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东山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调研试卷语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403923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东山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调研试卷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东山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调研试卷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东山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调研试卷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东山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调研试卷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东山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调研试卷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东山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调研试卷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东山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调研试卷语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升学助考一网通第 - 1 - 页 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高一 语文命题人:沙爱芹 2016.3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缙绅(jn) 蜷曲(qun) 付梓(xn) 毁家纾难(sh)B逆阉(yn) 湮没(y n) 羁縻(m ) 分当引决(f n)C逡巡(qn) 赊账(sh) 眼翳(y) 妄自尊大(wng)D户牖(yng) 趿拉( t) 陶冶(y) 诲人不倦(hu)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 分)A在中国,当有人问我家有多少人时,我回答我们有四口而不是瑞典语中的四“个”。我看到孩子们

2、如饥似渴地等着我带着食品袋回家做饭。B这种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而滥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的可能性是耸人听闻的。C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D肥皂在北方又叫“胰子”,胰子原来也是一种化妆用品,是用猪的胰脏制成的,现在也是名存实亡了。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根据国际法规划设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目的在于为我军及早识别、发现和实施空中拦截行动提供条件,强化国防安全。B近年来,我国“十面霾伏”现象日趋增多且加重,美国卫星拍摄的雾霾图,给我们敲响警钟,治理空气污染迫在眉睫。C城镇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慎砍树

3、、不填湖、少拆房,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D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学校举办“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着重表现岁月流转而美丽依旧的自然美,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从来文章都提倡简练,而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 。 。 。 。 。 。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 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 这可称

4、为以繁胜简“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A. BC D5下面课文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咬文嚼字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以漫谈的形式娓娓道来。作者不讲深奥的语言学理论, 升学助考一网通第 - 2 - 页 而是举例子,做阐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观点。B 品质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小说塑造鞋匠格斯拉的形象,通篇用白描的方法,朴实无华,主题深刻,表现出底层劳动者高尚的劳动道德。C 五人墓碑记这篇碑记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站在历史高度,突出赞颂五位义士面对强权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深刻阐发“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5、”的重大意义。D 指南录后序取诗集中 正气歌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句意命名,作者通过自身的艰险经历表达以身许国的决心和奔走报国的心志,抒发了自己在九死一生情况下的爱国情怀。二、文言文阅读(21 分)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众益愤,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

6、,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走。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选自明史 周顺昌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选自五人墓碑记)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

7、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辄为所司陈说 辄:总是 B抶而仆之 仆:倒下C不期而集者数万人 期:希望 D众不能堪 堪:忍受7比较各项两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A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以资政殿学士行。B乱已定,忠贤乃安。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C不期而集者数万人。 缇骑按剑而前。D予之生也幸。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8比较周顺昌传与五人墓碑记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3 分)这两段文字在记述苏州市民自发斗争场面时,周顺昌传写的详细,而五人墓碑记写的简略,两文对材料取舍、详略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9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2 分) 升

8、学助考一网通第 - 3 - 页 (1)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 (3 分) (2)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 (3 分) (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3 分) (4)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3 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 分)卖 花 声张 舜 民楼 上 久 踟 躇 。 地 远 身 孤 。 拟 将 憔 悴 吊 三 闾 。 自 是 长 安 日 下 影 , 流 落 江 湖 。烂 醉 且 消 除 。 不 醉 何 如 。 又 看 暝 色 满 平 芜 。 试 问 寒 沙 新 到 雁 , 应 有 来 书 。10(

9、1) “自是长安日下影”中“长安” 、 “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 分)答: 、 (2)简要赏析“又看暝色满平芜”一句中“满”字的妙处。 (3 分) (3)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大阉之乱,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且矫诏纷出, , ,不敢复有株治。(3)故余与同社诸君子, ,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 。(4)言必信, 。(5) ,物以群分。(6) ,恨别鸟惊心。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老 妪梁晓声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 12 月的一个冷天,在

10、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作一篇“游记” ,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茶蛋都是蛋煮的,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 升学助考一网通第 - 4 - 页 只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无半点儿乞意。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良,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

11、,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帐。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那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这个人, ”她说, “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儿子仰脸看我。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前时,见一老叟,守着她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12文章开头两段交代了怎样的环境?有何作用?(5 分) 13结合前文,说说文章第 15 段是怎样写老叟的,为什么是老叟而非老妪?(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