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学语文课文中童话题材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于小学语文课文中童话题材研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于小学语文课文中童话题材研究前言:通过翻阅小学语文课本,我们发现几乎每一册语文课本都安排了童话。尤其是新课程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童话更是占了极大部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激发了我们对于小学语文课文中童话题材研究的兴趣。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它是一类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虚幻故事,它以拟人、夸张、象征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以幻想为其艺术形态,童话深受儿童喜爱,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密不可分,因此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也有着紧密
2、的关系。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是小学教师的得力助手,是小学生的良师益友,因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密不可分,因此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也有着紧密的关系 。具体意义有以下几点:(1)童话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朗读与复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童话通过语言来表现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童话的语言浅近、口语化,但并不等于平庸、苍白,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既通俗明白、晓畅而又有艺术的美感。(2)假设小学生没有课外阅读,那么他们在作文中就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童话对儿童的吸引力比较强,儿童通过童话作品可以增加课外
3、阅读量,可以开拓视野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获得丰富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童话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三)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童话是以一种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描绘了世界上一切情感:爱与恨、情和仇、喜和悲、乐与苦、敬与畏等等。儿童在欣赏和感悟童话时获得的情感体验丰富来自他们的生活体验,在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映中,他们体会到了喜欢、愤怒、悲伤、爱慕、厌恶、赞赏等等情感体验。这些体验的获得,对儿童的个性发展和社会性也是很有好处的。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4)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是在外界的刺激的影响下,人们在头脑中通过先前感知过的事物加工改造,是形成新形
4、象的过程。想象是创造的基础,它在人类认识客观、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创新精神。儿童因为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的不足,很难对一些千奇百怪的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要解开这些疑团,儿童惟有借助想象去解读童话。儿童比起成年人来,更喜欢想象,在某种程度上比成人更富于创造性。在儿童对丑小鸭的遐想中,在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中,在对动物们的生活的向往中,都是儿童的想象在活动。 (这里讲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作为具体例子,并在成果汇报中有所体现)只有对小学教材中童话的特征有所了解,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将童话的意义真正体现。小学教材中童话的特征主要如下:(一)幻想和现实的结合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
5、也是童话用以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幻想是创造想像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个人愿望或社会需要而引起,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想像。例如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幻想和现实的典范。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脑中就会浮现出“小女孩手抓一把火柴,被活活冻死”的画面。而文中小女孩五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想就是创造想象。作者根据小女孩身边燃尽的火柴梗,展开了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先后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小女孩的幻想充满着温暖、食物、欢乐和爱抚,最后跟着奶奶“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些都是借助想象虚构出来的,表现了穷人渴望摆脱黑暗,追求光明和幸福的强烈愿望。这里
6、讲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作为具体例子,并在成果汇报中有所体现)(二)拟人和夸张的运用童话通过幻想把动植物和没有生命的物体拟人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会说话会思想会行动。(三)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童话的语言具有一般的文学语言所具有的情感性、形象性、含蓄性和音乐性等特征。童话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夸张:是文学艺术中通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宝葫芦能说人话,有人一样的思想情感,是拟人的夸张;豌豆公主能感觉的到 40 床垫被下有一颗豌豆,是怪诞的夸张;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天鹅,是象征的夸张。拟人:拟人就是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类的思想情感、行为和语言能力。童话中拟人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对动物、植物以
7、及其它非生物、各种具体和抽象事物、概念、观念、品质的拟人化。例如风筝找朋友中的风和风筝,既有人的特点,又有风和风筝的特点,风对风筝说:“你要是哭了,你的身上吸了泪水,就会变湿了,变得很重很重,我就推不动你,你也就飞不起来啦!”象征:象征是童话把幻想和现实结合起来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童话创造典型的一种常用的方法。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是象征性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忽略的几个问题:(一)在教学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入为例:同学们,去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生答略)大年夜本来是非常高兴的一天,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鸡、有鸭、有鱼、有虾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但在资本主义国
8、家里的人民却过着悲惨的生活有一个小女孩, 她在大年夜还要在街上卖火柴,你们想知道她在街上卖火柴时发生了什么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2)教师在童话教学时偏重于灌输知识只注重故事情节,忽视了其中蕴藏的深刻内涵。学生阅读了童话故事,留下的是什么样的印象呢?教师总是利用童话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灌输和传授一般的知识,这种目标上的强烈功利性直接导致了成人化的教学内容:即以成人自己的标准评判作品中的事件与人物,对作品进行过多理性的分析和议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总是用自己的判断标准告诉学生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判断
9、童话所表现出来真善美和假恶丑。(三)很少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缺乏和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儿童与成人不同,成人有一定的阅读和生活经验,很容易在再造想象中将文字转化为脑海中的形象,小学生由于年龄与审美经验的不足,对文字的内涵往往难以把握,就需要我们蹲下来,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去唤起他们的审美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使其充分感受文学的美妙。(四)教师在童话教学时“深入深出”童话作品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儿童。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准评判作品中的事件与人物,对作品进行过多的理性分析和议论。因此,老师要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读童话,陪伴着孩子们走进童话世界,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喜怒哀乐,而不是硬拉着孩子的手
10、把他们拖进自己所认为的“童话境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成人与孩子心目中的哈姆雷特存在着不同那是在所难免的。浅析促使学生童话课文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低年级的阅读是“起步阅读” ,成功与否,意义重大。语文课程标准建议“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阅读教学不但要考虑“教法” ,更要研究“学法” ,创造“乐学”的氛围。教师要采用开放自主的教学形式,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进而主动阅读,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1、。在低年级童话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读一读,问一问,评一评,想一想,演一演,讲一讲,写一写,画一画,查一查等有效方法,让学生进入童话世界,在阅读中不仅聆听到美的声音,欣赏到美的画面,感受到美的形象,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自己表现的舞台,成为表达个性化体验和感受的平台,而且逐步使学生学会阅读。(一) 、读一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朗读的训练,要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贯穿于各个学段之中。 ”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意的活动,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童话课
12、文的语言生动浅显,常常富有音乐的美感,教师应充分利用童话课文的语言材料,合理采用范读、领读、引读、自由读、同桌互读、分角色读、齐读、赛读、演读、默读等朗读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趣,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如两只小狮子一课,对话占课文笔墨的大部分。在指导学生读懒狮子说的对话:“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时,可让多位学生上台比读,看谁的朗读更像一只懒狮子。通过比赛、比较、评议,学生既能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重音、语调、语气、速度,又充分感知了懒狮子那懒洋洋、慢吞吞、不求上进的模样。在指导学生读狮子妈妈的对话:“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
13、学会生活的本领”时,低年级的学生可能对妈妈这一角色较难把握,教师可适当范读,让学生体会妈妈的亲切、慈爱。再通过引读、分角色读等形式,使学生沉醉到美丽的童话境界中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 、问一问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哲学家培根也说:“疑而能问,已是知识的一半。 ”发现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学生只有多思好问,善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书,才能使思考更深入,学习更主动。童话课文中的许多内容包含着未知因素,为学生的质疑问难提供了条件。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 在童话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从不懂或似懂非懂的
14、地方质疑,从课文的中心句或重点质疑等,使他们逐步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如小鹿的玫瑰花一课,在细究课文时,教师可出示鹿弟弟说的两句话:“你的玫瑰花白栽了” 、 “你的玫瑰花没有白栽” ,引导学生自读鹿弟弟前后说的这两句话,想想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为什么鹿弟弟开始说小鹿的玫瑰白栽了,后来又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带着问题去感知童话课文,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对童话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入透彻。如乌鸦喝水一课,在出示一、二自然段后,可让学生说说自己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经过思考,纷纷质疑:乌鸦的办法究竟是什么?乌鸦真的能喝到水吗?带着这些疑问让学生独立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然后通过讨论
15、、点拨,课文的重点、难点便轻松地得到突破。如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课,可在出示课题后问学生:“对于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们经过思考发问:“谁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为什么说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如称赞一课,也可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后有什么想问的?学生们经过思考发问:“什么是称赞?课文中谁称赞谁?因为什么而称赞?称赞的结果怎样?如酸的和甜的一课,在讲读课文时,教师可结合第 7 自然段的“啊!真甜”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经过思考发问:“这么甜,狐狸为什么说是酸的?”经过质疑解惑,课文的重点、难点便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得到有效的解决。(三) 、评一评童话课文具有教育性,它往往从现实中取材,而又高于低年级
16、学生的思想和认识水平,引导着他们在阅读童话课文后可以懂得什么是“美” ,什么是“丑” ,什么是“善” ,什么是“恶” ,什么是“对” ,什么是“错” ,从而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道德规范,逐步培养他们美好纯真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童话角色进行评判,帮助他们明是非、辨善恶、悟美丑。如两只小狮子一课,可让学生当当两只小狮子的朋友,想对他们说些什么?通过与动物的沟通、对话,使学生深切感悟到“应该从小锻炼生活本领,不依赖父母而生活。 ”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当小白兔和小灰兔帮老山羊收白菜后,小白兔要了一包菜子,小灰兔收下了一车白菜,对小白兔和小灰兔收下的不同礼物,结合小白兔和小灰兔后来不同的生活状况,让学生“当当小裁判” ,评评这两个童话角色,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如雨点儿一课, “小雨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这时候,可让学生说说自己赞成谁,分成正方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