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审美能力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348219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审美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审美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审美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审美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审美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审美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审美能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能力什么是语感?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过:“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语感的要求: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注重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有助于增强语文教学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此,我就粗略地谈谈自己的认识。一、注重作品语言特点,提高语感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然是作者的旨趣的最贴切的符号。

2、”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任何文章都是以言语形态而存在,都表达某种相对完整的意义,都承载着一定的思想感情和民族文化等。在阅读中,只有把握语文语言特点,才能感受到作品的意义,感受到作品的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1、感受语言节奏汉语是一种富有音乐美的语种,而音乐美的本质在于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 ”在汉语中,节奏就是汉语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节奏在汉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正如王一川在美学与美育 中说:“节奏同构于人的内在情感, ”“节奏的内涵是情感的变化。 ”也就是说,艺术家可以利用节奏这个表现手段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是欣赏着产生情感共鸣。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3、常常是两个音节为一个节拍,而三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最后一个音节单独成为一个节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语言的节奏,不但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而且有助于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美,从而提高语感能力。(1)散文中的节奏散文中的节奏体现在文章的方方面面,比如,文章的总体结构的疏密有致,主次轻重等,都是一种结构的体现。在语句中,长句和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和散句的交错运用,句子中不同标点的运用等等,都可以形成节奏。就句内标点来说,形成节奏后不但语气有所改变,而且意义也有所增强,起到强调的作用。如,义务教育六年级语文上册“选读课文”第一课林海 ,在对“林海”颜色的描写时,有这样一句: “的确是林海,

4、群岭起伏是林海的破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在句中,几个描写颜色的短语之间用了逗号,在阅读中,停顿相对于顿号长,这不但学生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山峦起伏,层层叠叠,加重语气,节奏更为鲜明。这样的语言,这对于学生来说,感受极为强烈,对于形成语感也最为有效。(2)诗歌中的节奏2中国诗歌的节奏是依据双语的特点建构的,既不是长短格,也不足轻重格,而是音节和音节的组合的问题。就中国古典诗歌而言,节奏的要求是明确的,也是不可缺少的音乐因素。这种因素不但具有较强的审美效果,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起着直接的作用。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

5、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七言诗四个节奏,每一句平仄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形成一种高低起伏的节奏感。这样的节奏感十分强烈,很富旋律美,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自然也就明显了。2、抓住关键词语“阅读语文首先面临的就是语言,就是对词语的理解。 ”在阅读中,注重关键词语的理解,不但有助于获得作品的意蕴,而且能感受到作品的语言美,提高语感能力。正如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诗贵活句,贱死句。 ”诗歌中的“活句” 、 “活字” (活词)有如画龙点睛,能使全诗的艺术形象活起来,赋予形象以生命的作用。而对于学生来说,感受到其中语言的魅力,及其起到的应有作用。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

6、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中的“泉眼”与“细流”着一“惜”字, “树阴”与“小池”用一“爱”字,其优美的境界全出来了。因为一个“惜”字,一个“爱”字,赋予事物以生命,化无情为有情,拉近了人与物的距离,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效果。这样,学生就易于感受到“惜”和“爱”的意义和在诗歌中的作用,感受到富有情韵的语言之美在于激活情感,引发思考。3、关注语句修辞在文章中,巧妙地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有助于提高文章的艺术性,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更好地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由于修辞的作用在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在教学中,注重各种修辞的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提高语感效果。如,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

7、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3恐惊天上人。在诗歌中,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把天上人间联系起来,表现了山寺之高以及诗人气魄和浪漫情怀。这种效果的产生是不能缺少作者采用的夸张手法这一语言特点,也只有这种手法,才能实现李白的情怀的表达。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感受夸张手法的作用以及这种语言的艺术美,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二、注重各种阅读的方法鲁迅先生说:“不要相信什么文章作法的话,读得多、写得多也就会写了。 ”好的方法阅读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现代阅读学指出, “读”的方法就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或口头语言的方法,是实现语感教学的重要的有效的途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8、,运用怎样的阅读方法进行语感培养?对此,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个阅读方法。1、有声朗读有声朗读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的,也是常见的方法,它是通过有声的朗读、背诵等的训练,逐渐形成“外在语感”的一种方法。 阅读学指出:“书面语言的有声化能调动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加深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记忆,强化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心理学研究证明,有声的阅读,声音会从不同角度刺激多种感觉器官,这样易于激发思维,强化理解和认识。语感这种能力本身也包含着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并不是完全体现在感性上。比如,我们说这样一句话:“你这样做是不行的。 ”如果在有生阅读中,不同的语气所表达的意义是存在差异的,而且是明显地差异。

9、这样,学生对语言的感受也就不同,如果能够联系上下文等语境,学生对这一语感的感受能力自然增强,理解也就更为到位。2、无声默读无声默读是相对于有生朗读而言的。无声默读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默读训练中,提高默读的效率,形成“内在语感”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默读虽然重在眼睛的作用上,要求边动眼边动脑,虽然有一定的跳跃性,或者重复性,但是也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比如,阅读那些长句就可以用默读的方式,因为长句包括的成分多,需要逐层理清,并思考其在句子中的意义或者作用。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而且对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形成自然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

10、实际,加强各种形式的默读训练。3、广泛阅读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这实际上道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多读、熟读就能形成良好的语感。 “百遍”也好, “三百首”也好,4本身也就体现出广泛阅读的意义。也就是说,广泛阅读是从阅读数量的角度讲的。阅读学告诉我们,广泛地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不但是阅读不同体裁的作品,感受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而且在不同语言的刺激下形成良好的语感。4、读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意“读”与“思”结合,就是注重从数量和质量上加强默阅读训练的力度。叶圣陶

11、说:“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透彻。要理解透彻,必须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是有效方法之一。 ”这里的“揣摩 ”也即“思” 。比如,前面我们提到的句子:“你这样做是不行的。 ”在读的过程中,就要思考这句话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这样才能准确把握阅读的语气,才能准确理解句子要表达的意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诸如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注重语境,边度边思考,在思维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三、注重教师规范的言语教师的语言时时影响学生。 “教师的语言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的语言。 ”因此,教师规范的言语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语

12、言的准确性语言是用于传情达意的。思想情感的传达需要准确的语言。 “如果语言不准确,表意自然模糊不清、言不达意,造成交际的困难。 ”如果传达的意思不准确,对于学生接受知识、理解问题自然带来困难。这样,久而久之,给学生接受知识、认识问题的思维造成不良的影响,更莫说感受知识的美。2、语言的启发性 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启发性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富有深刻含义的、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因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力的教学言语。语感从实质上说,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理性性,对一种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启发学生的思维,从实质上说,就是对学生运用语言运用的启发,就是对学生想象的启发。思维需要词语或语句的,离开语句就谈不上

13、思维;想象同样需要词语和句子,离开了词语和句子同样谈不上想象。因为, “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 ”因此,注重语言的启发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3、语言的情感性唐代诗人李白说过:“感人心者莫先呼情。 ”富有情感因素的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生动形象的较为直观的手段。而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就要注重学生的接受特点和感悟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理性思维相对不强,感性思维占居主要地位。而感性思维往往特别注重情感的,富有较强的情感因素。因此,注重语言的情感性,不但有助于激发学5生的情感,并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引起心理上的共鸣,而且易于感知教材中的语言,有效形成语感。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