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出3个博士3个大学生胡彩瑞获选“当代孟母”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348162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出3个博士3个大学生胡彩瑞获选“当代孟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培养出3个博士3个大学生胡彩瑞获选“当代孟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培养出3个博士3个大学生胡彩瑞获选“当代孟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培养出3个博士3个大学生胡彩瑞获选“当代孟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培养出3个博士3个大学生胡彩瑞获选“当代孟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出3个博士3个大学生胡彩瑞获选“当代孟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出3个博士3个大学生胡彩瑞获选“当代孟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出 3 个博士 3 个大学生 胡彩瑞获选“当代孟母”(组图) 复制链接 打印2012 年 10 月 09 日 11:51 | 我来说两句(0 人参与) | 保存到博客北方新报胡彩瑞(右 6)在颁奖现场(资料图片)大家为胡彩瑞祝寿(资料图片)文/首席记者 张泊寒 通讯员 齐 鲁10 月 6 日晚上,“首届十大当代孟母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歌唱家李丹阳、于文华、朱明瑛、蒋大为等献声赞美母亲。用孟母事迹感染人、用孟母形象激励人、用孟母精神影响人,以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和民族进步,10 位“当代孟母”故事感人,当之无愧。通辽市扎鲁特旗香山农场 73 岁的胡彩瑞培养出 3 个博士、3 个大学生,她

2、因教子有方当选“当代孟母”。胡彩瑞的故事,在全国流传让孩子为自己圆梦在美丽的科尔沁大草原上,胡彩瑞家很普通,与其他工人家庭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家老胡可不简单,看把孩子培养的个个出息。”提起胡彩瑞,邻居们赞不绝口。胡彩瑞有 6 个孩子,3 儿 3 女。她的 3 个儿子均考取博士,长子董进宇是亲子教育专家,次子董相廷是化学专家,三子董玉庭是计算机犯罪研究专家;3 个女儿均大学毕业。不熟悉的人想不到,培养 6 个孩子成才的胡彩瑞,少年时就辍学了。胡彩瑞 16 岁时,父亲不幸去世,一家人的天好似塌了。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加上妈妈,胡彩瑞家 5 口人失去了经济来源,饭都吃不上。在这个时候,妈妈只

3、好叫胡彩瑞辍学。胡彩瑞从小喜欢学习,这个决定无疑是晴天霹雳。“总不能饿着肚子上学呀!”胡彩瑞告别了学校,告别了同学,为全家人吃饱肚子四处找打短工的地方。“遇到同学背着书包上学,我就止不住地流泪,我太想上学了!”胡彩瑞说。工作很难找,胡彩瑞很忧愁。1959 年,胡彩瑞一狠心走出家门,从老家辽宁来到扎鲁特旗香山农场,成了一名农场工人。那时候,香山农场还是一片荒原,胡彩瑞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垦荒者在这里一起流血流汗,战天斗地。劳动中,胡彩瑞结识了来自黑龙江的小伙子董福义,两个人在读书上找到了共同语言,并碰撞出爱情的火花。艰苦的年代,简朴的婚礼。胡彩瑞和董福义用仅有的 100 元操办了婚事。虽然生活条

4、件艰苦,但是小两口特别喜欢看书学习,生活十分幸福。“当时也没有几本书可以看,流行于社会的也就是林海雪原、青春之歌、苦菜花、红岩等。每借到或者买到一本书,我们就你争我抢,先睹为快。”胡彩瑞说,尽管孩子相继出生,生活负担越来越重,但是他们喜欢读书和学习知识的热情丝毫未减。孩子带给他们喜悦,也带给他们希望。“自己没能读完书的遗憾,绝不能留给孩子。不论多么困难,也一定要让孩子们上学,而且都要上大学!”在胡彩瑞心里,埋下了培养孩子成才的夙愿。学习上你追我赶孩子们个个成才,老大董进宇的带头和传帮带作用不可忽视。董进宇学习比较自觉,也较早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并主动帮助弟弟妹妹们学习。董玉庭不愿意学习、也不愿意

5、干活儿,董进宇就处心积虑地督促他。一次,兄弟三人用压水机浇菜园,董进宇用笨办法督促董玉庭学习。“今天我出个题目,用英语从一数到十,谁要是第一个数完,就可以不干活儿。”董进宇说完,偷偷朝董相廷挤挤眼。董相廷立即领会了大哥的意图,这是在督促老三学习。“虽然背英语单词很辛苦,但一时的辛苦却可以换得半天不干活儿,值。”董玉庭一想,于是就使劲地背,终于流利地用英语说出这 10 个数。随后,他得意洋洋地躲在阴凉里小憩,看两个哥哥汗流浃背地干活儿。董相廷回忆说,他学习的自觉和转变,是受大姐的激励。董相廷从小与大姐在一个班。那时他学习成绩在中上游。大姐学习非常主动,一本数学课本老师才讲到一半,她已经学完了。董

6、相廷对于大姐的主动学习,并不以为然。然而,寒假的一次数学竞赛,考的却是整本书的知识。结果,姐姐考了第一名,而他只考了 25 分,没有名次。大姐得了奖状,还有奖品一个文具盒、一支钢笔。放学后,大姐飞跑回家向父母报喜,董相廷则慢吞吞地走回家。董相廷一进门,父亲正在院里簸荞麦,并没有责备他,只是看了他一眼。这一眼,对于董相廷的心灵震动非常大,整个寒假他一天都没有出去玩儿,而是在家自学。等到开学以后,他的优势明显。第二年数学竞赛,董相廷以 95 分的高分拿到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出 35 分!“我是不知不觉中转变的,哥哥姐姐都这么喜欢读书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也把学习当成了一种

7、生活状态。”董玉庭回忆自己的学习时说。每年春节,细数孩子们一年来得的奖状,胡彩瑞和董福义乐得合不拢嘴。如今,孩子们一个个长大成人、成才,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他们感恩父母的付出,并千方百计回报父母。前两年,三兄弟集资把家中的土屋翻盖成大瓦房,为母亲隆重庆贺了 70 岁生日。董进宇还给父亲买了一辆越野车,这辆越野车成为老人的最爱人们在羡慕胡彩瑞老两口有福气的时候,更为她们的教子故事深深地感动着。胡彩瑞成为科尔沁草原上争相传诵的“当代孟母”,她的故事根植于草原,根植于人们的心田传递学习的快乐胡彩瑞两口子爱读书的习惯,深深地感染着年幼的孩子。“我 4 岁那年,爸爸妈妈争看曲波写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给我

8、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董进宇回忆,“爸爸白天上班,妈妈就在家边干活儿边看。爸爸下班回家把书抢了去看,妈妈恋恋不舍地去做晚饭。”在董进宇的记忆里,吃晚饭的时候,父母还议论甚至争论,什么“小白鸽”、“203首长”,还有“胡大马棒”、“老道士”等,讨论得津津有味,兴致勃勃。第二天,董福义上班去了,胡彩瑞又捧着林海雪原如饥似渴地读着。“妈妈,你和爸爸说的那个蝴蝶迷、坐山雕在哪儿呢?我怎么看不着?”董进宇忍不住凑上前去好奇地问。“儿子,你要自己学会学习,学会读书写字,你就会知道其中的快乐。如果你不会读书写字,你将来就是睁眼瞎,就会失去许多人生的乐趣。”胡彩瑞停下看书,微笑着拍了拍儿子的头。“噢!妈妈,我

9、也要读书!”当天下午,董进宇缠着胡彩瑞带他去买了第一本小人书矿工血恨。从那一天开始,董进宇开始学习看书,感受到看书的快乐,日久天长,他养成了喜欢看书的习惯。40 多年来,他一步步读到中学、大学、硕士、博士,成为著名教育家。“在小时候,妈妈就把学习的那种快乐感觉传递给了我”董进宇深情地说。家里办起启蒙课堂当年,香山农场条件简陋,没有幼儿园。别人家的孩子,都在打打闹闹地疯玩儿。胡彩瑞看着自己的孩子无所事事,想到自己的经历,不由心头一颤。她腾出一间房子,并做了一块小黑板,给孩子上课用。在这块小黑板上,胡彩瑞写写画画,教董进宇识字。“屋里一共有 10 只小鸡,撵出去了 5 只,你数数还剩几只?”胡彩瑞

10、现场教孩子数小鸡,如同游戏一般,让孩子在玩中有了数字和加减法的概念。在董进宇上学之前,胡彩瑞把一年级的数学知识基本上给他教完了。“我又考了第一名,老师又表扬我了!”董进宇入学后总考第一。每次考了第一,他都跑回家兴高采烈地向爸爸妈妈报喜。每当这个时候,胡彩瑞心里乐开了花。随着孩子一个个长大,胡彩瑞的“教学班”也扩大规模。她请孩子的舅舅帮忙打了两张桌子、几把椅子,这个房间也就成了孩子们学习的专用房间。每天,门一关,老大董进宇带头,弟弟妹妹专心地学习6 个孩子,要吃、要穿,已经是沉重的负担,再上学,那更是多花钱。可是,胡彩瑞和董福义不怕吃苦也不怕受累,努力地挣钱,让孩子们吃饱、穿暖,还要上学。工作之

11、余,他们还养牛、羊、马、猪、鸡,还开荒种菜、种粮。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生活上,他们极度节省,可对孩子却很大方。1980 年,董进宇考上大学,董福义亲自送儿子到学校,并脱下自己新买的毛衣送给了儿子。看到别的同学都有手表,他回家又给儿子买了一块手表。妈妈是最好的老师【有话要说】妈妈是最好的老师文/平 原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一句话,说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搬迁到三个地方。胡彩瑞教育孩子用心良苦,堪称当代孟母,让我们感到了母爱的伟大。如今有一个很时尚的词叫做“亲子教育”,意思是由亲人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而母亲在亲子教育中则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没有深厚

12、的理论基础,也没有多少教育经验,胡彩瑞却成功地完成了亲子教育,并且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培养出 3 个博士和 3 个大学生,光看结果让人不免吃惊,让 6 个孩子全部成才,一个中途辍学的母亲如何做到?再看过程却发现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总结起来,胡彩瑞的教育方法有四大亮点:都说身教胜于言传,胡彩瑞两口爱看书,影响了孩子们,最终在孩子们之中形成了爱读书的正能量;胡彩瑞的启蒙教育非常生动,用小鸡打比方,让孩子们更容易吸收;胡彩瑞善于谈心,让老三董玉庭改掉了贪玩的毛病;胡彩瑞让孩子们“比学赶帮”,形成了激励机制。这四大亮点都是胡彩瑞教育孩子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最大的因素应该是那份发自内心深处的爱。读完胡彩瑞

13、的故事,让人想起一本书的名字妈妈是最好的老师,胡彩瑞的精彩教育再次诠释了这个名字,我们有理由向这位伟大的母亲致敬。上大学一个也不能少6 个孩子都很聪明,但也是各有秉性。老大董进宇特别能学习,也有些调皮,只需稍加引导即可,而且还帮着父母带弟弟妹妹学习。老二董相廷为人憨厚,不善言辞,苦活儿累活儿他都抢着干,从没有怨言。相比之下,老三董玉庭最令父母操心。他既不愿意干活儿,又不愿意学习,就愿意玩儿。读初中的时候,老大董进宇想法把董玉庭转学到教学质量较好的鲁北一中。可在那儿,他很快就结识了新的朋友,继续玩得昏天黑地。晚上,学校熄灯之后,他约着几个同学到厕所的灯下打扑克,有时还聚众喝酒。玩成这样,第一年考

14、大学,落榜。这可把父母急坏了,胡彩瑞暗下决心让孩子们都考上大学的目标不能变,决定让董玉庭复读。这时,老二董相廷已经在通辽师院工作了,就把他转学到通辽的一所中学,希望他能安下心来学习。不久,董相廷给母亲写信说:“玉庭在这边学习很努力,从慢班到快班了。”胡彩瑞很高兴。可是只过了一个月,董相廷又来信说:“玉庭又被从快班分到慢班了。”“这是咋回事?怎么又回了慢班?”胡彩瑞一看急了,她跑到通辽,先到了董玉庭的宿舍,发现桌子底下堆着酒瓶子、碗、碟子,知道孩子又不好好学习,与同学喝酒玩了。胡彩瑞想了一阵,决定认真与董玉庭谈谈。“玉庭,你别玩儿了,你得学习了。你年龄一年比一年大了,如果再考不上大学,那可真成问

15、题了。你又不喜欢干活儿,考不上大学就只能留在农场,那你千万别娶媳妇,若是娶媳妇,你不干活儿,自己饿死不说,还要把媳妇也饿死,那多惨呀!”胡彩瑞苦口婆心地劝说儿子。在母亲的教育和督促下,董玉庭打起精神,终于考上了海拉尔师专。对于这个结果,心高气傲的董玉庭还很不满意,可胡彩瑞非常高兴。3 个女儿的大学之路也并不都一帆风顺。比如二女儿董凤芝,这丫头生性要强,嘴快、腿快、手快,不论干什么都是一把好手。虽然是女孩子,却能上树摘苹果,也能下井捞桶,比一般的男孩子还能干。高考完,她笃信自己一定能考上,叫妈妈帮她拆洗了被褥,只等着走了。可通知书却没有她的,一查,考分离分数线差了一分!她一扭头就跑了出去。胡彩瑞急了,赶紧喊二儿子:“相廷,快跟着她,别让她出什么事儿。”不一会儿,董相廷笑嘻嘻地回来了:“妈,没事儿,凤芝在老丁家树上吃沙果呢。”吃饱了沙果后,董凤芝回家宣布,改名叫岩松。“岩石够结实的吧,可是松树偏偏能在岩石上生长。我就是要做岩石上的一棵松。我一定要考上大学。”董凤芝发愤立志,第二年考上了通辽师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