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型整理-记叙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404162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型整理-记叙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沪教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型整理-记叙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沪教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型整理-记叙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沪教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型整理-记叙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沪教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型整理-记叙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型整理-记叙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型整理-记叙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沪教版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主要题型整理(记叙文)(基于 2014 各区一模卷)一、词法词语的语境意紧扣词语的本意,联系上下文的具体内容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贬词褒用、褒词贬用词语的合理搭配符合词语的本意,符合使用习惯,符合上下文语境例 1、P14 -D 卷- 父爱如山-21 题:联系上下文,第 4 段中加点词“毁誉”的意思是_。第 4 段、第 6 段中加点词语“陈年老酒”的含义分别是_,_。 (6 分)例 2、P30-金山卷书桌-22 题:下列与第 2 段中加点词“局促”意思相近的一项是_(3 分)A、他坐下来很局促,总感到徐经理的话里有刺。 B、大多数的人在乡间并无可归的“田园” ,终身局

2、促在都市“尘网”之中。 C、因为地方局促,就在老人的卧房外面摆了一张床,请他睡觉。D、只有五分钟时间,实在太局促了。二、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前 4 种的分析一般是:形象生动(或用强烈的语气)写出了的(情况) ,突出其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思想)设问:引发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内容反问:语气强烈,突出了情感(思想)例 1、P6-B 卷-我的朋友王树增-22 题:第 7 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_,其表达效果是_。 (5 分) (画线句:他是个听到军号就激动的人;他是个嗅到军营大锅饭的气味就胃口大开的人;他是个天生的当兵的材料)例 2、P10-C 卷-老师对我说-20 题

3、:第 9 段画线句运用了 _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_。 (4 分) (画线句:这临别赠言有若沉闷黑夜里爆出一声惊雷。 )例 3、P46-宝山卷-最美人瑞这样走来 -23 题:第 5 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_,其表达效果是_。 (3 分) (画线句: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 )三、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形象(生动)地描写(刻画)了人物情况下的状况,反映(突出)其心理(心情)、性格、品质,突出其的形象(为主题服务)*有的文章中对人物的描写也有反映作者某种心理、情感的作用,要注意仔细分析。例 1、P10-C 卷-老师对我说-21 题:第 4 段主要运用了

4、人物描写中的 _描写,突出了2李先生_。第 9 段运用了人物描写中的_、_描写,可以看出李先生是一个_的人。 (8 分)例 2、P14 -D 卷- 父爱如山-20 题:第 3 段中画线短语“很轻松似的”在文中的作用是_,本段中还能起到同样作用的短语是“_” 。 (4 分) (本题看起来是问短语的作用,实际上这个短语是对 人物的肖像描写。 )例 3、P30-金山卷书桌-23 题:第 5 段和第 9 段中加点语句属于_描写,其作用是_(4 分)例 4、P46-宝山卷-最美人瑞这样走来 -21 题:第 2 段画线句描写杨绛先生肖像时,注重突出杨绛_的性格特征。 (2 分)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

5、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的人物心情;联系上下文判断是否有为情节发展作铺垫的作用,如果有这方面的作用,则一定要具体写清楚为什么情节做作铺垫。例 1、P42-徐汇卷-十三岁男孩的忧伤 -22 题:第 4 段画线句是 _描写,其作用是_(4 分) (画线句:病房里静悄悄地,桑岩旁边的病床空空荡荡。 )例 2、P74-奉贤卷-等你回家 -20 题:第 2 段画线句是 _描写,其作用是_(3 分) (画线句:路边,野葵和蒲公英开得正盛,一些鸟在草地间飞起又落下。天空很蓝,显得很高远。 )五、因果分析因什么情况(事件)而(感到)怎么样,所以例 1、P14 -D 卷-父爱如山 -22 题:第 5 段中,当

6、病危的父亲“目光里透出一种顽童的天真和兴奋”时,为什么“我忍了多日的泪水突然如泉水奔涌,无尽的隐痛袭上心头”?_(3 分)例 2、P66-静安卷-演唱生涯 -22 题:阅读第 1-4 段,写出促使“我”开始这段演唱生涯的原因。(3 分)_。六、记叙的顺序结构(顺叙、倒叙、插叙)多考插叙,一般要分析写了什么,从情节上来看解释、交代了什么,为下文什么情节做了铺垫例 1、P10-C 卷-老师对我说-22 题:第 5 段在记叙文的思路结构中属于 _,其作用是_(5 分)例 2、P46-宝山卷-最美人瑞这样走来 -23 题:作者写了两件事,其一是 _;其二是_。上述两件事,写作顺序是_,详写后一件事的理

7、由是_。 (7 分)七、句子和段落的作用3*此类题目是综合性的,一般的思路是:下从内容上看写了什么(若 发现有运用某种描写、修辞等手法的要点明),突出了什么;从文章结构上来分析是否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铺垫、伏笔、呼应题目或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留有余味、欲扬先抑等作用。例 1、P6-B 卷-我的朋友王树增-23 题:作者用地 9 段结尾,其作用是_。 (4 分)例 2、P46-宝山卷-最美人瑞这样走来 -26 题:下面这段文字是从 “百度”中下载的。但不宜添加到本文中。请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两方面说明理由。 (4 分)本题表面上是问某文字能否添加于原文,也有类似的问添加到哪里合适之类

8、的。实际上还是分析句段的作用,宗旨就是看句段是否、如何为主旨服务的。本题还明确了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两方面来分析的要求。因而答题时一定要明确清楚地从 这两方面 罗列。 八、情节概括何人+何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关键是看清题意,找准主语,具体说情事件内容,不遗漏关键信息,尽力做到既具体又简洁*情节概括类题目一般都会明确要求概括哪一类情节,或与文中的时间、空 间、情感等线索“节点”对应,因而往往要先给文章分层 次,答 题时要注意顺序不可随意 颠倒,要注意情节的概括和“节点”的对应;此外,往往还会给出例子,因而要注意句式是否 应该和例子相 类。例 1、P14 -D 卷-父爱如山 -23 题: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爱”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1)_;(2)_;(3)_。 (6 分)例 2、P6-B 卷-我的朋友王树增-21 题:阅读第 2-6 段,请你完成下表(6 分)地点 事件 王树增对“我”的影响(1) (2) “我”被王树增说服了玉门 (3) (4)(5) 读研究生 (6)例 3、P22-长宁卷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24 题:阅读 1 至 16 段,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6 分)事件 人物的行为 人物的性格品德为了给老屋铺台阶 (1) (2)(3) 备料(积蓄、踩黄泥等) (4)(5) 担水跨台阶 (6)例 4、P30-金山卷书桌-24 题:提取上文相关信息,将老木匠制

10、作书桌的过程补充完整。 (6 分)选好木材确定式样_制作成型打磨光滑_例 5、P42-徐汇卷-十三岁男孩的忧伤 -23 题:文中桑岩的言行导致 “我”心理变化的过程是4_(每空填两个字) (6 分)例 6、P50-虹口卷-孩子,我在等你犯错 -23 题:请概括文中儿子犯下的错误。 (6 分)(1)暑假白天在家偷看电视还撒谎;(2)_;(3)走路不看地被小砖头绊倒摔哭;(4)_;(5)_。九、内容归纳和主旨提炼*此类题目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因而主要判断 选项相 对于文章本意之“对与错,大与小,有与无”的问题。*还有一种是要求给文章拟标题。这就要通观文章内容,抓住文中有线索作用的人或物,尽力起

11、到引领全文并暗示中心的作用。例 1、P6-B 卷-我的朋友王树增-24 题:下列对本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_(3 分)A、多处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主要人物 B、表现出王树增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良师 C、表现了革命军人热爱军旅生涯的光辉形象 D、反映出作者在创作道路上成长的曲折过程4 个选项中只有 D 是本文没有明确表述的,同 时也不符合文章的 标题例 2、P10-C 卷-老师对我说-23 题:下列对第 10 段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_(4 分)A、李先生引导“我”走上文学道路 B、铭记李先生期望学生们闯一条崭新的路的教导C、那篇散文的内容是纪念李先生 D、那篇散文写了李先生默默无闻的

12、人生之路其中选项 C 是原文没有说的,是猜 测,因而不能 选;选项 D 也是如此;选项 A 则把意思说“小”了,作为结尾句,往往要起到“ 卒章显志”等作用,而 A 中的意思只是文中一个局部,因而也不 对例 3、P14 -D 卷-父爱如山 -24 题:本文多次写到父亲的目光,下列对作者描写和回忆“父亲的目光”意图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 (3 分)A、父亲与病魔的斗争 B、父亲对人生的态度 C、父亲对子女的关爱 D、 “我”对父亲的思念选项 A 就是文中所没有提及的内容,因而是 错误的。例 4、P22-长宁卷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25 题:请你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理由。 (4 分)最佳答案应该是“父亲的台阶”。一 则点明文中的主角是父 亲,主要事件与台阶有关;二则暗示了父亲在“台阶”这一物事中寄托的“要打好家庭发展的台阶,自己甘当台阶,不断追求家庭发展进阶”情感和精神。例 5、P30-金山卷书桌-25 题: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3 分)A、第 3 段首句重复使用“过了 ”意在强调工时长,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