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梯子山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226251 上传时间:2016-12-16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梯子山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宁波梯子山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宁波梯子山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宁波梯子山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宁波梯子山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波梯子山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梯子山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及原则 .程概况 .工程特点、重点及相关施工措施 .工部署 .期安排 .道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保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的措施 .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优规划、创优目标及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他应明确的事项 .制依据 X 高速公路(江苏段)宜兴梯子山某隧道工程* 合同段施工招标文件、图纸、设计说明; X 高速公路(江苏段)宜兴梯子山某隧道工程* 合同段施工招标标前会答疑资料及补遗书; 场调查资料; 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公路工程施工规范、规程、评定标准,有关公路隧道施工的技术资料; 公司的施工实力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导思想 为确保优质、安全、按期完成本标段施工,制定施

2、工组织设计编者指导思想如下: 理人员与施工队伍:经理部由具有丰富公路隧道施工经验的老同志与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组成老中青三结合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施工队伍调集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专业化施工队伍。 工组织:采用当今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统筹计划,合理安排,组织分段平行流水作业,均衡生产。保证业主要求的工期。 械设备配套: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科学配置生产要素,组建功能匹配、良性运作的施工程序,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生产能力。 工工艺:根据工程特点,采用先进、成熟的施工工艺,实行样板引路、试验先行、全过程监控信息化施工。 量控制:进一步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按照 准质量体系进行质量程序控制,对施工现场实施施工

3、动态管理和严密监控,上道工序必须为下道工序服务,质量具有优先否决权。 制原则 标文件标准的原则,积极响应招标文件的各项条款,本投标书的语言、规格严格执行招标文件的规定,标准统一,格式规范。 循设计文件、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写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中,严格按设计标准、现行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办理,符合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 公路设计规范 、 公路施工规范 、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 公路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的规定。正确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优良。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中,充分发挥我单位施工优势,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本

4、合同段的工程建设,确保施工组织的合理性。 持项目法管理的原则。通过与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部门的充分合作,综合运用人员、机械、物资、方法、资金和信息,实现质量和造价的最佳组合。持遵循 准,和由此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优质、高效、重信、守诚,完成业主要求的质量目标。 持施工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指令。 程概况 子山某隧道工程为 速公路(江苏宜兴段)穿越梯子山新建项目,梯子山位于苏浙两省交界处,它的建设对发挥高速道路通行能力,带动本地经济及旅游事业的发展,带动山区人民致富有着重要的意义。里。 术标准 技术标准详见下表 术标准 道 路 等 级 高 速 公 路 设计

5、行车速度(km/h) 120 隧道净宽(m) (m 整体式双跨连拱 行车道净高(m) 车道宽度(m) 车辆荷载 汽车- 超 20 级,挂车道内纵坡(%) +面型式 沥青砼路面 2004 年:25391 辆/日; 设计年日均交通量 2009 年:38501 辆/日; 2014 年:54561 辆/ 日; 2023 年:80810 辆/日 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及气候情况 候情况 隧址区属副热带季风型气候,干湿冷暖,雨水充沛,全年无霜期长,平均为 。239 天。冬、夏季时间较长,春、秋季为过度季节。年平均气温 , , 年均降水量 日最大降水量 年平均风速 s, 瞬时最大风速 s。年均蒸发量 全年主导

6、风向为东南风,阴雨连绵的天气出现在春秋季,低温在入秋之后,台风的时间集中于 7份,龙卷风一般发生在春末或秋初。 形地貌 梯子山位于苏、浙两省交界处,为太华大朝山山脉向太湖方向延伸之余脉。山体走向为北东向。为志留系岩屑砂岩,砂质泥岩构成剥蚀低山丘陵区。 梯子山山顶海拔 99m,隧道位于山体东段,该处山脊高程约为 42 m。山体北坡较陡,南坡相对较缓。山体东边坡有 104 国道饶山而过,隧道进口 104 国道上跨主线,104 国道路面高程 04 国道东侧即为太湖。山体坡脚标高约为 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据地面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隧址区出露地层从上到下依次为:第四系路基填筑素填土、碎石土和含碎石亚粘

7、土;志留系茅山组中段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局部夹薄层黏土岩、泥质砂岩。 强风化岩屑砂岩或石英砂岩呈碎块状,竖向裂隙较发育,裂隙中有粘土填充。粘土岩、泥岩质地较软,手指可划痕,属于软质岩石,具有遇水软化和弱膨胀特点。 地质构造为一轴向东西的背斜构造,背斜核部由志留茅山组地层组成,地貌表现为负地形。而背斜两翼如兰右山、梯子山相对抬升,表现为丘陵山地。 由于背斜轴向东西,褶皱形态舒缓,在梯子山出露的基岩,走向多为东西向,向西南微倾,倾角一般为 2。局部地段因存在小型褶皱,地层产壮稍有变动。 隧道区未发现较大规模断层,在梯子山西北坡观察到两条近于平行 排列的正断层,规模较小,该断层离线路较远(100

8、 米) , 是否与隧道相交,施工开挖时应结合超前地质预报查明,并加强超前支护。 由于本地岩体结构特性决定,岩体的渗透性各向异性明显,砂岩层及砂岩与泥岩接触面的渗透性较大,泥岩层渗透性较小。由于地层向山内倾,地下水补给区不大, 主要受大气降水所控制,大气降水沿裂隙下渗补给。平时一般水量不大,雨季渗水量较大。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结构无腐蚀性, 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 ,地震活动强度低。 隧道围岩分类如下:8870 、1020 段围岩类别为 ; 7010 段围岩为。 要工程数量主要工程数量表 1 序号 工 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一 土石方工程 1 开挖软石 m 3 开挖硬土 m 3 洞口工程 1 洞门

9、墙 m 3 754 2 帽石 m 3 m 3 浆砌片石翼墙 m 3 浆砌片石排水沟 m 3 植草皮 m 2 I 级钢筋 685 8 钢筋 454 9 洞门装饰 m 2 蓝色瓷砖贴 面 三 明洞工程 1 粘土隔水层 m 3 1667 2 回填碎石土 m 3 9176 3 石回填 m 3 1558 4 拱圈衬砌砼 m 3 4141 5 中墙砼 m 3 1360 6 仰拱砼 m 3 1484 主要工程数量表 2序号 工 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 注7 I 级钢筋 1265 8 钢筋 59568 四 超前支护 1 89 超前钢导管 50 超前钢导管 注水泥浆 m 3 742 五 初期支护 1 喷 25#

10、砼 m 2 4938 2 中空注浆锚杆 米 44804 3 22 砂浆锚杆 7394 4 6 钢筋网 3393 5 钢钢架 17411 6 钢钢架 83096 7 钢钢架 30658 8 钢钢架 6248 9 钢架连接筋 0 螺栓、螺母 993 11 钢板 03586 六 二次衬砌 1 二次、中墙、仰拱 I 级钢筋 66081 2 二次、中墙、仰拱 钢筋 模筑 25#砼 m 6521 主要工程数量表 3序号 工 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4 中墙 25#砼 m 4614 5 仰拱现浇 m 4051 6 石砼仰拱回填 m 硬质木材 m 千斤顶 个 60 9 防火喷涂 m 16374 七 防排水工程

11、 1 软式透水管(环向) m 1175 50 软式透水管(纵向) m 1328 100 合防水板 m 15855 4 橡胶止水带 m 塑料排水管 m 33 50 塑料排水管 m 100 电缆槽 现浇 m 板预制砼 m 工程特点、砌结构 明洞衬砌:进口明洞长 65m ,出口明洞长 20m ,均采用钢筋砼结构。 洞身衬砌系按新奥法原理设计,初期支护采用喷、锚、网、钢拱钢架,二次衬砌采用钢筋砼衬砌,双跨连拱中隔墙采用钢筋砼,同时视地层、地质条件增加管棚、超前锚杆等预加固措施,洞口偏压、浅埋地段结合地质条件采取地表砂浆锚杆、反压回填等工程措施。 排水 隧道内防排水标准:拱部不滴水;边墙不淌水;路面不冒水、不积水;设备箱洞处不渗水。 明洞段衬砌采用外贴防水层防水,顶面回填黏土隔水层。 洞身段采用 合式防水板防水,环向透水软管集引水经由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将水排到行车道两侧排水沟中,排出隧道洞外。 工作缝、沉降缝、变形缝均设橡胶止水带止水。路面水引入行车道两侧排水沟。洞外排水:为防止洞外水流入隧道,在洞顶设截水沟,在距洞口 路面设置一道横向截水沟。 程重点及采用的相应措施 早修建洞门及洞外排水、防护设施为了确保顺利进洞,首先对地表坡面进行喷锚加固防护。及早修建洞门及洞口排水设施,以保持洞口仰坡和洞外边坡的稳定,汇集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