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调节心理素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348191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调节心理素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调节心理素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调节心理素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调节心理素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调节心理素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调节心理素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调节心理素质(1)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必须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方面面对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有诸多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则要面对沉重的学习、升学压力;同时开放的社会环境也带来的各种刺激和诱惑、茫然,甚至不知所措。因此,教育并培养学生会自我调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艰巨的学习、纷繁复杂的生活,就显得十分必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调节心理素质呢?笔者作了以下探索。(一) 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引导学生观察世界,认识自我。1、一分为二看社会,认清时代主流。我们的社会正处在一个迅猛发展、瞬息

2、万变的时代,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新旧观念的猛烈碰撞,产生许多新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然而,传统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严重脱节,往往使中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面关感到疑惑不解、无所适从。他们对社会的看法常常受消极面的影响,表现为怀疑、偏激、悲观的情绪,久而久之,其中的少数人就有可能形成的反社会的人格,给社会和自身带来严重的危害。教育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一分为二看社会,认清社会发展的主流是使学生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品质的关键,也是实现自我调节的重要基础之一。2、认识曲高和寡的道理,善待他人。 无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迅猛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多大的变化,都不充许,也不可能使任

3、何一个正常人封闭自己,孤立于他人存在。经验表明,不少具有心理缺陷、人格障碍或行为非常的学生,起始都是由于没有能够正确认识他人,对待他人,正确处理与他人之间关系而造成的。如学生*,曾一度十分苦恼,对班主任说:“老师,这个社会到底要不要实话实说,我说真话,但同学们总不喜欢,甚至连家长也这样” 。他举了两个例子:一次是一位女生,对着一份英语试卷说:“倒霉,都是因为粗心白白掉了几分,不然也可以得九十分以上” 。结果那位女生狠狠瞪了他一眼,从此互不讪。另一次是父母说,奶奶不懂得使用电饭煲,给烧坏了,被他知道了。于是等奶奶回家,他就对奶奶说:“你以后使用电饭煲小心点,刚买来的又弄坏了,几十元钱白花了” 。

4、结果,奶奶生气,父母也生气,还被痛骂了一顿。这位的同学实话实说却讨人嫌。显然,学生*不被他们接纳的原因,不是在于“实话实说” ,而是由于言语不恰当,常有居高临下,教训他人的口吻,而使他人产生反感和疏远。善待他人就应该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人设想。善待他人,首先应有助人为乐、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善待他人,应该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应该懂得“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的人生哲理,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善待他人,应该牢记祖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是能够实施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3、创设融洽的集体环境,营造健康、名主、和谐、宽松、进取的氛围。如

5、果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调节的土壤的话,那么除了温馨的家庭之外,便是需要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班级。否则,不良的社会集体,低劣、庸俗的网吧,就必然诱惑着意志薄弱,而又急需寻求心理“平衡”的青少年。班级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环境,班主任应有意识地通过管理、教导,包括表扬、批评、讨论、奖励、惩罚等评价手段,以及自身的楷模作用,引导集体舆论;开展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如劳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调查;同时规范并强化各项行为训练,习惯养成,心理素质培训,促进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成长中的青少年直接影响最大的不是老师,不是家长,而是他们的同伴。当我们对单亲家庭、离

6、异家庭在教育子女问题上责难有加的时候,专家研究表明,问题家庭对子女的影响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影响最大的是同伴。所谓“近朱者赤、近墨着黑”就十分通俗而深刻地揭示了这一道理。一个融洽的集体,宛如一个温馨的家庭,会创造出健康、名主、和谐、宽松、进取的气氛,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如同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港弯,施展才华的舞台,自我调节的方向盘,孕育着青少年健全的人格,这种教育力量常常是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心”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实在不可小视。4 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是自我调节的关键。鲁迅先生曾言,我的确时常在解剖别人,但却更严格的解剖自己。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处于成长时

7、期的青少年,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迅速发展,并开始深入到自己内心世界。但是,他们对自己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不够清晰、全面,甚至认识中的自己,却是哈哈镜中被扭曲变形的自己还不以为然,或者根本不想去认识自己。然而,人之与社会,宛如一艘船之与大海。如若不知自己处在什么位置,需要驶往那个目的地,其危险当不言自明。因此,认识自我即要首先知道, “我是谁?” 、 “我是干什么的?” 、 “我应该怎么办?” ,一个人生说到底就是这三个简单的问题,在不断地认识和调节中,时时纠正自己的偏差,逐步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认识自我,它包括了个人对自己的价值、目标、动机,计划,希望、要求的认识,他包括了个人对自己的知识、能

8、力、地位、人际关系、交往水平的认识。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人际交往中起到行为的指导和调节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把指导和培养学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作为德育工作的关键,使学生全面、科学、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从而达到内化为学生心理需求和行为养成的自觉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 。德育工作只有转变为学生内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时,才能说取得了真正、积极的效果。(二)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另一方面,也必然尊从着优胜劣汰的法则社会的不公将长期存在面对竞争的现实,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9、,无论国际还是国内, “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一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否则,我们没有必要去做“强国之梦” 同时,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心理的里负担与压力将越来越频繁和沉重青少年所面骊的不只是阳光与鲜花,也会有狂风暴雨,雷鸣闪电,在他们的成长中必然会遇到艰辛与曲折,困难与考验,情感的冲突与挣扎,心灵的迷惘与困惑.于是,专家认为 下个世纪的竞争中,除了科技的竞争外,就是心理承受为适应力的较量.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即作为学校教育应该如何教会并训练出一代品质优秀、情感健康、意志坚强、性格完善,这些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同时发展的人,以造福社会、服务国家。 满足了青少年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网络高

10、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与当代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因此,网络一出现,便注定与青少年紧紧联系在一起。网络使得青少年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们在有限的学习、工作的重压之外获得了更广泛的空间。当全世界缤纷多彩的信息资源集结在青少年的面前,他们的视野、心胸会与以往完全不同。二、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网络在为人类进步提供了历史机遇的同时,也为社会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对正在成长发育的青少年而言,这些影响更加严重。 1在认知方面大量的网上信息常常使得青少年应接不暇。他们注意力往往随着信息的不断变化而转移,集中注意的时间太短。加之网络诱导他们用“看”的思维方式来认知世界,

11、而排斥“想” ,因而对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维方式会有一定的影响。使之思维有广度而缺乏深度,想象过于虚幻与生活背离。2在人格方面 五彩缤纷的网络信息无时空感和压抑感,容易使人产生亲密感。而这种力量是其它任何事物都无法具备的。特别是现在的青少年物质生活富裕,希望展现自我。他们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但自我监控能力又不强。在学习、工作的重压之下,为了宣泄、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互联网成为其沉醉的场所,有的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沉溺其中而欲罢不能,造成心理错位或行动失调。3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有报道指出,由于计算机作业面高度欠佳,显示器的高度、角度不合理及缺乏合理的支撑,加之不合格或不合理的网络用品充斥市场,对青少

12、年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危害。同时,长时间面对计算机屏幕,导致青少年生理机能失调、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正常节律被破坏等等。据有关专家介绍,长时间坐在计算机前的青少年中,30%患有缺铁性贫血、近视,脊椎及身体其它部位的疾患也明显偏高。4民族意识的弱化互联网的使用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增强了青少年地球村村民的意识,有利于他们在日益“一体化”的世界中生存。另一方面,与这种“一体化”意识相伴的却是种族意识的弱化、民族认同感减弱、民族身份逐步模糊,特别是网上国外的信息占据了绝大部分,它们的观点和世界观会对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面对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绝不能“因噎废食” ,更不能坐等事态的自然发

13、展,而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尽可能地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毋庸质疑,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协作。为此,要坚持宏观导向和微观监管并举、宣传教育和技术监控并举、德治和法治并举、网上交流与网下社会实践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和重视,为此在正面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的同时要把互联网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普及互联网教育,尤其是在学校普及是当务之急。 一、是建立校园网,在网上实现同步教学、答疑解析,并且配合网下的定期面授。 二、是建立青少年自己的网站。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不仅为青少年提供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空间,而且还对他们

14、实践所学的知识提供机会。 三、是以技术手段控制青少年接触网上不健康的内容,设立网站安全规则,将青少年保护在不良影响之外。 四、是加强立法。息产业部近日出台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含网吧 )向未成年人开放的时间限于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每日 8 时至21 时;不得在限定的时间外向 18 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开放,不允许无监护人陪伴的 14 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进入其营业场所;违反规定将被处 5000 元以上 1 万元以下的罚款。但无论是从立法的层次还是立法的内容来看,还远远达不到保护的目的。建议将立法层次提高到国务院法规甚至人大立法的高度,并从各个方面规范网络行为,以起到全面保护青少年免受不健康网页影响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