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冲出语文教学“被”字窘境的大道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401889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拓冲出语文教学“被”字窘境的大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开拓冲出语文教学“被”字窘境的大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开拓冲出语文教学“被”字窘境的大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开拓冲出语文教学“被”字窘境的大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开拓冲出语文教学“被”字窘境的大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拓冲出语文教学“被”字窘境的大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拓冲出语文教学“被”字窘境的大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拓:冲出语文教学“被”字窘境的大道- 1 -开拓:冲出语文教学“被”字窘境的大道行知思想带来对“被”字语文教学的反思和策略无锡市新区坊前实验小学 鲁剑锋 214111【摘要】陶行知先生崇尚“真教育” ,可“被”时代的语文教学却背道而驰。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被”字窘境,有“被理解”的荒谬, “被活跃”的空虚, “被抒情”的尴尬等等。其成因主要是强迫、被动、虚假三个方面。本文从行知思想出发,又回归行知思想,在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中寻求策略,追寻自由、主动、真实的教育。【关键词】陶行知,被,语文教学,窘境,反思,策略一、缘起行知,讲述教育“被”字窘境形成的背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勾勒出一幅生活、

2、实践、民主的教育图景,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顶礼膜拜,仿效学习。不过,若没有对理论知识的潜心学习,加以一心一意的实践运用,生活、实践、民主的教育着实不好学透,正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 。表层的形式易学,深层的精髓难悟,虚假的繁荣便随之出现了,以至于教育教学被长久地围困于“被”字窘境之中,尚不能自省和自拔。一个“被”字是极其霸道的。在网络信息的“被时代”里,诸如“被自杀” 、“被自愿”等相同格式的新词多含贬义,因为仅一个“被”字就能掩盖事实的真相,残酷地剥夺弱者申诉的权利,使他们除了自吞苦水之外别无选择,只好受制于人而不能自控。它是造成诸多无奈与悲哀的元凶。令人扼腕的是,我们正迎来教育的“被时代”

3、 。陶行知先生崇尚“真教育” 。可“被”时代的教育教学却背道而驰,越行越远:学生有脑而不能思真,有口而不能言实,有手而不能做事,只能被动学习,接受改造。陶公若泉下有知,有怎会不嚎啕大哭?当行知思想的运用渐渐泛滥,我们更需要追本溯源,回归初始的真实。身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我若能凭借行知思想,针对教学进行自我反思,从最初的理论中,生成一份对课堂的执着,对学生的关怀,或许尚能开拓出一条冲破语文教学“被”字窘境的大道。二、山重水复,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的“被”字窘境陶行知先生在他的教学合一一文中说道:“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1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无可替代的,是教师要在教学中

4、着力体现的语文作为一门美丽的母语课程,更是如此。所以,我们在这条路上日复一日地苦苦探索。但许是有心,许是无意, “被”字时常会在我们的教学中出现。彼时,被动取代了主动,强迫取代了民主,虚假取代了真实,语文课更名为“洗脑课” 、 “虚伪课” ,学生又怎会对语文学习怀抱兴趣?语1 方明, 陶行知教育名篇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第 1 页开拓:冲出语文教学“被”字窘境的大道- 2 -文学科与教育本质的貌合神离,最终将导致可有可无,被边缘化的结果。语文课堂教学面临哪些“被”字窘境?我们走过了几处迂回波折。1. 似懂非懂“被理解”的荒谬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里,生活是教育教学开花结果的土壤,没有

5、生活就没有教育,对语文学科尤其如此。没有生活经验的支撑,孩子就不可能从乌黑刻板的文字中的洞悉情感,不可能从事不关己的语言里寻求共鸣。正所谓“生活即教育” , “教育即生活” 。可是,联系生活不能想当然,就像我下面的一段经历。那是在小草与大树 2的教学中,讲到大诗人骚塞给夏洛蒂姐妹的回信中含有极大的冷酷和偏见时,我无意识地问了一句:“如果你是夏洛蒂,你会怎么样呢?”其实,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早有期待,无非是“一蹶不振” , “沮丧失落”等词。假如有学生回答“我会愤愤不平,激励自己”的话,我想我反而会觉得无所适从。果然,学生的回答个个正中下怀,令我十分欣慰,我便顺理成章地继续下一个问题:“那么夏洛蒂

6、姐妹的表现又如何呢?”其实,回味这一片段,我的处理是相当糟糕的。我虽然想着要让教学回归生活,但回归的应该是我臆想中的生活,还是学生自己的真实生活呢?结果却大相径庭。我想,假如这件事真的发生在某个学生的生活中,按他们的脾气秉性,保不准就会有两个三个“小夏洛蒂” ,他们此刻的回答只是为了迎合老师的教学需要而已。就这样,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中,我一手酿造了学生似懂非懂的“被理解” 。2. 似活非活“被活跃”的空虚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充满活跃的气氛,每一位老师都希望有更多的孩子举手回答问题。假使孩子在课上不说话了,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老师的讲课不够吸引他们,这搁在哪个老师那儿能高兴呢?何况,陶行

7、知先生在他的“六大解放”中说, “解放嘴儿童应当有言论自由” 3,因此热热闹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课堂受到追捧,而沉静淡雅的格调渐渐遭人遗弃。但是,看似波翻浪涌的海面上,水下又怎么样呢?“被活跃”一词由此产生。我尝到过“被活跃”的苦果。在大江保卫战的公开课上,讲到“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时,必定要谈到排比加强语势的问题。当我抛下问题之后,八九个孩子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当然那都是我们班的语文尖子生。我满心欢喜,随便点了一个,对答如流。又点了一个,回答依然精彩,这下我可乐坏了,胜利猛烈地冲击着我的头脑,说实话有点儿晕,没多想就爽快地过了这个知识点。这多好啊,课堂多活跃啊

8、,那么多孩子抢着回答问题,还都会! 可是,做过课后习题才发现,排比句的作用那题全班居然有三分之二都答错了,大多数的孩子根本就没有真正体会到这句句子巨大的气势。在反思检讨中前行,原来我为了保证教学的流畅,下意识地专门点名那些举手的孩子,整2 下文引用的教材篇目,皆出自于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3 方明, 陶行知教育名篇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第 316 页开拓:冲出语文教学“被”字窘境的大道- 3 -个一节课下来就那几个孩子的嘴巴里掌握着话语权。其他孩子大多数一节课都闭口不语,实际上整堂课的活跃气氛都是由不足 10 个孩子制造出来的,是名副其实的“被活跃” 。3. 似感非感“被抒

9、情”的尴尬特别喜欢张圣华老师在我们是否抛弃了陶行知? 4一文中的一句话:“他们表演着,如鹦鹉般说着台词;就是他们的作文,也在矫揉造作地抒发着不知谁心中的情感。真?多么遥远的字眼啊。 ”孩子们都在抒发着谁的情感呢?老师的?家长的?社会的?恐怕兼而有之。语言文字是抒发情感的媒介,倘使连语言都是假的,那情感它真得了吗?记忆里最深刻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习作二 ,记录下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的过程。在讲解作文思路的时候,出于怕孩子没有思路的考虑,我稍微提了个醒:“写完表达爱的过程之后,可以写写父母听到之后的反应。 ”谁知草稿收上来一看,不得了啊,全天下的妈妈似乎都是复制粘贴出来的,每个妈妈听到了一句“

10、我爱你” ,都是清一色“热泪盈眶地说:我的儿子(女儿)长大了! ”让人哭笑不得。显而易见,孩子没有真正地去做这件事儿,也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因此他们那些似有所感,却无实感的文字,其实是遭遇了“被抒情”的尴尬。三、追根究底,语文课堂“被”字窘境的成因分析正所谓“事出必有因” 。 “被”字教育与孩子的天性是天生不合拍的,也一定不会受到教育者们的待见,可它确实顽固存在着,而且成了语文教学久治不愈的痼疾。要想走出“被”字窘境,就得先把病灶找出来。审视着“被时代”的教育,发现它是被三个关键词支撑起来的:强迫、被动、虚假。它们分别对应上面三个活生生的教学案例。1. 强迫:扼杀创造力的罪魁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

11、儿童教育 5一文中有一条结论:“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 ”可是,在上面第一个案例里,问题的答案其实是有明确指向的,实际上这也并不是我第一次提这种问题了。在长久的教学中,孩子们大致了解我的口味,回答起来驾轻就熟,基本不用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如此疏于动脑,久而久之,创造力就没有了。这就是一种半强迫的教学。还有考试作业规定标准答案,容不得出现二于标准的情况,更是强迫的典型。此类强迫导致“被学习”的情况,的确是统一答案,实行标准的上上之策。但却是扼杀创造力的罪魁,也是形成“被学习”的重要原因。2. 被动:埋葬主体性的祸首有话说:“万绿丛中一点红” 。少数红色的花在绿草丛中会格外显眼,相对的,大多

12、数的草儿则会显得平淡无奇,毫不起眼。第二个案例中,多数沉默不语的孩子正像草儿一样容易被忽略,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在学习中自然就处于被动地位。虽然整个课堂呈现着一种欣欣向荣的活跃气氛,但活跃的毕竟只4 方明, 陶行知教育名篇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序二5 方明, 陶行知教育名篇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第 323 页开拓:冲出语文教学“被”字窘境的大道- 4 -是几个人而已。此类课堂参与度低,大多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事实,是埋葬学生主体性,形成“被学习”的祸首。3. 虚假:断送真性情的元凶“虚假”和陶行知先生推崇的“真人”截然相反,却和被时代的教育纠结牵绊。它是断送真性情

13、的元凶,是形成“被学习”的重要原因。虚假的东西为何更有市场?或许因为假的东西张口就能拥有,想想就能到手,付出的成本基本没有,但是假的毕竟真不了,更能让虚假流毒去毒害我们的孩子。四、柳暗花明,探寻冲出“被”字窘境的光明大道反思之所以充满魅力,是因为能从稀松平常的现象中揪出症结,从万般难解的症结中找出药方。教师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面对语文教学的“被”字顽疾,研究一种良方,探寻一条大道是当务之急。医生治病讲究“对症下药” 。 “强迫、被动、虚假”的死对头是“自由、主动、真实” ,我想,何不令它们在教学狭路上相逢,在争锋相对中较量,在激烈斗争后换位,让自由、主动、真实夺回本应属于它们的主

14、宰权呢?就这样,走过迷茫之后,我立场鲜明而坚定地站在自由、主动、真实这一方,只为了能冲出语文教学“被”字窘境,镇定自若地指挥着这场不大不小,没有硝烟的“战争” 。1. 驱逐强迫,呵护自由,寻求学习“真理解”“失掉自由,不能成人。 ”行知先生如是说。 “自由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他教育的基本理念,没了自由,人也就没了人格,没了灵魂。所以,教育需要呵护自由,呵护学生的自由,呵护课堂的自由,甚至呵护教师自己的自由,让语文课堂在自由的光芒照耀下大放异彩。又是一节语文课,篇目是轮椅上的霍金 。巧的是这也是一篇励志课文,有对霍金悲惨命运的描述。我一直在想如何呵护学生的自由,课堂的自由,其实只要驱除了强迫,学生

15、自然就变得自由了。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索性不写标准的答案,只写了两句话:“从这一部分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 ”其实,这句话在别人的教案中常能看到,却往往不屑一顾。时至今日才明白,这是一个包含了可贵信任和充分自由的问题,它是情感流淌的起点,也是智慧闪现的契机。 “各抒己见”四个字里藏着“自由” ,只需要必要引导,拨开云雾, “真理解”或许就躲在后面。2. 驱逐被动,鼓励主动,寻求学习“真活跃”很多老师都说过这样的话:“您的孩子在课上不积极主动地举手发言,不能主动参与班里的活动。 ”品味一下你会发现,有时我们老师的想法太美好而轻巧了,寄希望于用苦口婆心的一番劝告就能让孩子的学习主

16、动起来。然而大多孩子因为年纪尚小,不明其理,依旧维持原样,教学便走进了被动困境。追本求源,其实我们不是不想让学生主动,而是不知道怎样让学生主动,或者懒得让学生主动。被动易,主动难;“被活跃”容易, “真活跃”艰难。真的活跃最需要“三开拓:冲出语文教学“被”字窘境的大道- 5 -个指数”:教师的魅力指数,问题的难易指数,教学方法的吸引指数,其中犹以教师的魅力指数的提升戛戛其难,却也是开启学生活力之门的钥匙。所以我坚定信念,咬紧牙关,苦修魅力,亲近学生,放松课堂,让微笑温暖每个孩子的心房,让自由始终伴随我的课堂,让鼓励架起我与孩子们之间心灵的桥梁。当主动学习成了孩子的习惯,学习就成了一段幸福的人生旅途,积极地开动脑筋举手发言也就不再那样难以企及了。记住,开启“真活跃”教学的那把金钥匙,始终就掌握在教师自己的手里。3. 驱逐虚假,坚持真实,寻求学习“真抒情”“真”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思想,他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真实才能引发真情。当教育遭遇虚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