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区2012-2013年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405358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潘集区2012-2013年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潘集区2012-2013年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潘集区2012-2013年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潘集区2012-2013年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潘集区2012-2013年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潘集区2012-2013年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潘集区2012-2013年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姓名 班级 学号 潘集区 2012_2013 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温馨提示:本试卷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含卷面分 5 分) ;请你仔细审题,认真答卷。二题号 一(一) (二) (三)三 卷面书 写总分得分一、基础知识部分(共 19 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签订(qin) 惦记(din) 交卸(xi) 脖颈(jng) B提防(d) 溃退(ku) 取缔(t) 阻遏()C歼灭(jin) 差使(chi) 琐屑(xi) 寒噤(jn)D憎恶(zng) 诘问(ji) 震悚(sng) 憧憬(chng)2.请标出下面各组的错别字,并依次改正在后

2、面的括号中。 (2 分)A仄歪 张惶失措 名副其实 精疲力竭 ( )B荒谬 不可明状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 )C惧惮 眼花缭乱 情郁与中 月明风清 ( )D狼籍 触目伤怀 莫名其妙 富丽堂皇 (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A我们学过的爱莲说 、 陋室铭 ,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B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C通过对海上日出这一奇观进行绘声绘色的,表现了作者作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D有时说话就应照直说,别拐弯抹角的。4. 下列对句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

3、就是天上”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抗日斗争精神与意志。 B.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中的“火焰”是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精神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烈士的哀思。 C. “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作者当时是一个北大学生,自然很聪明地理解到父亲的爱。 D.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霹雳”和“震悚”分别是心理、动作反应,此句写“我”意外获得山海经所产生的震惊、惊喜、激动、内疚、感激等复杂的感情。 5. 修改下面的病句。 (2 分) (1)参加这次竞赛的都是共青团员和中学生。 我来修改:(2)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的班级管理制度。 我来修改:6.按原文或提示默写。

4、(5 分) (1)坐观垂钓者,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 陋室铭中表明“陋室”不陋的原因的语句是:_。(3)孟浩然在早寒江上有怀一诗中抒发了思乡之情,其中颔联是:_,_。(4) 望岳中表明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_,_。(5)崔颢黄鹤楼一诗中,抒发怀乡的诗句是:_,_。 7. 请给下面的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 20 字)(2 分)_中新网 9 月 18 日电综合报道,日本第 11 管区海上保安总部 18 日称,目前有 11 艘中国海监或渔政船进入钓鱼岛海域,对于日本保安厅船只的警告,中国渔政船强硬回应称,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渔政船正在自己的领海里

5、执行正常执法,并要求日本船只尽快离开。8.名著阅读。 (2 分)请从朝花夕拾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骆驼祥子中任选一部填空。选择的作品名:故事的主人公_(1 分)人物性格_(1 分)二、阅读部分(共 36 分)(一)背后那双眼(14 分)(1)那一年,我读中二。(2)清楚地记得:当时南洋商报有个服务版,每周都拨出一定的版位,让读者免费刊登“征求笔友启事” 。(3)我是个终日把自己囚禁于文字的女孩既爱读,也爱写。握在手中的那管笔,仿佛藏了千军万马,老是呼啸着想冲出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却是个木讷口拙而又孤僻离群的人,因此,以笔交友,对于社交生活一片空白的我来说,充满了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力

6、。(4)一日,鼓起勇气,以“漪佩”为笔名,拟了一则“征友启事” 。(5)两周过后的一个早上,才踏出房间,便听到爸爸喊道:(6) “过来。 ” (7)指着报上的那则征友启事,问道:(8) “这漪佩,是你吗?”(9)爸爸那张好像“发霉面包”的脸,使我本能地起了战栗性的惧怕,以细若蚊子的声音应道:(10) “是。 ”(11)接下来的那一周,信件惊人地多不是一封一封地飞来,而是一叠一叠地涌来,信箱几乎都撑破了。(12)爸爸坐在身边,拆信、读信,然后,成堆地用橡皮筋子捆起来,表情肃穆地嘱我拿去丢掉。我倔犟地忍着眼泪,照他的指示做、 、 、 、 、 、信从十多层楼上往垃圾桶扔下去时,发出了闷闷地声音,我明

7、显地感觉到悲哀像一阵黑黑的风,冷冷地掠过我挂了一块铁的心。(13)以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件事一直是我心里很大的一个疙瘩。它连同生命里许多快乐与不快乐的事儿深深地埋葬在我记忆的底层里。(14)事隔 30 年,在接受资深记者黄丽萍小姐的访问时,爸爸忽然提起了这件尘封以久的往事,说:(15) “我怕她误交损友,所以,不让她回信。 ”(16)听到这话,眼前立刻浮起一个瘦小的背影。她站在垃圾桶前,把信一捆一捆地往下丢,长长的脸,满满的都是怨;细细的眼,湿湿的都是泪。可是,这女孩,没有想到,她的背后,有一双充满关怀的眼睛,如同着明灯一样,为她照亮前面的道路。(17)等意识到背后有这样一双温暖的眼睛时,

8、这女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而且,她也正以同样的目光,注视着她自己的孩子哪!9用一句话概括这件往事。 (2 分)答:10.“爸爸坐在身边,拆信、读信,然后,成堆成堆地用橡皮筋子捆起来,表情肃穆地嘱我拿去丢掉。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作用又是什么?(3 分)答:11爸爸是个怎样的人?(2 分) 答:12、第(12)段中“我倔犟地忍着眼泪,照他的指示做、 、 、 、 、 、 ”,联系上下文,揣摩当时我的心理感受,写成一段心理描写,字数 50 字左右。 (3 分)答:13第(16)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答:14 “她的背后,有一双充满关怀的眼睛,如同照明灯一样,为她照亮前面的道路。

9、 ”请你仿写一个比喻句。 (2 分)(二) (12 分)梅林坳的路是难行的,肩上的负荷渐渐地沉重起来我们行进在艰难的路上。那正遭受着残酷践踏的土地九龙新界的远影,还依稀地( )在那迷蒙的雨雾中,在那模糊的远山的阴影下,好像一只在荒野颤抖着的受伤的野兽人们不都是刚从那死亡线上逃脱出来的吗?站在山道上回过头去那久经荒芜的田地,变成了瓦砾的村舍的旧迹,被砍伐了的树木残根还清晰地呈露在人们的眼底,这一切都铭志着这土地的被蹂躏、被残害的过去。仰望山头,路还那么悠长啊!可是,越过这山壁,越过这难行的山道,不就是自由的天地吗?怀着这希望,这确信,谁也不会发出一声怨叹曾经走到绝望边缘上的人是不会屈服于艰苦的!

10、一刻钟以前,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可是,现在,我们竟然平安地转上了通向自己人的土地的路,摆脱了野兽的跟踪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当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那是多么地高兴啊!向北望去,一片丰饶的田地,展开了在山下,虽然已是残冬的季候,可是,那些成熟了的麦子,那些将近开花的蔬菜,绿得多么诱人啊!就在那方向,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微风轻抚着我们发红的脸,阳光从云隙里伸展下来,温暖着我们,有如一条金色的被子多么明朗的天气啊!我们多久不曾在这样明朗的天空下呼吸过了啊!三十天以来,在我们的回忆中似乎搜寻不出一个明朗的天气那些日子,天空总是那么阴沉,战烟和阴雾混和着,低

11、低地压了下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那时,我曾经想:“香港的天气难道向来是这样的么?为什么一向不曾发觉呢?”。可是,现在,我们终于摆脱了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我们又能轻快地呼吸新鲜的空气了!经过了十几分钟的休息,一天行旅的疲劳,似乎很快地洗清了,我们又精神饱满地开始了未尽的旅程。下坡路特别地好走,人们的脚步都轻松了起来有人轻轻地唱起歌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歌是太熟悉了,不大容易在人们的心里唤起感动可是,现在,这同样的歌声,却多么地叫人感动啊!三十多天以来,我们不曾听到过这歌声,谁还敢唱这歌呢?恶兽们不是正在窥视着每一个“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企图以一声歌或一句话来做屠杀的罪证吗?我清楚地记得

12、:在圣诞节次日的那个恐怖的早晨,邻家的三岁的孩子曾经为着唱了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遭到她母亲一顿打当她母亲变了脸色,用手扪她的嘴的时候,她挣扎着,带哭地问:“为什么不许唱呢?”大人们也只能含着泪沉默地望着她,谁能说这歌是有罪的呢?三岁的孩子是不能了解这一夕之间的巨变的,她又有什么理由要抑制这唱歌的欲望呢?可是,现在,我们又重新听到了这歌声!一个人低声地开始,于是第二人,第三人不自觉地随和起来,于是这低声的吟哦终于成了壮大的歌唱叫人激动,颤栗的歌唱!负荷依然是那么沉重,道路依然是那么崎岖,可是却不再感到疲困,因为我们终于越过了那生和死的界山,踏上了自己人的土地!15、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

13、入( )处(1 分)A.隐没 B.隐现 C.躲藏 D.掩映16、 “自由的天地”在文中是指 (2 分)答:17、第 7 段中多次写到“明朗的天气”,表达了作者 的心志;“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既指 ,又指 (3 分 )18、 “这同样的歌声”现在为什么“叫人感动”? (2 分)答: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对第 13 段的描写起到了 作用(2 分)20、从全文看,第 14 段连用“依然”一词的作用是什么?(2 分)答:(三)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0 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14、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1解释词语(2 分)濯清涟而不妖 濯:( ) ;不蔓不枝 枝:(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_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23.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 ,为什么还要写“ 菊之爱”、 “牡丹之爱”呢?(2 分)答:24.周敦颐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有人则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述理由。 (2 分)答:25.用原文的语句回答(2 分)(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