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1年高考(语文)考前得分训练五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453292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1年高考(语文)考前得分训练五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2011年高考(语文)考前得分训练五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2011年高考(语文)考前得分训练五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2011年高考(语文)考前得分训练五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2011年高考(语文)考前得分训练五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1年高考(语文)考前得分训练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1年高考(语文)考前得分训练五(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得分训练语文试题 五第 I 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陶诗“远人村”新解现代人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句中的“远人村”的诠释大略分成了“远方的村落”和“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庄”两种。其本意究竟指什么,这还得结合陶渊明所处的具体环境来看。有人不同意把“远人村”译为“远方的村落” ,理由是前句绝不能断为“暧暧远人村” ,若这样,势必将断后句为“依依墟里烟” 。 “墟里烟”明显不通,所以前句当读为“远人村” 。于是就出现释“远人村”为“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子”的说法。此说法颇有“六经注我”的嫌疑。“远人”一词,古即有之, 论语季氏中即有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孔子所云“远人”是统称,泛指生活在距离某国、家较远地方的人,主要强调地理距离的“远” 。 “夷狄”虽然也在远地,却并不称“远人” ,因为在当时,“夷狄”是被排除在“人”之外的。 “远”是地域差别,并不涉及所谓“华夷之辨” ,与文化差异无关。迄至秦汉,周边少数民族不断被吸纳进入汉族社会, “远人”从地域距离的“远人” ,衍变到“文化距离”的“远人” ,向春秋时“夷狄”的意义靠拢。这时的“远人”和“夷狄” ,都可指称“华夏”之外的异族,只是前者可能服从了“华夏”教化,得到“华夏”认可,较“夷狄”而言, “远人”在风俗习惯上更接近“华夏”而

3、已。自秦汉以后, “远人”开始强调文化距离,词义转移,侵入到“夷狄”的外延。三国两晋之时, “远人”一词,着重强调族群的差别。 “远人”的涵义,在两晋向“夷狄”靠得更近, “远人”逐渐变成异族的代称。春秋时代的“夷狄” ,后来融入了华夏体系,如吴、楚等。秦汉时崛起的匈奴,则成了这一时代的“夷狄” ,后慢慢被融入汉族社会。及至三国两晋,此时的乌桓、西羌等,则被视为“夷狄” 。而在秦汉时被称为“夷狄”的西南夷、南蛮等,这时早在“中夏”文化覆盖之下,他们能被朝廷征辟做官,甚至身居要职,不再被视为“夷狄” ,而被称为“远人” 。东晋时“远人”的涵义即是如此。再回到本文的主题陶渊明的诗上。园田居位于庐江

4、郡,而庐江郡正是南蛮异族聚居之地,也是陶渊明的故乡。陶渊明归隐故乡,家宅僻处南野,与当地的异族混居在一起,所谓“远人村” ,当是他从自家庭院眺望到的异族村落。“远人村”是异族人群居的村落,还有一条旁证,即“村”字本身。 “村”这种聚落形态,出现得较晚,大概源于东汉。到西晋末年,为躲避战祸,中原南迁的各豪族大家,亦采取“村” 形式,广收田客、部曲, “村”的分布更加普遍。陶渊明所见的“远人村” ,大概还只是异族人的聚落。“暧暧远人村” ,正是陶渊明眼前景观的如实反映,并没有什么“远离人世俗情”的“大义” ,若有,至多只是描绘出他归隐后在野外与“异族”杂居的事实。 (节选自李飞陶诗“远人村”新解

5、,有改动)1下列选项中关于“远人”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远人”在论语中泛指生活在距离某国、家较远地方的人,与文化差异无关。B到了秦汉时期, “远人”向春秋时期“夷狄”的意义靠拢,体现出了文化差异。C秦汉以后, “远人”词义的外延扩大,将“夷狄”也包含在其中。D两晋时期, “远人”一词逐渐变成了异族的代称,着重强调族群的差别。2下列不属于作者不赞同将“远人村”解释为“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子 ”的原因的一项是A从对仗的角度讲,不能将前句断为“暧暧远人村” ,如果这样,后句必将断为 “依依墟里烟” ,而“墟里烟”明显不通,所以前句当读为“远人村” 。B东晋时期,在秦汉时被称为“夷狄”的西南夷、南蛮

6、等能被朝廷征辟做官,已不再被视为“夷狄” ,而被称为“远人” 。C陶渊明的故乡就是南蛮异族聚居之地,他归隐后,与当地的异族混居在一起,所以 “远人村”应当是他从自家庭院眺望到的异族村落。D到西晋末年,为躲避战祸,中原各豪族大家南迁,由于他们亦采取“村”形式,广收田客、部曲,所以“村”的分布更加普遍。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春秋时的“远人”并不包括“ 夷狄” ,因为在当时, “夷狄”是被排除在“人”之外的。B秦汉时, “华夏”之外的异族可以被称为“远人”或“ 夷狄” ,如果服从了“华夏”教化,得到了“华夏”的认可,就可能被称为“远人” 。C “夷狄”一词随着时代的变化有着不同的特指范围

7、,在春秋时代指吴、楚等,在秦汉时指匈奴等,在三国两晋时指乌桓、西羌等。D作者认为“暧暧远人村”只是陶渊明对隐居后眼前景观的如实反映,并没有“大义”与情感的表现。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阅读文言文,完成 47 题。阳固,字敬安。性散傥,不拘小节。少任侠,好剑客,弗事生产。年二十六,始折节好学,遂博览篇籍,有文才。太和中,从大将军宋王刘昶征艾阳。昶严暴,治军甚急,三军战栗无敢言者。固启谏,并面陈事宜。昶大怒,欲斩之,使监当攻道。回在军勇决,志意闲雅,了无惧色。昶甚奇之。军还,言之高祖。年三十余,始辟大将军府参军事。初,世宗委任群下,不甚亲览,好桑门之法。尚书令高肇以外戚权宠,专决朝事;又

8、成阳王禧等并有衅故,宗室大臣,相见疏薄;而王畿民庶,劳敞益甚。固乃作南北二都赋 ,因以讽谏。世宗末,中尉王显起宅既成,集僚属飧宴。酒酣问固曰:“此宅何如?”固对日:“晏婴湫隘,流称于今;丰屋生灾,著于周易 。此盖同传舍耳,唯有德能卒。愿公勉之。 ”显默然。他日又谓固曰:“吾作太府卿,库藏充实,卿以为何如?”固对曰:“公收百官之禄四分之一,州郡赃赎悉入京藏,以此充府,未足为多。且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岂不戒哉!”显大不悦,以此衔固。又有人间固于显,显因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官。既无事役,遂阖门自守,著演赜赋 ,以明幽微通塞之事。肃宗即位,大军征硖石,敕为仆射李平行台七兵郎。平奇固勇敢,军中大事悉与谋

9、之。又命固节度水军,固设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军罢,太傅、清河王怿举固,除步兵校尉,领汝南王悦耶中令。寻加宁远将军。时悦年少,行多不法,屑近小人。固上疏切谏,以感动悦,悦甚敬惮之。怿大悦,以为举得其人。丁母忧,号慕毁病,杖而能起。练禅之后,犹酒肉不进。时田年逾五十,而丧过于哀,乡党亲族咸叹服焉。神龟末,清河王怿领太尉,辟固从事中郎。属怿被害,元义秉政,朝野震悚。怿诸子及门生吏僚莫不虑祸,隐避不出,素为怿所厚者弥不自安。固以尝被辟命,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仆射游肇闻而叹曰:“虽栾布、王脩何以尚也?君子哉若人! ”固刚直雅正,不畏强御,居官清洁,家无余财。终殁之日,室徒四壁,无以供丧,

10、亲故为其棺敛焉。 (节选自魏书 )注:桑门,即“沙门” ,佛教专指依戒律出家修道的人。衅故:罪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二十六,始折节好学 折:改变B始辟大将军府参军事 辟:征召C显大不悦,以此衔固 衔:贬谪官职D以明幽微通塞之事 明:表明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阳固“不畏强御 ”的一组是 ( )固启谏,并面陈事宜。 且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岂不戒哉!以明幽微通塞之事。 固设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怿大悦以为举得其人。 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固性格洒脱大方,不

11、拘小节。年轻时,好行侠仗义,不营正事。到二十六岁时,开始转变,勤奋好学。 B面对严暴的将军,阳固敢于直谏,凭勇敢果决终获认可;面对敌人,他有勇有谋,设奇计取得胜利。 C皇帝昏庸,权臣专断,阳固写南北二都赋 演赜赋讽谏;中尉王显侈奢自夸,他毫不客气,直言相劝。 D阳固为人至孝至义。母亲去世,他“丧过于哀” ,让人叹服;为报清河王知遇之恩,他不顾安危, “尽哀恸哭” ,令人敬佩。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 10 分) (1)昶严暴,治军甚急,三军战粟无敢言者。 (3 分) (2)又有人问固于显,显因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官。 (3 分) (3)虽栾布、王倚何以尚也?君子哉若

12、人! (4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的两首元曲,完成 89 题。商调梧叶儿嘲谎人无名氏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六月里裹皮裘。瓦垄上宜栽树,阳沟里好驾舟。瓮来的大肉馒头,俺家的茄子大如斗。【注】阳沟:屋檐下流水的明沟。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无名氏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注】嗉:鸟类食管后段暂藏食物的膨大部分,状如袋子。刳(k):剔,挖。8 这两首小令各自用什么手法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5 分)9 这两首小令都运用讽刺手法,但表现出来的风格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6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

13、 分)10.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会挽雕弓如满月, 。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3)画图省识春风面, 。 (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 )(4)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渔舟唱晚, 。 (王勃滕王阁序 )(6) ,临清流而赋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乙 选考题请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主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偷 父刘心武那晚我到家已临

14、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处,一一按亮灯盏,各屋的窗户都好好地关闭着啊。但是,当我到卫生间再仔细检查时,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再一低头,浴盆里有明显的鞋印。有贼!我忙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 110 报警,这时又忽然听见声响,循声过去,便发现卧室床下有异常,我把手机倒换到左手,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的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咱们好商量!”一个人从床底下爬出来了,那是一个瘦小的少年,剃着光头,身上穿一件黑底子的圆领T 恤,我看他手里空着,就允许他站立起来,用那窗帘叉指向他,作为防备,问他:“你偷了些什么?把藏在身

15、上的掏出来!” 但他那副“久经沙场” 、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用眼角余光检查了一下我放置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我保持伸出窗帘叉的姿势,倒退着,命令他跟着我指挥来到门厅里,开始讯问。 “您为什么还不报警?”他问我。我把手指挪到手机按键上,问他:“警察来了,你会是怎么个处境吗?”他叹了口气:“嗨,惯了,训一顿,管吃管住,完了,把我遣返回老家,再到那破土屋子里熬一阵呗。“他那无所谓,甚至还带些演完戏卸完装可以大松一口气的表情,令我惊奇。他今年 14 岁。家乡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流浪。现在就靠结伙偷窃为生。我望着被灯光照得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吗?”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我决心放他回去,对他说:“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你应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