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453187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高二历史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A维护周礼 B实行仁政 C强调教化 D为政以德2.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 ”荀子论证的是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 B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C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3右图为西安世园会会徽“长安花” ,其设计理念和构思源于: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下列思想观点中能充分体现 这一构思的是A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B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

2、静而民自正” C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D.“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4.汉书董仲舒传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 “以教化为大务” ;“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趋向“三教合一”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5.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 ”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6.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

3、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 ”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思想C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 D周桂钿先生说法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7.“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这一学说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B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C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8.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

4、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 “人伦者,天理也” B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 “存天理,灭人欲”9.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 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10.理学最为推崇的大学出自礼记 ,它指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5、。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反映出来宋明理学 A以修身为本 B以格物为本 C以平天下为本 D以礼记为本11.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第 2 页A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B否定了君主制度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12.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

6、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13.“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文化领域尤其如此”能为该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A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B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D 窦娥冤 西厢记等作品问世14.被称为“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到来吹响了号角”和“水手之友”的发明分别是我国古代发明中的 A印刷术 、造纸术 B火药、指南针 C指南针、造纸术 D火药、印刷术15.在 2011 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周杰伦 、林志玲联袂献上了歌曲 兰亭序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书法名作兰亭序 。下面有关该书法作品的叙述与史实不符的是A是楷书精品,作者是“书圣”王羲之B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

7、畅C用笔率意恣肆,体现了作者情感的波澜起伏D符合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观点16.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梦溪笔谈 )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A.文人画,重视写意 B.山水画,重视写实 C.花鸟画,浓墨重彩 D.人物画,形神俱备17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 ”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A孟浩然 B杜甫 C李白 D白居易18.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

8、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时期是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19.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印文化的交融性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20.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 ”下列对这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

9、,追求功利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21.事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上述材料说明了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认识你自己 D人人生而平等22.当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选择的不是带上整座城市,而是带上所有的人民,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这说明A古希腊人具有法律至上观念 B古希腊实行城邦民主制度C古希腊人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第 3 页D古希腊人誓死捍卫城邦领土2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上三大思

10、想解放运动,对三者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反对封建束缚 促进人性的解放A B C D24.琪罗曾经说过:圣母玛丽亚是纯洁、崇高的化身和神圣事物的象征,所以必能永远保持青春。在他的名作哀悼基督中,圣母被刻画成为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少女,却没有影响到表现她对基督之死的悲痛,她的美是直观的,但她的悲哀却是深沉的。作品所表明的作者的意图是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25.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拉斐尔的圣母像都具有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A画家个人爱好 B人文主义传播C社会上层倡导 D商品经济发展26.世

11、博会的意大利馆内展出了著名画家米开朗琪罗的两幅杰作水果篮和捧果篮的男孩,这位画家曾宣称“画一个苹果和画一位圣母具有同等的价值”。这些画与传统绘画的本质区别在于A不再是以宗教人物作为题材 B体现生命的真实而非神C反映资产阶级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D借以对黑暗社会的批判27.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甫和主教” 。对此理解是准确的是A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就是神甫和主教 B神甫和主教要从各种职业的人中选举产生C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要信奉上帝D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是在上帝面前权利平等的教士28.“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 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

12、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 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 ”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分别是A确立君主立宪制、启蒙运动 B工业革命、启蒙运动C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文艺复兴29.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 。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 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 。 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 ”这则故事反映了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30.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

13、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存真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31.“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 、 继天立极 ) ”。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A孔子 B. 董仲舒 C. 王阳明 D. 李贽32.宋志明現代新儒学的可能走向一文指出:“儒学有效地组织社会、安顿人生,已形成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具有强盛的生命力。 ”下列儒学主张中最能体现儒学“组织社会、安顿人生”这一特点的是A天人感应 B格物致知 C经世致用 D民贵君轻二非选择题第 4 页3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