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散文《纪念日》后期剪辑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558503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散文《纪念日》后期剪辑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视散文《纪念日》后期剪辑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视散文《纪念日》后期剪辑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视散文《纪念日》后期剪辑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视散文《纪念日》后期剪辑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散文《纪念日》后期剪辑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散文《纪念日》后期剪辑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视散文纪念日后期剪辑分析摘要 本文结合作品纪念日的叙述风格和主题思想,浅谈片中剪辑艺术与技巧的关系,具体从剪辑的一般步骤,画面组接技巧,段落转换的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电视散文的剪辑是运用不同的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法,让人不仅看懂作品,还要理解作品中所传达的思想与主题。关键词 后期剪辑 画面组接 剪辑节奏 段落转换 作品纪念日是一部电视散文,讲述了一个普通大学生李可依的大学生活,跟所有大学生一样,在毕业的回想起大学四年中的点点滴滴,有欢乐,有悲伤,有苦恼,也有无奈,但这所有的情绪在毕业之际,带给她的只有依依不舍这应该是我们在学校中的最后一部作品,借着作品中李可依这一人物形象来表达我们对大学四年生活

2、的纪念。在这部作品的创作中,我担任的是后期剪辑一职。根据作品作品纪念日叙事风格和要表达的思想,我在剪辑过程中,力求剪辑出来的画面能让观众明白并感受到整部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所以,我想说一下在作品纪念日的整个后期剪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1. 剪辑的一般步骤 电影剪辑往往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以至综合剪等步骤。初剪一般是根据分镜头剧本、依照镜头的顺序人物的动作对话等将镜头连接起来。复剪一般是再进行细致的剪辑和修正,使人物的语言、动作、影片的结构、节奏接近定型。精剪则要在反复推敲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准确、细致的修正,精心处理。综合剪则是最后创作阶段,对构成影片的有关因素进行综合性剪 辑和总体的调节直

3、至最后形成一部完整的影片。 1.1 初剪 初剪的过程,是按照分镜头稿本把我们所需要的素材从拍摄的所有素材中提取出来,同时也是发现分镜头稿本以及拍摄部分漏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动作、语言等组接在一起,这样容易发现缺失的镜头。在纪念日的初剪过程中,因为前期分镜头稿本的不完善,就发现了许多缺失的镜头,但因为实在初剪时发现的,还有时间来补拍,因此,在作品初剪的时候,要尽量在拍摄完毕时尽快进行,仔细观察记录缺失的镜头,为后期的补拍预留时间。1.2 复剪 作品纪念日的复剪过程中,因为在前期拍摄中,一个动作一般会拍摄好几条,然后从其中选择最好的那一条,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剪辑的基本原则

4、,使得人物动作流畅,不能出现视觉跳跃,这是剪辑的最基本的要求。然后根据前期策划,使作品结构、节奏大概定型。1.3 精剪 复剪过后,作品的雏形已经大概出现,精简的过程,就是在此基础上对作品精加工。在作品纪念日的精剪过程中,我主要是对作品的结构以及音乐进行调节。在结构方面,我们前期的策划是打算把人物李可依的大学生活按照时间的顺序,从大一、大二到大三、大四的顺序排列,但是在观看的过程中,又觉得单纯的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排列事件,有点单调,就像是流水账一样,没什么新意。后来,我们决定用回忆的方式来展开李可依的大学生活,在作品中,并没有明确地时间的划分,总体来看,是利用李可依做毕业设计这一事件来引出回忆,里

5、可以的毕业设计是把自己的大学故事拍出来,相同的场景,同样的事情,但是以前的人却都不在,李可依由此展开回忆,然后对她的大学生活进行铺叙。除了作品结构,作品的音乐也相当重要,作品纪念日是一部电视散文,音乐更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合的音乐会给作品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1.4 综合剪在前面三个步骤当中,作品的主体部分基本上制作完成,在综合剪的过程当中,就是要把作品的片头、片尾、字幕等统一加上去,然后对作品进行整体调整、调色,最后输出成完整的作品。一部作品中,统一的色调对作品整体的思想、主题的表达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作品纪念日是一部校园小清新类的电视散文,我们的整体色调偏暖,虽然有毕业离别的伤感,但更多

6、的还是对大学的依恋,因此我们选择了比较温馨的暖色调,主要想表现的就是大学是我们生活了四年的地方,学校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温馨的暖色调则象征着家的感觉。所谓流畅的剪辑即是镜头之间的转换使观众看了后不产生明显的跳进,在看一段连接动作时思路不会被打断。剪辑中另一个重要原则是不能错乱。不能因镜头转换而造成视觉上的混乱。所谓“动接动” 、 “静接静”即是镜头转换达到协调的重要法则。能否延长或缩短一个事件在银幕上的停留时间,是剪接者能否控制影片进度的一个重要要素,是导演和剪辑师在控制影片节奏和时间安排的一个高度灵敏的手段。以上这些都是剪接中的原则要求。当然这些只是技术上的要求。而真正要使电影的艺术创作达到

7、高水平,必须使戏活起来2. 画面组接技巧流畅的剪辑是所有电视节目最基本的要求,即是镜头之间的转换使观众看了后不产生明显的跳进,在看一段连接动作时思路不会被打断。画面和画面的转换,本身就是一种视觉形象的中断。如果是景别的改变,比如说从远景到中景,这种景别的变化尽管是空间位移的幅度较大,主体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一般不会给人带来视觉上的跳动。而相对来说,相同背景下的主题错位,人物可能经过剪切后的断点,尽管这种位移的幅度很小,但是却可能造成视觉上的跳动感。究其原因:景别视角的大幅度变化,符合观众全方面了解事物的心理需求,因此感觉流畅;而景别、视角的微调不符合观众的心理预期,因此就会感觉

8、到跳动。除了景别、角度的因素,色彩和影调也会影响画面的连续感,表现同一场景的一组镜头,应当尽量保持特色和影调的一致,否则也容易产生视觉跳动。因此,这就要求在画面的剪辑过程中,要有画面的“成组” ,成组的画面就像是对观众交代一件完整的事情,比如在纪念日中,李可依在画廊看画的一组镜头中,第一个近景镜头李可依抬头抬头向上看,这时候观众就会想知道她究竟在看着什么,所以下一个镜头就是墙上的画的镜头,这时人们就明白了,原来她在看墙上的画,然后一个全景镜头,交代人物所处环境以及人物动作,这三个镜头就是成组的镜头,来表现李可依在画廊看画的这么一件事,有头有尾,清楚明了。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没有这样的意识,因此

9、,在剪完片子之后,才发现总是有跳的感觉。3. 剪辑节奏剪 辑 节 奏 是 由 画 面 主 体 或 摄 像 机 镜 头 的 运 动 、 镜 头 的 长 短 、 景 别 的 变 换 、组 接 时 的 切 换 速 度 等 多 种 因 素 构 成 的 。 它 是 片 子 中 事 件 、 情 节 或 人 物 情 绪 变化 的 速 度 和 强 度 , 是 影 响 片 子 好 坏 的 一 个 重 要 因 素 。 一个镜头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越短,作品的节奏便越快;一个镜头在屏幕上停留时间越长,作品的节奏便越慢,也就是说,短镜头,造成快节奏;长镜头,造成慢节奏,能否延长或缩短一个事件在银幕上的停留时间,是剪接者

10、能否控制影片进度的一个重要要素,是导演和剪辑师在控制影片节奏和时间安排的一个高度灵敏的手段。编辑节奏要充分和创作作品的内容结合起来。我们的作品是电视散文,所以作品的整体节奏比较缓慢,但整体节奏缓慢并不是一味的缓慢,比如在作品开始的时候,李可依在宿舍收拾书本的时候,用的是快切,节奏较快,从录取通知书的出现,李可依捡起录取通知书,然后展开回忆,节奏变得缓慢起来,这样的节奏使李可依对大学依依不舍的情感得到充分的体现,接着就自然的引出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节奏的快慢有序,形成一种对比,更易与情感的渲染与表达。4. 剪辑风格节目的剪辑风格,就是后期编辑多节目后期剪辑的整体构思。它体现了后期编辑对编导创意的

11、理解,对节目内容、结构的把握。后期编辑所做的剪辑提纲是其具体的表现。由于电 视 节 目 的 种 类 繁 多 、 形 式 各 异 , 编 导 者 的 风格 不 同 , 这 就 决 定 了 针 对 不 同 种 类 的 节 目 应 采 用 不 同 的 剪 辑 方 式 。 剪 辑 师 在动 手 剪 辑 一 部 片 子 前 , 必 须 首 先 熟 悉 节 目 , 把 握 住 编 导 者 的 创 作 意 图 及 艺术 追 求 , 根 据 节 目 的 内 容 、 形 式 、 风 格 考 虑 所 采 用 的 剪 辑 手 段 , 建 立 片 子 的剪 辑 风 格 。 剪 辑 风 格 一 旦 确 定 , 就 应

12、保 持 前 后 一 致 , 使 之 贯 穿 于 整 个 剪 辑 过程 中 。作 品 纪 念 日 属 于 电 视 散 文 , 偏 重 于 情 感 的 抒 发 , 为 了 使 观 众 理解 并 感 受 作 品 中 所 表 达 的 情 感 与 思 想 , 我 在 剪 辑 的 过 程 中 尽 可 能 的 把 动 作 放慢 , 并 且 多 用 空 镜 头 与 特 写 , 这 样 的 处 理 就 会 使 湖 面 变 得 写 意 , 达 到 抒 情 的效 果 。5. 段落转换电视作品中段落转换的方法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直接切换进行转换,片子当中在短时间内转场时,常常是用直接切换的方式进行转换

13、,这样的方式更简洁易懂;另一类是利用电视特技进行转换,如片子当中一天结束后,以空镜头转场时,做成渐黑的效果。5.1 无技巧转场直接切换转场也叫无技巧转场,它不用特技来“承上启下” ,而是用镜头的直接切换来过渡两段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片子的节奏。在我们的作品纪念日中,开始部分李可依在宿舍收拾书的时候,与后面打工的时候,都是利用无技巧转场,加快了这两部分的节奏,在视觉上有一定的冲击力,也体现了一种匆忙的感觉。5.2 有技巧转场利用特技进行段落之间的转场,在内容区别较大的两个段落之间用的比较多,其特点是容易形成明显的段落层次。在我们的作品纪念日中,主要用到的技巧是叠化、黑场和波纹效果。叠化,是

14、上下两个画面由几秒钟的时间重合,一般用于时间、空间的小幅度变化,叠化的段落感不是很明显,而视觉感受最为流畅;因此,除了用于段落之间的过渡,还可用于一般镜头之间的连接。黑场,一个镜头中,画面逐渐变暗变黑,一般用于段落结尾处,表示一个段落的结束,也可以用于渲染感情,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在纪念日中,段落之间的转场多用黑场过渡。波纹效果,我们的作品中使用了多时空表现,作品开始在宿舍收拾东西是现实时间,接着出现的指导毕业设计是第二的时空,然后引出的回忆是第三个时空,在时空之间的转换,我是用了波纹效果,因为不常见,所以比较特殊,具有代表性,表示空间的转换。6. 总结以上这就是我对毕业作品纪念日中后期剪辑

15、所遇到的问题的分析、探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还请老师多多指正。在这次毕业设计中担任后期剪辑,我受到很多磨练,也学到很多东西,掌握了很多剪辑方法,也感受到电视散文的剪辑对于电视散文的质量以及效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剪辑人员应该积极开阔自己的思维,要有不怕麻烦,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致谢在这里,要感谢给我们精心指导并完成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窦兴,给了我们很多新颖的想法和宝贵的意见,也特别感谢一起合作、共同努力组员们,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包容,我们一起讨论作品,一起努力想把它做的最好,虽然作品还是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但它是辛苦努力的成果,能合一起作也是缘分,我们要继续学习,继续

16、努力。参考文献1. 安旭、姜少征,电视专题剪辑技巧运用,记者摇篮,2009 年 07 月2. 英埃立克谢尔曼,论剪辑的艺术, 电影艺术译丛 ,1979 年第 4 期3. 杨铁成,电视节目后期的剪辑技巧,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年第 2 期4. 张迪,小议后期剪辑,新闻窗,2011 年第 2 期 Editing Analysis of TV prose AnniversaryMedia College of Broadcasting and Directing, Grade of 2010Peng Qianqian Instructor by Dou XingSynopsis :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work anniversary narrative style and theme, introduction to t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