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要点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2605724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要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全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要点20*年,全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四届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学生资助工作会议和文件的统一要求,根据区教育局的总体工作部署,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健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机制,强化资助监管,推进资助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加强资助政策和工作成效宣传,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知晓度和满意度。一、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落实各项资助政策1、认真组织实施民生工程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在提高中职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扩大中职免学费财政补助范

2、围的新情况下,指导、督促各中职和普通高中学校切实做好国家助学金与免学费补助评审发放工作。2、协助区人武部门做好高等学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以及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工作。3、进一步落实公办中小学校孤儿学生免学费政策,积极做好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在园幼儿的资助准备工作。4、督促、指导各中职和普通高中进一步规范校内资助资金提取和使用。5、做好高校新生入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等资助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2 -6、会同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继续实施定点帮扶“结对助学”项目;会同区慈善协会启动实施中小学“双百花”慈善助学项目。二、进一步健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机制,确保助学贷款长期顺利开展7、

3、按照国家、省统一要求,积极推进普通高中高三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国开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预申请、资格预认定工作。8、进一步完善国开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制度与措施,努力构建上下联动、多级协同的助学贷款组织网络,形成助学贷款受理发放和贷后本息回收工作长效机制,切实做到“应贷尽贷,应收尽收” 。9、建立健全国开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考核与奖励机制,完善风险补偿金结余奖励资金、机制运行奖励费的使用与管理。10、进一步完善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与贷款学生信息互通和跟踪机制,保证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回复贷款学生的咨询,指导贷款学生掌握系统信息维护、支付宝使用等常识。三、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监管机制,加大对资助资

4、金的监督管理11、坚持并完善学生资助监管制度,强化资助资金流转和资助实施程序的全过程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和实效。12、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效绩和资助资金使用专项审计。13、对乡镇中心学校、区直属学校民生工程学生资助工作制定- 3 -出具体的绩效评价办法,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对工作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14、加强各类资助数据的报送和分析工作,建立资助异常信息数据预警、核查及通报制度。完善民生工程月报制度。15、切实做好资助政策咨询和举报投诉受理工作,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四、不断创新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努力提升资助管理水平16、积极与民政等部门沟通,建立精准认定工作机制。指导各校制

5、定适合实际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地认定资助对象。建立一个覆盖多学段、可共享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17、积极探索建立中职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等级评定标准要求,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依照困难程度合理确定资助档次。18、不断改进学生资助经费分配办法,重点向农村偏远、薄弱学校倾斜,提升资助预算管理和发放管理精准度。19、继续加强和完善区、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建设,提高学生资助管理精细化水平。20、组织开展资助工作业务培训,提高学生资助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21、按照安徽省学生资助工作研究会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五、加强学生资助政策和工作宣传,切实提高资助宣传成效- 4 -22、根据区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部署和要求,组织开展“民生工程宣传月”集中宣传活动。23、继续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活动” ,联合有关金融机构和高中阶段学校,常态化、全方位开展诚信教育,开展征信和金融知识宣讲活动,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履约观念。24、开展第二届“国家资助助我飞翔”全省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典型宣传评选活动。联合有关媒体,突出宣传资助政策育人效果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成长成才典型。25、继续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百千万”走访活动。创新走访形式,提高走访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