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习题及相关知识点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399247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习题及相关知识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市规划原理习题及相关知识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城市规划原理习题及相关知识点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城市规划原理习题及相关知识点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城市规划原理习题及相关知识点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习题及相关知识点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习题及相关知识点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规划原理习题及相关知识点分析:城市集中发展理论城市集中发展理论的基础在于经济活动的聚集。 (城市经济的最根本特征之一)城市的集中发展城市现象;大城市发展世界城市。1966 年豪尔世界城市世界大城市在世界经济体制中将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城市特征:政治、商业、人才、人口、文化娱乐中心。1986 年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中强调世界城市的国际功能决定于该城市与世界经济体化相联系的方式与程度。世界城市的 7 个指标:主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集中地、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 ,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其是港口与国际航空港) 、

2、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城市聚集区被一群密集的、连续的聚居地所形成的轮廓线包围的人口居住区,它和城市的行政界限不尽相同。在高度城镇化地区往往包括一个以上的城市。大城市带法国戈德曼 1957 年提出,指的是多核心的城市连绵区,人口的下限是2500 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至少 250 人。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唐地区等。例题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有( )指标。A. 主要的金融中心B. 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C. 区域性机构的集中地 D. 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 E. 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答案:ABDE 城市分散发展理论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分散大城

3、市的基础之上,主要理论包括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有机疏散理论等。田园城市理论是在 1898 年霍华德提出的,在实际中分化为两种形式: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自给自足,形不成城市群;城市郊区:只能促进大城市的无序地向外蔓延。卫星城(20 世纪 20 年代恩温提出)1924 年提出建设卫星城的概念。定义: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元,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特点:强化了与中心城市的依赖关系,强调中心城市的疏解。问题:中心城市的过度依赖,造成子母城之间交通压力,难以真正疏解大城市。新城(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按规划设计

4、建设的新城市,第三代卫星城)更强调相对独立性。基本上是一定区域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到截流作用。有机疏散理论(不是一个具体的或者技术性的指导方案,而是对城市的发展带有哲理性的思考)1942 年沙里能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 ,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进行调整的理论。将城市分解成为一个既统一又分散的城市有机整体,各部分形成相对半独立的单元,并用绿化地带隔离开来,以高速交通相联系。简言之,将城市各种功能适当集中,并将这些集中点做有机疏散。城市规划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城市规划是一个巨大的系统,仅凭感觉所建

5、立起来的感性认识来展开工作是不适宜的,而要认识城市发展的规律性,科学的预测和预想城市的未来发展,就必须运用理论和理性思维,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也是城市规划理论形成的主要原因。城市规划理论涉及内容可以归纳为三部分:功能理论:从城市系统本身解释城市形态和结构,以实现城市的功能,这通常指城市规划工作中所应遵循的原理。决策理论:系统分析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以确定城市的主导职能(性质) ,城市发展的可能规模和城市发展的方向。包括系统的分析方法论和科学的决策。规范理论:阐明城市规划中价值目标以及和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例如城市规划应达到区域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公平

6、公正之类的价值取向。注意:这是从理论体系进行归类,实际中往往同时包括这三个方面,虽各有侧重点,但不是截然分开的。例题城市规划理论涉及内容包括( ) 。A功能理论 B决策理论 C计划理论 D规范理论答案:ABD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基本上是对当时的规划思想进行总结,然后对未来的发展指出一些重要的方向,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性文件,从中我们可以追踪城市规划整体的发展脉络,建立起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基本框架。1、雅典宪章(1933 年)背景:20 世纪上半叶,现代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在建筑学的领域内达到发展的,甚至可以说,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是追随现代建筑运动而展开。在现代城市规

7、划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雅典宪章也是由现代建筑运动的建筑师所制定,反映的是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运用了近代理性主义的观念。理论思想:人民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以人的尺度和需要来估量功能的分区和布局,为城市规划的发展指明了以人为本的方向。思想基础: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基础之上,认为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环境,则可自动地解决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思想方法:提出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突破了过去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功能

8、分区及其之间的机械联系:从对城市整体的分析入手,对城市活动进行分解,在揭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将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复原成为一个完整的城市。(在印度新城市昌迪加尔的规划中,得到了具体实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制定规划方案,建立各功能分区在终极状态下的“平衡状态” 和“最合适的关系”。城市看成一种产品的创造,物质空间规划成为城市建设的蓝图。例题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础是( )A以人为本,功能分区B 物质空间决定论C 综合多功能D大众参与答案:B 2、马丘比丘宪章(1977 年)背景:形势的发展变化,要进行修正。于 1977 年在秘鲁的利马召开了国际性学术会议,在马丘比丘山上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1

9、)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之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2)摒弃了雅典宪章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的思想基石,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想。其中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且这一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3)马丘比丘宪章认为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做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4)提出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个动态过程,不仅要包括规划的制定而且也要包括规划的实施,这一过程应当能适应城市这个有机体的物质和文化的不断变化,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系统性;城市规划成为一个不断模

10、拟、实践、反馈、重新模拟的循环过程。(5)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理论基础是戴卫多夫 20 世纪 60 年代“规划的选择理论”和“倡导性规划 ”基本意义在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观,规划师要表达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为不同的利益团体提供技术帮助。(6)马丘比丘宪章不仅承认公众参与对城市规划的极端重要性,而且更进一步的推进其发胀,提出: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人员、城市居民以及公众和政治领导之间的系统的不断相互协作配合的基础上,并鼓励建筑使用者创造性地参与设计和施工。例题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 )。A整体性 B系统性 C过程性 D动态性答案:CD 3、两个宪章之间的有关变化雅典宪章的

11、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城镇形成网络体系的发展理论城市分散发展与集中发展只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方面,任何城市的发展都是这两个方面作用的综合,或者说是分散与集中相互对抗而形成的暂时平衡状态。(1)每个城市影响

12、力的大小,取决于城市所能提供的商品、服务及各种机会的数量和种类。(2)不同规模的城市及其影响的区域组合起来就形成城市的等级体系。(3)城镇之间交通、通信所组成网络的多少和方便程度,赋予了该城市在城市体系中的相对地位(引力模型,是其中最为简单、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城市体系一定区域内城市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的总和。(1)格迪斯、芒福德等人从思想上确立了区域城市关系是研究城市问题的逻辑框架。(2)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 1933 年发表的中心地理论揭示了城市布局之间的现实关系。(3)贝利等人结合城市功能的相互依赖性对城市经济行为的分析和中心地理论的研究,逐步形成了城市体系理论。城市体系内容包括三部分

13、:职能、规模和空间结构。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城市内部,各类土地使用配置有一定的模式和运行规律,一般可归纳为三个理论,均与城市的经济地租密切关联。同心圆理论伯吉斯 l923 年提出,城市划分成为 5 个同心圆。扇形理论霍伊特 1939 年提出,土地使用均是从市中心区既有的同类土地使用的基础上,由内向外扩展,并留在同一扇形范围内。多核心理论哈里斯、乌尔曼 1945 年提出。提出了影响城市活动分布的四项基本原则:(1)有些活动要求设施位于城市中为数不多的地区(如中心商务区要求非常方便的可达性,而工厂需要有大量的水源)(2) 有些活动受益于位置的相互接近(如工厂与工人住宅区

14、)(3)有些活动对其他活动会产生对抗或有消极影响,就会要求这些活动有所分离(如高级住宅区与浓烟滚滚的钢铁场不会相互毗临)(4)有些活动因负担不起理想场所的费用,而不得不布置在不很合适的地方(如仓库被布置在冷清的城市边缘地区)例题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与代表人物是( )。A. 恩温卫星城理论 B. 伯吉斯同心圆理论 C. 哈里斯、乌尔曼多核心理论D. 霍伊特扇形理论 答案:BCD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跨入 21 世纪,城市未来发展面临的全球性经济议题得到普遍关注,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当代城市规划必须适应形式的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开拓、创新。例题2

15、1 世纪城市所面临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A可持续发展B 知识经济 C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D互联网答案:ABC 1、1987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阐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核心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具有环境的可持续性,即最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和环境影响绝对不可危及生态体系的承载极限。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不同的国家、地区和社群能够享受平等的发展机会。另外,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必须得到管理体系、法制体系、科技体系、教育体系和决策体系等五大体系的支撑。2、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布全球 21 世

16、纪议程:变革现行发展政策,改变贫穷国家和社区的生活水平;变革现行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以达到最少限度的耗费自然资源以及最低限度的产生废弃物;提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纲领,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在管理、科技、教育和公众参与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可持续发展开始成为人类共同纲领。3、1994 年中国政府公布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强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其中,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目标:通过政府部门和立法机构制定并实施促进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发展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动员所有的社区团体和民众积极参与,建设规划布局合理,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