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677757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乡村四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长春版《乡村四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长春版《乡村四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长春版《乡村四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长春版《乡村四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春版《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乡村四月》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伊通镇第五小学 闫新宇教学内容:长春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版块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闲”等字词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方法: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四月的春天,在你们心中的家乡是怎么样 的一种情景!下面我们来看看宋朝诗人翁卷是怎样来写江南的乡村四月?二、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乡村四月(宋)翁卷2、理解诗的题目。 (1)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

2、了什么?3、齐读课题4、出示诗人:找同学介绍诗人。5、师补充介绍诗人6、学诗:听老师读诗题,从老师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向往之情)我向往乡村四月,现在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三、初读诗,了解诗意。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 (自由读)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2 分钟)正音:多音字:卷、了。3、讲解生字:在诗中有两个生字,我来考考大家。 “规”和“插”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4、练习:(1)读一读,老师把这两个生字放到词中,你能准确的读出来吗?(书中22 页)(2)比一比,口头组词(3)形近字组词 规现 闲闭 村衬5、现在我

3、们的生字难题解决了,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诗读通6、了解诗的大意:书读遍其意自现,理解古诗的意思有哪些方法呢?(注释、上下文、字典、请教别人)请用自已喜欢的方法理解诗意(1) 先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请教别人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2)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让学生粗略地讲,无需一定要读诗句再说)说到“白满川”时,借助图片理解。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能把藏在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四、品读美景。1.但刚才同学们说的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老师随着学生写

4、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子规烟雨(1) 山原过渡: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在山原前加个词行吗?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2)烟雨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蒙蒙细雨渲染:(出示图片)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3)子规过渡:最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那是怎样的鸟叫声啊?4回到整体。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2 人)你们很不简单,这十四个字你们说出了一大串,说得太美

5、了。我们千言万语道不尽的正是诗人的十四个字啊!这简简单单的十四个字不再是几个字了,它变成美若仙境的画卷,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感觉,一起品味这两句诗吧。(美读前两句)板书:景美5播放乡村风景图片边播图片老师边渲染: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可引读)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景啊!五、品读人勤。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1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采桑养蚕,插秧种田)2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读出感觉。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

6、种田吗?是那些词告诉你的:(闲人少) ,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4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 (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5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写忙人多得了,却要写闲人少呢?(诗人用三个字就给人丰富的想象,婉转含蓄,化繁为简,哪个更妙?这就是诗的魅力啊!)6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7是啊,简单的 3 个字写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写出村民勤劳的形象,板书:人勤我们也来学诗人作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歌的忙也写进去,比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鸡又8鼓励学生作诗。如果不说乡村四月,而是说我们的校园生活,大家能否也作几句诗?如每到六月我们都忙着

7、做什么?那我就以“校园六月闲人少”为前一句,下一句怎么用“才了又”接?对啊,诗意来源对生活的热爱,作诗又有何难!你们都成为了诗人。过渡:但诗人中也有一般的诗人和优秀的诗人之分,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的“才了喂鸡又放牛,才了犁田又翻土”等等诗句,诗人翁卷也是知道的,但一句都没用,选择了“才了蚕桑又种田” ,为何?(一是农村最主要的农活,二是与第二句诗押韵,三是与第一句的“绿”和“白”照应)指导:联系上两句诗读读,前两句最后一个字是“雨如烟”的“烟” ,现在后两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又种田”的“田” ,这两个字的音都有“an” ,因此读起来很有韵味,琅琅上口。这也是诗的魅力。不信,我们再读读,感受这诗歌

8、的韵味。读诗。六、悟读升华1多动听的诗歌啊!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是诗人啊,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读:(读出陶醉美)2看着(勤劳忙碌的人们) ,你又怎好意思闲着呢,于是你大笔一挥欣然作诗乡村四月读:3是啊,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的景(美)这里的人(勤)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读:乡村四月(读出赞美之情)4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5背诵古诗七:指导写字:“规”和“插” 。八、课堂总结谈谈: 学了这首古诗,你有话要说吗?板书设计:乡村四月宋翁卷景山原(绿)川(白)美子规鸣雨如烟人闲人少 勤才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