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高三12月份联考(语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404072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高三12月份联考(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高三12月份联考(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高三12月份联考(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高三12月份联考(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高三12月份联考(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高三12月份联考(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高三12月份联考(语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20102011 学年高三年级南昌一中、南昌十中第三次联考语文学科试卷2010-12-16第卷(选择题,共 33 分)一、 (15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创伤(chung) 揶揄 (y) 女工(gng) 赍志而殁 (j)B. 槟榔(bng) 跻身(j) 草屦 (j) 椎心泣血 (zhu)C. 渐染 (jin) 请帖 (ti) 转圜 (hun) 咎由自取(ji)D扇凉 (shn) 崴脚 (wi) 供销(gng) 鞭辟入里 (p)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安详 山清水秀 指手画脚 秘而不宣B引申 责无旁代 秀外慧中

2、 心心相印C雍容 百战不怠 没齿不忘 针贬时弊D坐 镇 小题大作 手屈一指 焕然一新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苏宁电器要做百货,而且将百货商场直接开到张桂平苏宁集团旗下附近;“苏宁电器”和“苏宁集团”两大巨头均进军百货业且在同商圈对垒,预示着张氏两兄弟同室操戈在所难免。 B在小王、小张的搀扶下,离别母校三十多年的老教师刘明沿着校园的小径踽踽独行,他仔细地看者这花、这草、这石。C.目前, “网瘾戒除”培训机构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评价标准,培训机构可以说是泥沙俱下;采取的各种“特训”方法是否科学,会不会造成严重后果这些问题基本上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D.当你欣赏西游记这部神奇诡

3、谲的作品,愉悦之情油然而生时;当你沉浸在作品涉笔成趣的妙境,以至于常常哑然失笑时:你不能不佩服作家那支生花妙笔,给小说所凝聚的诙谐意味是多么的浓郁!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充分体现志愿者的工作价值,亚运会前夕,广州亚组委志愿者部创造性地推出了“志愿时” ,即科学记录志愿者的上岗时间,并根据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予以激励。B. 方永刚之所以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传播者、深入学习者、模范践行者、坚定信仰者,就是因为党的创新理论深深吸引了他,折服了他。C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形势下,专家们认为,广大出口加工型企业只有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学会内销与外销两条腿走路,才能逐步完善企业销售网络,实现

4、自救。D.虽然英超和西甲已经会为了照顾亚洲的收视率而提前比赛时间,虽然欧洲顶级联赛的赛场边已经开始涌现越来越多的汉字,但远在八个时区之外的欧洲赛场对于中国球迷还是不折不扣的旁观者。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年来出现了所谓国学热。 。重要的不是意见之争,而是学理或技 术性争论。就像自然生态需要多样性,不能随便说哪个物种是“坏的” ,更不能随便认为哪种文化不应该存在。关于国学到底“好不好”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意义。但居然演变成一种“轻浮”的文化争论,这就让人失望了。何况国学存在数千年,自有其伟大力量和深刻道理。过于随便地进行批判,没有任何建设性。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

5、区国人对国学有兴趣,本是理所当然的事。A. B. C. D.二、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68 题。户籍改革:一纸难载权利之重谁都知道户籍制度要改革,可怎么改,探讨持续了很多年,却一直没有定论。全国人大代表、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的说法:不能一刀切,大城市与小城市肯定有区别。这代表着官方思路。放开户籍的尝试也在进行中,石家庄等城市,已经开放了户口。而能否取消户籍制,最大的争论点在大城市。像北京,现在已经接近 2000万人口,放开户口,迅速涌进的人口会不会将城市压垮?管理者的思路是希望通过限制人口准入,来缓 解交通、治安、教育、卫生、就业等等多方面的压力。此种方式备受责难。

6、反对者认为,即便有户口限制,也无法阻挡外来人口。北京每年只有一万多个户口指标,外来新增人口却有四五十万,指望户口挡住移民,一厢情愿。遭遇批判的户籍制度,关键不在有没有 户口这张薄纸,而在这张纸承载了太多内容,它与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方方面面的潜在利益捆 绑在一起。正如一些 论 者所言:“ 户籍问题本质上是资源的配置问题。大多数的社会福利都是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如果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把 诸如孩子入学和升学考试、劳动就业、社保等与户口脱钩,户口问题就简单得多了。人口流动性就会降低一点。 ”鉴于此,有学者提出:“ 不能在户籍管理制度上做文章,而 应该 首先解决公共产品配置不公的问

7、题,然后再改革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 户籍制度的形式主义更是要不得,所谓的“省级户口”“县级户口”,或者模仿国外的“蓝卡制度”“绿卡制度”, “除了延续我国户籍管理制度中的不平等条款之外,还会把户籍作为一种可以交易的商品,让乡村居民 为进入城市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现实国情条件下,实现资源的平等配置,消除城乡地域差别 ,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公民的迁徙 权、受教育权,还有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口的必然流 动,以及每年春运期间数亿人的“ 转战南北”,都 让户籍改革迫在眉睫。人们等不及。于是就有这样的追 问:一年一年总是疑似坚冰将融的 户籍改革,何 时能有实质性突破?怎样才能真正破除部门利益的壁垒?还

8、自由迁徙的权利于公民到底有多难?户籍改革是权利问题,同时也是利益 问题。在利益之争上,一直没有捅破的一层纸是:本地居民对自身利益受损的担忧。要求“ 抬高准入 门槛、限制外来人口 ”,说 “外来人口影响城市治安、 环境”的,一般都是本地人。这种保护主义在“ 人权”层面上,肯定 说不通。但如果我们承认每个人都有自身利益诉求的话,当地人“偏狭”的自我保护也并非“ 十 恶不赦”。而制定政策的地方政府,不会不考 虑“本土意见”。所以,户籍改革问题上的“ 缓行派”(另一派主张彻底放开户籍制度),之所以主张“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制度改革”,除了基于 现实条件的稳妥考虑外,可能也有兼顾“本地利益”的考虑

9、因素。在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差异明显、城 乡二元结构制维持多年的国家,户口问题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审慎妥当的改革当是理性的必然,但不要忘了,权利高于利益,中国的各种改革,一直都是“ 带着问题”上路。6下列对户籍改革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各大城市仍然实行户口限制,虽然备受非议,但挡住了移民,缓解了交通、治安、教育、卫生、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B有些地方进行了户口制度改革,或推出省、县级户口,或模仿国外的蓝、绿卡制度,这些有益尝试因没有彻底放开户口,受到专家质疑。C户籍改革在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差异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维持多年的国家,无疑是要审慎妥当些的。D户籍改革问题上的“缓行派”基于

10、现实条件的稳妥和兼顾“本地利益”因素的综合考虑,主张“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制度改革” 。7对目前户籍制度改革成效不显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差异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维持多年,情况复杂,处理难度大。B管理者担心放开户口,人口迅速涌进,会给城市交通、治安、教育、卫生、就业等带来多方面的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压力。城市本地居民担心自身利益受损。C现实国情条件下,实现资源的平等配置,消除城乡地域差别,是不可能的事。D户籍与住房、教育、社保等潜在利益和社会福利捆绑,涉及资源配备问题。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探讨已持续了很多年,放开户籍的尝试

11、也在进行中。B户籍问题,本质上是资源的配置问题。如果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把孩子入学和升学考试、劳动就业、社保等与户口脱钩,户口问题就不复存在了。C每年的春运,数亿人的“转战南北” ,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户籍制度改革刻不容缓。如果真正进行了户籍改革,春运的矛盾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D城市居民要求“抬高准入门槛、限制外来人口” ,认为“外来人口影响城市治安、环境” ,这种“偏狭”的自我保护中也有其相对合理的利益诉求。三、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1 题。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

12、友人曰:“ 思所 晓解,不及我少时。 ”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 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 见不博,求 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 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 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

13、心于明物。 ”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 自是之后,盛重于 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 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 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 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 出,机绝叹伏,以 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 【注】 钟、胡:即 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 籓溷(fn hn):篱笆边,厕所旁。伧父(f):粗野鄙贱的人。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14、项是 A.门庭籓溷皆著笔纸 著:放置,安放 B.思造而示之 造:拜访,探访 C.世咸贵远而贱近 贵:显贵,地位高 D.专意典籍 意:放在心上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说明左思三都赋创作成功,形成“洛阳纸贵”原因的一项是 ( ) 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 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谧称善,为其赋序 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 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A. B. C. D.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左思出身寒微,相貌丑陋,不善言辞,小时候习书法、学鼓琴都没有学成,经他后天不断勤奋向学,所写书信重修饰,文采壮美华丽。 B左思面壁十年、呕心沥血写成三都赋后,名重一时,当时众多知名学者张载、刘逵、卫权等交口称赞,并相继为之作注作序。 C文章记述天资不算聪慧的左思成功的事例,意在告诉人们家庭儒学熏陶、后天不懈努力以及名流赏誉鼓吹等主客观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D文章叙写了陆机初入洛阳,怀抱志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