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512584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6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6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6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6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单招 上高职单招网2016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毗邻 谥号 稗官 野史 一言既出,四马难追松弛 皈依 插科 打浑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寒暄 精湛 盘根 错节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校勘 座落 焚膏继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极不负责的行为。. 她提问时,她总会把脸转向他。她的问题不难,又同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 荒诞戏剧没有戏剧冲突,故事情节支离破碎,人物语

2、言也颠三倒四,却更真实地反映现实的某些状况。经过艰苦努力,他果然不负众望,挽救了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并因此获得市“劳动模范”奖章。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中东局势依然动荡,原油价格大幅上升,将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也因此蒙上了阴影。B. 为了防止这次财务大检查不走过场,部长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财务检查中首先要严格检查自己,作出表率。C. 肆意编造一些“趣闻”来迎合部分读者的需要,出版社赚了钱,可是那些书能起到什么样的社会效果呢?考单招 上高职单招网D. 一些人根据站不住脚的理由,给他种种“莫须有”的罪名,给他种种痛苦的折磨,直至被迫退职回乡。下列各

3、句中,标点符号有错的一句是北京律师刘刚以其收藏的一幅古地图天下全舆总图仿绘本作为“物证” ,断定美洲是中国人发现的,与英国业余历史学家孟席斯的“中国人发现美洲” 说不谋而合。建国后,冯友兰(18951990)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册、第二册,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新撰多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修订本,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3 册)。一踏进腊月的门坎儿,年味儿便一日日浓了。走在北京的街头,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年春节回家吗” ?据洪迈容斋续笔记载,王安石原稿作“到” ,又改“过” 、“入”、“ 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二、(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题。 在一定条件

4、下,朦胧比清晰更富美感。古人云:“马上看壮士,月下观美人。”据天文学家称,即使是满月十五的月亮,其亮度也只相当于阳光的五十万分之一。长江三峡的神女峰,终年云雾缭绕,其险峻奇诡尽在半遮半掩之中,故有“半入仙境半人间”的飘渺意境。这种“飘渺”亦即朦胧。常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叫做“浮想联翩”。倘若有人走近去,实地考察一番,想那如仙似幻的景色必然减半,所得不过一片残山瘦水古树怪石而已。所以,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明察秋毫”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考单招 上高职单招网现代企业管理学中有一门课叫“行为科学”,它用社会心理学来研究人的行为及产生种种行为的原因,认为:人的欲望

5、(或称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发动器,倘欲望完全被行为实现而满足了,欲望立即消失,产生索然之感,这时候就需要另一种新的欲望来发动新的行为。而“朦胧”总是使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赏美心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也就不会兴味索然。美感最强烈之点是刚刚触到迫切欣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就产生“临界点美感”,朦胧的美学功能就包括使人总是保持在兴趣盎然而不是索然的“临界点美感”上。为满足人类这一固有的审美心理,作家为文则必须含蓄,状物抒情也必须蕴藉,即所谓“意贵透彻,语忌直率”。诚然,朦胧不是晦涩,不是让谁也看不懂,更不是一团漆黑。一言以蔽之:朦胧使美感纯化,使美感丰厚,使美感不衰。对文中概念“临界

6、点美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它产生于刚刚触到迫切欣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临界点美感” 所构成的心理基础是对美的事物的一种满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临界点美感”是最强烈的美的感受。使人保持在兴趣盎然的“临界点美感”上,是朦胧的美学功能之一。下列能作为“朦胧使美感纯化”这个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朦胧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浮想联翩” 。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朦胧不仅可以使美感丰厚,并且还能使之长久不衰。明察秋毫(不朦胧)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对“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发动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把行为比作发动器,是说行为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用发动

7、器代指人的行为,来探究行为发生的原因。将欲望比成发动器,表明人的欲望永远不能满足。把欲望比作发动器,是说人的行为是由欲望支配的。考单招 上高职单招网三、(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题。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到。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耳。”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

8、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又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

9、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祖吉守郡为奸利。事觉下狱,案劾,爰书未具。郊礼将近。太宗疾其贪墨,遣中使谕旨执政曰:“郊赦可特勿贷祖吉。”普奏曰:“败官抵罪,宜正刑辟。然国家卜郊肆类,对越天地,告于神明,奈何以吉而隳陛下赦令哉?”太宗善其言,乃止。(节选自宋史赵普传,有改动) 注岸谷:严肃刚正有原则。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因与普计下太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B. 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C. 既薨,家人发

10、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考单招 上高职单招网D.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9.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普“有岸谷”的一组是 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然国家卜郊肆类,对越天地,告于神明,奈何以吉而隳陛下赦令哉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赵普智谋丰富,夺取太原的策略与太祖不谋而合。“炭火烤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说

11、明太祖在执政时期对部下有“宽柔”的一面。B. 赵普从小就喜欢读书,学识广博。至晚年更是嗜书如命,尤爱阅读论语。可以推断,儒家思想对他处理政务、塑造人格有着积极的影响 。C. 赵普在太祖、太宗两朝竭尽全力,忠心耿耿,与诸葛亮“两朝开济老臣心”有相似之处。D. 在赵普看来,在皇帝之上,还有一个“天下”、“国家”的利益为准绳,而不以己利为原则。作者交代赵普多“忌克”,但不损坏他效忠皇帝、为国家服务的公仆形象。 座位序号考单招 上高职单招网第卷 (非选择题 共 120 分)四、(23 分)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任选两句)(9 分)(1)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

12、不敢便衣冠。译文: (2)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译文: (3)又有群臣当迁,太祖素恶其人,不与。译文: 1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山中与幽人对酌李 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从诗的第三、第四句看,李白与幽人的交情如何?诗人的性格如何?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三句任选两句)(6 分)考单招 上高职单招网 ,天气晚来秋。 , 。(王维山居秋暝) 二十四桥仍在, , 。念桥边红药, !(姜夔扬州慢) ,审问之, , ,笃行之。 (中庸)五、(2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13、题。中国诗和中国画(节选)钱钟书一个传统破坏了,新风气成为新传统。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于旧传统里的作品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作比较客观的估计,因为他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审”(元行冲释疑),而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就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除旧布新也促进了人类的集体健忘,一种健康的健忘,千头万绪简化为二三大事,留存在记忆里,节省了不少心力。旧传统里若干复杂问题,新的批评家也许并非不屑注意,而是根本没想到它们一度存在过。他的眼界空旷,没有枝节零乱的障碍物来扰乱视线,比起他这样高瞻远瞩,旧的批评家未免见树不见林了。不过,无独必有偶,另一个偏差是见林而不见

14、树。局外人也就是门外汉,他的意见,仿佛“清官判断家务事”,有条有理,而对于委曲私情,终不能体贴入微。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各有语言天地,各行各业以至一家一户也都有它的语言田地,所谓“此中人语”。譬如乡亲叙旧、老友谈往、两口子讲体己、同业公议、专家讨论等等,圈外人或外行人听来,往往不甚了了。缘故是:在这种谈话里,不仅有术语、私房话以至“黑话”,而且由于同伙们相知深切,还隐伏着许多中世纪经院哲学所谓彼此不言而喻的“假定”(supposihon),旁人难于意会。释朱宏竹窗随笔论禅宗回答:“譬之二同邑人,千里久别,忽然邂逅,相对作乡语隐语,旁人听之,无义无味。”这其实是生活中的平常情况,只是“听之无义无味”的程度随人随事不同。批评家对旧传统或风气不很认识,就可能“说外行话”,曲解附会。举一个文评史上的惯例罢。考单招 上高职单招网我们常听说中国古代文评里有对立的两派,一派要“载道”,一派要“言志”。事实上,在中国旧传统里,“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主要是规定各种文体的职能,并非概括“文学”的界说。“文”常指散文或“古文”而言,以区别于“诗”、“词”。这两句话看来针锋相对,实则水米无干,好比说“他去北京”、“她回上海”,或者羽翼相辅,好比说“早点是稀饭”、“午餐是面”。因此,同一个作家可以“文载道”,以“诗言志”,以“诗余”的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