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初中语文说课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519309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初中语文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初中语文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初中语文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初中语文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初中语文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初中语文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初中语文说课稿(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项链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 师:大家好!我 说课 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项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作业与板书设计、 课后评价几方面说这节课。一、教材分析1、本 课的地位与作用莫泊桑的项链放在第一单元第一课学习,是因为这篇小说在整体构思、情节发展、结构安排、尤其是它的结局处理上都有很高的艺术技巧,极具代表性,为后面其他文章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了基础,所以需要慢慢咀嚼,细细品味。2、教学目标 根据新 课程标准对本 课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 认识 水平,结合教材,确定这篇小说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莫泊桑

2、的文学常识了解作品写作背景。 理解积累课文中“寒伧、 艳羡、惊骇、自惭形秽、面面相觑 ”等词语。(2)能力目标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学习本文构思精巧的特点和通过心理、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层层铺垫的写作技巧。(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从人物、情 节入手,把握小 说 的主题,深刻认识爱慕虚荣的危害,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3、教学重难点 :(1)理清小说情节发 展脉络,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揭示小说主题, 树立正确人生观是这篇小说的重点。( 2)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细腻的心理描写以及 层层铺垫的技巧是这篇小说的难点。二、学情分析 :根据九年 级学生对 文本的把握较全面,

3、理解能力 强 但又有发言不积极,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等特点,我主要通过启发引 导充分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三、教学方法 :这篇小说我主要采用启 发引导法、合作探究法 、讲练结合法以及播放多媒体课件等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整体感知、小组讨论 、合作交流、逐步深入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 不称职 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 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 动寻求真知。 ”所以在这篇小说的教学中,我采取的是引导而不强逼,鼓励而不 压 抑,启发而不灌输的方法,通 过启发诱导, 讨论交流,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认知水平。四.教学过程 :一).

4、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宋代的朱熹说过“教学未见其趣,必不乐学”。我先通过多媒体播放西方国家豪华、奢侈的别墅, 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再 针对学生好奇及向往的心理,谈莫泊桑笔下就有一个因 过分追求奢华而改变一生命运的人物故事引入新课。这样的导入不但新 颖,能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与现实生活形成对比,为揭示文章主题奠定了基础。(二).速读课文,思考 问题。由于我把有关作者作品背景的知识及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等安排在学生预习当中,所以只需要通 过大屏幕让学生加以巩固即可(播放多媒体课件)1. 整体感知。简介故事整体感知旨在通过整体阅读培养学生快速捕捉,整合信息的能力,对提高文字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大

5、有好处。我让 学生踊跃发言,对叙述不全面的给予点拨,让学生补充,对叙述不精当的, 让学生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 (即玛蒂尔德时常 处于现实和梦想的矛盾痛苦当中,一个参加舞会的机会她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舞会后意外 ).梳理脉络,概括情节发展过程并分析。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加以引导让学生抓住小说以“项链” 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这样把情节发展过程可以分为:玛蒂尔德的痛苦与梦想 借项链 丢项链 赔项链还债务识真相五个环节(教师板书)当我们还在为小说富有戏剧性的结尾感叹不已的时,不妨回过头 看看主人公之所以借项链、 丢项链,花十年时间,浪费十年青春,忍辱负 重十年赔项链还债务都是由于她爱 慕虚荣,追

6、求富贵而造成的,这是悲剧的根源所在。.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我 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加以引导在文中找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句子并分析2 玛蒂尔德在不同情节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一样吗? 让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性格特征是揭示小说主题的关键,但玛蒂尔德表现出的诚实守信、吃苦耐 劳等性格特征也不容忽 视,是 值得学习的优秀品 质,也是作者提倡“人性美”的表现。(三)、品读课文、合作探究为了更全面、更细 致地学习本文,也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我特设 置以下问题供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

7、究1、作者写项链由借到 丢、由 赔到真相大白 这样的安排是否太过离奇?2、小 说的 结局在前文有无征兆?小说中再有无类似的写法?3、你 认为 小说刻画人物最成功的是哪一种描写手段?这几个问题注重于重难点的突破,让学生掌握文章靠曲折的情节、精巧的布局、引人入胜的写法以及层层铺垫的写作技巧。理解文章用 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四)、感知体会、揭示主题(总结)结合作品背景,通 过学生自己的感知与体会,概括文章主 题。(五)、课 后拓展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的玛蒂尔德,应该怎样看待他们?该如何看待自己的虚荣心?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与收获,使他们对知识的认识得以深化, 认知结构得以完善,

8、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五、作业 与板书设计1、虽 然 说作业是 检验课堂效果的最好 办法,但我布置作 业没有统一答案模式,更注重感悟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能够照 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2、优 秀的板 书设计 往往新颖、概括、清晰、整洁,使人一目了然。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我把板书设计成一条项链的形式,把文章的几个主要情 节标注在“项链” 上,每个情节的前后分别是主人公差别较大的心理活动,项链的中心是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表面上看这是一条项链,实际上是玛蒂尔德给自己戴上的一个精神枷锁。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只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积极转变教学思

9、想、教学观念, 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积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 习氛围,充分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达到师生互动、共同参与、主动探究、提高效率的目的,这样一定会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样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 课堂。(附 项链是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现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板 书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项链是一篇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深思的短篇小说,应让学生重点掌握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2、根据教学大 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A、理解曲折的情 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B、理解

10、生 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C 、学习根据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创作背景等要素理解小说的主题,训练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D 、进行情景对话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确定其中 ABD 是重点,C 是难点。二、说 教法 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 设 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自主探究法 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 语言特色。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悬念法带着问题,深入思考

11、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其中讨论法和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 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 头表达能力,而这也正是中职学生最需要 锻炼加强的方面。我个人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的这次课讨论的方式较多,有小 组讨论、大 组讨论 、师生对谈等。三、说 学法 当今 时代是人类知识和信息量迅猛 递增的时代, 现代教育所面 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像我们古人说过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少积多、由浅入

12、深的循序 渐进的过程。教学本文时就是围绕教学重点并结合本篇课文固有的特色,在课 堂上经过老师的提 问、 讨论,及学生的自主探究、 诵读等手法,帮助学生逐步突破教材的重难点。学 习中尽量 让学生自己动脑 、动口、动手,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在 这节课 里也有体 现。 这些都是 让学生终生受益的方法和习惯。同时教师的启发诱导再贯穿始终,这样就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四、说 教学程序(一)新课导入 提问: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一篇莫泊桑的作品,大家还记吗?谁能说说其大致内容和作品的特点? (对旧知识的回顾)我的叔叔于勒。(内容概述)回答:这篇小说写的是

13、法国西北部哈佛尔海港达佛朗司家的一个故事。这一家有兄弟两个,哥哥叫菲利普,是个小职员,弟弟叫于勒,年轻时候是个浪荡子。他把自己所得的 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一些钱,被家里的人看不起。终于,他被送到美洲去碰运气,家人知道于勒在那里做生意赚了钱,就把于勒看成了全家的“希望” 和 “福音”,天天盼他回来。一次菲利普 带着新婚的女儿、女婿和全家坐船到附近一个小岛旅行,在船上无意中发现了于勒。从旁打听,知道沦落成一个穷光蛋,后来被 这个船的法国船长带回来,靠卖牡蛎为生。哥哥、嫂子一见大为惊惶,就装着不 认识他躲开了。(学生回答)(特点)明确:这篇小说的主题不是那么深奥,情 节也不是十分曲折复杂。小 说用

14、平常的人物,平常的情节,表现一个普通的主题,可是能 够表达得深刻,能够给人启发,耐人寻味:这正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独到之处。莫泊桑不用自己的申述来表白自己的好恶,没有用任何一句 话来挖苦主人公,但是我们明显感受到了莫泊桑对菲利普夫妇的批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泊桑的另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项链(板书课题),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更为复杂并且对其主题的理解也颇有争议,我们 可以通过学习来感受一下,也可以与我的叔叔于勒作一些对比。2、简 介作者关于莫泊桑,除了了让学生自己回 顾作者的基本情况外,另外 还补 充了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让他们在互相联系、互相比 较中掌握知识 。这样介绍作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

15、,又可以把他们的注意力仅仅抓住。(二)说课文分析(以 问题导路,逐步深入,各个击破)1、关于本文的情 节和结构,我 设置了以下几个 问题让学生思考(这里主要运用自主探究法和 讨论法,可以辅助提问法,同是主要是 为了解决目 标 A)、小 说 在“项链”的牵动下,都写到了哪些情节?、分析每一个情 节中女主人公心理的 变化,可以扣住文章中的具体语句,我要求大家在文中用笔勾画出来。(这样就渗透了目标 B 在其中。)、有人 说“丢项链”写得太突然,没有写出必然性。 让大家小组讨论 是否这样?丢项链 赔项链 假项链 2、关于文章的结尾部分,首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读出每个人不同的语气。通过诵读,不 仅 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种情境之中,体会到当时人物的心情, 这也是诵读法在本 节课中的体现。“假项链 ”,是 项链 的最后一个情 节,也是这篇小说最为精彩的部分,它把小说的情节推到了一个更新的境界,成了世界小说 名作中令人叹为观 止的“豹尾”。苏联作家苏曼诺夫曾经说过:“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到最后。”让大家考虑最后说明“项链是假的 ”有怎样的“打击力量”?经过讨论学生可以得出一致的结论:巨大的代价;残酷的“玩笑 ”;深刻的嘲弄;一个人苦有所 值还不算苦,苦得冤枉才是苦不堪言。这就让学生对课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