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浅探论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688594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浅探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浅探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浅探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浅探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浅探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浅探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浅探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浅探摘要 关键词 根据义务阶段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总体目标,小学阶段英语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其中学习策略包括词汇学习策略,语音学习策略,听力策略,笔记策略,写作策略,阅读策略,和综合英语策略等等。 本文主要研究阅读策略并探讨如何把它应用于小学英

2、语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智力水平,生理条件,兴趣,性别,学习动机,背景知识,年龄等因素,但在本文中主要讨论阅读策略的使用对其阅读理解的影响。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有以下不良习惯。1.指读。即为了集中注意力,用手指或笔尖指着文章细细地逐词阅读。一遇到生词便停下来,无法在通篇理解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阅读,这也影响了整句或整段意思的理解。2.唇读。即在阅读中读出声来,或即使不出声,嘴唇也有蠕动,或脑子里也在想着读音,无形当中影响了大脑的思维速度。3.回读。也教即时重读,即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或不熟悉的短语时,返回句首甚至短首

3、重读。4.译读。即在阅读中,不断的进行逐词逐句的翻译,通过译成母语来辅助理解。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习惯在不加限定的时间内对一小块文章精雕细琢,导致不良阅读习惯的产生。我同时发现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遇到生词就查字典,否则便无法继续阅读,不能根据上下文线索进行猜测词义。除此之外,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不能使用或正确使用相关阅读策略。在本文中主要探讨的阅读策略有:1.略读(skimming)它是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最重要的信息,即文章的主旨和基本结构。2.寻读(scanning)在文章中寻找某个特定的信息。3.跳读(skipping)在阅读中跳过不重要的部分或单词。4.概括中心思想(summariz

4、ing)就是一段包涵读者理解的简短陈述。它通常包括读物的中心思想和主要细节。5.借助语境猜测(inferring) 。语境指单词所在的上下文。可以利用上下文猜测生词或者利用标志词判断语义。6.预测(predicting)在阅读前或者是阅读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知识预测文章的大致内容,然后通过全文的阅读来评估预测的准确性。7.背景知识(background)在阅读的过程中,如遇到生词,有时需要综合理解文章和背景,根据自身经验,并结合常识推测分析。8.做笔记(taking notes)阅读时做好笔记是主动阅读,提高理解记忆要点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阅读理解的补充,便于事后复习,巩固和记忆,是阅读理解过程中

5、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下面笔者以牛津小学英语 (译林版)6A Unit6Holidays 的教学为例,分别从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方面阐述如何结合具体策略进行教学。一.阅读前(Pre-reading)激活背景知识,提高阅读动机阅读前的恰当导入是实现语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激活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动机和相关经验,同时可以预测阅读材料的内容,扫除语言障碍,为其下一步阅读做铺垫。背景知识就是用已知的知识帮助理解新的东西。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些事情我们很了解,而总有些事情我们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如果阅读的内容是并不熟悉或者根本不了解的事物,那么语言水平再高也是无法读懂的。关于

6、如何激活背景知识有以下三点值得思考。第一,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阅读中积极主动地把从文本中获得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第二,要善于通过阅读前的提问、预测等方式,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并逐渐使学生形成自主激活背景知识的能力。第三,如果学生对所月的的内容不太熟悉,那么教师就有责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或者引导学生去搜集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由于本节课谈论的话题是“中西方节日” ,这个话题学生是有些了解的,但是还不够全面,所以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中西方节日的资料,让学生们了解有关节日的起源、活动等相关背景知识。这样力图使学生把从文本获得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在

7、课堂导入时可以利用谜语、诗歌、游戏等方式。这里重点介绍 “语义图”在导入中的应用。语义图,简单地说就是把一篇文章的要点和内在关系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及其基本语篇框架有一较全面的理解。研究表明:语义图有助于学生抓住文章要点(马博森,1995)和形成正确的预见。 (刘晓玲,阳志清,1995)例如,首先引入本课主题“holidays”,呈示语义图。HolidaysWestern holidays Chinese holidaysholidays Name NameDate Dateactivities activities然后让学生根据标题进行预测,训练学生的预测能力。让学生讨论

8、在文章中会提及哪些方面的信息。笔者把学生的预测写在黑板上,有些学生会说出节日的名称,有些学生会说出节日的活动、时间、起源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测。笔者将学生回答的信息归纳处理完成语义图,板书 Name,date,activities 等,让学生利用所掌握的背景知识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向学生提问文本中主要谈论了哪些节日从而把学生领入文本的学习。经过阅读前环节的积极思考,学生已做好了阅读的准备,可以过渡到阅读中活动,即学习文本环节。二.阅读中(While-reading) 训练技能,学会策略新课程要求英语阅读教学不应局限于以句子为单位孤立地进行语言点的训练,提倡语篇教学,使

9、学生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感受英语语言文化的熏陶。笔者尝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从引导学生整体理解和把握阅读内容入手,重点教给学生阅读策略,使学生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1.速读背景,进入文本 让学生快速阅读文本的背景部分,完成表格。Holidayswho what where whenMr Green and his studentsTalk about holidaysIn the classromOn Oct.18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寻读能力。寻读(scanning)指的是读者先确定要寻找的明确信息(往往只有一两个单词) ,再在特定的阅读材料中快速寻找,不必阅读全文,只要一找到所

10、需信息,立即中断阅读。2.初读文本,感知大意在学习完文章的背景部分后,我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重点谈论了哪些节日,并用笔划下来,其他信息可以暂时不关注。在这个环节中训练学生的跳读能力。跳读(skipping)指在阅读中跳过不重要的部分或单词,培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抓住阅读材料大意和主要信息的能力。3.再读文本,扫除生词、在学生初读文本了解大意的基础上,笔者出示在导入阶段的语义图,让学生继续精读文本完成其中的部分。图笔者将关键的问题放在精读环节中,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出声划出相关内容并完成表格即默读(Non-vocal reading) 。因为只有默读才能够提高阅读速度。而朗读的速度则非常

11、有限,无法达到快速阅读的要求。在完成表格中,可以处理文中的生词。笔者不直接出示生词的意思,而是要训练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或者利用标志词判断词义的能力。吕淑湘先生在谈论关于语境和词汇学习的关系时曾说:“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头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 ”因此,根据语境来分析,猜测词义,在阅读中显得特别重要。这里采用 Clarke 和 Nation 建议的五个步骤。步骤一:注意生词,识别词性。步骤二:注意该生词所在的整个句子。如果该生词是名词,注意修饰的形容词和边上的动词,也就是这个名词做什么的,以及被做了什么;如果该生词是动词,注意与其一起的名词,有否副词修饰;如果是形容词,注意与其一起

12、的名词;如果是副词,注意其所修饰的动词。 步骤三:注意该句子与其它句子或段落的关系。有时这种关系由一个连接词或副词表现出来,如but、because、if、when、however、as a result;有时没有此类词,那么这种关系可能会是因果、对比、包含、时间、列举、总结;标点符号也有可能是一种线索,例如分号表示包含关系,破折号表示重复说明。另外this、that、such 这类指代性词也能提供有效信息。步骤四:利用 1-3 步中获得的信息,猜测词义。步骤五:核对猜测的准确性。方法有(1)猜测词义的词性与生词是否一致;(2)将猜测的词语替代生词;(3)如果可能的话,根据前缀、词根、后缀拆开

13、生词;(4)使用词典。在本文中有三个生词“relative、delicious、lantern” 。首先向学生示例如何猜测“relative”的词义。根据步骤一.确定生词,同时因为这个生词是用在 visit 后,可以判断这个词是名词。再根据步骤二观察生词在句中的位置,可以判断这个生词在句中作宾语。然后根据步骤三可以从连接词“and”进行猜测, “and”连接的两个词语之间是并列关系。friend 意为朋友,所以能猜出生词的意思是“亲戚” 。根据同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尝试猜测第二和第三个生词。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词语含义的能力。这对于学生快速阅读,高效记忆

14、单词,提高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4.精读文本,明辨细节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精读文本,通过做选择题和问答题来检查辨析细节情况。习题5.跟读课文,情境交融学生学习英语要经历“听模仿朗读说”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配套录音磁带,训练学生听录音模仿和跟读的习惯,使学生通过口、眼、脑等的活动充分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和正确的语音语调。在这一阶段,笔者把教学目标向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方面倾斜,以期通过听和读训练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笔者通过各种“读”的活动,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理清文章脉络层次,然后推敲词句,最后对全文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给予学生相关阅读策略的指导和训练,从而帮

15、助学生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理解的正确性。三.阅读后(Post-reading) 拓展能力学生在阅读后教师可以根据前两个阶段获得的语言材料展开口头表述等后续活动。如复述、讨论、续写、仿写等,以进一步开展说或写的活动,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输出能力的发展。1.复述课文,旨在升华这里用到概况中心思想的阅读策略。概况中心思想即(summarizing)指的是阅读材料后,将所阅读的材料浓缩、摘要、书面或口头做出所阅读材料的梗概。笔者让学生结合语义图并根据文本添加其他关键词、句来复述课文。复述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既加深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的能力。2.关注语言形

16、式,促进语言吸收除了理解文本大意之外,还应设计活动提高学生对文本中的词句和语法现象的注意水平,促进语言吸收。事实上,对“优秀的语言学习者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显示对目标语形式的注意有助于学习的成功” (Ellis,1994:546)而 Reiss(转引自 Ellis,1994:546)的研究则表明注意语言形式是学习成功者最常用的策略,他还吃惊的发现“对语言意义的注意不如对形式的注意重要” (ibid).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阅读文本,划出谈论节日的句子,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句型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朗读进一步关注语言形式。以下是板书设计:3.创编对话,联系生活笔者在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所归纳的语言谈论自己熟悉或喜欢的节日。这对于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也体现了“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教学理念。课堂结束时,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课堂上所学内容制作节日海报。4.布置任务,课后延伸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后延伸是补充。笔者选择了一些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语篇,让学生课外阅读。这些语篇中的句型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