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笔记_彭吉象_G

上传人:爱****1 文档编号:227302 上传时间:2016-12-1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学概论笔记_彭吉象_G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艺术学概论笔记_彭吉象_G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艺术学概论笔记_彭吉象_G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艺术学概论笔记_彭吉象_G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艺术学概论笔记_彭吉象_G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学概论笔记_彭吉象_G》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学概论笔记_彭吉象_G(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与艺术一、苏联美学家卡岗认为:艺术是他所属的文化的反映和代表,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起到了“文化自我意识”的作用,因为“艺术仿佛是一面镜子,文化从中照见自己,从中认识自己,并且只有认识自己的同时,才能认识它所反映的世界” 。从艺术史的发展进程上可以准确而有力的体现出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例如,古希腊艺术体现出古希腊文化中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可以拿哥特式建筑来作为典型实例;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鲜明标志是从神的世界转向人间尘世,从绘画,戏剧,市民小说中都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在力图克服宗教与科学、天国与尘世矛盾和冲突。因此,文化可以从艺术的这面“镜子”中“照见自己

2、”和“认识自己” 。二、 从另一方面来讲,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艺术作为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范畴。社会文化大系统作为一种总的文化氛围或文化条件,直接制约着作家、艺术家和读者、观众、听众等每一个人“文化心理结构” 的形成,从而间接对艺术的合作与欣赏产生巨大的影响。从屈原的离骚 、 九歌 ,到李白、杜甫脍炙人口的诗篇;从关汉卿的窦娥冤 ,到王实甫的西厢记 ;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到曹雪芹的红楼梦 ;从琵琶古曲十面埋伏 ,到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到清代画家石涛的黄山图等等,从这些不同时代、不同

3、种类的艺术作品中,我们都可以强烈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这些作家、艺术家和他们创作的作品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三、从各种艺术门类中也可看出艺术与文化间的相互渗透以绘画艺术为例,讲究“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尤其是以儒家美学、道家美学、禅宗美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美学,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艺术精神“道”中传统艺术的精神性“气”生命性“心”主体性“舞”乐舞精神“悟” 直觉思维“和”辩证思维。以戏曲艺术为,中国戏曲在形式美上“以一求多” 与西方戏剧 “以多见一”之间的比较和区别,便可看出其中端倪。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4、生万物。 ”的巨大影响,中国戏曲艺术形式美的基本特征是以“ 一”为起点,如戏曲的角色行当上是“一行多用”( 生、旦、净、丑),表演动作上是“一式多用” (唱、念、做、打),戏曲声腔与音乐上是“ 一曲多用” (基本曲牌),舞台布景上是“一景多用 (如一桌两椅 ),服饰脸谱上是“ 一服多用”等等。此外,在表演艺术上,还有“ 一人千面 ” (一套程式、万千性格 )、 “一曲百情”、 “一步千态”、 “一笑百媚”等,充分体现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戏曲 “以一求多”的美学追求。书法艺术,魏晋玄学 崇尚自由之风的影响,王羲之千古名篇兰亭集序通篇笔式纵横,点画相映,变化无穷,似有神助。行书起伏多变,浑然天成

5、中体现出鲜明的魏晋风度。建筑上,古希腊柱式,纪念碑式建筑颇受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就是和谐”及黄金分割理论的影响,使得希腊艺术体现出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哲学与艺术哲学作为人类理性认识的最高形式,要对作为人类感性认识最高形式的艺术产生影响,必然经过美学这一中介。黑格尔将美学称之为“艺术哲学” ,明确指出美学在艺术与哲学之间的桥梁作用。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在从事创作活动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或流露出来。李白的审美理想,深受庄子美学推崇天然之美的思想影响,他不但大力倡导“ 自然” 、 “清真”的风格,赞赏“清水出芙蓉,天然

6、去雕饰”的天然之美,并且自觉地把这种美学境界作为毕生的追求。杜甫的美学理想,则受到儒家美学的极大影响,他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抱负融入诗中,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倾诉了对当时统治集团腐朽统治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深受苦难的同情,产生了三吏 、 三别等代表作品。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出现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它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森把所谓“生命冲动” 当作世界万物的主宰,宇宙间的一切似乎都是由这种神秘力量派生出来的,他从唯心论和神秘论的立场出发,认为只有人的梦幻世界或直觉领域才能达到绝对真实,即所谓的“超现实” 。于是,20 世纪 2

7、0 年代的欧洲文艺界,形成了一个遍及文学、美术、电影等领域的“超现实主义”流派。文学上出现了布勒东的散文动物与人 ,阿拉贡的散文集巴黎的农民等;美术界出现了西班牙画家达利的油画记忆的永恒等典型的作品;电影界也出现了西班牙导演布努艾尔拍摄的一条安达鲁狗等超现实主义影片。 西方现代哲学与西方现代派艺术。西方现代哲学对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产生了极大影响,如果没有西方现代哲学作为理论基础,就不会有所谓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尼采、柏格森、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萨特、加缪等人,都曾经写过文学艺术作品,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浓郁的哲学意味,在现代文学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柏格森、萨特、加缪曾获诺贝尔文学奖。另一方面

8、,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由于拥有众多的读者和观众,又反过来扩大和深化了西方现代哲学的影响。 西方现代派艺术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未来主义、迷惘的一代,存在主义文艺、荒诞派、新小说、抽象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 “黑色幽默 ”等数量繁多的西方文艺流派的总称。这些流派的影响,几乎遍及艺术的各个种类和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美术、音乐、舞蹈、雕塑、建筑等。其思想根源是各种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尤其是克罗齐“直觉说”为代表的表现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等,对现代派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从哲

9、学与艺术的关系看,西方现代哲学成为现代派艺术的思想根源,现代派艺术又用艺术的方式宣传了西方现代哲学各流派的思想。有一定的西方现代哲学流派,就会有相应的西方现代艺术流派。艺术与宗教黑格尔认为,最接近艺术的领域就是宗教。应当承认艺术与宗教在认识、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某些共同之处。感知、想象、联想、情感等诸多心理因素,在艺术与宗教领域中都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审美感情与宗教感情一样,往往都是超脱日常生活的感情,追求精神愉悦而不是物质满足,具有不少相似之处。艺术与宗教的密切联系,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文艺的利用。尤其是中世纪的欧洲,宗教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影响遍及当时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宗

10、教艺术几乎取代了世俗的艺术,直接影响着各种艺术的发展。宗教对艺术的利用,不仅在西方存在,在中国也同样存在,尤其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各门艺术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仅仅从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这四大石窟,就可以看到佛教对绘画、雕塑、建筑、文学的巨大影响。一、宗教影响艺术,宗教影响艺术,首先表现在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对后世欧洲文化发展起过巨大作用的“ 荷马史诗” ,正是在神的故事和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传说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从建筑艺术来看,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和古希腊的神庙,到中世纪遍布欧洲的哥特式教堂,从佛教的庙宇到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都可以看到宗教的巨大影响。敦煌、

11、云岗等石窟中大量宗教题材的绘画、雕塑,更是直接以造型艺术的方式,讲述了“舍身饲虎” 、 “割肉贸鸽”、 “五百强盗剜目”等佛经故事,塑造出佛、菩萨、天王、力士等宗教人物形象。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尤其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上。由于宗教常常利用艺术来形象地宣传教义,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为许多艺术家提供了艺术实践的天地和舞台,在客观上起到了推动艺术发展的实际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宗教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艺术的发展,如中世纪欧洲的教会文学,其基本主题是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原罪”,禁欲主义和宿命论思想,产生了大量艺术低劣的福音故事、赞美诗、宗教剧,极大地阻碍

12、了中世纪欧洲文艺的发展,导致了中世纪艺术的普遍衰落。二、艺术影响宗教艺术影响宗教,首先表现在参与宗教活动。早在艺术诞生的初期,原始的歌舞、表演、绘画、雕刻等,在当时也是一种巫术或宗教活动,远古的图腾歌舞本身就是一种狂热的巫术礼仪活动。从音乐来看,基督教有唱诗班,有多声部的宗教歌曲,有管风琴弹奏的音乐,还有专门的弥撒曲、安魂曲等宗教音乐,用于基督教各种不同的宗教仪式或宗教活动。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还表现在宣扬宗教思想上。 例如佛教传入我国后,在唐代产生了“变文”这种宗教宣传的新方式。所谓“变文”就是以说唱的方式讲述佛教故事,宣传佛教教义有散文,有韵文,可说可唱,具有艺术的普及性和通俗性特点。艺术影

13、响宗教更表现在强化宗教氛围上。特式教堂,从外观看,它那高耸的尖塔直刺苍穹令人敬畏,阴冷的墙面和框架式的结构使人震惊。教堂内部狭长窄高的空间,以及一排排瘦长的柱子形成一种腾空而上的动感,使人产生超脱凡世向天国接近的幻觉,再加上玻璃窗上的基督教故事绘画,洪亮的管风琴声、唱诗班的歌声,有力的增强了神秘的宗教情感个宗教色彩,强化了宗教氛围。扩充:在宗教艺术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文化特有的石窟艺术,它集建筑、绘画、雕塑于一身,保存了大量古代的艺术珍品。我国现存的石窟遗迹约有 120 多处,其中最负盛名的有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窟、麦积山石窟等。这些石窟大多始于北魏,盛于隋唐五代,延续至元

14、明清朝。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现存历代洞窟 490 多个,壁画 45000 多平方米,彩塑 2400 多身。音乐、戏曲等在宗教艺术中也占有相当的地位。作为对神的情感宣泄,基督教音乐艺术一直受到教会的重视,公元 6 世纪时,当时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花费了 10 多年时间,亲自选出了许多典型的歌调和制订出不少演唱规则,形成欧洲音乐史上有名的无伴奏齐唱乐“格里高利圣咏”,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音乐作品,这可以称得上是欧洲音乐史上,有详细记录的最早音乐作品。 宗教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不能低估。西方基督教文学的代表性著作就是圣经 。 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除了宣扬宗教教义外,也广泛辑录了

15、古希伯来人的民间传说、故事、谚语、哲理诗、爱情诗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圣经对欧洲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4 世纪英国诗人乔叟的代表作品坎特伯雷故事 、 16 世纪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 17 世纪英国诗人弥尔顿的杰作失落园等许多文学作品,都取材于圣经 。欧洲许多作家,如但丁、拜伦、普希金等,也都曾经利用圣经提供的素材,写出著名的文学作品。佛教文学的代表性著作自然就是佛经。除了宗教说教性质外,佛经中也包含有许多民间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早在释迦牟尼传教时就被用来宣传佛教教义,广为流传。佛经中这些故事和传说,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和影响,中国的变文、小说、传奇和戏曲都曾

16、从中吸取素材,一些著名的神怪小说如西游记 、 封神演义等,也明显受到宗教文学的影响。艺术与道德关于艺术与道德的关系。首先对“道德”予以界定: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制定“理想国”蓝图时,就下令把诗人和艺术家从“理想国”中驱逐出去,因为在他看来,除了少数音乐作品之外,当时流行的荷马史诗 、悲剧、喜剧和许多音乐作品的影响都是坏的,可见,在柏拉图那里,道德和艺术的关系式多么的紧密。道德与艺术的紧密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道德影响艺术。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内在意蕴等体现出来。任何艺术,不管是文学、戏剧、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