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苗族地区汉语文的语言对比教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404596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苗族地区汉语文的语言对比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苗族地区汉语文的语言对比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苗族地区汉语文的语言对比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苗族地区汉语文的语言对比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苗族地区汉语文的语言对比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苗族地区汉语文的语言对比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苗族地区汉语文的语言对比教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苗族地区汉语文的语言对比教学吴 琼 杨 成 (黄平县谷陇中学,贵州 黄平 556111)摘 要:语言对比是苗族地区汉语文教学最切合实际的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只有运用语言对比教学,才能深刻理解苗汉两种语言的特点,预测苗族学生学习汉语文可能发生的偏误,并对学生表达中的偏误原因进行分析,防止语言习得的负迁移,突出教学内容的特点,分解汉语文的学习难题,运用对等的语言来学习汉语,有效提高学习汉语文的教学质量。关键词:语言对比;苗语语言特点;语言对比教学;汉语文教学质量On the Contrast Teaching of Chinese in Miao-speaking AreasWu Qiong

2、 Yang Cheng (556111 Huangping Guizhou, Huangping County Gulong Middle School) Abstract: Language contrast is the most proper teaching theory, principle and method in teaching Chinese in the Miao-speaking areas. Only by using the language contrast teaching, can we can we get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

3、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languages, predict the errors that may occur among students and analyze the causes. Meanwhile, we can prevent negative transfer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highlight the features of teaching content, decompose the difficult teaching points in Miao and Chinese language and

4、learn Chinese via the Miao language, thus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hinese language.Keywords: Language Contrast; Miao Language Features; Language Contrast Teaching; Chinese Teaching Quality收稿日期 :2015220基金项目:2014 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民族地区汉语文的对比教学法研究” (课题编号:2014A018)作者简介:吴琼(1978) ,女,贵州黄

5、平人,黄平县谷陇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民族地区汉语教学;杨成(1973 ) ,男,贵州黄平人,研究生,黄平县谷陇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民族地区汉语教学。一、语言对比是苗族地区汉语文教学最切合实际的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苗族地区的汉语文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与汉族地区、苗汉杂居地区的教学成绩相比,悬殊较大。我们曾对苗族聚居区的贵州省黄平县谷陇小学、谷陇中学 2010、2011、2012 三个年度的语文教学成绩做过调查,和民汉杂居区的黄平县旧州一小、旧州二中比较,发现谷陇小学平均每年每生少旧州二小 13.5 分,谷陇中学少旧州二中 13.6 分。请看下表:表 1 黄平县苗族地区与苗汉杂居地区语文成绩

6、比较表20092010 年度 20102011 年度 20112012 年度 总计苗族学生比率第二学期均分苗族学生比率第二学期均分苗族学生比率第二学期均分苗族学生比率三年总均分旧州一小 31.8 84.7 42.5 75.7 42.6 68.9 39.0 76.4小学四年级谷陇小学 99.6 75.4 97.9 62.3 99.6 51.1 99.0 62.9旧州二中 48.6 82.2 48.3 88.4 48.5 97.0 48.5 89.2初中三年级谷陇中学 99.6 77.2 99.9 82.7 99.8 66.8 99.8 75.6(注:本表数据是黄平县教育局提供的。其中的人均分,小

7、学为县统考数据,初中为黔东南州中考数据。)我们认为导致这种差距的最重要原因是缺乏针对苗族学生习得汉语文的教学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指导,是我们套用一般的语文教学规律,把汉语文当作母语来教学。综合多年来民族地区的汉语文教学研究情况,我们觉得语言对比是苗族地区汉语文教学最合适的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因为苗族地区的汉语文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语言对比教学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因为是第二语言教学,苗族学生学习汉语文要潜移默化地受到自身母语的影响,使习得的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偏离标准汉语的轨道,带有严重的苗腔苗调、苗语语法。只有加强苗汉语言对比教学,才能深刻理解汉语和苗语的各自特点;才能了解苗语的语音、

8、词汇、语法等怎样使学习的汉语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才能对学生运用汉语可能发生的偏误进行预测,并对学生表达中的偏误进行分析解释,从而有效防止苗语的负迁移。因为苗汉语言对比教学把苗汉两种语言相同或相关语言成分集中起来,进行比较、分析、探寻规律,能突出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因素的特点,从而加深对该语言因素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苗族学生智力的发展。因为苗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语音、词汇、语法都具有对应和不对应等错年 度数据学校综复杂的关系,据此进行语言对比教学,可以轻松化解汉语文的学习难题,也可以运用对等的苗语来轻松学习汉语。因此新疆师范大学方晓华教授说:“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一种语言对比教学。 ”1义务教育

9、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编委会副主任王本华也说过,我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要“注意与学习者的母语进行比较” 2。把语言对比看作是一种教学理论,是指“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的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 3。因此语言对比的功能是预测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如果只是预测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其效果是不大的。只有从语言的根本特点去思考该语言的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认为下面这种理解比较切合苗族地区汉语文教学的实际。 “中国的对比语言研究将对比研究分成三个层次,表层的结构对比,中层的语言表达法对比,以及深层的民族思维方式对比;这三个层次的对比,各有其服务对象:表层对比可用于二语教学,中

10、层对比可用于语际翻译,而深层对比服务于对个别语言或人类语言本质的探讨。 ”4民族地区的汉语文教学既要进行语言结构的对比,了解苗汉语言语音、词汇、语法的不同特点,也要进行语言表达法对比,了解苗汉民族文化对苗汉语言习惯表达方式的制约;而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又受制于民族思维方式,了解苗汉语言的特点,也要进行民族思维方式的对比。把语言对比看作是一种教学原则,是指把语言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结合起来,首先把苗族学生的母语和汉语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进行对比,利用“难度等级模式”预测教学难点,再用偏误分析来确认,从而确定哪些是教学的难点。难点要多花时间讲清楚,长期抓住不放,用错就要注意纠正。把语言对比教学看作

11、是一种教学方法,是指在汉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所谓的“教学语言对比”教学,即在教学中随机进行苗汉苗汉语音、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的对比。不是直接通过宏观的语言对比把这些特点直接告诉学生,进行所谓的“理论语言对比”教学,而是在听说读写教学时, “采取点拨式教学法” 5,让学生慢慢理解苗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2、苗族地区的汉语文教学运用语言对比教学的意义既然语言对比是最适用于苗族地区的汉语文教学,那么在该地区运用语言对比教学肯定对汉语文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了。下面我们以黄平苗族学生学习汉语文,以黄平苗语(以下称苗语) 1和汉语普通话进行对比来具体说明。(1)运用语言对比教学,才能深刻揭示和理解苗汉两种

12、语言的特点从文字符号的比较方面来看,苗语用有音无义的字母表示文字,而汉语是用有音有义但音义又有所偏失的方块汉字来表示,汉字要比苗文难写难记得多。苗文用半年就能读会写,学习十多年,有些汉字我们至今不会读写。从民族思维方式方面看,苗族民族思维方式是从概括到具体,汉族是从具体到概括。这体现在语言上,是苗族给事物命名按照先称呼种名称,再称呼类名称的种类顺序。汉族则反之,先叫类名称,再叫种名称,是类种顺序。比如“松树”苗语叫“det(树)gheid(松)” , “鲤鱼”叫“nil(鱼)lix(水田)” , “上面”叫“gid(方向)v ix(天)” 。还有,苗汉语言表达法也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点。比如苗

13、语把“夫妻” ,叫“weed(妻)yus(夫) ”,把“父母”叫“mb(妈)bk(爸) ”,与汉语是相反的。再就是语言结构上,苗汉语言里的语音、词汇、语法既有对应对等的关系,也有不对应不对等的关系,显示出各自的特点。通过语言对比,就能揭示苗汉语言各自的特点,便于学生了解。(二)运用语言对比教学,可以预测苗族学生学习汉语文可能发生的偏误比如汉字上,可以预测汉字的书写和形近字的辨识是学习难点。再如语音上,可以预测四个舌尖后音声母zh、ch、sh 、r,e 、er、i 、o、ou、uo、e、ui、i o、iou、n、en、in、in、un、uen、n、n、 ing、eng、ong、ueng 这些韵母

14、,第二声和第三声这两个声调是学习难点。因为苗语里没有这些语音,学生学习这些语音时,总是用苗语邻近的语音来代替。预测完成后,还要在教学中通过语言对比,讲清它们的区别。对于与苗语可能发生代替现象的语言项目,不仅讲清它们的细微区别,还要多加练习。如学习韵母 er,要把它与苗语韵母 oe进行对比区别:err则是央、中、不圆唇元音 的卷舌发音,发音时,要先摆好央元音 的舌位,把舌身略缩,舌尖抬起,就能正确地发音。苗语的 oe是前、半低、不圆唇元音的圆唇元音,发音部位相隔较远,但读音相近而发生代替现象。读汉语的韵母 er,千万不要读成苗语的韵母 oe。如学习“手” ,要把它与苗语的“手(beel 或 bi

15、l) ”进行对比区别:苗语里的“手(beel 或 bil) ”指人和动物的上肢,除了包括汉语里的 “手” (人体上肢能拿东西的部分) ”外,还包括上臂、前臂。一定要防止把苗语里“手(beel 或 bil) ”的概念偷换取代了汉语里“手”的概念。(三)可以运用语言对比来分析偏误原因就是对学生运用汉语文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使学生知道发生偏误的原因。造成苗族学生学习汉语发生偏误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母语负迁移,二是汉语知识泛化,三是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四是学习环境的影响,五是文化因素的干扰。比如学生的表达有这样的偏误:“*你应该不要逃” ,就是苗语负迁移造成的。苗语带情态动词的句子,否定词

16、在情态动词的前后均;可汉语的否定词“不” ,只能在情态动词“应该”的前面,不能用在后面。苗族学生这个表达偏误,就是受了苗语语法迁移的影响。再如苗族学生把“上声”的“上”读成“shng” 。这可能就是汉语知识泛化造成的。他只知道“上下” 、 “上来” 、 “书上”的“上”读“shng” ,还不知道“上声”的“上”读“shng”。苗族学生把“爱人、巴掌、称呼、答应、厚道、舒服”等一大批双音词的第二个音节读成原调,没有读成轻声,既是汉语知识泛化造成的,也是学习环境的影响使然。因为平时大多词语都不读轻声,而认为这些词语也不读轻声;老师也不知道这些词语读轻声,教读成原调了。学习环境的影响,再如,学生把的贵州的“黄平(hungpng) ”读成湖北的“黄陂(hungp) ”。这是因为黄平苗语里没有后鼻韵母“ing” ,致使对汉语韵母“i”和“ing”区分不开, “png”都读成“p” ,周围的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