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古诗课标篇目赏析理解性练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526285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古诗课标篇目赏析理解性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上古诗课标篇目赏析理解性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上古诗课标篇目赏析理解性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古诗课标篇目赏析理解性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古诗课标篇目赏析理解性练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古诗课标篇目赏析理解性练习观沧海 曹操东临 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 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 岛竦峙。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描写 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是叙述,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唐朝 王湾(重点)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

2、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 时光的的流逝, 蕴含自然理趣的 诗句;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 乡愁;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 时的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3.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写出了人在他乡、神 驰故里的漂泊 羁旅之情。4.颔联“潮平两岸阔” 有的版本作“ 潮平两岸失”,你觉得“ 阔”与“ 失“哪个更好?“风正一帆悬”能否改为“风正数帆悬” ?为什么?答:“阔”字更好,它 给人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

3、悬”字对应,声调也更响亮。或“失”更好。它生动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 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 观视觉形象。不能改,诗人意在以“一帆 悬”之小景衬“两岸阔”之大景,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5.颈联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请选择 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A“生”“入”用拟人的手法,生动 形象,富有生机。B 反映了时序的交替,蕴涵自然理趣。C“日”“春”作为 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透露出 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6.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最后两句,诗人由归雁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7.从这首诗看,诗人

4、处在怎样 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 样的思想感情?答: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 边” 等句看出)8.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 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现出春天的消息。写景逼真,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 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钱塘湖春行 唐朝 白居易(09 年中考已经考)孤山寺北 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 渐欲迷人眼,浅草才

5、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点明游行时间和地点的句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从动物(俯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 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几 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从植物(仰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 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体 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 蹄。直抒胸臆,既点明春行,又照应春行的地点的句子: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5.诗中为突出早春季节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景色?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答:本诗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 的季节特点。运用“几

6、处”“谁家”“渐欲”“ 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6.颔联中“几处”“谁家” 能不能 换成“ 处处”、 “家家”? 答:不能,因是初春,乍暖还寒,飞鸟不多,故不是“处处”、 “家家”。7.颔联中用“争” 和“ 啄”字美在哪里? 答:从莺和燕的动态 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8.本诗描绘的西湖早春景色生机盎然。你认为哪一联最能体 现这个特点?为什么?答:颔联,颔联以莺燕做春天的代表,以几只莺抢占向阳的暖 树一试歌喉和数只燕啄泥衔草营建新巢为典型形象,描绘出一幅 热闹的春的图景

7、。 或: 颈联,颈联以绚丽的花蓬勃的草为代表,描绘出杂花满眼嫩草 铺地的春色。9.举例说明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直抒胸臆的诗句是什么?答:“几处早莺争暖树”与“ 谁家新燕啄新泥” 这两句对近景及高处的莺 燕的动态描写,突出了早春特有景象,修辞上运用了对偶的方法。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也是写近景,是写低处的花草,也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直抒胸臆的诗句是“最 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了作者被景色陶醉,流连 忘返的心情。10.你还能背出一首写早春景象的唐诗吗?你还积累了哪些写西湖胜景的名句?请写出两句,并注明出处。答:韩愈 早春呈水部 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 润

8、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泊秦淮 唐朝 杜牧(重点)烟笼寒水月 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写景中蕴含凄请暗淡,为本 诗定上伤感悲愁基调的句子:烟 笼寒水月笼沙使诗人产生亡国,历史又重演的 忧患,借古 喻今的句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亭花。3.首句两个“笼” 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4. 本诗

9、最后两句用的是曲笔,怎么理解? 答:这两句表面上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靡靡之音,实际是在批评那些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的达官贵人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 怀和忧愤。5.诗的末句写后庭花,这在 艺术手法上叫什么啊?答: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 忧患意识。6.“烟笼寒水月笼沙” 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7真正“不知亡国恨 ”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 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8“犹”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之情。夜雨寄北 唐朝 李商隐 s君问归 期未有期,巴

10、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常用来表达怀念亲友,盼望有 时在相聚的诗句;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 时。2.全诗内容赏析: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 对眼前环境的抒写, 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 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 欢悦, 反衬今夜的孤寂。 夜雨寄北从时间、空间的相关变化中 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3.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答: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4.成语“剪烛西窗” 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 说说“ 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答:

11、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5.“问“、 “话”二字好在何处? “问” 写出了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话”照应了“问” ,写出了宦游人的乡愁和歉意。6.赏析两处“巴山夜雨” 妙在何处?答: (1)次句中的“ 巴山夜雨”是现实中的,描 绘了秋雨连绵,阻隔了回家的路,增添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作者借凄凉的秋景抒写了孤寂凄凉的心情。(2)尾句中的“巴山夜雨”则是虚写未来欢聚时回忆的话题,衬托了眼下的孤寂和思乡之情。两 处“ 巴山夜雨”相对照,更深刻的表达了现家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之情浣溪沙北宋 晏殊(2007 年已考) (一曲新词 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表现一切美好事物必然消逝无法阻止,但是,仍然会有美好事物出现的语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 为“ 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天净沙 秋思 元代 马致远枯藤老 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最能表 现游子思乡这种萧瑟之情的诗句:夕阳西下,断 肠人在天涯。2.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