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 管理学笔记

上传人:爱****1 文档编号:227307 上传时间:2016-12-17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三多 管理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周三多 管理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周三多 管理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周三多 管理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周三多 管理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三多 管理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三多 管理学笔记(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笔记第一章 绪 论 一,管理的涵义人类的共同劳动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 共同目标 定义: 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 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 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1)无效率( 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 2)无效果( 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 3)牺牲效率的效果 例 90 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 20 旦每年的

2、储蓄额达到 20 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 2 行在各地开设了 20 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 20 亿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 2 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 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效果 ,无效率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 ,就有管理活动) 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 1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共同的目标管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3, 操作者: 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上层 包括 中层 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 ,使人们努力工作以基层 实现既定目标. 5,管

3、理的职能 法约尔: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 ,控制 孔 茨: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 ,控制 6,管理工作的普遍性 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无论他在何处,所履行的职责有内在共同性. 组织的类型(如企业,政府部门 ,学校) 组织的规模(如小公司与大公司 ) 组织中的层次 跨区域的可转移性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基层管理者 15% 24% 51% 10% 中层管理者 18% 33% 36% 13% 高层管理者 28% 36% 22% 14% 7,管理与经营 管理 经营 条件: 社会化劳动的产物 商品经济的产物 背景: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末期 目的: 提高效率 提高效益 角度: 内向性(资源的组织利

4、用) 外向性( 环境) 适用: 一切组织 企业 三,管理的性质 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体现所有者意志) (上层建筑,社会文化) 学习意义:(1)明确管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2)大胆地引进吸收(3) 批判地吸收(4)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 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实践性 ,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到目前为止,理面对的不是一次又一次可以设定完全相同条件的实验环境,而是分分秒秒都在变化着的内外环境,因而不存在可以一次又一次重复验证的规律. 四,管理学 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和一般方法. 一

5、般性,综合性,历史性 ,实践性 1)唯物辨证法,克服形而上学.(集权与分权,奖励与惩罚 ,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等)(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 *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当你开始职业生涯后:不是管理者 ,就是被管理者. 对管理者:理解管理过程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 ,可以使自己获得成为有效的管理者的系统知识. 对被管理者:学习管理可以更好地理解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内部运作方式,适应组织的需要. 思考题: 例 1理工作的特性 A 是某建筑公司安装部经理,B 吩咐 B 应该对此负责,哪怕管道安装时 A A 会认为 B 必须对此负责,哪怕 B 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实践活动 管理思想 管理理论

6、古代中国:得民心者得天下, 秦始皇:车同轨,字同文希伯莱人的领袖摩西:授权原则和例外原则 一,管理学理论的萌芽 (18,19 世纪,工厂制度早期) 1776 年,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劳动分工理论. 200 48000 业化 提高劳动熟练程度 单化 3S 优点 减少工作转换时间 准化 利于发明专用工具,设备 1800 年, 苏霍铸造厂 实行: 分工,专业化,成本核算 ,医疗,福利制度 1810 年,罗伯特 欧文: 人事管理之父 缩短劳动时间,禁止雇佣童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 1832 年,查尔斯 巴贝奇:分工可减少工资支付提倡利润分享制度 二,古典管理理论(19 世纪末 20 世纪 30 年

7、代) (一)科学管理:背景 :美国的 管理运动,生产规模的扩大与传统管理之间的矛盾,劳资矛盾 ,效率低,生产能力利用率不到 60% 代表人物:泰罗(8561915) (1911 年发表科学管理原理 ,1915 年去世)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如何提高效率 泰罗认为,造成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工作指派和劳动方法不合理; 分配不合理;组织和管理原因. 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1) 标准化操作方法(并用这种标准化方法来大批量培训工人 ) 2) 工作定额原理(把按标准化方法完成的日工作量确定为工作定额 ) 3) 挑选,培训第一流工人 4) 差别计件工资制 5) 改进管理方法: 计划与执行职能分开 实行职能工

8、长制 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的其他代表人物:亨利 甘特,福特,吉尔布雷斯夫妇等. 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管理要走向科学; 二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841 1925),1916 年发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他认为,应建立一套公认的普遍验证过的原则,方法. 主要内容: 划,组织 ,指挥,协调,控制 1) 分工:用同样的劳动得到更多更好的成果. (2) 权力和责任: 凡行使职权的地方,3) 纪律:纪律严明是有效开展组织活动的必要保证;纪律作为对协定的尊重,必须做到使劳资双方都清楚明了,并为双方接受. (4) 统一指挥:一个下属只接受一个上司的命令. A

9、B C (5) 统一领导:对于目标同一的活动只能在一个领导人和一项计划的指导下进行. 从整体利益. 前提:二者一致! (7) (8) 集中:权力的集中或分散无所谓好坏,只是尺度问题. (9) 等级制度:下级服从上级(一般不能违反,但应与保持行动迅速相结合 约尔桥). (10) 秩序:有其位,在其位. (11) 公平:主管人员对其下属应仁慈,公平,才能使下属表现出热心,忠诚. (12) 人员的稳定: 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 (13) 首创精神: 鼓励,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使组织充满活力. (14) 团结:交流有助于团结,禁止滥用书面联系的方式. (三)韦伯的组织理论 德韦伯:(864终身是一个

10、学者,研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历史,织理论之父 贡献:提出所谓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行政,科层) 核心:设立公职.(权力的承袭通过职位,而不是依靠世袭或个人魅力) 特点: 1)明确的分工 2)清晰的等级 3)详尽的规章:强调规则化 4)5)管理人员职业化:固定的薪金和明确的升迁制度 优点: 1)稳定 2)高效( 有助于杜绝任人唯亲 ,组织涣散,人浮于事等现象 ) 三,行为科学阶段(30 年代后) 背景: 梅奥及其霍桑试验:(880(1933 年发表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 ) 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 (1) 工人是社会人,非单纯的经济人 (2)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 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通过

11、满足员工需求来达到组织目的. 四,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二战后 0 年代) 孔茨称其为丛林 1,社会系统学派 创始人:巴纳德(886曾任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 1938 年发表经理人员的职能 观点: 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 ,有三个基本要素: 共同的目标 :协作的意愿 决于诱因与贡献的平衡 ;信息沟通 ; 经理人员的基本职能: 确定目标,提供诱因,建立维持信息沟通网 2,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H 西蒙(内基 梅隆大学教授,1978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主要观点和贡献:1)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全过程. 2)决策的准则人满意 3)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 3,经验主义学派 代表:德鲁克(

12、杜拉克) 主要观点和贡献: 1)应以大企业的管理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2)目标管理 4,行为科学学派 创始人:梅奥 研究个体,群体, 组织,激励 5,管理科学学派 代表:伯法 理论基础: 运筹学 + 计算机 (模型 + 程序) *管理过程学派 孔茨:60 年代初 ) 主要观点:管理是一个过程,包括计划 ,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相互关联的职能组成. 五,管理理论发展的新探索(60,70 年代) 管理从分化走向统一. 1,系统管理理论( 60 年代中期后 ) 理论基础:一般系统论 主要观点:组织是一个由许多相互依赖的因素组成的开放系统. 2,权变理论( 70 年代后 ) 管理思想和方法 =

13、f( 环境变量 ) 比较: 古典理论:假如 X,那么 Y 权变理论:假如 X,那么 Y,但只有在 Z 的情况下( 其中,Z 为环境变量 ) 六,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 1, 强调系统化. 2, 重视人的因素. 3, 重视非正式组织. 4, 强调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5, 强调创新. 创新来自于矛盾和问题(单纯依赖过去的经验和方法解决不了时) 事实上,管理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创新. 今天的管理者越来越关心如何鼓励创新和变革,因为组织所处的环境已变得非常动态. 6, *未来管理发展趋势 科技发展:技术更新速度加快 ,I T 的发展 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跨文化 竞争:基于资源和顾客 环境日趋 劳动日益以知识为基础:出现劳动雇佣资本现象 复杂,多变! 人 :价值观和工作态度,需求的个性化 例 2何进行管理? 在一个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有二个厂的厂长分别论述了他们各自对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看法. A 厂长认为,企业首要的资产是员工 ,只有员工们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