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430126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8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阅读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阅读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阅读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阅读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阅读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阅读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阅读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谈起阅读教学,人们就会很自然地与语文联系起来, “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呀!说起阅读能力的培养,顺理成章地人们也觉得是语文老师的“任务” ,难道不是吗?每年的“经典诵读”活动,每次的语文单元测验,考核,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总少不了;一谈及阅读,我往往认为与数学教学无关,但当自己任教了数学以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数学教学质量的。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与数学阅读教学的密切联系。下面我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谈谈自己的体会。新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

2、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数学教师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在我们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叙述能力,却往往为教师所忽视。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前提是教师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一、数学阅读的现状与分析 现状 1:数学课上学习气氛较沉闷。 听公开课也好,自己上课也好,总觉得数学课上比较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使,老师在讲台上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地讲解,但课堂气氛总让人觉得要么太安静,要么太平淡。 分析:数学教学的内容本身具有

3、枯燥、抽象、复杂等数学属性,确实没有别的科目来得那么吸引孩子,它缺乏动人的故事情节,鲜艳的色彩,也没有人物的内心世界,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也不太容易。 现状 2:阅读习惯导致学生成绩的差异。 几乎每个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批完作业或试卷后,让学生自己订正时,学生却会完全正确地解答出来。问他当时怎么做错了,其原因是没有仔细阅读题目。 我在任教二年级数学时,一道很简单的“把算式的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中就有十几个学生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去排列的。分析:我们常常简单地归结成“粗心”、“不仔细”,其实“根”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题目的习惯,缺乏与数学文本交流的习惯,缺乏阅读分析的能力。 现

4、状 3:对数学阅读不感兴趣。 上学期我调查过二(1)班的学生:“ 你们现在有时间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读物吗?”约85%以上的学生有阅读的习惯,阅读的内容绝大部分是卡通、漫画、童话等;“ 你觉得要学好数学知识,读教材重要吗?除了课堂上,平时是否还会去读数学教材?”学生的回答是:平时基本不看课本,觉得课本内容枯燥、题目简单,课堂上也很少使用课本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有阅读的愿望,但数学阅读习惯有待培养,数学阅读能力亟需提高。提起课外阅读,学生手上只会有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谁会认识果戈尔数字奇遇记 、加德纳趣味数学系列-数学的奇妙? 分析:因为数学读物确实没有可以吸引孩子眼球的色彩与情节。以上这些现状说

5、明小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弱,许多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过强,学法呆板,导致了数学基础差,害怕学数学的恶性结果。调查、分析、追述根源就是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弱,可见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而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前提和保障。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特别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阅读至关重要。1、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在动力。所以教学中教师如

6、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语言艺术和美妙范例来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对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将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精辟而具体、有针对性和启发性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时,可以这样设计:“小朋友们,有位和你们一样大的小孩子,他叫小明,他是个爱劳动的孩子,家里有个农场

7、,他就经常帮爸爸妈妈干活。今天,他又在帮爸爸妈妈干活了。瞧!他在干什么?(多媒体出现课件。 )谁有本领把看到的信息用 “原来接着 又”连起来说一说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学生纷纷动口接受老师的挑战,无形中,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分析了图画所给出的条件,为下面体会连加的含义作了铺垫,阅读能力在慢慢提升。现在,低年级教材中,大量的图片取代了文字,很多教师觉得没有什么可读了。其实,正是文字少了,材料中出现的文字解说会更加重要,更要细细研读,否则是很难体会图片包含的真正意义。教学中,我认为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关注数学有效阅读,对低段学生渗透、指导数学阅读,应把提高学生有效数学阅读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来

8、实现。2、 加强学生数学阅读方法指导,让他们掌握技巧,形成技能。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适当运用阅读方法,有利于克服学习中的依赖性、增强独立性;有利于规范学生语言,加深其对数学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体现终身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也有利于沟通不同学科的学习,使学习方法具有更普遍的指导意义,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数学阅读应加强指导,掌握阅读方法。读通:读通题意,体会题目给出的信息,是理解最基本的一步。低段学生识字能力不强,对文字本身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刻,更加难以理解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数学知识,难

9、以领悟其中的密切联系。读懂:在读通数学内容的前提下,就要读懂内容的含义。比如在习题类型的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给出的信息)和所要求的问题,也就是弄懂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求我们做什么?在新教材中,许多题目都是以图的形式出现,更需要读懂题目、读懂图意,正确地找到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中主题图展示的活动情境是欢乐节日(六一儿童节)的前奏。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准备着装扮节日的彩旗、五角星和彩球。此活动为师生提供了三个方面的信息:(1)第一小组做了 56 面旗,要挂 8 行;(2)第二小组做了 49 颗

10、星,分给 7 个小组;(3)第三小组带来 27 个彩球,每 9 个摆一行。这些信息很自然、但要完整地理解题目,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诱发学生思考出问题:(1)平均每行挂几面?(2)平均每组分几颗?(3)可以摆几行?在学生提出诸如上面这些问题后,引入例 1 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因为要解决问题才有了计算,计算是伴随解决问题而产生的。因此,阅读数学题目时既要读懂文字叙述的内容,又要理解图示的信息,使学生真正地读懂数学题意。 读透: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透过现象,看本质,透彻理解文本的内在联系。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从大量的数学信息中,挖掘出题目隐藏的知识点,使学生的知识学得灵活、扎实。 3、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

11、好的阅读习惯。 教材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无疑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此外,可以把数学课外科普读物(包括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及数学专题讲座等)作为学生开阔数学视野,发展数学思维的阅读材料。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高度集中注意力,调动思维的能力。 总之,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有通过阅读,才能突破数学语言世界里的神秘色彩。阅读成了数学教学中一个极好的突破口,是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教学的核心部分,因此,教师要留给时间让学生阅读,寻找时机让学生阅读,创造机会让学生阅读,发挥教材的阅读价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总之,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