按验证中设定的检验方法定期进行监测,以保证日常生产中规程的有效性。第五章 文件第

8、十七条 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物料的特性以及对供应商的质量评估情况,确定合理的物料质量标准。第十八条 中间产品或原料药生产中使用的某些材料,如工艺助剂、垫圈或其它材料,可能对质量有重要影响时,也应当制订相应材料的质量标准。第十九条 如果设备专用于一种中间产品或原料药的生产,且该中间产品或原料药的批号有可追踪的顺序,则不需有单独的设备使用记录;设备,清洁、维护及使用记录可以作为批记录的一部分保存,也可单独保存。第二十条 原料药的生产工艺规程应包括:1 所生产的中间产品或原料药名称和文件编号;2 标有名称和特定代码(足以识别任何特定的质量属性)的原料和中间产品的完整清单;3

9、 准确陈述每种原料或中间产品的投料量或投料比,包括计量单位。如果投料量不固定,应注明每种批量或产率的计算方法。如有正当理由,可制定数量合理变动的范围;4 生产地点、主要设备(型号及材质等) ;5 生产操作的详细说明,包括:(1) 操作顺序;(2) 所用工艺参数的范围;(3) 取样方法说明,所用原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的质量标准;(4) 完成单个步骤或整个工艺过程的时限(如适用) ;(5) 按生产阶段或时间计算的预期收率范围;(6) 必要时,需遵循的特殊预防措施、注意事项或有关参照内容;(7) 可保证中间产品或原料药适用性的贮存要求,包括标签、包装材料和特殊贮存条件以及时限。第二十一条 在决定批放行

10、前,所有偏差及调查报告都应作为批记录的一部分予以审核。第二十二条 质量管理部门可将决定中间产品放行的职能委派给生产部门。第六章 物料第二十三条 进厂物料与现有的库存(如储槽中的溶剂或物料)混合前,应有正确标识,经检验合格后才可予以放行,应有防止将物料错放到现有库存中的书面规程。第二十四条 采用非专用槽车运送的大宗物料,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来自槽车所致的交叉污染。第二十五条 大的贮存容器及其所附配件、进料和出料管都应有适当的标识。第二十六条 工艺助剂、有害或有剧毒的原料、其它特殊物料或转移到本企业另一部门的物料可以免检,但必须取得供应商的检验报告,且检验报告显示这些物料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还应对其

11、容器、标签和批号进行目检,以确认这些物料。免检应说明理由并有正式记录。第二十七条 除第二十六条确定的免检物料外,应对每批物料至少做一项鉴别试验。如原料药生产企业有供应商审计系统时,供应商的检验报告可以用来替代其它项目的测试。第二十八条 供应商的批准应有审核和评估的资料,该资料应有足够的证据(如以往的质量情况)证明该供应商能始终如一地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物料。至少应对三批物料做全检后,方可减少全检的次数,但至少应定期进行一次全检,并与供应商的检验报告比较。应定期评估供应商检验报告的可靠性。第二十九条 可在室外存放的物料,应存放在适当容器中,有清晰的标识,并在开启和使用前应进行适当清洁。第三十条 必

12、要时(如长期存放或贮存在热或潮湿的环境中) ,应根据情况重新评估物料的质量,以确定其适用性。第七章 生产管理第三十一条 生产操作1 原料应在适宜的条件下称量,以免影响其适用性。称量的装置应具有与使用目的相适应的精度。2 如将物料分装后用于生产的,应使用适当的分装容器。分装容器应有标识并标明以下内容:(1) 物料的名称或代码;(2) 接收批号或流水号;(3) 分装容器中物料的重量或数量;(4) 必要时,标明复验或重新评估日期。3 关键的称量或分装操作应有复核或有类似的控制手段。使用前,生产人员应核实所用物料正确无误。4 应将生产过程中指定步骤的实际收率与预期收率比较。预期收率的范围应根据以前的实

13、验室、中试或生产的数据来确定。应对关键工艺步骤收率的偏差进行调查,以确定偏差对相关批次产品质量的影响或潜在影响。5 需返工或重新加工的物料应严加控制,以防止未经批准即投入使用。6 应遵循工艺规程中有关时限控制的规定,以保证中间产品和原料药的质量。发生偏差时,应作记录并进行评价。时限控制并不适用于加工至某一目标值(例如 节、氢化、干燥至预设标准)的情况,因为反应终点或加工步骤的完成是根据中间控制的取样和检验来确定的。7 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应在适宜的条件下存放,以确保其适用性。第三十二条 生产过程中的取样和控制1 应综合考虑所生产原料药的特性、反应类型、该工艺步骤对产品质量影响的大小等因素来确

14、定控制标准、检验类型和范围。前期生产的中间控制可以较为宽泛,越接近最终工序(如分离和纯化)中间控制可越严格。2 中间控制可由有资质的生产部门人员进行,并可在质量管理部门事先批准的范围内对生产过程进行必要的调整。3 应制订书面规程,详细阐述中间产品和原料药的取样方法。应根据科学合理的取样操作来制订取样计划和取样规程。4 应按规程进行取样,防止所取的中间产品和原料药样品被污染。应制订规程保证取样后样品密封完好。5 中间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监控和调整工艺,在调整过程中发生的中间控制结果超标通常不需要进行调查。第三十三条 病毒的去除或灭活步骤1 病毒去除和灭活是某些工艺的关键步骤,应按经验证的规程操作。2

15、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止去除和灭活病毒操作后可能的病毒污染。敞口操作区应与其它操作区分开,并设独立的空调净化系统。3 同一设备通常不能用于不同的纯化操作。如果使用同一设备,应采取适当的清洁和消毒等必要的措施来防止病毒通过设备或环境由前次纯化操作带入后续纯化操作。第三十四条 原料药或中间产品的混合:1 本附录中,混合是指将符合同一质量标准的原料药或中间产品合并以得到均一产品的工艺过程。将来自同一批次的各部分产品(如同一结晶批号的中间产品分数次离心)中间混合,或将几个批次的中间产品合并在一起作进一步加工可作为生产工艺的组成部分,不视为混合。2 不得将不合格批次与其它合格批次相混合,以使混合后的批次

16、符合质量标准。拟混合的每批产品均应按规定的工艺生产、单独检验并符合相应质量标准。3 认可的混合操作包括(不限于此):(1) 将数个小批混合以增大批次量;(2) 将同一原料药的多批尾料混合成为一个批次。4 混合过程应加以控制并有完整记录,混合后的批次应进行检验,以确认符合质量标准。5 混合的批记录应能追溯到参与混合的每个单独批次。6 如果原料药的物理性质至关重要(例如:用于口服固体制剂或混悬剂的原料药) ,混合工艺应进行验证,以证明混合批次的质量是均一的。因混合可能对关键特性(如粒径分布、松密度和堆密度)产生影响,验证还应包括对这些特性的检测。7 如混合可能对产品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则应对最终混合的批次进行稳定性考察。8 混合批次的有效期应根据参与混合的最早批次产品的生产日期来确定。第三十五条 批的划分原则1 连续生产的原料药,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生产的在规定限度内的均质产品为一批。2 间歇生产的原料药,可由一定数量的产品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