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2-201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初二语文试卷-掌门1对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404055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2-201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初二语文试卷-掌门1对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2012-201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初二语文试卷-掌门1对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2012-201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初二语文试卷-掌门1对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2012-201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初二语文试卷-掌门1对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2012-201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初二语文试卷-掌门1对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2-201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初二语文试卷-掌门1对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2-201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初二语文试卷-掌门1对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临川一中 20122013 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初二语文试卷-掌门 1 对 1卷面满分:12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12 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馈赠(ku) 急燥 杳无消息(yo) 诘责 (ji)B. 文绉绉(zhu) 张皇失措 跌股 摹画(m)C. 凉晒 掺和 (huo) 粗制滥造 酷肖 (xio)D. 正襟危坐(jn) 暝思遐想(mn) 稽首(q) 胭脂 (zhi)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面对玉龙雪山扑朔迷离的天气,登山队员们进退两难。B.苏州园林在设计上处处别有用心,是我国各地园

2、林的标本。C.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D.张璐同学在“文明 礼仪伴我成长”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全家人简直是乐此不疲。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深受大众喜爱。B、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登山队员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相当危险,而且很困难。C、乾清官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D、南极的恐龙和两栖动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其原因是板块把它们带到了南极而造成的。4.下列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由“形符”和“声符”组合

3、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只要读音上有区别,都可造出不同的字形去表达了。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物。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一个“象形字” ,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分称为“形符” 。另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来表示事物的读音,这部分称为声符” 。AB CD 5.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 (2分)A.原句:借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颠覆别国政权是西方列强的一贯伎俩。改句:西方列强的一贯伎俩是借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以达到其颠覆

4、别国政权的目的。B.原句:要保卫我们的蓝色国土,建造航母势在必行。改句:要使我们的蓝色国土不受侵犯,不能不建造航母。C.原句:世博园内的中国馆使用高科技手段完美地展示了城市的美好。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装订线9改句:世博园完美地展示了城市的美好,中国馆使用了高科技手段。3D.原句:赣州是一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全国卫生文明城市。改句:难道赣州不是一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吗? 6.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新华社联合国 2011 年 10 月 4 日电)中国和俄罗斯 4 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否决了法国、英国等国提交的有关叙利亚问题的决议草案。

5、观察家们认为,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和俄罗斯此举旨在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以维护叙利亚以及整个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安全。这是继 2008 年 7 月 11 日中国、俄罗斯在安理会否决有关制裁津巴布韦的决议草案以来,两国再次共同使用否决权。决议草案被否决,表明西方国家几个月来意欲插手叙利亚内部事务的企图受挫,也预示着安理会内部围绕西亚北非局势的激烈争执将持续下去。新华社评论表示,否决决议草案,是拒绝为军事干预叙利亚埋伏笔。A. 中俄否决了法、英等国的决议草案,旨在捍卫和平与安全。B. 中俄否决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拒绝为军事干预埋伏笔。C. 中俄两国再次共同使用否决权,决议草

6、案被否决。D. 西方插手叙利亚内部事务受挫,激烈争执将持续下去。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 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 78 题。(4 分)如 梦 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注释】: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7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叶茂花残 B红花绿叶相映衬 C红花绿叶很艳丽 D绿叶红花茂盛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浓睡不消残酒”表明作者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B “知否?知否?”是“卷帘人”在追问。C这首词押韵的字是“人”和“旧” 。D这首词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惜春伤感情绪

7、。(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10分)廉范以少击众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虏人过五千,移文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爇(r)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注译:廉范:廉颇的后代。 故事:按旧例。 虏:敌人。 移文:发文书。传檄: 发出紧急公文。 交缚:交叉缚扎。 爇火:点火。 星列:像星星一样布满。 待旦:等到天亮。 褥(r)食:在睡垫上吃饭。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

8、一项是( ) (2分)4A.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B.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C.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D.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10.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 分)(1)会匈奴大入塞 (2) 范兵不敌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12.廉范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妙招是: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况)(2 分)13.从文中可以看出廉范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三)古诗文积累。 (8分)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每空1分)(1)俱怀逸兴壮思飞, 。(2)念天地之悠悠, !(3)

9、,病树前头万木春。(4) ,铜雀春深锁二乔。(5)元曲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反映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句子是: ; 。(6) 五柳先生传中引用黔娄之妻的话以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7分)点燃一个冬天游 睿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瘟天,又是下雨。 ”女人没好气地骂着, “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

10、“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 “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 “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 ”女人说。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路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喂喂的应着,说放下书包,

11、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 【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5孙老师做什 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 ”孩子们点头。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 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姜干柴。“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

12、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 ”孙老师说。“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 ”女人愤愤地说。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看到啥了?”女人问。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 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 ”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这天晚上,寒风

13、又把村庄哗哗破破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 ”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第二天一大早, 【B】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

14、了。“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老师。 ”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 “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 )15请按时间顺序根据选文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4分)早上:_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学不及时回家。6晚上:_第二天清早:学生送来自己烧的木炭,孙老师夫妇深受感动。16从全文看,孙老师是一个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