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专家解读福州的城市精神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559013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专家解读福州的城市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专家解读福州的城市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专家解读福州的城市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专家解读福州的城市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专家解读福州的城市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专家解读福州的城市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专家解读福州的城市精神(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专家解读福州的城市精神本文来自:福州新闻网 http:/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作为城市精神的表述 语。这一表述语是富有概括力的,因为它含括了福州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容,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正由于它容纳的维度十分宽泛,所以有必要对这一表述语进行具体的解读与阐释,以便市民了解并形成共识,实现动员市民为实践城市精神而共同努力的目标。一、福州城市的历史定位城市精神是历史的产物,要提炼城市精神,必须了解城市的历史发展并符合社会现实,以便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精神表述语。福州城市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生态环境与历史定位,形成丰富的内涵与个性特征。人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2、面来认识福州城市的特点。(一)福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它历史悠久,具有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进程;文化积淀深厚,内容十分丰富,具有自身的许多特点。(二)福州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开放的城市。据记载,从汉唐时代起,它就是重要的海外交通与贸易港口,成为货物集散地和外国商人聚居地;近代以来,更成为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因而具有外向性特征与吸纳各种文明的能力。(三)福州历来是福建的都会城市。这是先人利用福州优越的自然与人文条件,进行开发建设的结果。福州成为八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需要收纳各方来人以及各地传入的思想与文化;都会的优越地位也造就福州人的广阔视野、超卓目光与包容性格。(四)福州是海峡西岸的中心城

3、市。因而它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前沿城市,居于海峡西岸诸城市的中心地位,区位优势明显,海外交通方便,与沿海各地的联系十分便捷,具有多样的对外联系渠道与丰富的域外信息来源。(五)福州是良好的生态宜居城市。它山环水绕,依山傍海,环境优越,自古称“ 江城福地” ,是先民生息的 乐园,至今仍为人们居处的首选。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人们陶冶性情,涵养德性。因此,在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人文背景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城市精神,应当反映城市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体现城市发展的重要成果与突出特点,以便启发人们认识城市传统的文化价值与城市精神的社会意义。本文来自:福州新闻网 http:/ ,重教兴学成为传统,不仅有府学、县学、庙学

4、,而且书院林立,家塾遍设,清代四大书院为全省最高学府。近现代以来最早兴办新式学校,接受西方科学文化;当代基础教育发展闻名全国。2.福州自唐代称“文儒之乡” ,读书上进成为士人的理想,学优则仕是普遍的社会价值观,人们竞驱仕途,因此,科第繁荣,名人辈出,涌现大量达官显宦与硕儒名贤。近代以来,更出现数量众多的俊彦杰才,影响及于全国。现代更有“院士之乡” 的美誉。3.士人文化繁荣。福州历代多出著名诗人和文学家,因此文事活动兴盛。文人结成诗社,经常聚会吟咏,出版吟集;晚清发明“ 折枝 诗 ”,时常举 行“诗钟”活动,蔚成 风气。文士多邀同好聚会于私家园宅,如曹学佺石仓园、陈衍听雨轩、王寿昌光福山房等;近

5、代则有大庙山志社诗楼。即使寓居在北京、台湾等地,也常有集会吟诗之举。流风所及,士人妻女亦多能诗,故多才女,互相酬唱、聚会吟咏,习以为常。4.文化事业发达。福州刻书业自五代以来长盛不衰;著书藏书普遍,许多藏书家和藏书楼闻名于世;为文人服务的产业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服务行业也十分兴盛,如制笔、制墨、篆刻、印刷、裱褙业等。(二)最早开放的城市,扩大人们的视野与胆识,形成“开风气之先”的品格。清代李鸿章讲过:“闽开风气之先” 。近代以来,以创办福建船政为发端,福州有识之士大树时代风声,倡导科学技术,传播当代文明。许多志士仁人接受西方文化,成为“先知先觉” 者,因而抨击专制政治,鼓倡社会改革,在全国产生巨

6、大影响。1.林则徐揭开中国近代史的篇章,开眼看世界,独具远见卓识,积极收集与整理域外信息;勇敢迎接挑战,抵御外来侵略,树立民族正气,表现了睿智政治家的伟大胸怀和气魄。2.左宗棠、沈葆桢创办福建船政,把培养人才、兴办实业与建设海防结合起来,培养出大批成就卓著的各领域先驱人物,他们领军苦干,涌现许多“ 开先” 创举。3.福州船政学堂引进西学,培养人才,开启近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教育;开创派遣留学生出洋学习实践的先河,通过实际锻炼和专业培训,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创造性人才。福建船政建立起近代东方最大的造船基地,开导我国近代工业的的河,推动造船事业和相关工业的迅速发展;开始了近代航海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奠定我国

7、近代海军的基础。近现代飞机制造、电报应用、电缆铺设、兵器制造、铁路建设以及台湾的矿山开发、公路修筑等皆由此发端。4.从船政学堂走出的毕业生,从各类新式学堂造就的年青学子,许多人锻炼成为杰出人才,成为时代骄子。他们在许多方面都有创造发明与卓越建树。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首先在天津发表多篇著名警世文章,呼吁“ 救亡图存 ”,主张改革政治与社会弊端, 产生巨大反响;他翻译天演论等西方八大名著,为近代维新变法奠定理论基础,激励国人认清时势、奋起改革。林旭以一介文士积极投身戊戌变法运动,终至以身殉法,义无反顾。以林觉民为代表的“福州十杰” 和大批爱国青年,以“ 为天下人谋永福”相号召,在广州起 义中 奋勇当

8、先,慷慨赴义;黄花岗烈士中有众多福州人。产生一批有影响的辛亥革命元勋与骨干:林森、林述庆、黄乃裳、郑祖荫、林斯琛、刘通等。林纾与王寿昌等合作,翻译西方小说约 180 种;陈寿彭、薛绍徽夫妇翻译、介绍西方小说;陈季同利用驻外使节身份,积极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到西方,亲自翻译红楼梦、 聊斋志异等。他们都为中西文化交流,为中国文学翻译事业做出开创性贡献。罗丰禄等作为外交官,在近代中外关系史上作出重要贡献。5.开始了近代对台湾的保卫与开发。以沈葆桢巡台为契机,驱逐日本侵略者,实施对台湾的有效保护;同时全面开发台湾。他实行“ 开山 抚番” 、解禁招 垦的方针,修公路, 办通讯,修铁路,通轮船,开矿山,兴教

9、育,为其后台湾的开发建设奠定基础。本文来自:福州新闻网 http:/ 话)的报纸做革命的宣传” 的第一人。他创办的中国白话报、 新社会报是全国最有影响的白话报,提出“树改造报业之风声,做革新社会之先马”,成为我国著名的报界先驱。其后仓夷、邓拓都是抗战、革命报刊的重要领导者。7.创始办学:开创近代启蒙教育,开启现代新式教育。黄乃裳于 1876 年开始创办英华、培元、福音三书院,是为福州历史上的第一批新型学校。1898 年,林白水应同乡杭州知府林启之邀,赴杭州任新创办的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总教席。1899 年,林白水、黄展云等创办“ 福州蒙学堂” ,成立福建第一所新式小学。 陈宝琛创办全闽师范

10、学堂,王眉寿办女子师范、女子工艺传习所等。8黄乃裳早在 1875 年即宣传革除缠足,1896 年以后曾八次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废除科举、改革文字。林白水等在上海与人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 ”、“爱国学会” 、“上海爱国女校”和“女子放足会”等, 积极倡 导和宣传新知识、新 风尚。(三)福州作为历代都会城市,有着独特优势与良好传统,如文化教育的优势,科举入仕的优势,人才荟萃的优势,重教力学的传统,著书立说的传统,弘毅精进的风格,文明儒雅的习尚。在当代,如能继承优良传统,保持文化优势,弘扬“开先” 精神,并且把它们集聚凝炼,形成良好的城市精神,对于提高市民素质,提升福州知名度,扩大它的社会影响,都

11、将发挥重要作用。(四)福州作为海峡西岸中心城市,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它成为我国走向世界的前沿地带,成为放眼全球的高地,接受八面来风的平台。福州对于外来文化的接纳气度和包容精神,早已成为优良传统,如今更有许多可贵的实践。(五)福州作为山海之交的一湾盆地,作为受江海滋润的一方沃土,因为生态环境优越,早已是先民首选的家园,由此建设起八闽首邑、东南都会;由于宜居易处而吸引历代北方移民与海外宾客,共同缔造这一方乐土。因受山水人文的陶冶,人们养成雍容大度、受纳万方的宏伟气度。在当今,福州肩负着开放先行、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应当在厚积的基础上,勃发有为,做新时代的先锋。三、福州城市精神的主要内涵林则徐 18

12、39 年 6 月在广州领导禁烟运动时,曾手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楹联作为座右铭,用以自勉,亦为警世。这一联语对于个人而言,包含了人格修养的两个方面:一是胸襟开阔,度量宽宏,一是清正廉明,刚直不阿;引伸作为城市精神,则意味着城市本身具有的丰富内涵与良好品格,意味着要倡导和鼓励市民继承先贤遗志,弘扬优良传统,借以提升素质,超越自我,在包容中坚持自己的理想与操守。以此向社会、向世界昭示我们城市的历史渊源与现实风貌城市的气魄与度量。由于城市精神表述语十分凝炼、简括,所以需要对其内涵加以必要的阐说。 (一)爱国思想。林则徐提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严 复呼吁“ 强

13、 国保种”,林觉民提出“为天下人谋永福” ,林白水主张以“ 卧薪尝胆雪耻复仇的决心 ”,从事 “救国的事业”。先贤们关心国家命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弘毅果敢,探求真理的精神永远是我们的榜样。(二)民本思想。诸多先贤皆倡导以民为本,关心民瘼,注重民生。近代以来,福州许多革新人士和革命先驱,皆倡导变法维新,主张实行民主政治。以严复为代表,力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皆着眼于人民。(三)重教力学。近代许多民主革命家,皆主张教育救国,以改造国民性,提高国民素质为职志。同时,他们主张循序渐进地改造社会,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又保存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四)学优入仕:福州自中唐以来崇尚兴学育才,走

14、学优则仕的道路。因历来为都会之地,故文风炽盛,家弦户诵,相沿成习,读书上进成为普遍的社会价值观。 “路逢十客九青衿” ,“巷南巷北读书声” ,成 为历久不衰的城市景 观。学由此 兴,才由此出。(五)平和宽容:福州自古以来是移民社会,其人口构成即源于吸纳各方人士,接受各种文化(如学术的、艺术的、宗教的、民间信仰的、习俗的等等),古今中外,汇于一炉。移民更多怀旧,故重视传统教育,继承儒家文化,涌现许多诗礼之家;又因自古外向开放,面向世界,广纳兼收,接受域外文明,形成“开先” 风气。有识之士多能注重道德修养,较为开明而有理智;保持平和心态,善于待人接物,雍容大度,善与人同。对于各方来人和异域文化,都

15、能持宽容态度,兼收并蓄,和睦共处,不排外,不欺生。因此,在社会上形成传统与新潮兼容、中外文化习俗并存的局面。注重人缘和亲情,较少偏激乖戾之气,体现社会文明与人际和谐。(六)恋土爱乡:人们多有恋土情结,出外谋生,一旦事业有成,即慷慨报效桑梓,积极从事公益事业;注重人伦关系,注意敬老尊贤,尊祖敬宗。因热爱家乡而注意保持固有习俗、坚持旧时好尚,有恋旧与怀古的情结。(七)享受生活:仕宦人家享受钟鸣鼎食,身处城中园林,吟咏诗书,寄情翰墨。文人士子,或隐居城市山林,呼朋唤侣,集会结社,吟诗作赋,如“ 九老会” 、“诗钟会” ;女子亦受诗书,故有才女诗会,拜师学诗,雅集酬唱。市井劳力者,每日息肩后,泡温泉,品香茗,听乡音,评话伬唱,十番锣鼓,用以解乏释忧。市郊农夫,勤于劳作,亦善于营生,日常节俭,节庆必丰,好客善待,民俗活动频繁,尤多迎神赛会。四、弘扬城市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