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吴川市川西中学2011届高三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691008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吴川市川西中学2011届高三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吴川市川西中学2011届高三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吴川市川西中学2011届高三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东吴川市川西中学2011届高三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东吴川市川西中学2011届高三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吴川市川西中学2011届高三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吴川市川西中学2011届高三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吴川市川西中学 2011 届高三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1、本试卷共 8 页,24 小题;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其他各题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否则不给分。2010-10-21一、本大题 4 小题,共 1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采撷/诙谐 狭隘/宁谧 隽永/隽秀B贬黜/矗立 棘手/冲刺 会计/会晤C奢侈/对峙 侪辈/跻身 下降/降服D吞噬/嗜好 骸骨/弹劾 薄弱/薄暮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我国目前有 1600 万教育工作者,他们长期以来兢兢业业,默默耕耘,甘为人梯,培养了一批

2、又一批 优秀人才, 为我国教育事 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耳濡目染,塑造出德才兼备的一代代新人,使漫漫教育征途薪火相传,生生不息。A兢兢业业 B不可磨灭 C耳濡目染 D薪火相传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国家八大职能部门联合开展的专项整治,使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权钱交易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秩序有明显好转。B目前美国各大影院正在热映诸神之战,用绚丽的特技讲述希腊神话中的天神宙斯之子遭遇的各种磨难,夺下周末票房冠军。C特别要提醒学生的是,因为网络语言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和范围使用,所以千万不要用网络语言来写高考作文。D在第 41 个世界地球日即将来临之际,国土资源部确定我国

3、今年地球日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4、在下列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 。 , , , 。 ,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得很远。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 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 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 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A B C D

4、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五月,魏以东南道大都督杨昱镇荥阳,尚 书仆射尔朱世隆镇虎牢,侍中 尔朱世承镇崿岅。旋即内外戒严。北海王元颢以陈庆之为卫将军、徐州刺史,引兵而西。杨昱拥众七万,据荥阳,庆之攻之,未拔。颢遣人说昱使降,昱不从。天穆与骠骑将军尔朱吐没儿将大军前后继至,梁士卒皆恐,庆之解鞍秣马谕将士曰吾至此以来屠城略地实为不少君等杀人父兄掠人子女亦无算矣天穆之众皆是仇雠。我辈众才七千,虏众三十余万,今日之事,唯有必死乃可得生耳。虏骑多,不可与之野战,当及其未尽至,急攻取其城而据之。诸君勿或狐疑,自取屠脍。 ”乃鼓之,使登城,将士即相 帅蚁附而入。拔荥阳,执杨昱。诸将三百余人伏颢帐前请

5、曰:“陛下渡江三千里,无遗镞之费,荥阳城下日损五百余人,愿乞杨昱以快众意!”颢曰: “吾闻梁主言,初举义兵,袁昂为吴郡不降,每称其忠节。杨昱忠臣,奈何 杀之!此外唯卿等所取。 ”于是斩昱所部统帅三十七人,皆刳其心而食之。俄而天穆等引兵围城, 庆之帅骑三千背城力战,大破之,天穆、吐没儿皆走。庆之进击虎牢,尔朱世隆亦弃城走,获魏东中郎将辛纂。魏主将出避颢,未知所之,或劝之长安。中书舍人高道穆曰: “关中荒残,何可复往!颢士众不多,乘虚深入。由将帅不得其人,故能至此。陛下亲帅宿卫,高募重赏,背城一战,臣等竭其死力,破 颢孤军必矣。或恐胜负难期,则车驾不若渡河北上,征大将军天穆、大丞相荣各使引兵来会,

6、犄角进讨,旬月之间,必见成功,此万全之策也。 ”魏主从之,北行,至河内郡北,命高道穆于烛下作诏书数十纸,布告远近,于是四方始知魏主所在。(节选自资治通鉴梁纪九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颢遣人说昱使降 劝说B、诸君勿或狐疑 犹豫C、或恐胜负难期 期限D、旬月之间,必见成功 十天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是A、以陈庆之为卫将军 愿乞杨昱以快众意B、不可与之野战 乃鼓之,使登城C、急攻取其城而据之 皆刳其心而食之D、由将帅不得其人 臣等竭其死力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是一项是A、引兵而西B、蚁附而入C、日损五百余人D、魏主从之,北行

7、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魏国在元颢进攻之前就做了精心的战略部署,但是,魏国君臣上下不够自信,在交战之前就全国戒严了。B、陈庆之不畏强敌并且深谙战争的要义,他在进攻受阻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士卒,所以在重新组织进攻时将士们奋勇当先一战告捷。C、攻占荥阳后,元颢手下的所有将领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一边歌颂元颢的征战功绩,一边要求处斩拒不投降的杨昱以示庆贺。D、魏国的中书舍人高道穆细致分析了当前战争形势,他对敌我双方的态势分析精当,但是魏国君主昏庸无能,最终还是选择了逃跑的策略。9、断句和翻译(1)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 分)庆 之 解 鞍 秣 马 谕

8、将 士 曰 吾 至 此 以 来 屠 城 略 地 实 为 不 少 君 等 杀 人 父 兄 掠 人 子 女 亦 无 算 矣 天 穆 之 众 皆 是 仇 雠 (2)翻译下面的句子。杨昱忠臣,奈何杀之!此外唯卿等所取。 (3 分)魏主将出避颢,未知所之,或劝之长安。 (3 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注】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榆关,即今山海关。(1)分析“山一程,水一程”中叠用两个“一程”的

9、作用。(3 分)(2)这首词风格婉约,请从思想感情与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对此作简要分析。(4 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6 分)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潜归园田居)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陆游游山西村)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王羲之兰亭集序)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诸葛亮出师表)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中国文学经典之“道”观文学经典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其经典作品的确立是一个动态衍变的历程,然而透视经典生成和变化的历史痕迹,不 难发现总有一些

10、潜在的内核在这种变化中化为一种准则与范式,这就是文学经典之“ 道”,犹如自然之道,万物之母。正因为有了文学经典之“道”的潜移默化、导向与规范,所以至今很多经典能够穿越时空依旧存在。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实际就是内化于中国人心中的儒、道性根源。传统的儒家之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有了入仕、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样的理念使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很多爱国题材的作品,并一直被誉为经典至今,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 过零丁洋等等。又如 讲述英雄造反起义的轰轰烈烈故事的水浒,其内核也都是塑造、歌颂忠君爱民之事, “替天行

11、道”的梁山宗旨、招安思报效朝廷的思想最终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旨归。传统道家主张“无为而无不 为” 、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远离庙堂而退隐山林,回归自然,这为中国文人在精神上提供了可以喘息、聊以安身的家园。入仕之不得,壮志之未酬,尚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生息之处, 获得精神的寄托与愉悦。所以 导致中国文人注重对自然山水风光的描写,出现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苏东坡的石钟山记等等,然而 这些对自然的优美描写之中却也隐含了归隐之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与苦闷。无论是儒家源于好学、行仁和人群的和谐;还是道家重个体自由理想、精神超越;重逍遥自在、无拘无碍的心灵与大自然的和谐,都对

12、历来的文人在建构审美人格境界上产生了深厚的影响。这种对审美人格的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逐渐成为了文学经典中审美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对文学经典的这种审美意识成为沉淀在个人心灵之中的无意识,甚至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传统的无意识。 这些审美意识的 积淀, 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立意、构思、用语、用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 文学经典作品的创作、接受与评判意义非凡。 这种审美意识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尺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重“ 品”情结,即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完美的人格,表现积极乐观的精神与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其次是重“ 情”的追求, 对情感的审美与追求,包涵了对人伦之情与对自然之情的

13、理解与追求。这种尺度就是历史文化的水平线,它自动履行起评定经典裁判的职责。 这种尺度动态的平衡于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那些在这种尺度之下建构起来的、所描绘的世界、所表现的情感,能引起 读者的阅读兴趣、得到读者的认同并 产生心理与情感共鸣的作品,最终才可能成为文学经典作品。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两项给 5分,选对一项给 2 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对“中国文学经典之道”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中国经典文学之道就是自然之道,万物之母,是内化于中国人心中的儒、道性根源。B文学经典之道是中国人心中的儒、道性外化在文学作品的表现,通常是作

14、者内在精神的体现与追求。C文学经典之“道”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与感染读者,成为读者评判文学经典的一个重要的尺度。D文学经典之道,就是经典生成和变化过程中由潜在的内核变化成的一种准则和范式。E文学经典是经得起时间的洗礼与历史的考验的,所以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具有历史的、文化的、民族审美的特质。13下列选项不符合文中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注重对自然山水风光描写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成为文学经典体现了文学经典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B对文学经典作品的创作、接受与批判无不受沉淀在人们内心的对审美人格理想与境界追求的影响。C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完美人格,表现积极乐观的精神与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是评定经典的重要条件

15、。D中国历来的文人在建构审美人格境界上主要深受儒家好学、行仁和人群和谐思想的影响。14按顺序分点列出源于儒、道家的审美意识成为评判文学经典的重要准则要经历哪几个步骤?(4 分)15根据文意,说说水浒传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文学经典。(4 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不朽的失眠张晓风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 那两个字。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 惭沮丧。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