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403899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1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选考历史的考生另有30分钟加试卷。2.答题前,请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考试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纸上。3.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要想骨骼健康,就得补钙”,这已是深入人心的观念,很多人也把补钙作为 一生的计划,殊不知,一味地补钙并不代表可以让骨骼吸收钙、留住钙。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变。我们依然要研讨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受了千百年的

2、时间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理依然 ,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在香港,旺角弥敦道27号全线恢复行车。不过入夜后,在弥敦道附近的豉油街与西洋菜南街交界,再有大批示威者 ,警员到场维持秩序。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物价 ,人民苦不堪言。A. 贯串 颠扑不破 聚积 青云直上 B. 贯穿 牢不可破 聚积 扶摇直上C. 贯穿 颠扑不破 聚集 扶摇直上 D. 贯串 牢不可破 聚集 青云直上【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贯穿 ”:除了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之外,还指“连贯、穿过、通过”,既可用于抽象的事物,也可用于具体的事物;“贯串”:一般只用于较抽象的事物。“一生”是具体事物,

3、所以用“贯穿”。B.“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比喻异常坚固;“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损,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这里“很多道理”应用“颠扑不破”。C.“聚积”一般多用于具体事物,职粮食用品、钱物货物、图书杂志等。“聚集”,侧重强调的是由分散而集合在一处,一般指人或事。所以第 三处应用“聚集”。D.“扶摇直上 ”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青云直上”2形容官职升的很快很高、故选“C”。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供给侧改革要坚持系统的观点,依照发展的理念统筹设计,真正做到相互促进、齐头并进、整体推进,不能单打独斗,如此失彼。B. 他是位严肃的历

4、史学家,即使是为父亲作传,他也是本着对历史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出发,秉笔直书。C. 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大军事前沿部署,频繁派遣军机到中国南海航空域抵近侦察,并开展针对性很强的轮番联合军演,加剧了南海紧张局势。D.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足可以堪称国粹,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现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项,结构混乱, “本着对历史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出发”句式杂糅,应该改为“本着对历史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态度”或是“从对历史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出发”;C项,成分残缺, “加大”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在“部署”的后面加上“的力度”;D项,成

5、分赘余, “可以”和“堪”语意重复,将“堪称”改为“称作”。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A “本着对历史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出发”两个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3. 下列各句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A. 导师出国考察,未及与会,他的这份有关环境问题的研究报告暂由鄙人代读,报告难免有不当之处,请诸君批评指正。B. 3张建安是个很传统也很内向的人,遇事每每淡定自若,任凭风急

6、雨骤,他自岿然不动友人遇难题,问他:“张兄能否奉告一两句?“他却以微笑作罢。C. 他一生钻研,著作等身,享誉世界,今日从大洋彼岸回到母校当年的同学大都已白发苍苍,执手相看,老泪纵横,“久仰了!久仰了!”D. 如果说黄某今日取得了什么成绩的话,那也是仰仗在座诸位的鼎力相助,承蒙厚爱不胜感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难免”就是不可避免的意思,用来指导师的作品不可避免有不当之处,不合适;B项,“ 奉告”,是敬辞,不能用来指他人告诉自己;C项,“久仰”,早已仰慕,与人初次见面时的客气话,用在同学们之间不合适。4. 下列俗语中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是()A.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B. 强扭的

7、瓜果不甜C. 姜是老的辣,醋是陈的酸 D. 真金不怕火炼【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所谓比喻 就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的修辞手法,但要注意甲乙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没有相性的两个事物不能进行比喻,其次要认真分析每个选项,确定答案。5. 对下面这幅漫画寓意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A. 要成功,便要做一个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人。B. 有时候生活轻不轻松,就看你选择了走什么样的路。C. 现代科技助长了人的惰性,不运动,怕思考。4D. 盲目从众,缺乏主见不利于事情成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 要成功,便要做一个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人”不是漫画主旨所在; B项,“有时候生活轻不轻松,就看你选

8、择了走什么样的路”表述不恰当;C 项,“现代科技助长了人的惰性,不运动,怕思考”有很多人挤电梯可以看出;D项,“盲目从众,缺乏主见不利于事情成功”表述不恰当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答毕仲举书苏轼奉别忽十余年,愚瞽顿仆,不复自比于朋友,不谓故人尚尔记录,远枉手教,存问甚厚,且审比来起居佳胜,感慰不可言。罗山素号善地,不应有瘴疠,岂岁时适尔。既无所失亡,而有得于齐宠辱、忘得丧者,是天相子也。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然祸福要不可推避,初不论巧拙也。黄州滨江带山,既适耳目之好,而生事百须,亦不难致,早寝晚起,又不知所谓祸福果安在哉?偶读战国策,见处士颜蠋之语“晚食以当

9、肉”,欣然而笑。若蠋者,可谓巧于居贫者也。菜羹菽黍,差饥而食,其味与八珍等;而既饱之余,刍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美恶在我,何与于物。所云读佛书及合药救人二事,以为闲居之赐甚厚。佛书旧亦尝看,但暗塞不能通其妙,独时取其粗浅假说以自洗濯,若农夫之去草,旋去旋生,虽若无益,然终愈于不去也。若世之君子,所谓超然玄悟者,仆不识也。往时陈述古好论禅,自以为至矣,而鄙仆所言。仆尝语述古,公之所谈,譬之饮食龙肉也,而仆之所学,猪肉也,猪之与龙,则有间矣,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不知君所得于佛书者果何耶?为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乎?抑尚与仆辈俯仰也?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

10、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仆常以此自疑,故亦以为献。来书云处世得安稳无病,粗衣饱饭,不造冤业,乃为至足。三复斯言,感叹无穷。无缘面论,以当一笑而已。 5(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且审比来起居佳胜 比:最近B. 是天相子也 相:祐助C. 刍豢满前豢:饲养D. 则有间矣间:差别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欣然而笑 本期于静而达B. 晚食以当肉 仆常以此自疑C. 若农夫之去草譬之饮食龙肉也D. 其味与八珍等抑尚与仆辈俯仰也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学者或未

11、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越州赵公救灾记)9. 据此回信,推测毕仲举来信的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6. C 7. D 8. (1)我因为放纵心意径直向前,没有听从长者的教导而触犯法律。(2)求学的人或许没有达到所期待的境界,却先得到了所相似的东西,不是没有害处的。 (3)借用有利息钱的百姓,劝告富人尽可能地借给他们,等到田中谷物成熟,官府替债主责成债户偿还。 9. 就苏轼被贬一事表示慰问;告知苏轼自己的生活近况;对苏轼的生活情况表示关心;劝苏轼多读佛经并研究配药之方救济百姓;开导苏轼乐观豁达对待世事。【解析】6. 试题分析:家畜,此泛

12、指各类家畜的肉。7. 试题分析:A项: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并列;B项:连词,表目的;介词,因6为;C项: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音节助词,无义;D项:介词,同。8.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任意”“不用”“触罪罟”“学者”“所期”“不为无害”“责”的翻译。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任意”“不用”“触罪罟”“学者”“所期” “责”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

13、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被动句和定语后置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9. 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参考译文:转眼间分别已十多年了,我愚钝缺乏识别能力而遭遇坎坷,因而不再能够自列为朋友,没想到老朋友尚能如此记怀,录我在朋友之列。委屈你从远方亲手写 信教导我,问候得很殷切,并且让我详知你近来日常起居生活安好,感激欣慰得说不出话。罗山向来被称为好地方,不会有瘴疠之毒气,也许是四季舒适吧。既已没 有什么丧失的东西,而

14、且能够感悟到受宠与受辱没有区别、得失不应系于内心,这是上天在祐助你啊。我因为放纵心意径直向前,没有听从长者的教导而触犯法律。然而祸事如果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不用说当初是巧是拙了。黄州临江靠山,既顺适耳目观赏之娱,并且生活所须各种物品也容易得到,早睡晚起,又让我不知所说的祸事在哪里呢?偶然读到战国策,看到处士颜蠋说“推迟吃饭时间,从而饭便可变成肉一样的美味”,我欣然而笑。像颜蠋,可以说是善于在贫困中生活的人。粗茶淡 饭,在饥饿的时候食用,它的味道和山珍海味一样可口;而已经吃饱了之后,各种美味的7肉食堆满面前,唯恐别人不端走。是好是坏在于自我的心态,哪里与外物有 什么关系。你所说的研习佛经与调配药

15、物救治百姓这两件事,认为这是对闲居之人丰厚的赏赐。对于佛经,我过去也经常阅读,然而头脑昏昧,心智闭塞,不能够领悟其中的精 妙之处。独处的时候,找些其中浅易的内容读读来洗去心灵的尘垢。这好像是农夫锄草的过程,刚锄掉,马上又会长出来,虽然好像是没有什么补益,然而毕竟比没 锄的好。像那世上的君子,离尘脱俗得以深悟的人,我是没有认识的。过去陈述古喜好谈论禅道,自己认为已经达到最高境界,因而视我所说的话为浅陋。我曾对陈述古说:您所谈论的,好像是食用龙肉,而我所学习的,是吃猪肉,猪肉与龙肉是有很大差别的,然而您整天空谈龙肉,不如我吃猪肉感受到口味 美、肚子饱的真实。不知道您从佛经中所得到究竟是些什么?是为了超出生死和三乘,从而成佛吗?还是注重同我们这类人不相上下相处?研习佛道的人,本来是追 求宁静和旷达的。而宁静近似于懒惰,旷达近似于放诞。求学的人或许没有达到期许的境界,却先得到了那所相似的东西,不是没有害处的。我常常因此怀疑自己, 所以也把这些问题呈献出来与你探讨。你的来信说人行于世间,但求平安无病,解决温饱,不做坏事,就足够了。我多次品味这些话,有无穷的感悟。没有机缘当面交流,姑且读读笑笑吧。三、古诗词鉴赏10.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