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404555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楚雄州禄丰县妥安乡小学 张文鹏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良好的习惯是人成长、终身发展的基础。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点就是文明礼仪、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它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需要。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有小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因素。加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成为小学阶段教育的关键内容。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养成:一、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在各种活动中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小学生

2、在常规的养成教育中,行为训练的方法可注重多种方法的组合,而且要注意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训练方法。如:班队集体活动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在集体活动中要求学生排队进出场、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纸屑、认真听讲、有礼貌地鼓掌致谢等。再如:开展学规范细则、做规范学生、规范细则知识抢答班会主题活动,采用故事、小品、游戏等多种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养成遵守规范的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训练。要求学生在校日常行为规范化、科学化、序列化。如:学生就餐时,要求学生做到“排队进入餐厅,按座位有次序就座,要菜加饭先举手,就餐完毕将圆凳靠桌内摆放,地上无纸屑,无剩饭粒。”

3、再如:放学实行路队制,要求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得在路上追逐玩耍,养成注意交通安全的好习惯。3、在家庭教育中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日常行为规范细则制定好后,要及时召开了科任老师及家长会议,对他们宣讲细则内容,希望在教育措施上得到支持与配合。并定期向家长下发家校联系册,要求家长在家督促孩子贯彻落实。有时也借家长来校接孩子的时间积极主动与家长面谈,了解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同时让每个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的情况,使学生明确不仅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也受到严格的监督训练。二、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榜样的感召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正处于身心

4、成长期,可塑性强,模仿性强,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为他们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因此,有目的地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激励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前进。班主任特殊的角色与地位,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从行为习惯到思想言行都会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并模范做到。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的一言一行,在与学生的言谈中,“谢谢”“对不起”常挂嘴边;在讲桌不整洁时,要主动地清理干净;当教室地面有废纸时,要主动地弯腰把它捡起丢进垃圾桶里这些无声的行动,会给学生强有力的心灵感召。小学生思想单纯,看重荣誉。因此,在每周的班会上

5、,我总要树立榜样,通过“优秀之星”的评比,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并给予他们真诚的掌声,目的就是给学生们树立榜样,明确的努力的方向。同学们在“榜样 ”的带动下,向着文明守纪、热爱学习,勤劳进取的方向健康发展。三、以增强班集体荣誉感为动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教师要善于用集体力量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的文明班级评比,卫生评比,纪律评比等等,都是班级之间的竞争,是以班集体为单位的参与活动。集体荣誉来源于每个同学,要靠大家共同维护,因此就形成了坏事有人管,好事有人评,事事有人管、人人都为集体荣誉争光,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

6、小而为之 ”。 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不做有损集体荣誉的事,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学会合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多观察,勤动手。在校园内轻声慢步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洁,佩戴好红领巾,集会思想专注,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放学出校门有序等等。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都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之上的。四、内化学生个人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有机的渗透读书习惯、写字习惯、

7、听的习惯、复习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的习惯、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的习惯等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2、引导学生养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比如: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 3、引导学生养成“今日事今日毕” 的好习惯。有的学生双休日只顾玩,把作业压到星期天晚上才去做,开了夜车还做不好,结果越来越厌恶学习。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制定计划,合理安排玩与学的时间,并让家长监督执行。4、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现在的小学生很多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眼睛离书本太近,弯腰驼背的不少,近视情况非常严重,我们老师一

8、定要及时纠正。有的学生还会出现欺负弱小,说脏话、乱花钱,在课桌椅上涂抹刻画,进网吧等不良的行为习惯,一经发现,我们都要及时教育、引导。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教师不断地督促引导,不断强化。只有不断强化,才能成为习惯,成为自然,一旦好习惯成为自然,学生的言行举止就会表现出一种文明的精神风貌,将来他们就会有别样的风范。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工作,有利于生活,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好习惯受益终生,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教师责无旁贷。参考资料:1、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孙云晓 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2、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李向红 编著 海潮出版社3、修订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