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一中2011年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326123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邵一中2011年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邵一中2011年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邵一中2011年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邵一中2011年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邵一中2011年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邵一中2011年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邵一中2011年高二下期语文月考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邵一中 2011 年高二上期月考试卷语文命题人:龙建坤 审核人:肖舟云 时量: 120 分钟 满分:150 分(请同学们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一、基础知识(共 15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鼙鼓(p ) 锦衾( qn) 绸缪(chumu) 踯躅(chch)B满襟(jn) 扁舟( pin) 锱铢(zzh) 鹧鸪(zhg) C修葺( q) 创伤(chung ) 大郤(x ) 逦迤(ly)D倏忽( sh) 凝睇(d) 溽暑(r) 剽掠(pion)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酒垆 渔樵 拱券 荡漾 廊腰漫回B渔粱 聒噪 战栗 皓腕 云销雨霁C辇车

2、 贿赂 付梓 叫嚣 雕栏玉砌D箜篌 披靡 瞑暗 寂缪 鼎铛玉石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古语云:“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无论如何,极地开发中国不能作壁上观,这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人类的共同福祉。B近 几 年 , 黄 河 的 部 分 河 段 多 次 出 现 断 流 的 现 象 , 面 对 这 江 河 日 下 的情 况 , 人 们 开 始 冷 静 地 思 考 环 保 的 问 题 。C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D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 90 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

3、,最终以 30 取得胜利。4.下列有关课内诗歌内容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鲍照拟行路难其四,采用了以“水” 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 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 “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水” 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诗人借此形象地揭示出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B 蜀相 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与称颂之情,所不同的是前者是咏史怀古诗,重在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后者是抒情诗,重在肯定诸葛亮积极进取的北伐精神。C 李凭箜篌引 “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

4、昆山玉碎”写乐音的和缓, “凤凰叫”写乐音的清脆, “芙蓉泣露”摹写乐声的清丽, “香兰笑”显示乐声的惨淡,有形2神兼备之妙。D 将进酒 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应尽情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空对天上明月。正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辜负光阴。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B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对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C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

5、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D当上级决定把这次摄影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立刻产生了一种光荣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二、文言文阅读(共 2 个语段,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9 分)(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伶官传序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 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请其矢,盛以锦囊,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还

6、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 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 顾,不知所 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粘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意。”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其矢,盛以锦囊 请:请求B.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C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安乐D.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

7、 举:所有的,全部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C、与其所以失之者 D、及凯旋而纳之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A.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杳不知其所之也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 信 然 邪 ? 其 梦 邪 ? 其 传 之 非 其 真 邪C.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怵 然 为 戒 , 视 为 止 , 行 为 迟D.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遂见用于小邑9与“函梁君臣之首”中的“函”活用特点相同的一项是A、 良庖岁更刀 B、义不赂秦C、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D、长吾女与汝女10、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8、()A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 “泣下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B本文开篇即提出论点和论据,论点是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原因,论据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更为人事。C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涵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D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的结论。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二)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回答 1112 题。项 王 之 救 彭

9、城 ,追 汉 王 至 荥 阳 ,田 横 亦 得 收 齐 ,立 田 荣 子 广 为 齐 王 。汉王 之 败 彭 城 ,诸 侯 皆 复 与 楚 而 背 汉 。汉 军 荥 阳 ,筑 甬 道 属 之 河 ,以 取 敖 仓 粟 。汉 之 三 年 ,项 王 数 侵 夺 汉 甬 道 ,汉 王 食 乏 ,恐 ,请 和 ,割 荥 阳 以 西 为 汉 。 项 王 欲 听 之 。历 阳 侯 范 增 曰 汉 易 与 耳 今 释 弗 取 后 必 悔 之 项 王 乃 与 范 增急 围 荥 阳 汉 王 患 之 乃 用 陈 平 计 间 项 王 。项 王 使 者 来 ,为 太 牢 具 ,举 欲 进 之 。见 使 者 ,详 惊

10、愕 曰 :“吾 以 为 亚 父 使 者 ,乃 反 项 王 使 者 。”更 持 去 ,以 恶 食 食项 王 使 者 。使 者 归 报 项 王 ,项 王 乃 疑 范 增 与 汉 有 私 ,稍 夺 之 权 。范 增 大 怒 ,曰 :“天 下 事 大 定 矣 ,君 王 自 为 之 。愿 赐 骸 骨 归 卒 伍 。”项 王 许 之 。行 未 至 彭 城 ,疽 发 背 而 死 。11翻译下列语句。 (10 分)( 1) 汉 王 之 败 彭 城 , 诸 侯 皆 复 与 楚 而 背 汉 。( 2) 吾 以 为 亚 父 使 者 , 乃 反 项 王 使 者 。( 3) 使 者 归 报 项 王 , 项 王 乃 疑

11、范 增 与 汉 有 私 , 稍 夺 之 权 。12、 用 “/”给 下 列 文 句 断 句 。 ( 限 6 处 ) ( 4 分 )历 阳 侯 范 增 曰 汉 易 与 耳 今 释 弗 取 后 必 悔 之 项 王 乃 与 范 增 急 围 荥 阳 汉 王 患 之 乃用 陈 平 计 间 项 王4三、诗词鉴赏和默写(20 分)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 分)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注:本诗写于广德二年(764),作者寓居成都浣花溪草堂。当时,西北吐蕃并 骚扰中原,并于 763 年十月直捣长安,逼得代宗一度

12、逃往陕州避难。(1)本诗第三联“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夜景?(4 分)(2)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6 分)14、默写(每空 1 分,共 10 分)(1)引 壶 觞 以 自 酌 , _ _。(2)临帝子之长洲,_ _。(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_ _。(4)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_ _。(5)麋 何 食 兮 庭 中 ? _ ?(6)山寺钟鸣昼已昏,_ _。(7) ,使我不得开心颜?(8)梦入神山教神妪, 。(9)_ ,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10)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四、现代文(论述类)阅读(每小题 3 分,6 分)阅

13、读下面文字,完成 1516 题。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 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秋虫潜 鸣,是对 寒冷的畏惧和哀叹,鸿雁南翔,则是 对寒冷的抗争,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和向往。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 鸿雁之布阵南征, 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 奋。 “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 拂地,万 籁也寥寥。惟 见宾鸿 ,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 ”,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 骜,也不似 鹤鹭之轻灵飘 忽,而是

14、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 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 鸿雁迁徙时常5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 “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 ;“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 。鸿雁的行序整齐之美,能激 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 时,中途很少停歇,人 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 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 鸿雁翔姿优美,亦 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 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 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 ”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 发掘,即能 较好地说明 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 的诗词,也有 侧重抒情的 诗词,但数量最多的 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情景互生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中国美学中的“景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