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枣庄教育人物事迹材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536744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动枣庄教育人物事迹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感动枣庄教育人物事迹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感动枣庄教育人物事迹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感动枣庄教育人物事迹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感动枣庄教育人物事迹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动枣庄教育人物事迹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枣庄教育人物事迹材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拐杖撑起的坚强记薛城区优秀教师陶庄镇种庄小学孟凡芹老师清晨,当东边的天空刚刚泛起白肚皮,一个驾着双拐的身影在一步一步地走在乡间小道上,一个约莫两三岁的小女孩紧一步慢一步地跟在身边;傍晚,当西边的太阳燃尽最后一抹霞光,仍有一老一小的身影在蹒跚地走着熟悉的人都知道,这就是陶庄镇种庄小学的孟凡芹老师和她三岁多的女儿。她,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奋斗了十一个春秋。在这十一年里,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有无怨无悔的耕耘与比常人更加强烈的艰苦的付出。永不放弃,是她人生的信条!12 岁那年她因病致残,在哭过、痛过、悔过、恨过之后她选择了坚强。九八年枣庄示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几经周折被分到了陶庄镇中

2、学任教,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一年的教学生活。她爱学生,爱她的 A、B、C。她一直在说“肢体的残缺不是真正的残缺,真正的残疾是心灵的残缺,是灵魂的落魄“,她“用爱撒播希望,用真诚对待学生”。永不服输,是她生命的支撑!孟老师一位立志坚强,肯于吃苦的老师。为了适应教师的讲台生活和每天的上下楼,她总是在尝试并实践着一种新的授课方式,为了书写方便,她丢掉双拐在讲台上做“跳跃”运动。45 分钟,全身的重量全压在一条腿上,那难度可想而知!每次下课,她总是汗流满面,腰酸背痛,然而,她硬是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与吃苦的精神坚持了下来。校长和同事们都说,“孟老师,你可以坐着讲课的”。她总是笑着说,“没关系,我能坚持,下

3、课休息一下就好了”。可是,下课了她哪会休息呢?她还要改作业,还要辅导学生,还要加强自己的学习,她凭着自己的毅力,自学了打字、微机程序安装等等,还成了学校的骨干人员。2008 年,因学校布局调整,她从陶庄中学调入种庄小学。当时她对象刚做完第二次植骨手术,需卧床静养 5 个月。第一次手术卧床三个半月的影子还在时时萦绕着她,现在又要远离家去小学任教,对她来说真是雪上加霜。她,无眠!对象吃喝拉撒都在床上,怎么办?女儿不到 2 岁没人看管,怎么办?家里老人年纪大,身体又不好怎么办? 种庄小学离家很远,上下班需要坐车,怎么办?家里忙着拆迁,里里外外都靠她一个人在支撑,怎么办? “种庄小学没有一名英语教师,

4、孩子都在等着你呢”校长的话在孟老师的脑子里不断回响,二百多名孩子期待的眼神在黑暗中闪烁,孟老师心动了,坚定了。她安排好一切毅然走进了种庄小学,记得当时校长一见孟老师来了,高兴地说不出话来,只说了两个字“谢谢”。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8 年的冬天好像比平时来的更猛烈些,1 月中旬气温达到零下 12 摄氏度,滴水成冰。那是一个星期三的上午,上完第 4 节课刚从三楼下来,孟老师还没来得急明白怎么回事,已滑倒在地,拐杖甩出去很远,屁股重重地摔在了楼梯边上,手也磕出了血,半天没有起来,还是同事帮忙送回的家。校长让她在家休息几天,可是期中在即,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再次推着她向前。第二天,她拄着双拐,忍受

5、着脚下的巨痛,又穿梭在教室、办公室之间,穿梭在学校与家之间。同事们都说她”傻”,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对孩子的那种爱有多深,对工作的那种热情有多高。“也许,就是因为我失去的太多了,所以我要用更多的爱回报这个社会,回报关心爱护我的一切”。超越自我,是她不断地追求!上帝是公平的,当他关上一道门的时候,同时也会打开另一扇门。生活的艰辛与自身的遭遇,经过这些年的风雨与跋涉,已经变得渺小,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不言放弃与永不服输,孟老师的心更加宽广,更加坦然。她相信,爱,是最强大的力量,真诚是最有力的工具。她常说,“或许正因此无论我走到哪里,总能得到无数好心人的帮助,而我又把这种无私的爱不仅珍藏在心底,而且分

6、享给我身边的人,尤其是我的学生,学生都很喜欢我的课,并愿意接近我。每当有英语课时,他们总是一边欢呼雀跃,一边大声喊着:Yeah!。课前,他们会主动进办公室,帮我拿上课资料、录音机到教室去。课下学生们愿意找我说说悄悄话。每到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我想这一切大概是因为我爱学生,所以才赢得学生的爱,我为拥有学生们纯真的感情和他们分享给我的所有成功与快乐而自豪“。为了跟上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使自己的课更精彩,孟老师家境虽不富裕却买了电脑,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学习课件制作、积极参与教研博客,浏览大量先进教育理念与名师风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现在在电脑某些方面已能独挡一面,而且运用起

7、来得心应手。学生也在她的带动下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爱谱写事业,用心创造辉煌。虽说她的事业不是很辉煌,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值得欣慰。在 2008-200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种庄小学英语在零起点的基础上,仅学了一个月英语,就取得了第六名;去年英语风彩大赛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就在今年师德演讲中她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全区第四名的好成绩。今年,孟老师还被评为“陶庄镇 2009 年度十佳师德标兵”和“陶庄镇学生最满意的老师”等等。荣誉的取得给予孟老师的是更加奋进的精神动力,她常说,“虽然我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我要坦然面对,笑对人生,我将借来大山的崇高,敦品励行,迎接挑战;借来碧水的柔美,挥毫

8、泼墨,用我有限的一切创造出如夏花之绚烂的人生!” 张文杰老师荣膺感动枣庄教育人物称号-洪绪中心小学张文杰老师平凡而感人的故事张文杰,滕州市洪绪镇中心小学教师。她身材弱小,但意志坚强。工作时间不久,凭着对课堂教学执著的研究,把课从学校一路讲到了枣庄市,获得了枣庄市课改标兵、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张文杰工作、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同样做教师的爱人意外查出重病。晴天霹雳的打击,让张文杰几乎崩溃。病重的丈夫需要陪护,年已古稀的父母、公婆和幼小的孩子需要照顾,自己钟爱的教学工作更舍不得放弃。怎么办?张文杰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她甚至想以死逃避。然而,生性不服输的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强,她

9、要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和事业这两副重担。从此,她每天医院、家里、学校来回跑,像个陀螺一样忙个不停。备课、作业完不成,就带到家里、医院里趁晚上处理,有时丈夫做理疗,她又必须彻夜陪护。疲惫、辛酸、泪水天天围绕着她,可她每天还是面带微笑走进学校、走上课堂,把班级、把课堂、把学生打理的有声有色。时间再紧,张文杰都要挤出时间看书学习、研究课堂,哪怕是在医院里,她也常常把教案拿给爱人一起研究。执著的追求,张文杰逐渐形成了自己个性化的课堂。近几年,学校搞小班化教育改革,参观学习听课的领导、老师络绎不绝,她每学年都要提供几十节的展示课。张文杰一心扑在教学研究上,有时竞忘了家中身患重病的爱人。每当她拖着疲惫

10、的身体放学回家,看到丈夫孱弱的身体,期待的目光,她总是忍不住潸然泪下但是,她的付出却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社会的尊重,连续三届被推选为镇人大代表,并获得山东省优秀教科研成果奖。也许张文杰的课改成果算不上最优秀,但她的坚强,她的执着,她的改革创新精神,却深深感染、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两全”治校显魅力今年 8 月 29 日下午,台儿庄区张山子中心小学校长杨尚伦奉调转任邳庄中学校长。全体教职工依依惜别的深情,彰显了他 24 年如一日坚持“两全”治校所赢得的人格魅力。杨尚伦的“两全”实践是“以校为家全天候,尊师爱生全身心” 。1987 年担任校长以来,学校 3 次大搬迁,他带头苦干巧干,实现了多快好省

11、;关爱教师, “树其威,助其才,解其忧” ,带出了 30 多位市区级优秀教师,输送了十多位小学校长;创办全省首家“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站”和推行传承民间艺术精品校本课程的诸多创举与成效,得到了中央和省市媒体的热情传播。省级绿色学校,市级规范化学校、平安和谐校园先进学校、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几十项锦标实至名归。杨尚伦也多次荣获市级优秀教师、十佳优秀园丁、十佳创新校长称号。转调邳庄中学,离家 40 公里,面对诸多不便,他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地继续着他的“两全”实践。每个蓓蕾都开花台儿庄区涧头集中心小学教师荆中侠从教 13 年,坚持赏识每一位学生的才华,激励每一位学生上进,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位

12、学生成功,确保每节课都是优质课。学生中农村留守儿童比例很大,荆中侠“用心跟爱一起走” ,对学生从没发过一次火,从没体罚过一个人,从没向家长告过一次状,而是以无微不至的呵护,补偿他们严重缺失的母爱;以严管厚爱的关怀,纠正其隔代抚养过剩的溺爱,让一个个“学困生” 、 “德困生”逐渐实现身心健康、品学兼优,取得了“每一个蓓蕾都开花”的成就。荆中侠坚持“兴趣教学” ,循循善诱,所有学生都喜欢她所任教的数学课。她和每一位学生的家长都保持着密切的电话联系,每月电话费都二三百元,从没向学校申请过补贴。“用心跟爱一起走,每个蓓蕾都开花” ,荆中侠被评为涧头集镇首席教师,并被推荐为市级教学能手。艾 静:心有大爱

13、才精彩和她的名字一样,台儿庄区邳庄镇明德回民小学女教师艾静长得腼腆文静,心中装有大爱。艾静家住城区,离校一二十里。每天披星戴月,坎坎坷坷,风雨无阻。这是她对岗位的热爱。认真备课,努力“充电” ,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成长为邳庄镇小学语文课改首席教师。承担的省教育学会课题学生厌学情绪调查研究成为优质成果。这是她对事业的热爱。黄林村学生上学要过河,汛期河水漫桥,艾静每天都在这里接送学生。坚持有教无类,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是她对学生的热爱。2010 年 7 月,她为北京一名 20 岁的白血病男孩无私捐献了 249 毫升造血干细胞,以大爱无疆的情怀,成为台儿庄区第一位、全市女教师中第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14、。这是她的博爱。心有大爱,人生精彩。艾静先后获得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枣庄市三八红旗手、台儿庄区师德标兵和枣庄市第二届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林向阳:创新教育做名师一位家长带着孩子上学去。到了学校,看见孩子被冻红的小手拎着一片香蕉皮。家长嗔怪。孩子说:俺林老师说,乱丢垃圾不道德,捡拾垃圾是拣美德啊。孩子说的林老师是台儿庄区实验小学教导主任林向阳。他发起的小学生“拣美德”活动持续 6 年从未间断。林向阳坚持教育创新,因材施教。在他的鼓励下,腼腆的褚楚踊跃竞选中队长、大队长,出席全国第五届少代会竞选山东代表团团长,受到胡总书记的亲切接见;爱唱的张倩注重全面发展,成长为枣庄市十佳少年和山东省十佳

15、故事大王,如今成了台儿庄古城形象大使。他力创“特色作业”体系,研究小学生写“数学日记”的课题,获得全省中小学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并有 100 多篇业务论文在各级学术刊物发表。被评为枣庄市教育创新人物,并参选全省齐鲁名师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张愚,枣庄八中数学教师,连年奋战在高三教学第一线。乐于教书,更善于育人;重视知识传授,更关注学生品德的培养,用热情和真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被一届届学生亲切地称为“愚哥”。他始终以创建优秀班集体作为班级工作中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自我教育能力为目标。每带一个班级,他都能用用心、用情、用爱滋润和培育每一个学生;用科学、民主、平等的

16、管理技法,造就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他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精心呵护和充分发展。十几年来,他所教的学生已有上千人升入理想的大学,有五名同学被北大清华录取。他先后荣评枣庄市优秀班主任、市教学能手、市优秀教师、市教学成果先进个人和薛城区师德标兵。他用德行和智慧、无私和奉献诠释着一名教师平凡而又光辉的形象。以爱促教 以德敦品赵奉殿,滕州二中新校地理教师。在他 30 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并长期担任高中部艺术班班主任。在他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刘姓的孤儿,与年近七旬的爷爷相依为命。赵奉殿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关照。每逢节假日,都将孩子接到家中,给与慈父般的关怀与家的温暖。后来,孩子成功考入了一所理想大学。以爱促教,以德敦品,像这样的故事在赵奉殿的身上还有很多。多年来,赵奉殿把教育的使命牢牢扛在肩上,以鼓励为法宝,以因材施教为手段,创新性开展艺术特长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绽放生命的光彩。2011 年,他所带班级的 64 名学生,全部考上本科。现在,艺术教育已经成了二中新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