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关键经济术语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347134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关键经济术语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国际经济学关键经济术语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国际经济学关键经济术语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国际经济学关键经济术语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关键经济术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关键经济术语(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外汇、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经济发展、经济一体化、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等。国际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贸易基础、贸易条件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 、国际金融理论和国家货币政策(汇率理论与制度、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与政策,以及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要素流动(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以及跨国公司理论)等。2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

2、obalization) 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简单的说也就是 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3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 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 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同时,微观经济学还分析单个生产者的

3、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 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4:宏观经济学又称总体经济学、大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对称。宏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5 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 革命”以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为时代背景,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迫切需要,创建以需求管理的政府干预为中心思想的收入分析宏观经济学。它对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都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4、6 局部均衡分析 : 局部均衡分析主要是分析一种商品或一种要素市场上供求变动或政府政策对本产品价格、产量以及直接涉及到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在局部均衡分析中所用的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7 一般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也叫一般均衡理论。一般均衡分析是指(与局部均衡分析相反)把各种市场和价格的相互作用都考虑进去的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在充分考虑所有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情况下,考察整个经济系统完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状况,和达到均衡的条件。一般均衡分析属微观经济学范畴,考察产品市场上所有个别产品市场的供求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要素市场上所有

5、个别要素的供求相互作用关系。 (即以个别经济单位的行为为出发点,把全部社会经济活动作为考查内容。 )8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也称作“商业本位”,16 至 18 世纪) 。 重商主义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 1617 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9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

6、 劳动时,如果刚好 A 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 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 A 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0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11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

7、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12 提供曲线(offer curve)又译作供应条件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是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提供曲线反映的是一国为了进口其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提供曲线包含了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数量。曲线本身是由一个国家的供给(出

8、口 )、需求( 进口) 曲线合成的。13 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常用的贸易条件有 3 种不同的形式: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一国的贸易所得。其中价格贸易条件最有意义,也最容易根据现有数据进行计算。14 H-O 理论( 即赫克歇尔- 俄林理论) 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函数对贸易产生的决定性作用。要素合作型 FDI 是该理论的扩展,其基本原则是转移可流动要素与不可流动要素的结合,提高各

9、类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15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形下,要素的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要素密集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即使生产两种产品时各投入的要素数量不同,但只要所投入的各种要素的相对比率相同,那么这两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就是相同的。16 赫克歇尔奥林模型是一个国际贸易的 general equilibrium 的数学模型,由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的 伊莱赫克歇尔于1919 年提出,其学生 贝蒂尔奥林 于 1924 年将其基本观念于博士论文中进一步阐明,相关请见 HO 理论。这个模型建立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

10、论之上,本模型建立在各国资源禀赋以及产品特性的基本差异上,Heckscher 与 Ohlin 认为每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丰富程度并不相同,不同的产品生产时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也不相同,在这种情形下,一国若是生产某种产品,其密集使用了国内较为丰富的生产要素,便可以在生产此种产品时拥有比较优势。17 悲惨增长是指当一国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的增长而使产品出口增加时,不但没有带来该国的出口收入和福利水平提高,反而是降低了18 雷布津斯基定理在要素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而另一种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其结果是密集地使用前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增加,而密集使用后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绝对减

11、少。(这一定理的意义在于说明,如果两种要素同比率增加,则要素增长的结果是“ 中性” 的,因为要素增长后,一国的比较优势并未因此而发生改变;若增加的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此时的比较优势比原有的优势更大,这种要素变化是有利于贸易的;反之, 增加的要素所生产的产品不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不利于贸易。)结论:某要素禀赋增加时,有的行业出现增长,有的行业会出现衰退减产,主要取决于行业使用该要素的密集程度。荷兰病就是典型的例子。19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S-S(开展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在保护主

12、义与实际工资 (1941)一文中,提出关于关税对国内生产要素价格或国内收入分配影响的一种西方经济学理论,被称之为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该定理证明了实行保护主义会提高一国相对稀缺要素的实际报酬。20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即两国间开展贸易的结果会使两国的生产要素价格最终相等这一趋势。 要素价格均等化( 赫-俄-萨定理) (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y):即 H-O-S 定理。按照赫 -俄模型,国际贸易将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趋于均等化, 萨缪尔逊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

13、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故被称为 H-O-S 定理。该命题隐含的启示为:国际贸易同国际投资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即自由贸易越是发展,国际投资与国际要素流动的必要性越是减弱,因此,前者使国家间同种要素的相对报酬甚至绝对报酬均等化。该命题另一隐含的启示为:国际贸易将减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差距,甚至实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赶超。要素价格均等化有三个假设:1 两个国家同时生产两种相同的产品;2 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 3 贸易会使得两个国家的产品价格相等。21 里昂悌夫是 西方经济学的名词,意思是如果 H-O 理论成立,尽管美国进口替代品比美国实际进口品资本更密集,但其密集程度仍将高于美国的出口商品。里昂惕夫

14、之迷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推动了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迅速发展。关于对里昂惕夫之迷的解释,实际上是从不同侧面对要素禀赋理论假定前提的修正,并为以后一系列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2 人力资本说(Human Capital Theory)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克拉维斯(Irving Kravis) 、凯南(Peter Kenen) 、基辛(Kessing)等人。他们认为,一个国家或某一个人为其未来的长远发展所进行的投资,并不仅仅局限于表现为企业、厂房、机器、设备、技术发明等物质形态,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为在教育、训练、医疗、保健、卫生、社区服务等各种人力资源开发(Deve

15、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上的投入。前者为物质形态的实物资本(Physical Capital) ,后者可以概括为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23 是指生产的某种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在工资率变化时,假定要素密集程度连续变化,如果存在一点,使 ak1/al1=ak2/al2,即 ak1/al1-ak2/al2 的相对大小在工资率变化过程中改变符号,则称有要素密集度逆转。 (其中,ak 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的资本需求,al 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的劳动需求,1、2 表示两种产品)24 产

16、品差异化指企业在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25 规模经济的定义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 merit),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产能力的扩大,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规模指的是生产的批量,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情况下的生产批量变化,另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即生产能力变化时的生产批量变化。规模经济概念中的规模指的是后者,即伴随着生产能力扩大而出现的生产批量的扩大,而经济则含有节省、效益、好处的意思。按照权威性的包括拉夫经济学辞典的解释,规模经济指的是:给定技术的条件下(指没有技术变化) ,对于某一产品 (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话,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或不经济 )。同边际效益一样,在某一区域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