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557665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 论文作者: 刘丽红 指导教师: 张保宁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2)班 学 号: 0508010227 提交时间: 2009 年 5 月 5 日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西安外国语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The Artistic Traits and Forming Reasons of Ruan Jis Yonghuai Poems任务起止日期 2008 年 12 月 1 日 至 2009 年 5 月 10 日毕业论文主要内容综述:阮籍咏怀八十二首是具有宏大的艺术结构的抒情组诗,其中或者描述

2、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苦,或者寄托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或者表达对自由人格的向往,都无不渗入了阮籍对生命存在的体验与思考。 咏怀感情真切动人、体趣幽深、寄托遥深,加之诗人独特的性格和处世态度,使其形成了言近旨远,语近情遥,可陶性灵、发幽思的独特艺术风格。本文从四方面论证了这种艺术特色的成因。首先,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尤其是政治现实下的处境来分析咏怀诗的内容;其次,从创作宗旨和体制结构论证咏怀诗对前人的借鉴和发展;再次,论证传统艺术手法如比兴、象征、典故引用等在咏怀诗中的具体体现;最后,论证魏晋之际崇尚博物和异学风气的影响对咏怀诗的促进作用。主要参考文献:晋书阮籍传 ,中华书局,1987郭绍虞:沧浪诗

3、话校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刘孝标:世说新语 (上) ,中华书局,1962余英时: ,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陈伯君:阮籍集校注北京 ,中华书局,1987陈延杰:诗品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范文澜:文心雕龙注 (下)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许学夷:诗源辩体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0葛晓音:八代诗史修订本) , 中华书局,20071钱志熙:魏晋诗歌艺术原论修订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指导教师 (签名)年 月 日说明:本表填写后由学生妥善保存,毕业论文写成后将本表排放在论文封面之后装订存档。3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及其

4、成因摘 要:本文旨在介绍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分四部分进行论证。首先,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尤其是政治现实下的处境来分析咏怀诗的内容;其次,从创作宗旨和体制结构论证咏怀诗对前人的借鉴和发展;再次,从三方面论证传统艺术手法如比兴、象征、典故引用等在咏怀诗中的具体体现;最后,论证魏晋之际崇尚博物和异学风气的影响对咏怀诗的促进作用。关键词:阮籍;咏怀诗;艺术特色;成因The Artistic Traits and Forming Reasons of Ruan Jis Yonghuai PoemsAbstract:The thesis will demonstrate the artistic

5、 traits and forming reasons of Ruan Jis Yonghuai Poems from four aspects. First, to find out what effect the certain background, especially the special political environment has had on the poems. Second, to study the writing motive and the whole structure of these poems, so as to prove the inheritat

6、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m. Third, to explain such ways of rhetoric as describing other things before pointing to the real object, symbolizing and using quotations from classics applied to these poems from three different angles. lastly, to demonstrate the accelerating influences of the erudite

7、d and heretical views of Wei and Jin dynasty on Yonghuai Poems.Key Words: Ruan Ji;Yonghuai Poems;Artistic traits; Forming reasons4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阮籍咏怀八十二首是具有宏大的艺术结构的抒情组诗,其中或者描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苦,或者寄托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或者表达对自由人格的向往,都无不渗入了阮籍对生命存在的体验与思考。其诗感情真切动人、体趣幽深、寄托遥深,加之他独特的性格和处世态度,使咏怀诗形成了言近旨远,语近情遥,可陶性灵、发幽思的独特艺术风格。一

8、阮籍生逢魏晋易代之际,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各个集团派别之间经常互相倾轧、残杀,政局十分险恶。曹魏政权日渐衰微,司马氏专权代之而起。在“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的处境下,阮籍一方面对曹氏末年的庸碌、腐败深表不满,一方面又不愿与司马氏集团为伍。他在诗中悲慨曹魏政权的衰落,对其荒淫腐败加以批判,如第十一首“湛湛长江水”通过咏楚国事来指斥魏主,其沉迷不悟正如黄雀不知背后有人持弓弹射;第三十一首“驾言发魏都”则借战国时魏国之事来警告当朝:“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夹林非吾有,朱容生尘埃,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诗人借古讽今,批判深刻,感情沉痛。同时,抨击了司马氏集团阴谋变节、

9、追名逐利的行为, 把那些政客、佞臣称为“当路子” 、 “佞邪子” 、 “夸毗子”等, 如第五十三首“自然有成理”云:“如何夸毗子,作色怀骄肠。乘轩驱良马,凭几向高粱。被服纤罗衣,深榭设闲房。不见日夕华,翩翩飞路旁!”处于曹氏和司马氏争夺政权的夹缝中,阮籍不是一味地依附权势,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主张,且对当前局势有是非、善恶的辨别,但又不能明白痛快地倾吐。因此,他只能将心中孤寂忧伤、欲诉无门的苦衷写于诗中:“谁知我心焦,终身履薄冰” 。他目睹统治集团的血腥残杀,深知自己处境险恶,朝不保夕,因而诗中流露出惊恐不安、难以自保的心理。如“殷忧令志洁,沭惕常若5惊” 、 “人生若尘露,天道竟悠悠” 。又

10、如:“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芒芒。走兽交横驰,飞鸟相随翔” 、 “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羁旅无俦匹,俯仰怀哀伤” ,深刻地描绘出凄凉的社会图景,象征了现实政治的混乱、黑暗,流露出诗人心中的哀痛。阮籍本是志气宏放的豪杰之士,他“本有济世志”, 咏怀第二十一首“於心怀寸阴”亦云:“挥袂抚长剑,仰观浮云征。云间有玄鹤,抚志扬声哀。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岂与鹑鷃游,连翩戏中庭” ,真是壮怀激烈。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曰:“黄初之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 ”又如第六十一首“少年学击刺”写少年时渴望立功异域的英姿雄风:“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挥剑临沙漠,饮马九野埛” ,颇有建安风骨的遗风;还

11、有“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 “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 ,这都表现了他要建功立业的壮志。阮籍胸怀儒家的济世之志,但现实处境的黑暗,使他不能兼济天下,他由“儒”入“道” ,开始追求一种庄子式的精神境界。他在诗中描绘了大量的神仙形象和仙境生活,反复出现要追随古代的巢父、许由、伯夷、叔齐等隐逸高士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求仙隐逸生活的向往,如“焉见王子乔,乘云翔邓林”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又如第三十五首“世务何缤纷”云:“濯发旸谷滨,远游昆岳傍。登彼列仙岨,采此秋兰芳。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 ,诗人在现实中遭受挫折,遂向往优游飘渺的神仙世界。然而,退隐

12、不易,游仙更属幻想,更何况是不得已而为之:“有悲则有情,无悲亦无思。苟非婴网罟,何必万里几” (第七十首“有悲则有情” ) 。所以,在阮籍思想深处是有矛盾的。他在诗中激切地嘲讽了矫揉造作的礼法之士,但从其两首写儒家的诗(“儒者通六艺”和“洪生资制度” )中可体会到,他并不是对儒家的否定,而是充满了对儒家之徒的怜悯、哀叹。阮籍为人不拘礼法,常以“自然”来傲视礼俗。 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当中记载, “籍嫂常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耶! ”; “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就表面看,阮籍蔑视礼法,甚至是对礼法大不敬的,但6事实上他还

13、是深得礼法的。他并不是从骨子里放诞不羁的,正如余英时先生所说:“嗣宗不守世俗所谓之礼法,而内心实深得礼法的,此正戴叔鸾所谓礼所以之情佚也,情苟不移,何礼之论?之微旨,此等思想情感若非具有高度之内心自觉,而敢于对一切流行观念与习俗皆抱持批判之态度,即断不能有也。”从此意义上看,阮籍这种对传统和礼法的反叛,恰恰是对礼法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更高层次的追随,而不是对传统礼法的扬弃。他蔑视礼教,固然是思想上的解放,实际上还是佯狂避世。试看他初闻母丧的时候,与客围棋,若无其事, “既而饮酒二斗,呕血数升”,可见他内心实在悲痛已极,不过是强作镇静,并非真正泰然。他虽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但从他能为 “

14、青白眼”这一举动可知,他内心有多么剧烈的矛盾冲突!现实的处境使阮籍找不到解脱的出路,他在诗中多次写到失路之悲、 “行行将何之”的迷茫之感,这正是他心中矛盾苦闷的真实反映。长久的压抑使他常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他把时代的苦难转化为自我的深刻认识和切身的感受,纵然纵酒酣杯,遗落世事,但仍旧难以排遣这种悲愤之怀。司马昭受“九锡”礼时,他曾违心地承担了写劝进书的任务,但从“沉醉忘作”可知,他的内心何其痛苦!刘勰文心雕龙才略讲阮籍“使气以命诗” ,这种“气”是人世间的种种忧患与生命的困顿在阮籍心中的郁结,阮籍心中这种痛苦到恸哭程度的内心矛盾,无处倾诉。 “对酒不能言,凄怆怀苦辛

15、” , 咏怀诗正是他心曲的演奏。黄侃在咏怀诗补注中这样告诉我们 :“阮公深通玄理,妙达物情,咏怀之作,固将包罗万态,岂仅措心曹、马兴衰之际乎!迹其痛哭穷路,沉醉连旬,盖已等南郭之仰天,类子舆之鉴井,大哀在怀,非恒言索能尽,故一发之于诗歌。 ”这种大哀,是对人生困境的哀痛。在咏怀诗中,阮籍超越了一时一事的生活感受,以包罗万象之笔,表现自己心中之大哀,抒发了处于广博天地时空中的彷徨与孤独,正如诗品所说“可以陶性灵,发幽思”。二7从创作宗旨和体制结构来看,古诗十九首,曹植和其他建安诗人的杂诗、言志诗、咏史诗,对阮籍咏怀诗都有直接的启迪。建安诗人中,阮瑀和曹植对阮籍的影响最大。阮瑀是邺下文人中最爱深思、情绪较为凄郁的一位。他的诗所存不多,但大半是以忧生为主题,基本的旨趣在于质朴自然,他常用十分凄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揭示人生的哲理。如七哀诗:丁年难再遇,富贵不重来。良时忽已过,身体为土灰。冥冥九泉室,慢慢长夜台。身尽气力索,精魂糜所能。佳肴设不御,旨酒盈觞杯。出圹望故乡,但见蒿与莱。阮籍承传了他父亲这种忧郁、沉思的气质,并且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