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政爱民事迹材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447315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拥政爱民事迹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拥政爱民事迹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拥政爱民事迹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拥政爱民事迹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拥政爱民事迹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拥政爱民事迹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拥政爱民事迹材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 -拥政爱民事迹材料。为完成此项任务,该同志和大家一起日夜赶工、竭尽全力完成了此项艰巨任务。第二篇:驻藏部队政委拥政爱民先进事迹材料驻藏部队政委拥政爱民先进事迹材料 “在你不熟悉它的时候,它竟是那般的荒凉;当你熟悉它的时候,它就变成 你可爱的家乡” 伴着这首西藏民歌,空军驻藏某场站政委在雪域高原已奋斗了 25 个春 秋。他把西藏当成家,把西藏人民当亲人。他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帮助 藏族同胞摆脱贫困落后 25 年来,他多次被西藏自治区、空军和成都军区空军评为拥政爱民先进个人 ;获得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华扫盲奖” 。 1 场站驻地背依堆穷山,前临奔流不息的雅鲁藏布江,与 5 个

2、藏族村相邻。在王 永合陪同下,我们来到第一个采访地点甲竹林镇。车窗外,到处飘着绘有经文和 佛像、吉祥八宝图案的各色丝绸。说:“那是经幡,是藏民心灵的寄托。 ”随后,他从藏刀、哈达、风马旗的来历,讲到藏语、服饰、歌舞渊源;从热贡 艺术、藏医藏药,讲到金川、天葬。惟妙惟肖的讲解,令人折服,饱含着他对藏 族文化的热爱。 感到,要带领官兵们在这充满异域风情的高原扎下根来,就必须模范 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在的宿舍里,堆放着 2 米多 高的各种大本藏民族的民俗宗教资料,撰写的教材就有数十万字。他编写了群 众纪律守则 ,发给官兵人手一册,让官兵了解西藏的宗教历史、文化- 2 - 2 -

3、内涵和藏 民族的风土人情,认识藏族同胞勤劳勇敢、朴实无华的传统美德,形成人人知风 俗、懂政策、讲团结的浓厚氛围,打牢自觉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思想基础。 2 站在营区里向东望去,一座呈红、黄、白三色的藏传佛教寺庙,矗立在通往 机场公路的山腰峭壁上。寺庙不大,却是附近藏民常年烧香朝拜、进行节日庆典 的地方。 前年 4 月的一天,途经这里,遇到一位上山进香的老阿妈沿山坡滑落下 来,腿上鲜血直流。他叫住司机,迅速将老阿妈送到场站卫生队治疗。事后,王 永合琢磨:通往寺庙的路又陡又险,如果遇上节日庆典,朝拜的人一多,非得出 大事不可!他跑到甲竹林镇和十三村,与村委会商量,建议修一条通往寺庙的大 路。从第

4、二天起,带着官兵开山凿石,挑土铺路,加宽寺庙环线 500 米长的 山坡路,并在沿路两旁栽下了 100 棵杨柳树,还为寺庙拉上了电线,安上了自来水。 一次藏历新年,在吉雄村慰问时了解到:全村人畜一直是同饮山脚下 一个布满红色沙虫的池塘里的水。饮水问题,不但影响藏族群众的身体健康,也 影响到畜牧业生产和藏民的经济发展。为此,在场站党委会上提议,建议 投资改造场站的水塔,将自来水管接到吉雄村。当汩汩的清水带着子弟兵的深情 流入藏胞家时,这个村庄欢腾了,村民们穿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感谢解放军 为他们送来甘甜的“幸福水” 。 脱贫先脱愚,脱愚先扫盲。在的倡导下,一场声势浩大的捐资助学行 动在场站官兵中

5、兴起。场站与驻地附近的 3 所小学、 2 所中学结成帮扶对子。驻地 的甲日小学坐落在大山深处,办学条件简陋,缺少文体器材,一些住校的贫困- 3 - 3 -孩 子连被子、毛巾等必需的生活用品都没有。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场站决定每年为 甲日小学捐助2.5 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如今,学校已经用场站捐助购买了发电机、 电视机、 v d、组合音响等电教设备,盖起了新教室和图书室。学校教务主任 米玛感慨地说: “从我们学校建校以来的第一个篮球、第一个足球到这些先进的 教学设备,都是场站一件件资助我们的。 ” 3 场站是西藏最大的航空港。充分利用场站每天巨大的人流、物流中所 蕴含着的无限商机,为藏族群众致富创造

6、条件。场站距拉萨 100 公里,交通不便。 他建议十几户有壮劳力的家庭买了汽车,搞个体运输。他还利用休假探亲的时机 ,自己掏钱买来新训驾驶教材,组织场站汽车连和运输股开设了驾驶培训班和汽 车修理短训班,义务为藏族同胞培训汽车驾驶和维修。目前,仅驻地甲竹林镇十 三村就有桑塔纳轿车、东风汽车等 27 台,年人均收入从300 元增加到 3000 元。 为让藏族群众走上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驻地自然生态环境,近年来, 带领官兵在贡嘎县建双拥林 400亩,在机场附近、雅鲁藏布江沙滩荒丘又建 林 40 亩,为“一江两河”防护林工程植树近万株,还帮助藏胞们办起了养猪场、 养鸡场、木材加工厂、毛毯厂和羊毛加

7、工厂,使藏族群众人均收入由原来的不足 百元增加到上千元。 第三篇:藏区部队政委拥政爱民先进事迹材料藏区部队政委拥政爱民先进事迹材料“ 在你不熟悉它的时候,它竟是那般的荒凉;当你熟悉它的时候,它就变成你可爱的家乡”- 4 - 4 -伴着这首西藏民歌,空军驻藏某场站政委在雪域高原已奋斗了25 个春秋。他把西藏当成家,把西藏人民当亲人。他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帮助藏族同胞摆脱贫困落后 25 年来,他多次被西藏自治区、空军和成都军区空军评为拥政爱民先进个人;获得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华扫盲奖” 。场站驻地背依堆穷山,前临奔流不息的雅鲁藏布江,与 5 个藏族村相邻。在王永合陪同下,我们来到第一个采访地

8、点甲竹林镇。车窗外,到处飘着绘有经文和佛像、吉祥八宝图案的各色丝绸。说:“那是经幡,是藏民心灵的寄托。 ”随后,他从藏刀、哈达、风马旗的来历,讲到藏语、服饰、歌舞渊源;从热贡艺术、藏医藏药,讲到金川、天葬。惟妙惟肖的讲解,令人折服,饱含着他对藏族文化的热爱。他感到,要带领官兵们在这充满异域风情的高原扎下根来,就必须模范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在的宿舍里,堆放着 2 米多高的各种大本藏民族的民俗宗教资料,撰写的教材就有数十万字。他编写了群众纪律守则 ,发给官兵人手一册,让官兵了解西藏的宗教历史、文化内涵和藏民族的风土人情,认识藏族同胞勤劳勇敢、朴实无华的传统美德,形成人人知风俗

9、、懂政策、讲团结的浓厚氛围,打牢自觉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思想基础。站在营区里向东望去,一座呈红、黄、白三色的藏传佛教寺庙,矗立在通往机场公路的山腰峭壁上。寺庙不大,却是附近藏民常年烧香朝拜、进行节日庆典的地方。- 5 - 5 -前年 4 月的一天,途经这里,遇到一位上山进香的老阿妈沿山坡滑落下来,腿上鲜血直流。他叫住司机,迅速将老阿妈送到场站卫生队治疗。事后,王永合琢磨:通往寺庙的路又陡又险,如果遇上节日庆典,朝拜的人一多,非得出大事不可!他跑到甲竹林镇和十三村,与村委会商量,建议修一条通往寺庙的大路。从第二天起,带着官兵开山凿石,挑土铺路,加宽寺庙环线 500 米长的山坡路,并在沿路两旁栽

10、下了 100 棵杨柳树,还为寺庙拉上了电线,安上了自来水。一次藏历新年,在吉雄村慰问时了解到:全村人畜一直是同饮山脚下一个布满红色沙虫的池塘里的水。饮水问题,不但影响藏族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影响到畜牧业生产和藏民的经济发展。为此,在场站党委会上提议,建议投资改造场站的水塔,将自来水管接到吉雄村。当汩汩的清水带着子弟兵的深情流入藏胞家时,这个村庄欢腾了,村民们穿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感谢解放军为他们送来甘甜的“幸福水” 。脱贫先脱愚,脱愚先扫盲。在的倡导下,一场声势浩大的捐资助学行动在场站官兵中兴起。场站与驻地附近的 3 所小学、2 所中学结成帮扶对子。驻地的甲日小学坐落在大山深处,办学条件简陋,

11、缺少文体器材,一些住校的贫困孩子连被子、毛巾等必需的生活用品都没有。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场站决定每年为甲日小学捐助 2。5 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如今,学校已经用场站捐助购买了发电机、电视机、v d、组合音响等电教设备,盖起了新教室和图书室。学- 6 - 6 -校教务主任米玛感慨地说:“从我们学校建校以来的第一个篮球、第一个足球到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都是场站一件件资助我们的。 ”场站是西藏最大的航空港。充分利用场站每天巨大的人流、物流中所蕴含着的无限商机,为藏族群众致富创造条件。场站距拉萨100 公里,交通不便。他建议十几户有壮劳力的家庭买了汽车,搞个体运输。他还利用休假探亲的时机,自己掏钱买来新训

12、驾驶教材,组织场站汽车连和运输股开设了驾驶培训班和汽车修理短训班,义务为藏族同胞培训汽车驾驶和维修。目前,仅驻地甲竹林镇十三村就有桑塔纳轿车、东风汽车等 27 台,年人均收入从 300 元增加到3000 元。为让藏族群众走上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驻地自然生态环境,近年来,带领官兵在贡嘎县建双拥林 400 亩,在机场附近、雅鲁藏布江沙滩荒丘又建林 40 亩,为“一江两河 ”防护林工程植树近万株,还帮助藏胞们办起了养猪场、养鸡场、木材加工厂、毛毯厂和羊毛加工厂,使藏族群众人均收入由原来的不足百元增加到上千元。第四篇:部队医院拥政爱民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建院年来,武警广东省边防总队医院始终牢记为人民服

13、务的宗旨,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无私奉献、竭诚服务,主动承担了抢救大爆炸伤病员等急难险重任务;想方设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开设的“外来工门诊”先后为多名农民工及困难群众进行了优惠及治疗;近年来,他们还积极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派出医疗小分队七次赴偏远贫困地区,为数千名白内障患者送去了光明成为新时- 7 - 7 -期部队卫生系统拥政爱民促和谐的楷模。 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社会责任高于天 医院“一班人”认为,政府的难处就是部队的难处,社会的责任也是医院的责任,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医院既是医疗队,更是战斗队。因此在危急时刻,广东边防医院总能挺身而出,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

14、考验。 22017 年月,深圳清水河化学仓库发生震惊全国的大爆炸,人员伤亡惨重。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情,医院一边迅速准备病床、调集药品,一边组织医护人员火速赶赴事故现场。广大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冒着再次发生爆炸的巨大危险,穿梭在浓烟烈火之中,全力抢救受伤群众,出色完成卫勤任务,医院因此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三等功,卫训大队荣立集体一等功。 22017 年, “”疫情突发。一些医院不敢收治“发烧”病人。在严峻的考验面前,边防医院的官兵没有一人退缩,纷纷主动请缨,强烈要求上一线去抢救病人。月,医院来了一名疑似“不明原因肺炎”的岁的女患者,而且患者自称其弟已受传染。由于其家人听了外面一些传言,这名患者入

15、院后竟无一人前来探望,患者情绪非常低落。呼吸内科的所有医护人员没有远离她,反而热情地照顾她、安慰她,给她精心治疗、护理。 据院长、政委介绍,在与“”斗争的近半年时间里,该院医务人员冒着随时都有可能被感染的危险,勇敢面对,科学处置,共诊治发热病人万多名,转送疑似病人名,实现了“送来的患者零误诊、本院的员工零感染” ,被广东省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单位” ,多名医务人员受到上级表彰。 此外,医院还连续年圆满完成了深圳市高交会和口岸医疗保障- 8 - 8 -任务,参加年深圳梅林重大山体滑坡、年村护坡塌方等多次重大事故的抢救,紧急出动次,充分展示了部队医务工作者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过硬作风。

16、 看病难,说到底外来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看病最难。在充满竞争的特区商海中,边防医院不是盲目地与地方大医院争夺高端客户,而是从自身的性质特点出发,准确定位服务主方向,主动走进多万外来工,用无私爱心热情救助这一社会特殊群体,缓解群众病困,润泽百姓心田。 深圳是外来务工人员最多的地区之一,这些人主要集中城乡结合部,跑到市区看病,不仅时间上不允许,昂贵的医疗费更是让这些农民工谈“病”色变,望“门”兴叹。为了让“打工一族”敢去看病、看得起病,广东边防医院先后在布吉、龙华、宝安成立了三家专门针对外来农民工的平价医院,特设了农民工门诊,为外来农民工提供最低的消费、最好的服务,挂号只需元钱,检查费、手术费均打八折;专备一辆“爱心服务车” ,接送农民工患者就诊;尽量使用价廉效好的国产药品,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费用。 为使广大农民工享有更加实惠的医疗保障,今年医院又推出了农民工“健康服务卡” ,每人每月只需交纳元钱即可享受早孕检测、血常规十八项、心电图、胸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