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中小学生的叛逆行为(曹金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399975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引导中小学生的叛逆行为(曹金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引导中小学生的叛逆行为(曹金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引导中小学生的叛逆行为(曹金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引导中小学生的叛逆行为(曹金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引导中小学生的叛逆行为(曹金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引导中小学生的叛逆行为(曹金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引导中小学生的叛逆行为(曹金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如何引导中小学生的叛逆行为【内容摘要】:目前,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瞬时递进更新,社会各方面 对学生的影响已不可回避,学校的教育已不是围墙内的净土,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已力不从心,特别是中小生所展示的多彩的个性已让我们教师不得不抬起埋在作业堆和教科书中的眼晴,去认识他们,研究他们。我们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你说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 ”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认清逆反行为种种问题入手,总结了逆反主要表现;第二部分分析了认清逆反行为产生的因素,总结了主、客观因素的主要意义;第三部分从学生的种种叛逆行为中提出建议一些探讨。【关键词】:引导;叛逆;因人

2、而异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社会、家庭、自身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不少学生的成长过程往往出现以下一些状况,如:性格孤僻、怪异;情感脆弱易变,意志不够坚强;缺乏合作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爱与老师顶牛、爱钻牛角尖;不能接受老师、家长的批评与指导;对他人缺乏同情心、爱心等等。叛逆是一种反常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通常表现为情 感的对立、抗衡和情绪上的嫌恶、不满,从本质上讲,叛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它是个体对于外界的教育引导所采取的一种负向的活动。这是发生在中小学生身上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一、认清逆反行为中的种种问题青少年孩子的逆反

3、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喜欢父母过多的照顾管理或干预;而要自己独立去实践,特别讨厌大人对他的再三嘱咐和重复要求。 (2)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不大愿意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决定。 (3)对于父母的话不再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而是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4)对于传统观念,现成结论和权威往往不迷信盲从;而是持批判的态度。一句话,他们反对成人再把自己当“小孩”来看待,要求以成人的身份出现。许多的教育者包括学校的教师和的家长等,面对着青少年的种种强烈的“逆反行为”而感到束手无策。且这种“逆反”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1都可能发生,也有多种和不同程度地表现。如对学校或家长的

4、正面宣传有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大喝其彩;对思想教育及遵纪守则表现得消极抵制、蔑视对抗等。二、认清逆反行为产生的因素大部分家庭的生活以独生子女为中心,对子女宠爱有佳,缺乏对其心理的沟通与疏导,使许多孩子都变得敏感,脆弱,心理素质欠隹。而中学阶段又是一个人一生中叛逆性最强的时期,一些在小学时期听话的“好孩子”到了中学后,逐渐发生了变化,变得不再听话或者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那么影响青少年逆反行为产生的因素有哪些?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一)主观因素青少年时期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但其生理和心

5、理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已。另一方面由于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具体来说,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造成其认识的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他们认知事物和看问题时的偏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对老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把家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 、 “卡” 、 “压”,是和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上。因而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离。教师诲人不倦的施教、家长苦口婆心的

6、相劝等等,早已被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意向驱散了。(二)客观因素青少年逆反行为形成的客观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 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根本环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逆反行为的形成。例如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或命令式、专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无形的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青少年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便在情绪上不满,进而2产生逆反。2. 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逆反行为形成主要因素之一。学

7、校不良因素对青少年学生逆反行为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师教育指导思想的偏离和方法上的不当。主要是教师不认真探索教育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教育呆板乏味,使学生对教育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其次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青少年学生,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不是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是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导致他们因对教育者本身的排斥,进而对我们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再次一些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客观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对学生的-点小错就揪着不放,使学生产生“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3. 社会不良因素的影

8、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扩大,不仅给青少年提供了学习、求知和受教育的新途径,而上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选择、制作上因着力大众,而忽视了对青少年受众群体的关照,使一些成人文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种现象或因制作节目的连贯性,本来用来警示人们和青少年的内容,却被青少年负面地接受了;另外,由于大众传播还强调新奇性,介绍一些国内外的时尚新奇现象,如朋克、嬉皮士和具有反判精神的摇滚文化等,也影响并辐射着我国青少年的反文化心态和反文化意识的形成。三、正确调节学生的叛逆心理中小学生的叛逆行为是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9、果,因此要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针对不同小学生人群的不同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措施,方式上变被动教育为主动预防,帮助其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一) 在家庭教育中对家长的建议家庭是未成年人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长期性的特点,未成年人从小生活在怎样的环境,耳濡目染父母的3言行举止,父母采取怎样的养育方式都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家庭需要与学校积极配合,家长不应当只担负传统意义上的养育职责,更要担负起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责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对孩

10、子的心理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父母应改变不良习惯和不良思想,为孩子做出正确的表率。2、建立和谐家庭关系,为孩子提供幸福和睦的成长环境。家庭成员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可以使孩子在心理上具有安全感和幸福感,有助于其形成健康、积极、稳定的良好心态,使家庭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3、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做孩子的好朋友。父母应做孩子心灵的关怀者,切勿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所犯的错误,多倾听,少斥责,要用爱心和正确的教育来引导。4、全面了解孩子,注重因材施教。父母应全面了解孩子的性格、情绪等特点,发现孩子的长处与短处,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多鼓励,少批评,采取赏识教育。5、掌握一

11、定的心理保健知识,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父母应关注孩子在生活细节中表现出的反常,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及时发现,及时引导。6、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为孩子创设社会交往训练的环境。父母应鼓励孩子多与同伴进行交流,创造机会对孩子在社会交往中的能力进行开发,助其学会正确的合作与竞争,在同伴交往中完善自我的心理素质。7、与学校保持沟通,综合掌握孩子的家校表现,对其进行全面评价。从问卷结果看来,家长与教师在学习、情绪、性格等方面对孩子的了解较为一致,但在对孩子细节性全面性的把握上还不够,因此,家长要积极主动地与学校进行沟通,互相传递信息,才能对孩子进行整体而客观的评判,并给出合理的指导。(二)在学校教育中对

12、老师的建议作为中小学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环境,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以师爱作为培养师生情感的桥梁,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功效。在施教过程中,出现逆反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师生感情不融洽,在情感上4隔着一条鸿沟。感情需要交流,心灵需要对话,在施教过程中,若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在心灵上沟通,即所谓的“师爱” 。 “师爱”是教师情感交流的核心,对待学生一定要有真挚的爱、由衷的情,并表现出极大的关怀和期望。可以这样说,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众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师爱”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从另一角度讲,学生更期望得到来自教师的爱

13、,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许,即使是关注的一瞥、信任的点头,在学生眼里都是一种爱,都是一种安慰和鼓励,激励着他们刻苦学习,力争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够用自己的心灵之火去点燃学生感情的灯盏,用信任去赢得学生的热情。 一个被教师所爱的学生,常常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而这种师生之间真挚、融洽的感情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动力。这恰恰是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积极性的前提条件和基矗在师爱之火的点燃下,学生的思维、记忆、想象的马达便会发动起来,形成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促使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由此可见, “师爱”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就能到达学生心灵的彼岸,借助

14、于情感交流这个媒介,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就会不攻自破,同时也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总之,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在引导青少年学生“逆反行为”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耐心教育,去赢得青少年学生的信任,以真挚、友好的情感唤醒他们内在的最大潜力来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收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2. 给学生获得成功的力量,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动机。 学生的成功感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往往能产生巨大的鼓舞力量,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教师要注意学生成功感的培养,帮助他们制定适当的目标,使他们常常获得成功感,激励他们不断前进。在一节公开课上,我抛出了一个很有想象空间,几乎每个学生都

15、有话可说的题目,的确,几乎每个人都举手了,我微笑着叫起了一个坐在角落的学生,我希望这个孩子也能在这样一个时候获得成就感。可是,该生站起来的回答却让我后悔不已,他说:“你让我站起来干什么?我又不会回答问题!”我很震惊,可依旧微笑着问:“那么你现在可以尝试着想一想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回答的很漂亮!”可是这个学生并没有买我的帐:“我很笨的,我想不出来,5能有什么办法?”精彩的一堂课就因为这样一个插曲而划上了一道遗憾的痕迹。事后,我询问了班主任老师和其他有关学生,发现在班级里他是一个及不受欢迎的人。上课经常顾自己玩,学习态度非常不端正;等到做作业的时候,敷衍了事,不但错误连篇而且字迹不清。因此他经常受

16、到老师的批评,有时甚至还被惩罚,在班级中的影响非常不好。经过观察,我挑选了一天放学时,请这位学生在教室里等我,告诉他我想请他带一封信给他母亲。当着他的面,我写了封信,随后我强调了好几遍,信是写给她爸爸的,不允许他擅自拆看,于是将信留在教室,称自己去取信封让他稍等。学生点头答应,但一脸的不情愿。我便走出了教室,我在教室外暗暗地观察着,没一会,发现这孩子谨慎的打开我的信读了起来,渐渐地脸上露出了微笑。稍后,我进教室将信封好交给了他。其实,孩子原本认为老师带信是为了告状,却没想到老师在信中写了他很多闪光点,并肯定、表扬了他。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之后的日子里,学生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观。这中间,我利用了学生禁果逆反行为,引导了孩子,达到了多次谈心都无法达到的说教效果。“人之初,性本善。 ”“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要我们能够多花点心思,相信我们的教育工作会更好。(三) 对学生的建议学会理解学着从积极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其实这均为善意的。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也会误解人。只要我们抱着宽容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