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第三次月考试题历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404037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第三次月考试题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2014第三次月考试题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2014第三次月考试题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2014第三次月考试题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2014第三次月考试题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4第三次月考试题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第三次月考试题历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试卷 第 1 页 共 8 页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命题人:赖冰 审题人:张兆金 2013-11-4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满分 100 分。选择题部分(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的学者将战国与春秋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 )A道、法、墨、儒 B道、法、儒、墨 C法、儒、道、墨 D儒、道、墨、法2197

2、5 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简牍,其中行书律规定:“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不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还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暮。 ”根据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不包括( )A秦朝法律严明,且分类很细B秦朝时儒家经典书在民间流传较为畅通C秦朝时邮驿通信制度逐步规范化D秦朝以此保证政令畅达和统治阶级巩固统治3秦统一后, “废封建,立郡县” ,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 ,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

3、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纵论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欶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则材料说明( )A政事堂不掌握实际的权力 B皇帝权力被严格限制C机构设置重叠,官员冗滥 D宰相权力被分散削弱5下列有关隋唐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激轮转” ,发明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翻车 B “海上霸王” ,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C “千峰翠色” ,越窑青瓷中出现了极品秘色瓷 D “灯火不绝” ,一些繁华的大城市出现了夜市6李贽称赞

4、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 ,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 )A提倡拜金主义,发展工商实业 B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C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D倡导“经世致用”思想高三历史试卷 第 2 页 共 8 页7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地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A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 B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 D能弥补正史缺载

5、和地方志粗疏的缺陷8清代乾隆年间,学者洪亮吉曾言:“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至矣故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由此分析洪亮吉人口论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认识到人口激增会带来社会动乱 B发现了清代人口增长的客观规律C肯定了人口多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D意识到盛世之下隐藏着人口危机9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禁

6、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 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 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10大庾岭商路位于江西大余县。自隋唐以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运河长江赣江大庾岭广州,特别是明清时期,这条被称之为“京广大水道”的流通路线成为全国漕运和南北货物对流的运输线。非凡的历史条件使大庾岭商道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内成为南北贸易的重要干线。 “非凡的历史条件”指的是( )A江西商品经济的繁荣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C西 方 的 殖 民 侵 略 D严格限制海外贸易的措施11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

7、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12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上海工业化一瞥B改革开放在上海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D上海,红色的摇篮131987 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 30 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 则让我们回

8、去奉上一杯茶;死 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 ”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高三历史试卷 第 3 页 共 8 页B “九二共识”的达成C “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14黑 格 尔 历 史 哲 学 中 说 : “平 凡 的 土 地 , 平 凡 的 平 原 把 人 类 束 缚 在 土 壤 上 ,把 他 卷 入 无 穷 的 依 赖 性 里 边 , 但 是 大 海 却 挟 着 人 类 超 越 了 那 些 思 想 和 行 动 的 有 限 的圈 子 。 ”从 古 希 腊 看 , 下 列 不 能 反 映 “大 海 却 挟 着 人 类 超 越 了 那 些 思 想 和 行 动 的

9、有 限的 圈 子 ”的 成 果 的 是 ( )A不断发展的民主制度 B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C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 D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15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上述材料说明了(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认识你自己 D人人生而平等16西方史学家弗里曼在 1873 年指出:“我们不应当怀疑,当不同国家发展到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需要某些发明的时候,这些文明生活里的许多重大发明就会在遥远的时代和遥远的地方,被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发明出来。 ”按照弗里曼的意思,下面的结论正确的是( )A特定的

10、发明是特定环境的产物 B历史上的发明都是偶然的C现实知识是研究历史的基础 D研究历史应该与国情结合171438 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D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18有学者认为:“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心如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这段话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A反对君主专

11、制 B主张三权分立 C主张社会契约 D提倡人民主权19 从法国大革命看法兰西民族的一种文化特性一文的作者说:“法国革命者在谈人权的人 字时是非常抽象的,不带任何种族、宗教、国家乃至阶级的差异。不长时间就给包括新教徒、犹太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法国人公民权在不太长一段时间里实现了普选制和人民大众的政治参与权,并且彻底的摧毁了封建大地产而让广大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小块土地。 ”据此判断,该文作者认为法国人在革命的价值取向上更侧重于( )A自由 B平等 C共和 D法制20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

12、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 ”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A “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B 和平法令中的规定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D 土地法令中的规定高三历史试卷 第 4 页 共 8 页21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提出“使集体农庄庄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公有经济发展的原则” ,规定从 1958 年 7 月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马铃薯、蔬菜、肉、蛋、羊毛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 A部分承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B废除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C巩固农村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 D恢复农民的产品支配自主权22美国

13、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 兜售繁荣一书中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代人时间里,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魔力经济。在不到 30 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但在 1973 年,魔力消逝了。 ”“魔力”是指( )A自由放任 B国家干预 C科技进步 D知识经济23如果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D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24美国独立后

14、,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从二战结束到 50 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扩展”的经济行为是 ( ) A B C D 25按照经典物理学的理论,宇宙中应当存在一种绝对静止的“以太” ,人无法感觉它,但它能传递电、磁、力,光亦借助它才能传播。但两个美国科学家迈克尔和莫雷进行了一次著名实验,证明这种“以太”是不存在的。最终解决此物理学疑团的是( )A牛顿 B爱因斯坦 C普朗克 D玻尔非选择题部分(共 50 分)二、必做题。 (本大题第 26 题 20 分,第 27 题 15 分)26(15 分) 在

15、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 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 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 ,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 第三帝国 ”。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高三历史试卷 第 5 页 共 8 页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 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 “外向“开放,带“ 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 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材料二 我们既然有从祖先那里 继承下来的政府形式,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立宪体制不愧为现代世界所产生的最稳定持久的政治结构。它经受了领土大扩张、 对外战争、痛苦的内乱和国际关系的考验。 我将向国会要求对付危机的最后手段向紧急状况开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