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2693623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在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在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在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在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在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完善县镇财政管理体制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年初以来,围绕完善县镇财政管理体制,县财政局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调研,全面分析情况,多方听取意见,反复进行测算,形成了方案初稿。尔后在征求县人大、县政协意见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修改;最后,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今天以县政府 91 号文件形式呈现在各位面前。这个方案,可谓是十月酝酿,十易其稿;十月怀胎,一旦分娩。会前,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徐纪平同志对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通过今天的会议,达到统一思想、解释政策、组织实施的目的。刚才,县财政局宋天平同志就新一轮财

2、政管理体制的有关问题作了说明。下面,我再谈三点想法。第一点想法,不断完善财政体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放眼全球,纵览古今,财政体制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财政体制与国家相伴而行。有了国家,也就有了税收;有了税收,也就有了财政体制。历史上的许多革新变法,往往与财政体制改革联系在一起。北宋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变法,都跟税务体制、财政体制的改革有关。新中国成立后,财政体制就经历了统收统支、分级管理、分级包干和分税制等多轮改革。就浙江省而言, “省管县”的财政体制也有一个逐步调整完善的过程。1995 年是“两保两挂” ,后来同时实行“两保两联” ,去年又作了进

3、一步的完善,综合实行“两保两挂,两保一挂”- 2 -的政策。我县从 1985 年建立乡镇一级财政至今,也经历了 6 次财政体制的调整完善。现在,第六轮财政体制即将到期,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总结前六轮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对现有体制作进一步的调整完善。应该说,这次县镇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完善,不是一两个人的意见,也不是匆忙仓促的决策,而是在全面分析全县财政运行情况的基础上,着眼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而作出的慎重决策。新一轮财政体制有三个特点。一是较好地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总体而言,新一轮财政体制是一次微调,是一次完善,是一个温和的方案,较好地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所谓继承,就是新体制充分

4、考虑到了政策的延续性和可接受性,充分吸纳继承了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成功的、有效的做法。譬如,财政体制大的框架,就没有作“伤筋动骨”的变动;再如,对镇街类别的划分,还是山区镇、平原一般镇和强镇三大类,还是那么几个镇街。所谓创新,就是新体制根据新的情况、新的形势,作了相应的完善,使这个方案更加具有时代的烙印。譬如,根据中央出口退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这样一个新的情况,我们建立了出口转型县镇联动机制,通过县镇财政体制上利益的调整,来更好促进出口转型。二是较好地体现了事权和财权的统一。县镇作为两级政府,事权不同,财权相应也有所不同。前六轮财政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其实也是县镇两级政府事权与财权不断相统一的

5、过程。新体制更好- 3 -地体现了这一点。譬如,对镇街事权的划分,新体制在原来比较原则的基础上,现在作出了更加具体的规定。与此相适应,将镇街的财权大体上划分为三类:一是“吃饭”资金,就是确保“吃饭”需要;二是基本发展资金,就是确保每个镇街都有相应的资金用于建设、发展;三是统筹资金,根据三类镇街的不同情况,确定了不同的统筹比例,以更好地统筹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文教卫事权与财权的划分上,县委、县政府经过研究后认为,为有利于调动镇街的积极性,还是继续实行“以县为主” 、避免“由县包办”的政策,因此也就继续把相关的事权和财权留在镇街。三是较好地体现了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的原则。所谓

6、效率优先,就是谁贡献大,谁就分享得多;谁超收得多,谁就享受得多。所谓兼顾公平,就是兼顾平原与山区,兼顾农村与城市,兼顾经济与社会等各个方面。新体制实行镇街多超多分,多贡献多分享,就体现了效率优先的原则;对山区继续实行扶持政策,就体现了兼顾公平的原则。对山区的支持扶持,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镇街类型的划分没有变;二是利益分配格局基本没有变,调整幅度非常小;三是继续把平水列为山区镇。应该说,平水镇这几年发展很快,财力增长也比较快,财政收入情况可能比平原地区个别镇街要好些。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还继续把平水列入山区镇?因为根据县域城市化的规划,平水镇承担着承接市区辐射、集聚山区要素的功能,在影响辐

7、射带动南部山区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这一- 4 -点希望大家能够予以理解。新一轮财政体制,这三个方面的特点非常鲜明。可以说,它也是新体制的基本内容和实质精神。各镇街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确理解新体制的内容和实质,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第二点想法,加快发展税源经济是实现县镇共赢的根本要求财政的基础是经济。调整完善县镇财政体制,不是对现有“蛋糕”的重新分割,而是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把“蛋糕”分割得更好,从而达到发挥县镇积极因素,合力建设强力财政的目的。建设强力财政,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从财政收入角度而言,发展经济,必须发展税源经

8、济;加快发展经济,必须加快发展税源经济。发展税源经济,必须致力提高经济效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经济能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质量与效益;财政收入能不能更快地增长,归根结底,也取决于经济质量与效益。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没有效益,就没有财政收入的更快增长。没有质量效益的发展,就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最终经济发展就持续不了,社会进步就实现不了。中央实行宏观调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求我们立足中国的国情,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质量效益意识,把经济增长从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产出的粗放模式,切实转到能

9、耗小、污染少、产出高的- 5 -集约发展道路上来。我们要不厌其烦地宣传这些观点,使全县上下牢固树立起全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意识。要向资源节约要效益,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向技改投入要效益,向加强管理要效益,向产品研发要效益,向市场拓展要效益,从而不断提高经济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实现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离开经济效益的提高,来谈财政收入的增长,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离开了财政收入的增长,来谈财政体制的调整,同样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发展税源经济,必须切实优化经济结构。如何优化经济结构,这里我集中谈两条。第一条,要坚定不移地优化工业内部结构。围绕巩固提升纺织产业,积极调整纺织业内部结构

10、,印染减量,织造控量,化纤稳量,服饰增量,使纺织业整体质量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围绕加快发展非纺产业,将之作为招商引资、要素供给、政策扶持的重点,使非纺产业占工业总量的比重有一个明显的提高,成为我县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的税收来源。从今年 1-9 月的情况来看,非纺产业利润增幅达 27.4%,建筑建材、塑料薄膜等七大重点非纺产业的利润增幅更是高达 57.6%,高出全县平均水平 42.3 个百分点。虽然非纺产业的销售只占全县工业销售的 22.9%,利润却占全县工业利润的39.3%。因此,非纺产业对财政贡献很大,我们要把加快发展非纺业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头等大事来抓。我在各类会议、各种场合上,反复强调、

11、反复宣传这一观点。为什么?一方面,世界工业经济发- 6 -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产业梯度转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产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产业梯度转移也首先出现在英国。当时英国为了发展纺织业,还爆发了史称“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但是现在英国的工业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一样,都不是以纺织为主,而是以重化产业、高科技产业为主。目前的纺织业正面临着产业梯度转移的挑战。另一方面,纺织作为劳动密集、资源消耗非常严重的产业,随着宏观调控的实施,土地、电力等要素供给紧张,环境容量压力增大,劳力短缺渐趋突出,并且这些问题今后仍将长期持续,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所以,作为纺织大县的,如果现在再不重视,再不抓紧进行产业结

12、构的战略调整,持续发展就会遇到一系列问题。上个月 13 日,我和孟柏干副县长到滨海进行了调研。在谈到招商引资工作时,我对滨海工业区提了四点要求:一是真外资。通过不断引进真正的外商、真正的外资,使滨海工业区成为外商投资的密集区。二是非纺项目。通过更加重视引进非纺项目,使滨海工业区成为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示范区。三是大项目。通过引进大体量的项目,使滨海工业区成为重点企业的集中区。四是好项目。通过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使滨海工业区成为科技进步的样板区。这四点要求,同样适合全县各镇街、其他开发区。希望大家抓好落实。第二条,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县城为重点,年内做好“

13、三个一”的工作:一是编制一个发展规划;二是研究一个扶持政策;三是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通过这“三个一” ,通过若干年时间的努力,使商贸服务业占全县经- 7 -济总量的比重有一个明显的提高。现在全县一二三产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是,农业 6%,工业 64%,三产 30%,三产占比偏低。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与地区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越是发达的国家与地区,三产的比重越高。历史地看,经济总量中三大产业的构成比例也有个变化的过程。第一阶段是“一二三” ,农业最发达,工业次之,商贸服务业居末位;接着进入到第二阶段,成了“二三一” ,工业最发达,三产次之,农业居末位;然后是第三阶段

14、,也就是西方发达国家那个阶段,成了“三二一” ,三产最发达,其次是工业,最后是农业。所以,我们要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努力使其成为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新的重要的税收增长点。因为商贸服务业发展得越快,税收特别是地税收入增长就越快。现在,我县的财政形势不容乐观。我们那么大的财政收入,但真正属于地方的并不多。去年全县 30.83 亿元的财政收入,其中 17.3 亿元上缴给了省里和中央,地方只剩下了 13.53 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仅仅是 43.9%,连一半还不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县的商贸服务业发展不够快,直接影响了地税增收。这跟我们长期没有县城,没有以县城为依托的第三产业有关。

15、现在柯桥县城建设初具规模,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发展税源经济,必须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税收是国家对社会财富的分享。作为一种利益分配,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征税人与纳税人之间的矛盾。正因为有矛盾,所以税收的征收带有法律的强制性。- 8 -诚信纳税,是纳税人的法定义务;开展征缴,是国家的法定权利。我们不能光是凭一般性的思想教育,光是凭一般意义上的宣传说理,一味地寄希望于纳税人主动纳税,必须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运用法律的武器、法律的手段来进行强制性的征缴。税务部门要把组织收入作为履行职责的首要任务,作为依法行政的第一要务,切实加强征管。各镇街、各部门要把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作为

16、自己的应尽义务和重要责任,全力配合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加强征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来堵塞各种漏洞,实现征收公平,做到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的应有增长。:第三点想法,努力建设公共财政是提高执政能力的现实要求财政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财是政之基。财力是政权的经济基础,也是政权运行的基本保障。一个国家,一个政权,自产生之日起,就有了财政,就需要财政;离开了财政,是不可想象的事。唐朝著名理财家杨炎把“财”比作是“人之喉” ,可见“财”对“政”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在体制既定、财力既定的情况下面,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放到用好每一分钱,加强公共财政建设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加快建设公共财政。建设公共财政,必须坚持理财原则。具体是四条。一要确保“吃饭” 。这既是确保政权正常运行的关键,也是建立财政的目的。过去我们只讲“吃饭” ,今天我特别强调“确保”两字。因为县的“吃饭”问题目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一方面,财政收入- 9 -组织难度很大;另一方面,中央对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