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学生发展,营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文档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2515363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于学生发展,营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立足于学生发展,营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立足于学生发展,营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立足于学生发展,营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立足于学生发展,营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于学生发展,营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文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营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一、信息技术教育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学与学习的优化过程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是由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两大部分组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信息技术特指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相关的技术,但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技术教育,因为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在信息的交流过程中,需要传递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等环节,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所以教育工作者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人的发展。中小学教育要使得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自我更新,不断探索优化知识

2、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信息技术教育为学习者提供资源和环境,具有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特性,在信息技术作为教育观念、内容、工具、手段的前提下,对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的信息化,以及教师的教,学习者的学的教学与学习的优化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自主判断与选择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良好习惯。二、 “用中学”以促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工具性课程,目的是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一些最基本的信息素养等。我们以掌握自主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的方法,提倡“用中学” ,服务于学习内容,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

3、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善于归纳检索资源,提升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素养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多样的认知工具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搜索引擎的功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建立文件夹和文件,及时归类命名,便于学生在电脑存放的大量信息中,通过关键词快速查找处理信息,是学生处理信息能力素养的关键。又如:网络更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字词在网页中搜索不如在百科搜索的便捷,而对于某篇文章或某道习题的搜索利用文章的名称或关键词语并一定能够找到,我们可以试着用文章中的语句或这道题来直接检索搜取。 2协作交流,以点带

4、面,自主求知,提升创造性思维适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协作交流,以点带面,融会贯通,自我反省,自我发展。如:在跨程序交叉操作的应用方面,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 文档中的图片无法直接另存为图片格式文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除了复制到画图程序保存外,还可以复制在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3 中另存为图片保存,并进而发现通过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3 可以制作透明的.png 格式文本图片应用到自己的网页文件中去等。学生的自主求知兴趣将会浓厚,从而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使学习者的知识水平

5、、智力水平都有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3以实用性为前提,促进学生的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系统和程序的个性化操作是丰富多样的,首先要体现实用性为目的,其次再考虑我们的设置是否美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定计划,自定节奏,自我调控,自主选择媒体和资源,自我评价,应该是一种意识观念和行为控制上的自主。如:在引导学生如何设置个性化桌面背景时,首先要考虑操作是否符合实用性原则,相对于自我还是群体的运用。在体验中自主选择、自我调控,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又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展示。 4善于观察分析快捷性,优化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快捷性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最大优点,我们在引导学生开关机的

6、顺序、任务管理器的应用、程序的打开与关闭及在使用不同程序中,让学生理解他们之间的异同,运用类比的方法来提高解决疑难的能力。如:在讲述 word 打开与关闭时,让学生运用不同的途径找出解决方法,通过他们实践操作,发现双击左上角程序图标同样可以关闭程序,并作出了总结:当光标所处的位置最接近处打开或关闭,可以节约时间,起到快捷性的功能。这样无形中锻炼了他们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即是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和资源,作为其认知工具的能力,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以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提高自我信息能力为核心的学习活

7、动。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始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传授人类积累的自然知识方面以及在开发人类创造力方面,教师始终是主要的责任者,始终起主导作用。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通过对话进行实践协作交流学习,内化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的方法和能力为契机,学生通过反思进行学习,建构探索知识信息进行自主学习为归宿。课程整合将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初步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最佳整合点。 1教学

8、方式多样化,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因人、因内容而异,教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丰富他们的认知,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从中使学生在学习动机上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了他们的自身的创造能力,体验到学习本身所带来的快乐,进而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2紧扣目标取舍、依据学生需求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从教材内容出发。首先紧扣目标进行取舍,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与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内容,进行延伸、拓展与补充,避免面面俱到。其次,要依据学情进行取舍,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根据学

9、生的需求,精心选择对学生成长最有利、最有用的教学内容。再次,要注意点面结合,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教师必须注意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加工,整合、拓展;要力求做到立足文本、超越文课型的选择上,对于学科专题性研究性学习、复习课等信息量较大、学生学习空间大、学生学习层次不同,学习要求不同的课型,较为适合,而对于习题课、实验课,运用信息技术就不太适合。 3完善知识结构的时间,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学时间上,要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让课内时间成为分享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善知识结构的时间,让课外时间成为畅游网络世界,收集、整理资料,自主学习,初步构建知识的时间。在实践教学中

10、,为学生创造各种独立学习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独立性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三、提升教师驾驭“三通两平台”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1 世纪的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中小学生面对的信息量猛增,信息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大大改变,如何在浩如烟海、漫无边际的信息中获取所需的有用信息,如何对有用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工具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等,对学生至关重要。因此,认真研究、思考学生的信息素质,并采取有效措

11、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是信息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是中小学生信息素质培养和提高的关键。2013 年 10 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效益,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 , 4以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为此,提升工程制定了四项任务目标,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

12、力测评和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提升工程的对象是教师、核心是能力、关键是应用,不仅要提升教师能力,更重要的是应用到教学和日常工作中。 (一) 优化课程材料的运用,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三通两平台”为现代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和教育理论的更新平台,但没有教师的转变,没有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信息素质教育,当然也不可能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 “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根本目的是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和教研活动中的普遍应用。如:“专递课堂” 、 “名师课堂” 、 “名校网络课堂” 、“优质资源班班通” 。要让教师愿意用,即让教师真正体会到

13、信息技术的价值,切身体验到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工作更高效率、高质量,实现很多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效果,从而以愉悦的心情、怀着求知、探索的心自发而主动地使用,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难做到的。要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愿意用信息技术,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需要很多活动的积累,包括示范课的观摩、学用结合的培训、贯穿日常教学、遇到问题随时能得到解决、甚至一对一的培训后支持、成功的信息技术应用教学体验等。 (二)提升培训突出实效性,让教师的学习和应用空间得以延伸1突出解决新技术媒体的排障能力,优化课堂的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各类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对此

14、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排障能力,方可有效保障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师如果面对故障束手无策,只会脱离课堂另请高明,让专业技术人员闯进课堂来处理,那么,将会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不能不力争对现代教育技术驾熟就轻。力争在新技术媒体环境下优化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一是优化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的关系,以保证教学结构的合理和正常功能的发挥;二是优化教学活动的过程,不仅使各要素间的衔接紧凑、自然、反馈顺畅,而且要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便实现教学活动的目的。把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完美的结合起来。2全员培训具有个体选择性,有效选择教师培训学习模块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培训在解决全体教师共性需求的基础上具有个体选择性。教师掌握信息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