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蔬菜产销情况调研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2606592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县蔬菜产销情况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县蔬菜产销情况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县蔬菜产销情况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县蔬菜产销情况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县蔬菜产销情况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县蔬菜产销情况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县蔬菜产销情况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全县蔬菜产销情况调研报告蔬菜“价格高、品种少、季节性供给矛盾突出”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近几年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市场蔬菜价格究竟与周边县市差距多少,县市场蔬菜为什么价格高,蔬菜为什么难以发展起来?带着一个个问题,我们组织专门的人员对我县市场蔬菜产销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一、县城市场蔬菜产销和价格情况1.蔬菜供给情况。据调查,20*年度全县正常生产经营的商品蔬菜基地仅有 4 家 297.8 亩,以生产辣椒、茄子、豇豆、白菜、结球甘蓝、萝卜、黄瓜、西葫芦等大宗品种为主,蔬菜产量 1150 吨左右。另外,县城周边有 1

2、50200 户农户采取常规方法种植蔬菜,在712 月夏秋季上市为主,上市量 2600 吨左右。因此,全年县城南北市场上市蔬菜总量大约 3750 吨左右。2.市场销售情况。以县城常驻人口 5 万、人均日需菜量 0.5 公斤计算,全年需菜量 9100 余吨,蔬菜缺口达到 5350 余吨,本地蔬菜上市旺季缺口 50%左右,淡季可能达到 85%以上,全年平均缺口率达 58.8%。为满足市场供给,我县蔬菜供应旺季每天有蔬菜贩运车辆 79辆(其中往 34 辆、往大余 45 辆) ,每天运进量达 89.5 吨,淡季贩运车辆 57 辆(其中往 23 辆、往大余 34 辆)每天运进量达 67.5 吨。还有些不经

3、县城中转的贩菜车辆未作调查,如扬眉- 2 -片三个乡镇至南康贩菜、铅厂镇到大余贩菜、过埠片(3 个乡镇)直接到贩菜,这些数量还很大。不完全统计,全年运进县城的蔬菜总量达 5300 余吨。这些蔬菜大约有 80%在县城南北市场销售,20%转批乡(镇)集市销售。3.蔬菜价格情况。据县物价局对超市蔬菜和县城南北市场蔬菜价格监测,青椒等 14 个品种全年平均(算术平均)零售价 4.99 元/公斤,比 4.77 元/公斤(市物价局监测数据)高出 4.6%。其中蔬菜大量上市的旺季(610 月)14 个品种平均每公斤 4.804 元,比5.264 元下降了 8.74%;但蔬菜淡季(11 月次年 5 月)县城和

4、蔬菜价格基本持平,都在 5.15.2 元/公斤。县城蔬菜旺季和淡季价格也相差较大,14 个品种平均价格相差 6.1%。如:青椒最低价格在7 月份 4 元/公斤左右,在 9 月份、春节前后高达 814 元/公斤。就县城南、北两个农贸市场蔬菜价格也相差较大。据调查县城南门市场蔬菜价格普遍比北门市场高出 20-30%左右。从调查的情况看:县蔬菜价格主要是季节上的价格偏高。在本地露天蔬菜大量上市季节,蔬菜价格普遍较低,比还低,甚至出现卖菜难问题;但本地蔬菜上市淡季,因为市场上的蔬菜主要靠外地调入,中间环节增多,蔬菜价格相对较高,尤其一些难以种植的品种,价格更是高得惊人。如茄子在 6 月中旬本地生产上市

5、季节,价格较低,最低时段 1.0 元/公斤,而在春节前后,市场零售价高达 6元/公斤;过埠果木刘艺海 20*年早春所种植的萝卜在上市初期价格好时,卖 46 元/公斤;而在后期大量上市时,出现买不出去,- 3 -甚至亏本,只好清理作肥料 2 万多公斤。二、县城蔬菜价格高数量少的原因县城蔬菜价格高、品种少、供给不足,主要是外面的蔬菜老板不愿意来、本地的有一技之能种植蔬菜的能人又不愿意种,种植面积少;外面的蔬菜调入贩运成本高等。调查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生产环境缺乏吸引力。一是气候条件上,县属典型山地,早春气温上升较周边县市慢,阴雨寡照日数多,光照不足,蔬菜生长缓慢;另一方面湿度大,

6、病虫发生概率高,增加防治成本,降低质量安全标准,产量低。因此,同一品种,在、大余能获得上市早、产量高的预期,但县的难度更大。二是土地上也没有优势。外面的老板进来,必需集中连片一、二百以上,离县城较近,并且土地平整,便于搭棚和机械化操作,但是这样的土地我县除了过埠果木,其它地方就很难找了。另外,在劳动力方面,由于我县土地规模面积小,不利于机械化操作,在时间上难以赶上进度,在劳动力工资成本上又大大增加。(二)扶持政策缺乏吸引力。蔬菜扶持政策上,我县每亩扶持500 元,按每亩 1400 公斤蔬菜,每公斤 0.18 元;而及几个中心城区县,每亩商品蔬菜至少补助 3500 元以上,每公斤达到 1.25

7、元。(三)市场容量缺乏吸引力。县城按 5 万人,每天人均 0.5 公斤蔬菜,也才 2.5 万公斤。按每天 30 个品种,每个品种平均才需要800 公斤的市场需求,对于规模蔬菜基地,不可能种很多品种,一- 4 -个品种往往种几十亩,所以除了少量销售外,大量的蔬菜要销往周边的市场。据调查了解,我县蔬菜运往,运输成本要比等周边县增加 0.2 元/公斤。(四)投入大、风险大,技术要求高。一是一次性投入大。如种 20 亩蔬菜,其中 10 亩大棚,一次性投入就要近 40 万元,一般人是不敢涉足的;二是技术要求高。蔬菜生产环节多,病虫防治难度大,管理要求精细,茬口安排十分关键,每一环节做不好直接影响产量和上

8、市蔬菜价格,赶不上高价季节,弄不好就要亏本;三是蔬菜自然灾害风险大,遇上早春的霜冻或阴雨低温天气影响延迟上市时间,错过价高季节,有量无价,今年的天气就是典型的例子;四是蔬菜市场价格波动大,生产成本高,如果赶不上好的市场价格,就可能严重亏本。如生产一公斤辣椒,土地租金按 600 元/亩年,每亩产量 3500 公斤,成本 0.17 元/公斤;简易钢架大棚1900020*0 元/亩,五年折旧,生产辣椒 3500 公斤/亩,成本 1.1元/公斤;种植一亩荐辣椒每亩需劳力 50 个工,每个 60 元,3000元工资,产量 3500 公斤/亩,成本 0.80.9 元/公斤;生产每亩辣椒的肥料、种子等物资投

9、入 1000 元,成本 0.3 元/公斤。仅上面四项生产每公斤辣椒成本就要 2.37 元,如果市场低于 3 元/还能种吗?(五)蔬菜贩运成本高。一是运输费直接推高蔬菜成本。农业品运输高速通行费要求车辆容积量(或吨位)达 2/3 以上,而我县蔬菜批发容量较小,经常存在凑不足车的情况,需缴纳通行费,无- 5 -形中增加贩运成本。二是路途比周边县较远,运费较高,增加贩运成本。三是入市短运费、上车费、停车费用等。四是等地蔬菜批发市场一般在零晨起至上午 8 点以前,整个过程中根据每品种到场时段的数量变化而价格变化很大,较近路程的批菜商可以有时间等待低价批入,而因路远,必需赶在早上 6 点前到达本县,没有

10、选择低价位的时间。据调查了解,由于这些原因直接推高蔬菜成本 0.2 元/公斤以上,还不包括没有选择低价位的时间而推高的蔬菜价格。(六)摊位零售成本高。据调查,我县南北市场管理机构属自收自支单位,需对菜场经销商收取摊位费,蔬菜类收取标准为 23元/平方米/天,每个蔬菜零售固定摊位面积 16.8 平方米,需缴纳摊位费 33.650.4 元,俩个人的工资 200 元/天,以每天销售100150 公斤/天,摊入蔬菜成本 0.220.5 元/公斤,摊入成本1.62.5 元/公斤,所以蔬菜转入零售商后,基本上每品种都需加价三、促进我县蔬菜发展的几点建议县蔬菜价格较高,关键是种植面积少、贩运成本高,要丰富的

11、菜篮子,降低价格,关键要发展生产,降低流通环节费用。为此建议:(一)确立发展思路。我县商品蔬菜近期要以解决蔬菜供给的春淡和秋淡为重点,因此在发展的思路上,以设施蔬菜为主,开展早熟栽培、抗热栽培、秋延后栽培、越冬栽培缓解春淡和秋淡市场蔬菜供给压力;以大路菜为主,外面调入一些难以种植的特色菜为- 6 -辅,进行市场调节,满足市场供给。(二)探索经营模式。近期蔬菜发展以立足本县市场为主,重点支持 520 亩(其中大棚占 50%以上)的蔬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蔬菜合作社发展规模蔬菜生产,并积极支持与超市、蔬菜贩运户开展订单生产、农超对接,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三)加大设施投入。采取返租倒包的形式,建

12、立比较稳定的商品蔬菜生产基地。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加大基地水利、公路、机耕道等设施投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抗风险能力。提倡生产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并对水利等设施实行有偿使用,调动全社会投资兴建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四)加强资金扶持。建立蔬菜发展专项基金,完善和稳定以奖代补办法,提高大户种菜积极性;为种菜大户扩大产业规模提供资金援助,金融部门放宽蔬菜生产、加工、营销企业和个人抵押贷款条件,或财政给予贴息;对乡村支持种植大户开展土地流转给予资金奖励等,切实解决种菜大户、企业生产资金周转难、贷款难、土地流转难的问题。(五)开展科技扶助。以重点大户、合作社为依托,建立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

13、,并利用试验基地,进行现场培训、宣传、推广,邀请专家授课,举办培训班等,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蔬菜科研试验经费。(六)推行蔬菜保险。保险机构要根据国家对农业的保险扶持政策,积极探索开展蔬菜保险工作,减轻蔬菜生产风险。- 7 -(七)组建流通公司。积极支持企业开展蔬菜营销,培育多种形式的蔬菜营销组织,发展各类农产品组织和合作社,解决蔬菜生产中的信息、技术、品种、销售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逐步形成生产、流通与销售集团化运作。(八)加快市场建设。配套和完善县城南、北农贸市场,建设集蔬菜展销、检验检疫、储存配送、信息发布为一体的蔬菜综合批发市场,形成一个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产地交易为基础、以农民产销组织为补充的现代蔬菜物流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