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分析样例青少年学生情感特点与教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391596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案分析样例青少年学生情感特点与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个案分析样例青少年学生情感特点与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个案分析样例青少年学生情感特点与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个案分析样例青少年学生情感特点与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个案分析样例青少年学生情感特点与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案分析样例青少年学生情感特点与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案分析样例青少年学生情感特点与教育(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学生情感特点与教育”实例个案(一):李,男,出生年月:1992 年 6 月。一、问题行为简述(一)被试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观察情况:被试对品德、学习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嫉妒心极强。与同学关系不和睦,爱挑弄是非,以表现出自己聪明,引人注目。(二)被试父母观察的情况:不爱做家务,不听父母话,花钱大手大脚,常喜欢穿奇形怪状的衣服。(三)与被试个别谈话发现的情况:父母不太关心其学习;自己不服管教,好胜心又强;希望别人都不如自己。二、资料收集(一)个案生活背景1、家庭关系:父亲:个体经营者,46 岁;母亲:农民,40 岁;被试 14 岁,中学生;妹妹 13 岁,中学生。2、家庭经济状况:父亲经营

2、状况良好,经济条件优越。3、父母教育态度:对被试的学习关心重视不够,但要求被试听从自己的话,否则一顿打骂。4、兴趣特长:体育运动5、生活简史:被试家庭情况较好,从小养成很多坏习惯。学习成绩差,常遭老师批评,受同学嘲笑,嫉妒心极强,性格怪僻,对其他人心怀怨恨。(2)社会生活1、不喜欢和老师沟通,课堂提问不愿说话。2、和同学之间关系不融洽,同学对他没有好感。(3)各项测试结果1、智力测验结果:智力为中等水平。2、个性测验:个性孤僻,妒忌心强。3、学业成绩,均不理想。三、个案分析(一)幼年生活:被试幼年时大多时间由母亲照顾,父亲由于做生意疏于管教,形成了万事随自己的习惯。(二)家庭生活:1、父母没有

3、给被试养成正确的金钱观,而且要多少给多少。2、妹妹学习成绩好,而被试活泼好动,学习成绩差,对比鲜明,父母对被试没有好感。(三)学校生活:被试与同学关系紧张,没有几个同学喜欢他,任课老师也讨厌他,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差,因而他的妒忌心极强。四、个案指导设想(一)查看被试的各种资料,了解基本情况。(二)倾心交谈,让被试能放松心情,认识问题。(三)与班主任及各科任老师交换意见,共同辅导。(四)增加家访次数,与家长沟通。五、个案辅导结果(一)个人方面1、被试的自信心增强。2、对金钱有了正确的认识,有了勤俭意识。3、与同学之间关系趋于好转,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二)家庭方面1、父母认识到了自己教育方法的不对

4、之处,对其学习能抽出时间关心。2、被试与父母、妹妹的关系也日益和睦。六、结论1、要多关爱孩子,并且不溺爱孩子,让被试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2、多关心被试的学习,树立其自信心。3、培养被试的兴趣与特长。个案(二):赵,女,出生年月:1992 年 9 月。一、问题行为简述(一)被试的班主任的任课教师的观查情况:被试经常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骄傲。但有时很自卑,轻视自己。人际关系差,爱打扮自己,觉得自己很漂亮。(二)被试父母观察的情况;回家后总爱说别的同学这不对那不是,议论老师这个丑那个难看;考试成绩不理想,有自卑心理,有自杀行为, 。(三)与被试说话发现的情况:自己长相较好,有人说过自己是当

5、明星的料;但学习成绩不好,自卑感强,又不想让别人发现,所以就以看不起别人来掩饰。二、资料收集(一)个案生活背景1、家庭关系:父亲:某单位会计,40 岁;母亲:个体经营者,38 岁;被试14 岁,初中学生。2、家庭经济情况:经济来源较广3、父母教育态度:长时间纵容,迁就被试,不注意培养其自主能力。4、兴趣特长:喝酒、跳舞5、生活简史:被试幼时随父母生活,父亲在 市一个单位工作,母亲经营商店,经济富裕,对被试娇惯,被试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自立意识,又喜欢炫耀自己,有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承受能离差,有自杀行为。(二)社会生活1、喜欢和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交往,看不起家贫的同学。2、和音乐任课老师关系融

6、洽,除此,与其他老师均发生过冲突。(三)各项测试结果1、智力测验结果:处中上智力水平。2、学业成绩除音乐较好外,其它均不及格。3、个性测验结果;被试自立意识不强有自卑感。三、个案分析(一)幼年生活;被试幼年父母忙于增加经济收入,未受良好的教育。(二)家庭生活:被试常与父母发生争吵;被试好多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是父母做,没有自立意识。(三)学校生活:喜欢与不务正业的男生交往,自以为讨他们喜爱。四、个案指导设想(一)调查了解被试基本情况。(二)个别谈话,拉近距离。(三)进行家访。(四)与其他任课老师交换意见。五、个案指导成果(一)个人方面:1、认识到了内在的美与外在美要统一。2、在学习上能够下工夫。3

7、、调整好了心态。(二)家庭方面:父母对被试教育方面有改变,能用正确的方式教育。(三)学校方面;被试对同学的优点能认真虚心学习,对同学能平等相待,能和睦相处。六、结论1、坏习惯是长时间养成的,要耐心地去改正。2、只要在学习上下功夫,成绩就会有进步,自信心也会增强。 个案(三):文,女,出生年月:1992 年 2 月一、问题行为简述:(一)被试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观察情况:在受到批评或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容易产生极度恐惧心理,以致不能正常上课。二被试父亲观察的情况:在闪电打雷时很恐惧,甚至整夜不能入睡,大哭大叫。父亲对被试不对的做法轻微地说两句后,被试就战战兢兢,不敢说话。(三)与被试个别谈话发现的情

8、况:被试幼时因车祸失去母亲而深受惊吓;对响声大一点的事物有恐惧感;对老师的批评不在乎,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二、资料收集(一)个案生活背景1、家庭关系:父亲 41 岁,农民;被试 14 岁,初中生;弟弟 11 岁,小学生。2、家庭经济情况:父亲靠打零工维持生活,经济拮据。3、父亲教育态度:父亲文化程度低,又由于被试母亲出了车祸,教育以训斥为主。4、兴趣特长:写作5、生活简史:被试幼年时随母外出,母亲不幸遭遇车祸,被试受到惊吓,父亲情绪低落,经常对被试无端打骂,长时间形成胆怯惧怕心理。二被试社交生活1、害怕与老师交谈,与老师不能沟通。2、只与几个性格内向的女同学交往。(三)各项测试结果1、智力测试

9、结果,处中上等智力水平。2、学业成绩,各门平均 80 分以上,属中上学生。3、个性测验结果:性格内向,恐惧心理严重,与别人不能正常沟通。三、个案分析(一)幼年生活:幼年失去母爱,又因父亲不能关爱她,情感缺失大。(二)父亲常责骂被试,弟弟有时也欺负她,被试没有更多亲情关怀。(三)学校生活;喜欢埋头学习,把不高兴的事写进日记,不与大多数同学交往,很孤单。四、个案指导设想(一)家访,了解被试在家中的生活习惯及其他情况。(二)个别谈心,深入了解其思想动向。(三)查阅测试资料,分析总结。(四)询问班主任及周围同学有关被试的情况。五、个案指导成果(一)个人方面1、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建议。2、开始

10、与同学交往。3、恐惧心理有所减轻。(二)家庭方面:父亲改变了训斥的教育方式,与弟弟能友好相处。(三)学校方面;老师、同学给以关怀,上课敢于发言。六、结论1、亲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它能使孩子健康成长。2、教师要正确引导,多方帮助,同学要关心照顾,只有这样,被试才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个案(四):李,男,出生年月:1993 年 10 月一、问题行为简述(一)被试的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观查情况;经常不交作业,一问原因总是找来各种借口。喜欢说谎,爱在同学面前夸耀自己家里富有。(二)被试父母观查情况:不爱学习,经常撒谎;谎骗家里钱物。(三)与被试个别谈话发现的情况:喜欢被同学羡慕的感觉,不爱学习,成绩较差。二

11、、资料收集(一)个案生活背景1、家庭关系:父亲 39 岁,单位职工,母亲 38 岁,单位职工 被试 13 岁,初中生2、家庭经济情况;父母均有固定工资,经济宽裕。3、父母教育态度:父母均为中专毕业,被试为独生子,长期溺爱娇惯。4、兴趣特长:打蓝球、上网5、生活简史:被试自幼生活在舒适的家庭环境中,小学时,很听父母、老师的话,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上中学后经受不住其他同学的诱惑,学上网后成瘾,但因没钱,学会了撒谎,以此骗取父母的钱。(二)社会生活1、与老师关系处理较好,特别爱找几个年青的老师交谈。2、与同学以前关系友好,但因撒谎,关系变疆。(三)测试结果1、智力测试结果:属上中等智力水平。2、学

12、业成绩:均不理想。3、个性测验结果:性格外向,思维敏捷,但说谎成为习惯。三、个案分析(一)幼年生活:自幼父母疼爱,有求必应,上小学时,品学兼优,深受老师喜欢。(二)家庭生活:父母文化程度较高,但溺爱被试,没有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四、个案指导设想(一)沟通家长与被试的感情。(二)经过谈话,让被试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三)制定一些计划培养被试的意志力。五、个案指导成果(一)个人方面1、克服了撒谎的毛病,能诚实待人做事。2、逐渐乐于学习。(二)家庭方面:父母主动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注意培养被试的各种能力。六、结论1、要把热情和意志联系起来,注意培养被试的各种能力。2、注意把关心和溺爱区别开来,要注意

13、爱的“度”。个案(五):杨,男,出生年月:1992 年 5 月一、问题行为简述(一)被试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观察情况:喜欢戏弄别人,爱指出别人的缺点,以耻笑别人的缺陷为乐,对同学缺乏同情心。(二)被试父母观察的情况:与邻居孩子的矛盾很多,回到家里爱甩东西,对家里的动物有虐待行为。(三)与被试个别谈话发现的情况:自己没有的或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不应该得到或拥有,喜欢自己比别人强。二、收集资料(一)个案生活背景1、家庭关系:母亲 37 岁,个体经营者;被试 14 岁,初中生。2、家庭经济情况:基本维持生活。3、父母教育态度:父母离异,母亲一个人开门市,无暇顾及被试学习与生活,放任自流。4、兴趣特点

14、;写作。5、生活简史:被试幼时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5 岁时父母离异,这对被试伤害很大。被试希望得到的别人一样的亲情,但得不到,所以行为就带有强烈的攻击性。(二)社会生活与老师、同学的关系都不和谐,在各种场合都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三)测试结果1、智力测试结果:属中等智力水平。2、学业成绩:一般。3、个性测验结果:性格孤僻,带有攻击性,缺乏同情心。三、个案分析(一)幼年生活:幼时父母很疼爱被试,但在父母离异之后,被试深受打击,对周围的人和事失去爱心。(二)家庭生活:父母离异,父亲对被试关心不够,其情感挫伤严重。四、个案指导思想(一)找被试个别谈话,以实例让被试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二)与被试父母多次谈话,发现其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三)多给被试关爱、照顾。五、个案指导成果(一)个人方面:1、能与同学友好相处。2、具有同情心,开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二)家庭学校方面:父母主动关爱被试,同学也积极帮助被试克服心理障碍。六、结论1、培养被试 的爱心、同情心是很重要的。2、用亲情、友情去感化处于心理困境中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