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2625202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一篇: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 36 名学生,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具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

2、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 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 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 2 - 2 -力。三、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3、 ,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分,爱护人民币。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 1 时=60 分,知道珍惜时间。(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2、能对简单物体

4、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三) 、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 3 - 3 -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四) 、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3、

5、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四、 本学期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 - 4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

6、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第二篇: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共有 31 个人,其中女生 18 人,男生 13 人,多数学生上过幼儿园大班,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经过初步的观察,多数学生对数学学科表现出一定的学习兴趣,上课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熟练的口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二、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数,1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 1120 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 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字,数学实践活动

7、。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他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 5 - 5 -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的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字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 教学目标1、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

8、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20 各数。2、 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 10 以内的减法。3、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 认识符号 “=”“ ”“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 直观认识物体和图形。6、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7、 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四、 教学措施1、 认真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6 - 6 -2、 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3、 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研究,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4、 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

9、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他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王晓棠第三篇: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学生在学前对数学中的加减、简单的图形等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但这种了解是不深刻的,还需进一步系统学习,学生能借助手指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但能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几乎没有,计算的速度还很慢,等等。总之,刚入学的孩子不是一张白纸,

10、也不是已经写满文章的纸。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 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 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 7 - 7 -法。这两部分内容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

11、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 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 10 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 “=”、 “” 、 “”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

12、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8 - 8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学措施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

13、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6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四、教学进度表(略)第四篇: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简析 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 9 - 9 -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 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本

14、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 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 10 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

15、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 几个 和 第几个 熟练地掌握 10 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 一 和 十 ,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 20 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 10 - 10 -20 以内的数,掌握 20 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 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 20 以内数的大小。3、 使学生初步认识= 、 、 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16、,能熟练地口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四、教学基本思路:(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