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403901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111111111- 0 -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一、语言文字运用(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隽永(jun) 行伍(xn) 辟邪(bi) 包扎(zh)B摇曳(y) 躯壳(qio) 埋怨(mn) 咯血(k)C联袂(mi) 巨擘(b) 蓦然(m) 僭越(jin)D混淆(yo) 奇葩(p) 造诣(y) 熨帖(y)2下列句子中,有关“生”与“身”二字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林的父母在那场空难中幸运身还,遭遇了终生难忘的经历。B在二次大战中,不少犹太人为了人身安全,不得不隐瞒自己的生世。C虽然出身不佳,但他仍努力向上,终于获

2、得许多人毕生难求的工作机会。D老李误信算命而自怨身不逢时,久久抑郁难平,竟因此轻生,令人惋惜。3“阿堵”是六朝以来常见的称代词,犹如现代所说的“这个”。世说新语记载雅尚玄远的王衍不屑讲“钱”字,而称之“阿堵物”,因此后世文人多以“阿堵物”称代钱。下列句子中,“阿堵”所称代的对象不是“钱”的一项是(3 分)A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任是亲儿女,还随阿堵移。B莼丝老尽归不得,但坐长饥须俸钱。此身不堪阿堵役,宁待秋风始投檄。C秀才窃喜,自谓暴富,顷之,入室取用,则满室阿堵物皆为乌有,惟母钱十余枚寥寥尚在。D顾长康(顾恺之)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

3、堵中。4教完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欧阳修醉翁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苏轼赤壁赋等课文之后,老师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练习造句。下列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3分)A芒果冰滋味甜美、清凉解渴,在炎热的夏天吃一碗,真是令人心凝形释,暑气全消。B经过保卫人员的缜密调查,失窃事件终于水落石出,大家也消除了对小王的误解。C中秋夜晚皎洁的月光映照在海面上,一片浮光跃金的景象,真是美不胜收。D参加各种面试的时候,与其正襟危坐,紧张严肃,不如放松心情,从容自然。5文章中常会以一两个关键字,做为凸显该段或该篇文章主旨的枢纽。阅读下文,其中的关键字是(3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

4、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11111111111- 1 -A山、海 B神、圣 C积、成 D不、无61959年,书画家潘天寿画了一幅诚斋诗意(如附图)。“诚斋”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别号,下列杨万里所作七绝符合画境的一项是(3分)A诚斋:浯溪见了紫岩回,独笑春风尽放怀。谩向世人谈昨梦,便来唤我作诚斋。B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C晓坐荷桥:四叶青苹点绿池,千重翠盖护红衣。蜻蜓空里元无见,只见波间仰面飞。D秋凉晚步: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政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7阅读下面的材料,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潮

5、人”的特点。(4分)潮人就是所谓的潮流人士,属于走在时尚顶端的人。现在有太多的人把潮人当作非主流,这是很大的误区。潮人往往是把主流的时尚和自己的见解融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型”,从而表达自我与独特。他们不仅外表时尚新颖,还注重提升了自己的审美品位,对品牌的历史、动向都有所了解,并以自己独特的行为影响周围的潮流。时尚发型,时尚人物,时尚生活,潮流品牌,潮流服饰往往是潮人的标志。8仿照下列画线部分的句式,在后面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文字,使之与画线部分一起构成排比句。(5分)沉默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品格。如果没有沉默,就没有孕育,就没有震荡,就没有突破。蛾在沉默了千冬之后,终于把飞

6、的梦幻变成现实;海在沉默了一时之后,终于把惊涛的壮观推出地平线;_ _;_。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泷冈阡表 欧阳修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11111111111- 2 -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吾始

7、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溥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恭俭仁爱而有礼。自其家

8、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修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今上初郊,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是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之始归也 归:女子出嫁B尝夜烛治官书 治:研究C其居于家,无所矜饰 矜:严肃D利虽不得溥于物

9、 溥:普遍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先父仁厚之心一组是(3分)廉而好施与 毋以是为我累 岁时祭祀,则必涕泣 我求其生不得尔吾不及见儿之立也 治其家以俭约A B 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泷冈阡表是欧阳修在先父下葬六十年之后所写的一篇追悼文章。全文语言平易质朴,如话家常,情真意切。B欧阳修四岁而孤,无法详细知道先父的生平,于是穿插太夫人郑氏的言语,从侧面落笔,追念先父的仁心惠政。11111111111- 3 -C本文一碑双表,明暗交叉,在表父阡的同时,也颂扬了母德妇节,使一位贤妻良母型的女性形象凸现在读者眼前。D欧阳修认为自己担任重职,主要是因为祖宗的阴

10、德,而非自己的才能,因此提出“善无不报,迟速有时”的观念。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4分) 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3分) 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3分)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何有于我哉!(论语)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诸葛亮出师表) 俄顷风定云墨色,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故木受绳则直,

11、 。(荀子劝学)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苏轼赤壁赋)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冯 至在人口稀少的地带,我们走入任何一座森林,或是一片草原,总觉得它们在洪荒时代大半就是这样。我们刚到这里来时,对这座山林,也是那样感想。绝不会问到:这里也曾有过人烟吗?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 我们走入山谷,沿着小溪,走两三里,转上山坡,便到了我们居住的地方。过了许久,我才知道,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现在就是一间房屋的地基都寻不到了,只剩下树林、草原、溪水,除却我们的住房外,11111111111- 4 -周围四五里内没有人家。它像是一个民族在世

12、界里消亡了,随着它一起消亡的是它所孕育的传说和故事。我们没有方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 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从我们对面的山脚下涌出的泉水;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在。我们感谢它,若是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这里居住,那山村也不会曾经在这里滋长。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人和人,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它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其次就是鼠曲草。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却能一年两季地开遍了山坡。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

13、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抱着自己的朴质,春秋佳日,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于后人的事迹。 山上最热闹的是雨季。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一出来,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有的青如青苔,有的褐如牛肝,有的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吧。 这中间,高高耸立起来那植物界里最高的树木,有加利树。有时在月夜里,月光把被微风摇摆的

14、叶子镀成银色,我们望着它每瞬间都在生长,仿佛把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周围,甚至全山都带着生长起来。望久了,感到悚然,好像对着一个崇高的严峻的圣者,你若不随着他走,就得和他离开,中间不容有妥协。秋后,树林显出萧疏。刚过黄昏,更加上常起的狂风,好像要把一切都给刮走。这时有如身在荒原,所有精神方面所体验的,物质方面所获得的,都失却了功用。风声稍息,是野狗的嗥声,野狗声音刚过去,松林里又起了涛浪。这风夜中的嗥声对于当时的那个村落,一定也是一种威胁尤其是对于无眠的老人,夜半惊醒的儿童和抚慰病儿的寡妇。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连。 1942年,写于昆明14作者开篇从人们进入人口稀少的森林和草原的感受写起,有什么好处?(6分)15作者说“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 。联系全文,概括消逝的村庄给了作者哪些生命的滋养。(6分)11111111111- 5 -16文章结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